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向榮
摘 要:余秋雨是我國當代最為著名的作家之一。其以自身淵博渾厚的歷史知識和文化功底,將歷史與文化高度且巧妙地糅合在一起,從不同的角度對中國的歷史文化進行揭示和反思,充滿了憂患意識。與此同時,余氏散文突破了傳統(tǒng)小品散文的文體約束,進而形成了只屬于作家自己的獨特美學風格。本文即著手于作家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價值與語言藝術(shù)兩方面進行探討。
關鍵詞:余氏散文;作品特色;發(fā)掘探究
余秋雨是我國當代著名作家、學者,他對歷史文化方面的關注以及在上面的造詣尤為深厚。其文學作品中最大的特點就是充滿了文人的憂患意識,以一種莊嚴的審美與反思以及多種表達形式并舉,形成了自己獨特的美學風格。他采用文化散文的形式進行文化反思,使其文學作品形成了獨特的審美視角和文化意蘊,開創(chuàng)出了一代散文作品新風象。因此這種“余氏散文現(xiàn)象”也就必然引起了無數(shù)學者的關注和學習,成為文學理論界的一面鮮明旗幟。
一、文化價值取向方面
在余氏散文中,文化,是其作品中永恒不變的鮮明主題。因而,其作品中的文化價值取向值得我們重點去關注。首先,從近年來的相關研究來看,對余氏散文的文價值取向的主要論述如下:在學者吳俊看來,“余秋雨散文將審美與審智做了一個完美的結(jié)合,這是其超越以往散文風格的主要特點,結(jié)合余秋雨本人淵博的歷史文化功底與思想情懷來看,這種對前人的超越是必然的結(jié)果。”由此就可以看出,在余秋雨的筆下,其字里行間所透露出的文化智慧與理想情懷,是其對歷史文化的關照和智慧洞察的最鮮明體現(xiàn)。蔡江珍道,“民族文化的重建與發(fā)展在當代的大陸顯得尤為悲壯,受政治與商品時代的約束與沖擊,精英文化的前行之路十分不易,而作家余秋雨在其作品中,在在反省中華文化的同時,也在努力做著從歷史中認識現(xiàn)實,通過追尋文化與傳統(tǒng)的內(nèi)在神光,從而尋求民族精神文化的出路。”由此可見,余氏散文中強烈的現(xiàn)代意識與文化反思,構(gòu)成了其散文文化意蘊的主要亮點。
其次,從作者自身以及其作品來看,余秋雨作為當代著名作家,其獨特的文化意蘊與其本身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是密切相關的。在其出版的《戲劇理論史稿》這一著作,是中國大陸首部完整闡釋世界各國自遠古到現(xiàn)在的文化發(fā)展和戲劇思想的史論著作,在出版后的次年便榮獲北京首屆戲劇理論著作獎,十年后更獲得文化部優(yōu)秀教材一等獎。其另一本《戲劇審美心理學》一經(jīng)出版,次年便獲得了上海市哲學社會科學著作獎。由此可見,作家在歷史文化以及自身文化功底方面的造詣是何等淵博。再透過其主要散文著作《文化苦旅》來看,《文化苦旅》著成于20世紀90年代初,其獨特的散文風格讓當時的文壇掛起了強勁的“余氏散文現(xiàn)象”風。在這部代表作中,全文以作家在全國各地文化遺跡的游覽過程為線索,通過飽含深刻思想和極具震撼力的語言,揭示了我國文化的內(nèi)涵、考問歷史及人身的深層次意義,作品中對于社會和歷史的反思隨處可見,無不給人以啟迪和深深的思考,例如其中對黃河文明的追溯以及興衰思考的《道士塔》《陽關雪》;對中國女性表示悲嘆和同情,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壓抑生命理性地思考和批判的《牌坊》等。
二、語言藝術(shù)方面
余秋雨散文較之傳統(tǒng)散文來說做出了較大的突破,例如散文中那些通過語言藝術(shù)對旅途中對歷史現(xiàn)場惟妙惟肖的“還原式虛擬”,以及生動且完整的敘事情節(jié)。
首先就是對旅行途中對歷史現(xiàn)場的還原式虛擬。以其散文作品《廬山》為例,“從高級云端的山頂上,一副巨大的銀簾奔涌而下,氣勢之雄,恰似長江黃河倒掛。但是猛的一聲,它撞到半山腰的巨巖,轟然震耳,濺水成霧。它怒吼一聲,更加狂暴的沖將而下,沒想到半道上又撞到了第二道屏障。它再也壓抑不住,狂呼亂跳一陣,拼將老命再度沖下,決意要與山崖作最后一次沖殺……”這是段關于廬山景觀之一的三疊泉描寫?!般y簾倒掛”,這是瀑布的外觀,恰似“長江黃河倒掛”,這是其氣勢,接著是“撞”、“怒吼”、“壓抑不住”、“拼將老命”、“決意”、等虛擬詞的加入,毫不夸張的來說簡直恰到好處,在把三疊泉的形象清晰明了的交代給眾人的同時亦賦予三疊泉生命,且更能讓人被其中生命的情緒所帶動和感染,心靈深受震撼。
其次余秋雨散文中完整生動的敘事情節(jié)是傳統(tǒng)散文少有的。傳統(tǒng)散文一般都采用以點帶面,從而突出主題的方式,但是余氏散文中,對于故事情節(jié)的塑造十分注重。以《道士塔》為例,在這篇關于敦煌文化淪喪過程的散文中,作家從王道士刷白壁畫、到與外國人進行廉價交換、再到講述中國官員對珍惜古文化的冷漠,再到后世研究者想要研究敦煌文化只能通過外國人來獲得相關文獻資資料。散文中整個事件的敘述完整生動,無不使人由情入境,感同身受。特別是文中這段,“一箱子又一箱子,一大車又一大車。都裝好了嗎,扎緊了。吁……車隊出發(fā)了。”更是讓人如同身臨其境,痛心且憤慨。這些生動且完整的敘事情節(jié)即是余氏散文的另一個語言藝術(shù)特色,讓人印象深刻,深受感染。
三、結(jié)語
余秋雨在文學藝術(shù)上的成就是毋庸置疑的,他那理性思考與詩性情感的結(jié)合成為近代散文的大家典范,其散文中文化瑰寶值得我們繼續(xù)更為深入地去發(fā)掘和學習。
參考文獻
[1]吳俊.余秋雨散文創(chuàng)作略談[J].當代作家評論,2000.
[2]蔡江珍.尋繹于民族精神之林——余秋雨散文論[J].當代文壇,19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