金融是一個國家的核心競爭力,金融安全是國家安全最重要的組成部分,金融制度是經濟社會發(fā)展中的基礎性制度。習近平強調,金融是實體經濟的血脈,為實體經濟服務是金融的天職,是金融的宗旨,防止發(fā)生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是金融工作的永恒主題。針對我國股市的基本特征,從問題導向出發(fā),借鑒國際投資經驗,對主動防范化解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進行實踐性探索,正確詮釋建立和完善三大機制應是解決當前金融安全的要義之所在。
要把主動防范化解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科學防范,早識別、早預警、早發(fā)現、早處置,著力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著力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1]。在金融交易行為中,建議國家金融監(jiān)管機構應設立和完善金融安全防線系統(tǒng)化管控指標體系,并根據金融市場的趨勢變化進行相應的動態(tài)調整,這對于防范化解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至關重要。從我國股市發(fā)展的變量因素出發(fā),科學化決策和市場化研判行業(yè)和板塊中藍籌股的市場價值定位,遵循金融為實體經濟服務的原則。如北大荒、寶鋼股份、中國石化、工商銀行、中國平安、中信證券、中國神華、長江電力、中國建筑、貴州茅臺等可以作為一線藍籌股標的,把新希望、鞍鋼股份、上海石化、中國銀行、中國人壽、華泰證券、西山煤電、王府井、蘇泊爾、云南白藥等作為二線藍籌股標的。始終用發(fā)展變化的眼光和視角審視每一個藍籌股在我國股市不斷走向成熟過程中的市場定位問題。在金融實務操作中,按其權重大小分門別類地把藍籌股標的納入風險應急預案因子的數字庫,具體辦法是將其基本量化指標植入計算機網絡監(jiān)管程序中,一旦遭遇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爆點,自動開啟應急指令管控程序,第一時間把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產生的危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國家隊一旦進入救市程序,必須等金融市場穩(wěn)定到基本平衡點后,漸進式地解除程序指令,做到有序進退,防止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二次爆發(fā)。這樣就可以起到及時精準地防范化解系統(tǒng)性金融風險的作用。2015年10月27日消息,樂視網第三季度股權結構顯示,曾接盤證金部分股票的匯金成了其第五大股東,持股比例為1.51%,證金獲得了一次10轉10股的分紅,持有股票總額從2799.33萬股變成了5598.66萬股,匡算當時證金的買入股應該是50元左右,2016年6月3號最高反彈到60元左右,理論上如果證金當時在此價位出清股票,成本投入近14億元,理想的投資收益是19.59億元。與此同時,樂視網半年報披露的股權結構顯示賈躍亭股票質押率為20.8%,而其第三季度財報顯示,在賈躍亭持有的782,844,429股股票中被質押的數量已升667,746,200股,質押率升至85.3%。樂視網風險警示逐漸顯現。2017年4月14日樂視網停牌,2018年1月24日樂視網復牌當天暴跌55.02%,緊接著又是連續(xù)12個跌停板,最低跌到4.01元,到2018年5月8日匯金仍然持有5598.66萬股,現價4.56元,當前市值僅剩2.55億元,匯金浮虧11.45億元。作為國家隊的匯金公司本應堅守底線思維,確保國有資本保值增值,盡可能避免遭受金融系統(tǒng)性風險的沖擊。我的哲學基于三個原則,按重要性排列如下:保障資本、一致性的獲利能力以及追求卓越的回報。這三者是我的基本原則,因為它們是所有市場決策的最高指導原則[2]。針對金融問題制定管控辦法,構建和完善金融安全防線和風險應急處置機制正當其時。
要健全風險監(jiān)測預警和早期干預機制,加強金融基礎設施的統(tǒng)籌監(jiān)管和互聯(lián)互通,推進金融業(yè)綜合統(tǒng)計和監(jiān)管信息共享[1]。運用大數據全程跟蹤大盤及行業(yè)龍頭股的行情變化趨勢,做好綜合統(tǒng)計和監(jiān)管數據共享,形成部門與行業(yè)監(jiān)管合理,一旦觸及監(jiān)測風險點位就自動觸發(fā)報警系統(tǒng),啟動干預程序指令,防止楔形下跌行情勢頭的蔓延或個股連續(xù)暴漲的凸顯,一旦到達平衡點后,自動解除監(jiān)測報警,恢復正常的交易秩序,逐步形成一攬子場內交易風險管理細則辦法,有效維護金融安全和金融秩序。2008年爆發(fā)世界性的金融危機后,美國和歐盟用了16個月的時間走出了金融危機的陰影,2009年3月步入了十年的慢牛行情,美國道瓊斯指數從6469.95點漲到26616.71點創(chuàng)歷史新高,漲幅高達411%,截至2018年5月4日道瓊斯最新指數24262.51點,回落僅8.8%。而我國資本市場自2008年遭遇金融危機以來進入了大調整階段,這期間“灰犀牛”事件和“黑天鵝”事件不斷閃現,如2008年5月12日的汶川大地震和2011年3月11日日本福島核泄露事件等。我國股市也曾出現了2014年6月到2015年6月僅一年過山車式的反彈行情,上證指數從1991.06點上漲到5178.19點,漲幅達260%。隨后又一次進入了新的一輪調整浪,2018年5月4日上證最新指數3091.03點,與2016年6月峰值5178.19點相比,大盤跌幅高達40%。順勢交易,“趨勢是你的朋友”。對投機者而言,多頭市場通常是不安全的,因為只有更低,沒有最低;而在空頭市場中相對是安全的,因為只有更高,沒有最高。一般情況下,在弱勢中買進,在強勢中賣出。應該以買進的意愿來同等對待賣出[2]。這是專業(yè)機構投資者必須具備的基本素養(yǎng)。必須重視不同類型資本劃分的重要性,產業(yè)資本、商業(yè)資本和金融資本在金融市場的價值構架中都發(fā)揮著不同尋常的作用,都擁有屬于自己獨特的價值取向。在三大資本運作中,應樹立哨兵意識,先拿住三大資本的龍頭或先鋒,用大數據說話,提前感知金融市場的風向變化,做到風險監(jiān)測預警及時到位,早期干預才能精準有效,健全風險監(jiān)測預警和早期干預機制,才能為我國股市提早推出切實可行的熔斷機制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要積極穩(wěn)妥推動金融業(yè)對外開放,合理安排開放順序,加快建立完善有利于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有利于增強金融有序競爭、有利于防范金融風險的機制[1]。在遭遇系統(tǒng)性風險爆發(fā)的時間節(jié)點時,必須注意隨機性篩選藍籌股標的額度,防止出現救市政策提前泄露,內幕交易行為頻發(fā),導致救市方案失敗。大股東套現走人,中小股東被動套牢,因此,把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作為防范風險的第一要務。建立防范金融風險的長效機制,國有資本應發(fā)揮其保護金融消費者權益方面的價值引導作用。國有資本諸如匯金、證金、中資管、匯資管、梧桐樹、社保基金、公募基金、誠通金控和國新投資等投資標的,應成為金融消費者的投資首選。匯金和證金是80%大盤藍籌股的主力軍,匯金和證金更是保險和券商的主力軍,中資管和匯資管是行情啟動前題材股的主力軍,梧桐樹是銀行板塊的主力軍,社?;鹗欠旨t型藍籌股的主力軍,公募基金是鋼鐵、煤炭、有色板塊等資源類板塊整合的主力軍,誠通金控和國新投資是國企重組和資本運作的主力軍,券商則是高成長型藍籌股的主力軍。應充分發(fā)揮國有資本等同于平準基金的矯正器作用,特別是發(fā)揮金融媒體的正向宣傳和價值引導作用,加大金融消費者權益保護力度,例如,每天第一時間向金融消費者發(fā)布金融市場的最新政策動態(tài)和重大信息披露,及時提供個股相關資料或告知警示風險提示,特別是融資融券保證金到期預警提示,幫助和引導金融消費者正確看待和處置投資權益,學會用消費的眼光對待投資權益問題,投資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消費。堅守藍籌績優(yōu)股的價值投資理念,助推上市公司有序競爭,堅定金融消費者長期投資預期增收的信心,形成防范金融風險的長效機制,為建設社會主義金融強國奠定堅實的思想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