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學目標]
1.反復誦讀,走進詩歌聲韻世界。
2.聯(lián)想想象,品味詩歌畫面之美。
3.緣景明情,體會詩人形象之幽。
[教學重點]
聯(lián)想想象,品味詩歌畫面之美。
[教學難點]
緣景明情,體會詩人形象之幽。
[教學過程]
1.多媒體投影:《贈孟浩然》 李白
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紅顏棄軒冕,白首臥松云。醉月頻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芬。
2.學生齊讀全詩,思考孟夫子何種風流,令詩仙李白景仰不已。
請學生閱讀注釋,了解詩作背景;而進入詩歌最好的方式是有感情地誦讀。
①提示學生誦讀的方法,多媒體投影關鍵詞“節(jié)奏、輕重、長短、起伏”。
②學生自由誦讀,互相評價,評價時引導學生關注節(jié)奏、輕重、長短等。
③教師提問:詩題為“夜歸鹿門歌”,從哪里歸向鹿門?江邊,進一步明確詩作寫江邊場景的是前四句,寫鹿門山的是后四句。
④詩意練筆:按組分別描繪江邊與山中之景。
⑤教師板書:簡單畫江、山
①學生描繪兩幅場景圖,師生就小練筆評價交流,并引導從前四句、后四句中各找一個字來展現(xiàn)相應圖景。
教師板書:喧、寂
②教師提問:中國的水墨畫有沒有色調明暗的變化?“夜歸鹿門歌”這幅圖的明暗是怎么變化的?閉上眼睛,根據(jù)詩意,盡情想象。
學生交流探討后明確:江邊,暗;山中,明。
③教師引導:山水的美有很多種,有楚天千里清秋,水隨天去秋無際的壯闊之美;有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的清新之美;有煙柳畫橋,風簾翠幕的秀麗之美;孟浩然的這幅夜歸圖是哪種類型的美?
明確:恰到好處的自然、清淡
④多媒體投影:既不過分熱鬧,又不過于寂寥的清淡之美。
⑤教師小結:江邊,渡口的喧囂不是煩亂人心的嘈雜,它有著人間煙火氣的溫暖;山中,靜悄悄的,因明月相伴,它不是凄涼,而是一種讓人心曠神怡的幽雅。
⑥自由誦讀全詩,在誦讀中努力再現(xiàn)清雅的意境之美。
①多媒體投影:鐘鳴晝已昏,漁梁爭渡喧。人隨向江村,余舟歸鹿門。月照開煙樹,龐公棲隱處。松徑長寂寥,惟幽人來去。
②學生活動:比較投影的詩作和原詩,思考去掉虛詞之后詩歌的韻味發(fā)生了怎樣的改變。
③多媒體投影: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實際上就是調整思想和情感?!旃鉂摗兑慕雷帧?/p>
④學生交流討論“亦、忽、自”三個虛詞中隱含的情感。
⑤聯(lián)系舊學體會,多媒體投影: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贈汪倫》
春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
——《泊船瓜洲》
⑥明確:
晚鐘響起,爭渡的人們忙著歸家,詩人也回家,只不過這個家不是俗世的家,它是遠離喧囂的隱居之地。詩人歸鹿門山,是從紅塵俗世歸向隱居之所,這是詩人心靈的選擇。一個“亦”寫出了詩人的超脫。
忽,沉浸在美景之中,渾然不覺,到達“龐公棲隱處”的驚喜。
自,自由,自足,自適之意,悠然閑適而自得其樂。
⑦教師小結:虛詞不虛,蘊含了詩人的情感,這種深情是需要我們細細品味的。在本詩中,情感不激烈,沒有大波瀾,它是平和的,清淡的。
教師板書:幽
⑧再次齊讀詩歌,讀出平和清淡,讀出怡然自得。
1.教師提問:“惟有幽人自來去”,這里的“幽”除了隱于山水的幽情之外,還有沒有其他意味?
2.多媒體投影:
①公元689年,生于薄有恒產的書香之家
②20歲,隱居鹿門山
③25到35歲,辭親遠行,漫游長江流域,廣交朋友,干謁公卿名流
③ 40歲,赴長安參加科舉考試,不第,轉而寄望于官友薦舉
④49歲,前往荊州,客張九齡幕府
⑤50歲,離開荊州,還襄陽
⑥52歲,病逝于襄陽澗南園
提示:孟浩然一生時仕時隱,孟浩然是盛唐詩人,當時要想入仕除了科舉和軍功之外,還有一條終南捷徑——干謁公卿名流,以求薦舉。
3.多媒體投影:
這種隱逸,心情幽雅,充滿了幻想、期望而無蕭瑟之感。
——陳貽焮《孟浩然詩選·后記》
這種幽而不冷的氣質在詩句中有沒有體現(xiàn)呢?課下收集相關資料,談談你的看法。
1.回望歷史,有太多人在科舉考試的道路上耗費一生,“太宗皇帝真長策,賺得英雄盡白頭”。有時,求仕的直路往往是人生的彎路,如孟浩然,站在歷史之后的我們,今天無比慶幸他的隱居著文。
2.自由誦讀,嘗試有感情地背誦全詩。
附板書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