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宏
中國古典詩歌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經歷了千百年的淘洗與傳承,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學習古詩,既可以讓學生認識、了解到古人的人生觀、世界觀,也可以促使學生去發(fā)現、體會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獨特魅力。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古詩教學中,應將傳統文化滲透進課堂,使學生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不斷豐富自身的人文素養(yǎng),不斷認識、了解傳統文化的精髓,在真正發(fā)揮出古詩這一傳統文化載體啟智、育人功能的同時,也有利于推進傳統文化在下一代的傳承。本文就小學語文古詩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談談筆者的看法。
一、立足古詩欣賞,著力于愛國主義思想的滲透
愛國主義精神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核心精神之一,是維系民族情感的重要紐帶,更是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優(yōu)秀的、愛國的古詩作者,每每將愛國主義精神與情懷融入自己的作品;同時,表達愛國主義思想也成了古詩的一大創(chuàng)作題材。南宋詩人陸游在很多詩文中都表達了他對祖國的熱愛之情,其一生憂國憂民,不忘國家統一,如他的《示兒》一詩寫道:“死去元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痹撛娛顷懹卧诓∥r創(chuàng)作的,風燭殘年的他仍不忘恢復中原,心系祖國統一,精忠報國之心感人肺腑。因此筆者在教授《示兒》時,借助多媒體為學生展示我國版圖,讓學生明白祖國的大好河山和我們和平、幸福的生活是愛國志士的滿腔血熱換來的。然后再將“不見九州同”與地圖相結合,引入“北定中原”一句,再結合作者“死后元知萬事空”“家祭不忘告乃翁”之句,說明陸游在病危彌留之際,仍念念不忘祖國的統一,讓學生感受陸游強烈的愛國情感,以此來感動學生。最后,筆者引導學生進行《示兒》愛國感情線索的建構,見圖1:
愛國主義人文素養(yǎng)體現在人的氣質、氣魄以及氣韻當中,它是高素質人才不可或缺的素養(yǎng)。因此,在小學語文的古詩教學、欣賞過程中,教師應結合詩文內容、作者創(chuàng)作背景在課堂上潛移默化地完成愛國主義精神的滲透。同時,教師也應鼓勵、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進行自主搜集、閱讀、研習,擴大閱讀的視野。用課堂教學結合自主拓展學習的方式進行愛國主義、傳統文化的滲透,既可以提高學生學習古詩的效率,也可以不斷提高學生思想境界、文學修養(yǎng),同時也實現了我國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傳承。
二、借助古詩閱讀,深化情感教育的力度
人的情感是豐富的,而親情、友情、愛情則是其中最重要、最濃烈的三種,成為詩詞創(chuàng)作的亙古不變的主題。很多古詩都是情感與語言藝術的完美結合,具有極高的閱讀、學習與情感教育價值。因此,語文教師可以通過各種古詩教學、閱讀活動,將更多的優(yōu)秀古詩推薦給學生,使學生在學習和欣賞的過程中不斷得到傳統文化滲透與情感教育,并逐步樹立正確的倫理價值觀。如筆者會借助李白的《靜夜思》中“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和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中“明月何時照我還”等詩句鼓勵、引導學生反復吟詠,讓學生在詩文中感受作者的鄉(xiāng)愁,培養(yǎng)他們熱愛自己的家鄉(xiāng)與親人的感情和意識。再如利用王維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中“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等句讓學生在生活中或重要的節(jié)日里體會兄弟、親情的重要性。再如在教授孟郊的《游子吟》時,筆者會借助“慈母手中線,游子身上衣”二句將話題引入母親對子女的愛,借助“意恐遲遲歸”一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現實生活,去感受母親對自己的關心、呵護之情,進而教育學生既要珍惜現實生活中的父母之愛、兄弟之情,也要不斷進行自我反思、自我檢省,不斷豐富自己的情感世界,要有體貼父母、尊敬長輩的意識;并能夠在尊重、平等、理解的原則下積極地與同學、朋友建立真正的友情。這樣,通過學習古詩,為學生未來形成良好的倫理觀、人生觀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三、巧借古詩教學,樹立正確的價值觀
正確、積極的價值觀、人生觀是學生健康成長以及完善人格的基礎,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很多古詩中都蘊藏著作者積極向上的人生觀與價值觀,因此,教師也應充分借助涵蓋相關內容的古詩教學對學生進行價值觀、人生觀的滲透與引導。如筆者借助唐代詩人王之渙《登鸛雀樓》中的“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一聯來引導學生樹立并養(yǎng)成積極進取、不斷開拓的精神與意志;再如用明代詩人于謙《石灰吟》中的“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一聯來培養(yǎng)學生具備不畏艱難、甘為人民利益而犧牲的高尚精神,等等。進而完成正確價值觀、人生觀的滲透教育,使學生能夠借助古詩學習在生活中樹立良好的價值觀、人生觀。再如王安石的《梅花》,作者將梅花不屈不撓、不畏嚴寒的精神凝聚于詩文之中——“凌寒獨自開”,并借助梅花進行自我寫照;同樣,元代畫家王冕則在其《墨梅》一詩中寫道:“不要人夸好顏色,只流清氣滿乾坤。”這即是王冕人品與精神的寫照,也是其價值觀、人生觀的具體體現。因此,筆者在教授上述古詩時,均會著力進行相關的滲透教育,還會鼓勵學生學習上述作者不畏艱難、心懷家國的高尚品質,進而達到傳統文化在古詩教學滲透的目的及育人啟智、完善人格的教學目標。
綜上所述,經典古詩具有語言簡潔、內涵豐富的特點,其是經得起時間考驗的典范作品,也是我國傳統文化的精髓。因此,小學語文教師應充分借助古詩教學、欣賞,對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的滲透,以幫助學生澄明心智,使之在不知不覺中不斷提升自己的人文素養(yǎng),完善自己的人格,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進而為中華悠久的歷史與文化的發(fā)揚、傳承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