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忠和
什么是意象?簡單地說,意象就是寓“意”之“象”,“意”就是審美主體對事物所產生的心意情感?!跋蟆本褪侨f物。意象即用來寄托主觀情思的客觀物象。
詩歌的意象美,首先表現在色彩美。“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限的空間延伸。這里,明麗的色彩組合,繪出了詩人舒展開闊的心境。
詩歌的意象美,首先表現在色彩美。許多詩人寫詩在運用色彩上往往追求復色搭配之美。用色時,或組合,或對比,方法多樣。“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黃、翠、白、青四種顏色,點綴得錯落有致;而且由點到線,向著無垠的空間延伸。這里,明麗的色彩組合,繪出了詩人舒展開闊的心境。
白居易回憶江南春色之美:“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睏钊f里贊美西湖荷花風韻:“接天蓮葉無窮碧,映日荷花別樣紅。”這些佳句里的意象有春花、江水、紅日、荷花、荷葉,紅綠形成鮮明的對比色,使畫面顯得十分絢麗,使情感表現得明朗而熱烈。岑參贊美邊塞之雪的壯觀,“紛紛暮雪下轅門,風掣紅旗凍不翻”,在一片銀白的世界中,詩人特別描繪了那面鮮艷的紅旗。在整個背景和個別事物的映襯上,在色彩的調配上,是那么美麗而又和諧,真是“獨樹一幟”。全詩展現出一幅色彩鮮明、奇異壯偉的邊塞圖景。
其二,詩歌的意象美表現在畫面美。詩是詩人情感的載體,然而它卻常以形象說話,是將看不見聽不到的人的內心情感化為可見可觸的直覺形象。
要說畫面美,最典型的還數王維的詩了。蘇軾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鳥鳴澗》就是這方面的杰作:“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睂懭耍矊懳?;寫靜態(tài),也寫了動態(tài)。靜中有動,動中見靜。一邊是人,一邊是物;一邊是閑靜的心,一邊是看似幽靜的春夜。詩人借助桂花、靜夜、山廊、明月、宿鳥、春澗等多種事物。凝聚成完整的生動的藝術畫圖。
杜甫的《江畔獨步尋花》“黃四娘家花滿溪,千朵萬朵壓枝低。留連細蝶時時舞,自在嬌鶯恰恰啼”。詩中包含了三個畫面。第一個畫面是“畫滿溪”。春天的小路邊有桃花、梨花,還有油菜花。迎春花、月季花、茶花。有粉紅色的桃花,金燦燦的迎春花,粉中帶白的杏花,多么讓人陶醉。好一個花滿溪。第二個畫面是“蝶戀花”?!傲魬賾虻麜r時舞”,蝴蝶在花叢中采花粉、跳舞。讓人仿佛看到了流連不舍的蝴蝶在百花叢中時時游戲飛舞的情景。第三個畫面是“嬌鶯啼”“自在嬌鶯恰恰啼”嬌小的黃鶯在花叢中自由自在地飛來飛去?;ǘ洹⒑?、黃鶯這些意象形成一個花團錦簇彩蝶紛飛黃鶯啼鳴的熱鬧畫面。他們活潑自在的神態(tài)能給人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作者移情于物,物我交融,情景相生。
其三,詩歌的意象美還在于它所形成的意境美。意象是構成詩歌意境的重要元素或條件。意境是由那寓意之象生發(fā)出來的氛圍。如果意象是花朵,意境就是春天。如果意象是美人,意境就是良宵。這兩個簡單的比喻聽起來雖然有點渲染和夸張,但卻生動而具體地說明了意象和意境的關系。
曹操的《觀滄?!?,“水何澹澹,山島竦峙”?!皹淠緟采?,百草豐茂。秋風蕭瑟,洪波涌起?!本唧w寫竦峙的山島:雖然已到秋風蕭瑟,草木搖落的季節(jié),但島上樹木繁茂,百草豐美,給人詩意盎然之感。而在秋風蕭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瀾,洶涌起伏?!叭赵轮校舫銎渲?;星漢燦爛,若出其里。茫茫大海與天相接,空蒙渾融;詩人在這里描寫的大海,既是眼前實景,又融進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張,展現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偉氣象,詩人借助海水、山鳥、草木、秋風乃至日月星漢等意象形成氣勢雄渾、氣象壯闊的意境。一洗悲秋的感傷情調。表達了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
張繼的《楓橋夜泊》“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痹娭校霸侣錇跆洹薄八旌埂薄敖瓧鳚O火”“孤舟客子”等蘊涵著詩人的感情并且富有詩意的形象,已經成了古典詩歌里面描寫失意的“士人”和“漂泊的客子”的形象的代稱。更為絕妙的是,“夜半鐘聲”已經不是單 純的詩歌意象了。因為唐初詩僧寒山曾居住于此,所以,“夜半鐘聲”這一形象,才從單純的楓橋夜景意象的水平上升到“一種靜謐幽美、富有濃郁的歷史和宗教色彩的表現孤獨失意的士人的情景交融的典型意境”了。
杜甫的《登高》詩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成為千古名句,極寫秋天肅穆蕭殺、空曠遼闊的景象,集中地表現了“悲秋”的典型特征。在詩人登高之處,仰望落葉飄零,無邊無際,紛紛揚揚,蕭蕭而下;俯視,不盡長江,洶涌澎湃,滾滾奔騰,激流而來。“無邊”、“不盡”,使“蕭蕭”、“滾滾”更加形象化,形成了壯闊、雄渾的意境。不僅使人聯想到落木窸索之聲,長江洶涌之狀,也無形中傳達出韶光易逝、壯志難酬的感愴。
古代詩中的意象如此。其實在現代詩歌中展現出意象之美的也不乏名篇。毛澤東的《沁園春·長沙》這首詞借助群山、楓林、碧水、百舸、雄鷹、游魚構建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湘江秋景圖。秋水長天,背景廣闊,境界高遠。抒寫了作者曠達的胸懷和樂觀的人生態(tài)度。戴望舒的《雨巷》,雨巷悠長、寂寥、凄清。丁香芬芳、哀怨。使整首詩形成夢一般的凄婉朦朧的意境。這正是作者迷茫的心境寫照。而徐志摩的《再別康橋》中有白色的云,金色的柳,碧綠的草和水。意象的色彩之美自然讓人想起了美麗的康橋之景。詩人留戀之情不由自主地流露出來了。
探討詩歌的意象之美,我們不能孤立研究。意象的色彩之美、圖畫美、意境美往往是相互滲透的。要綜合聯系,全面理解。當然,我們在審美意象的時候,更不能與詩人的情感割裂開來。研究意象之美少不了分析作者的情感。因為,意象是穿越詩人心靈的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