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宋川
近數(shù)年來,筆者為了研究唐詩的格律和體裁,通讀了《全唐詩》二十五冊和《全唐詩補編》三冊。在通讀過程中,經(jīng)常遇到字音字義解釋上的困難。主要是該字具有平聲和上聲、平聲和去聲、平聲和入聲的兩種音讀而意義或異或同或異同兼具的復雜問題。這種語音關系密切的不同音讀,用現(xiàn)代語音學來解釋,即是一字具有聲母相同(或同類,即同發(fā)音部位)、韻母相同而聲調(diào)則分平與上、平與去、平與入的不同音讀,而且一般與該字的本義、引申義、假借義的不同類型或名詞義、動詞義的不同義項相關聯(lián)、相對應。這是漢語音義的重要特點,在唐詩有了集中的表現(xiàn)。訓詁學上把轉(zhuǎn)變一字的聲調(diào)來顯示音讀的不同,以體現(xiàn)字義的轉(zhuǎn)變,叫做破讀。這種聲韻相同而調(diào)不同的音讀在唐詩聲律中則歸并為平與仄(包括上、去、入三類聲調(diào))的不同。唐詩中具有這種音讀特點的常用單字計有300多個??疾旌脱芯刻圃姷母衤珊腕w裁,必須準確解讀諸字的音義關系,否則就會曲解詩意,誤判詩句的平仄,進而把許多本來合律的詩作定為違律(舊稱“落調(diào)”)。現(xiàn)今有的學者在注釋唐詩這類字群的音義時往往出現(xiàn)錯誤,甚至具有權威性的大型字典、詞典在注音釋義方面也有疏漏或差錯,這是值得注意的。而一般讀者甚至有的專業(yè)教師往往錯解唐詩中這類字群的音義,就不足為奇了。
筆者現(xiàn)在按諸字平上、平去、平入兩讀而義別或義同甚至義別義同兼具等情況來扼要進行討論。
一、一字平上兩讀而義別
唐詩中平上義別的常用字計有45個,其中有24字的音義到現(xiàn)今變化較多,容易使人誤解。這里挑出“捎、挑、麼(么)、攏(攏)”等4字來討論:
1、 捎
A、 廣韻所交切,平聲肴韻生母(簡稱平肴生),今讀shāo。義為:拂掠,動詞。B、集
韻山巧切,上巧生,舊讀shǎo。義為:擊打,動詞?!吧印弊脂F(xiàn)今變?yōu)槠饺勺x,詞義也不同。下舉三例:
(1)葉掃東南日,枝捎西北云。(李嶠《竹》,五律)
(2)急雨捎溪足,斜暉轉(zhuǎn)樹腰。(杜甫《絕句六首》之四,五絕。溪足,指浣花溪下游。)
(3)醉上黃金堤上去,馬鞭捎斷綠楊絲。(朱慶馀《公子行》,七絕)
前二例“捎”義為拂掠,用在“平平平仄平”和“仄仄平平仄”律式第二和第三字,讀平聲。《漢語大詞典》(以下用簡稱)把例(2)的“捎”字詞義釋為擊打,注為上聲,有誤。例(3)“捎”字義為擊打,用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式第三字,屬仄聲(以上聲讀歸仄)。
2、 挑
A、 廣韻徒了切,上筱定,今讀tiǎo。義為:挑逗,引誘,激發(fā),動詞。B、廣韻吐雕
切,平蕭透,今讀tiāo。注義:挑撥。即撥動,彈撥(弦樂器),又挖掘,又指一種刺繡方法,動詞。C、廣韻土刀切,平豪透,今讀tāo。義為:“挑達”,往來相見貌。此處不舉例?!疤簟弊制缴狭x別,大字典、大詞典注為平上義同,即以上兩類義項可以有平上兩種音讀;新版《辭源》把“捎”的平聲義注為上聲,都不合唐詩用法。下舉六例:
(1)料得相如偷見面,不應琴里挑文君。(羅虬《比紅兒詩》之二十八,七絕)
(2)每日城南空挑戰(zhàn),不知生縛入唐州。(王建《贈李愬仆射二首》之二,七絕)
(3)燈挑紅燼落,酒暖白光生。(劉禹錫《冬日晨興寄樂天》,五律)
(4)輕攏慢捻抹復挑,初為霓裳后六幺。(白居易《琵琶行》,七古)
(5)時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帶葉燒。(杜荀鶴《山中寡婦》,七律)
(6)誰家挑錦字,滅燭翠眉嚬。(杜甫《江月》,五律)
前二例“挑”字義為挑逗、引誘和激發(fā),上聲,用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式第五字、“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式第六字,都以上聲歸仄。后四例“挑”字依次表示撥動、彈撥、挖掘和一種刺繡方法,例(3)用在“平平平仄仄”律式第二字,讀平聲。例(4)用在七古句尾,與下句“幺”字押韻,讀平聲。例(5)、例(6)用在“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仄”律式第二字、第三字,都讀平聲。
3、 麼(么)
A、集韻眉波切,平戈明,應讀mó。義為:細小,形容詞。又用作句尾疑問語氣詞,相當于“嗎”。B、廣韻亡果切,上果微,應讀mǒ。義為:“作么”,即怎么,為什么;又“甚(什)么”,疑問代詞。大詞典等未收“么”的上聲反切及詞義,有失?,F(xiàn)代“么”仍有形容詞義,平聲。至于疑問語氣詞已用“嗎”字替代,疑問代詞“什么”的“么”現(xiàn)今已讀輕聲,失去上聲讀。下舉二例:
(1)春寺閑眠久,晴臺獨上多。南齋宿雨后,仍許重來么?(賈島《王侍御原莊》,五律?!爸亍弊挚勺x去聲)
(2)好句慵收拾,清風作么來?(貫休《秋居寄王相公三首》之一,五律)
例(2)“么”是疑問語氣詞,用在“仄仄仄平平”律式第五字,平聲,并與前面“窠、河、多”三字押韻。例(2)“作么”意即怎么,“么”字用在“平平仄仄平”第四字,屬仄聲(以上聲歸仄)。
4、攏(攏)
A、廣韻力董切,上董來,今讀lǒng。義為:收攏,靠近,特指船靠岸,梳理,動詞。B、集韻盧東切,平東來,舊讀lóng。義為:牽拉,特指彈奏弦樂器的一種指法,動詞。大字典、大詞典未收平聲反切,有失;把“攏”的平聲義歸入上聲,屬現(xiàn)代音讀。下舉四例:
(1)知郎舊時意,且請攏船頭。(丁仙芝《江南曲五首》之二,五絕)
(2)睡髻休頻攏,春眉忍更長。(韓偓《信筆》,五律)
(3)天馬難攏勒,仙房久閉扃。(貫休《觀李翰林真二首》之二,五律)
(4)煩君玉指輕攏捻,慢撥鴛鴦送一杯。(李群玉《索曲送酒》,七絕)
前二例“攏”字意為船靠岸、梳理頭發(fā),用在“仄仄仄平平”和“仄仄平平仄”律式第三和第五字,屬仄聲(以上聲歸仄)。后二例“攏”字意為牽拉、彈奏弦樂器的一種指法,用在“仄仄平平仄”和“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式第四字、第六字,讀平聲。大詞典在“攏捻”詞條下引李群玉此詩作證,但只注上聲,顯然有誤。
二、一字平去兩讀而義別
唐詩中平去兩讀而義別的字較多,有90多個。其中多數(shù)字古今音義有同又有異,不可
粗心解讀。這里挑出“任、行、縱、尚、令”5字來討論:
1、 任
A、廣韻如林切,平侵日,今讀rén。常用義是負擔,擔當、承當,勝任,經(jīng)得起,動詞。B、廣韻汝鴆切,去沁日,今讀rèn。義為:任用,信任,依憑、任憑,動詞;責任、職責,名詞。大字典、大詞典雖收有平去兩種反切,但是把以上平聲義歸入去聲讀,有誤。下舉四例:、
(1)陳力不任趨北闕,有家無處寄東山。(李紳《壽陽罷郡日有詩十首》之二,七律)
(2) 漂泊病難任,逢人淚滿襟。(鄭谷《江行》,五律)
(3) 獻納司存雨露邊,地分清切任才賢。(杜甫《贈獻納使……》,七律)
(4) 花間醉任黃鶯語,庭上吟從白鷺窺。(韋莊《長年》,七律)
前二例“任”字意義分別是擔當、承受,用在“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律式第四、第五字,都讀平聲,合律;如讀去聲,則違律。后二例“任”字義為任用、任憑,用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式第五、第四字,屬仄聲(以去聲歸仄)。
2、 行
A、 廣韻戶庚切,平庚匣,今讀xíng。常用義是:行走,運行,做、施行,動詞;將
要,副詞。B、廣韻下更切,去映匣,舊讀xìng。義為:行為,品行、德行,名詞。唐詩中常用“儒行”(儒家的道德規(guī)范和行為準則)、“文行”(文章與德行)、“僧行”(僧人的操行)、“密行”(佛教的修行準則)等詞語,“行”字都讀去聲。大字典把“行”的行為、德行等名詞義按平聲作注,實為現(xiàn)代音讀;雖收去聲反切,卻未注“行”的此類名詞義,而另注他義,有缺。下舉五例:
(1)客行逢雨霽,歇馬上津樓。(崔顥《題潼關樓》,五律)
(2)久聆推行實,然后佐聰明。(劉得仁《上翰林丁學士》,五排)
(3)盛業(yè)推儒行,高科獨少年。(李嘉祐《送嚴二擢第東歸》,五律)
(4)若不秉持僧行苦,將何報答佛恩深。(白居易《缽塔院如大師》,七律)
(5)密行傳人少,禪心對虎閑。(劉長卿《宿北山寺蘭若》,五律)
例(1)“行”字義為行走,用在“平平平仄仄”律式第二字,讀平聲。例(2)“行實”意思是行為樸厚,用在“平平平仄仄”律式第四字,屬仄聲(以去聲歸仄)。后三例“行”字也是名詞義,用在“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律式第五、第六、第二字,都是以去聲歸仄。
3、 縱(縱)
A、廣韻即容切,平鍾清,舊讀zōng,今讀去聲。義為:直,與“橫”相對,形容詞;又指地理上的南北向,名詞。B、廣韻子用切,去用精,今讀zòng。義為:放、發(fā),釋放,放縱,動詞。以上兩類義項現(xiàn)今都讀去聲。下舉五例:
(1)川原唯寂寞,岐路自縱橫。(盧綸《秋晚霽后野望……》,五律)
(2)涼風動萬里,群盜尚縱橫。(杜甫《悲秋》,五律)
(3)縱橫策已棄,寂寞道為家。(陳子昂《臥病家園》,五排)
(4)庾信文章老更成,凌云健筆意縱橫。(杜甫《戲為六絕句》之一,七絕)
(5)登山麾武節(jié),背水縱神兵。(唐太宗《還陜述懷》,五排)
(6)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七律)
例(1)“縱”指縱向,即南北向。例(2)“縱橫”意思是猖狂作亂,無所顧忌。例(3)“縱橫”是“合縱連橫”詞語的緊縮,“縱”指戰(zhàn)國時地理位置處于由北往南的東方六國。例(4)“縱橫”指詩文氣勢雄健奔放。以上“縱”字用在“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和“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式第三字、第二字和第六字,都讀平聲。大詞典把“縱橫”的“縱”字都注為去聲,實屬現(xiàn)代音讀,不合唐詩要求。后二例“縱”字才是去聲義,論證從略。
4、尚
A、廣韻時亮切,去漾禪,今讀shàng。義為:尊重、崇尚,主管,匹配(后專指娶帝王之女為妻),動詞;猶、還,副詞。B、廣韻市羊切,平陽禪,舊讀cháng。義為:“尚書”,官名。唐詩中“尚書”的“尚”都讀平聲。大詞典在“尚書”詞條中把“尚”字注為去聲,屬現(xiàn)代音讀,卻未注意到中古要讀平聲。下舉四例:
(1)此邦今尚武,何處且依仁。(杜甫《寄張十二山人彪三十韻》,五排)
(2)群山萬壑赴荊門,生長明妃尚有村。(杜甫《詠懷古跡五首》之三,七律)
(3)始自尚書省,旋聞給事中。(沈佺期《酬楊給事……》,五排)
(4)身齊吏部還多醉,心顧尚書自有期。(韓翃《送鄭員外》,七律)
前二例“尚”字意思是崇尚,還,用在“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式第四、第五字,屬仄聲(以去聲歸仄)。后二例“尚書”的“尚”字用在“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式第三字,必讀平聲才合律。
5、令
A、廣韻力政切,去勁來,今讀lìng。義為:發(fā)出命令,動詞;所發(fā)的命令,又官名(如縣令、中書令),名詞;善、佳、好,形容詞。B、廣韻呂貞切,平清來,舊讀líng。義為:使,動詞;假使、如果,連詞。大詞典和辭源按平去義別作注,在平聲反切下注出此類義項,又標出現(xiàn)代去聲讀,這是正確的;大字典把“令”的使令義歸入去聲,屬現(xiàn)代音讀,而未指出中古要讀平聲,有缺失。下舉四例:
(1)舊官移上象,新令布中和。(劉長卿《送梁郎中赴吉州》,五律)
(2)雄風乘令節(jié),馀吹拂輕灰。(李嶠《寒食清明日早赴王門率成》,五律)
(3)當令外國懼,不敢覓和親。(王維《送劉司直赴安西》,五律)
(4)送子成今別,令人起昔愁。(賀知章《送人之軍》)
前二例“令”字表示名詞義和形容詞義,用在律式中屬仄聲。后二例“令”表示使令義,用在“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式第二、第一字,必讀平聲。
三、唐詩一字平入兩讀而義別
唐詩中一字具有平入兩讀而義別的情況較少,只有“膜、閼、般、嶷、蟆、阿”6個單字。其中“阿”字音義值得注意:
1、 阿
A、廣韻烏何切,平歌影,今讀ē。義為:大山,山和水的彎曲處,名詞;曲從,迎合,動詞。B、中文大辭典引(明)正字通曰:阿讀如渥?!颁住弊衷诿鞔狈焦僭捴幸炎x去聲,音wò,而在唐代應屬入聲字。廣韻注為于角切,入覺影,有塞音尾﹣k。這個“阿”表示名詞詞頭,用在稱謂名詞之前,唐詩有“阿爺、阿婆、阿母、阿姨、阿姊、阿監(jiān)”等;用在人名之前,有“阿嬌、阿連、阿戎、阿衡”等;用在疑問代詞之前,有“阿誰”。這類“阿”字用在唐詩律體中全都屬于仄聲,應是以入聲規(guī)仄。大字典等把這類“阿”標為ā,平聲,屬于現(xiàn)代音讀,于中古音有缺。下舉五例:
(1)聞有淹留處,山阿滿桂叢。(宋之問《宴安樂公主宅……》,五排)
(2)新建阿房壁未乾,沛公兵已入長安。(胡曾《阿房宮》,七絕)
(3)瑤池阿母綺窗開,黃竹歌聲動地哀。(李商隱《瑤池》,七絕)
(4)卻向青溪不相見,回船應載阿戎游。(杜甫《答楊梓州》,七絕)
(5)永豐西角荒園里,盡日無人屬阿誰。(白居易《楊柳枝詞》,七絕)
例(1)“山阿”即山的彎曲處,例(2)“阿房(páng)”即秦朝的阿房宮,“阿”字都讀平聲。后三例“阿”字用作名詞詞頭,用在“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
律式第三、第五、第六字,屬仄聲,應是以入聲歸仄。
四、唐詩一字平上兩讀而義同
所謂一字平上兩讀而義同,是指該字的基本義項都具有平聲和上聲兩種音讀,唐代詩人可以根據(jù)詩體平仄或押韻的需要,來選用該字的平聲或上聲中的一種音讀。具有這種音義特點的常用字計有20多個。這些字經(jīng)過上世紀五十年代的正音,只保留了兩讀中的一讀(平聲或上聲),或變?yōu)槿ヂ曌x。今人大多不了解字音變化的情況,大型工具書在音義注釋方面又偶有缺失,因此在閱讀唐詩時值得注意考辨?,F(xiàn)挑出“籠、逾、擁、愈、只”5字來討論。
1、籠(籠)
A、廣韻盧紅切,平東來,今讀lóng。B、廣韻力董切,上董來,舊讀lǒng。義為:竹編的器具,用于盛物或畜養(yǎng)鳥類家禽,名詞;又籠罩,動詞。諸義有平上兩讀,唐詩中平聲為常讀,上聲為偏讀。大字典、大詞典和新版辭源對諸義只注平聲,不合唐詩音讀;現(xiàn)代漢語詞典則把“籠”的名、動義分注為平聲和上聲。下舉四例:
(1)提籠忘采葉,昨夜夢漁陽。(張仲素《春閨思》,五絕)
(2)竹籠拾山果,瓦瓶擔石泉。(賈島《題皇甫荀藍田行》,五律)
(3)煙籠寒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杜牧《泊秦淮》,七絕)
(4)云天斂馀霽,水木籠微曛。(李群玉《同張明府游溇水亭》,五律)
前二例“籠”字是名詞義,用在“平平平仄仄”第二字,平聲;用在“仄仄仄平仄”律式第二字,屬仄聲(以上聲歸仄)。后二例“籠”字是動詞義,用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式第二、第六字,平聲;用在“仄仄仄平平”律式第三字,屬仄聲(以上聲歸仄)。
2、逾〔踰〕
A、廣韻羊朱切,平虞喻四,今讀yú。B、集韻勇主切,上麌喻四,舊讀yǔ?!坝狻弊至x為:越過,超過,動詞;更加,副詞。有平去兩讀,平聲為常讀。大字典、大詞典只收平聲反切,有缺。下舉四例:
(1)江國逾千里,山城僅百層。(杜甫《泊岳陽城下》,五律)
(2)經(jīng)旬不飲酒,逾月未聞歌。(白居易《題籠鶴》,五律)
(3)地險關逾壯,,天平鎮(zhèn)尚雄。(明皇李隆基《早度蒲津關》,五律)
(4)轉(zhuǎn)令棲遁者,真境逾難拋。(周繇《題東林寺虎掊泉》,五律)
前二例“逾”字義為超過,用在“仄仄平平仄”律式第三字,讀平聲,合律;用在“仄仄仄平平”律式第一字,屬仄聲(以上聲歸仄)。后二例“逾”字義為更加,用在“仄仄平平仄”第四字,讀平聲;用在“仄仄仄平平”律式第三字,以上聲歸仄。
3、擁(擁)
A、廣韻於隴切,上腫影,舊讀yǒng。B、集韻於容切,平鍾影,今讀yōng?!皳怼弊至x為:抱、持,聚集、壅塞、圍著,據(jù)有,動詞;有平上兩讀,上聲為常讀,現(xiàn)代只保留平聲一讀。大詞典等注為平上義同,是正確的;新版辭源只注上聲一讀,有缺失。下舉六例:
(1)三十擁旄誰不羨,周郎少小立奇功。(劉長卿《觀校獵上淮西相公》,七律)
(2)將軍別換馬,夜出擁雕戈。(杜甫《日暮》,五律)
(3)綺陌擁行騎,香塵凝曉空。(武元衡《奉和圣制重陽即事》,五排)
(4)金闕曉鐘開萬戶,玉階仙仗擁千官。(岑參《奉和……賈至早朝大明宮》,七律)
(5)浮花擁曲處,遠影落中心。(劉禹錫《雙溪》,五律)
(6)云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七律)
一、二例“擁”字義為持,用在“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律式第三字,一平一仄(以上聲歸仄)。三、四“擁”字義為聚集,用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式
第三、第五字,一平一仄。五、六例“擁”字義為壅塞,用在“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式第三、第二字,一平一仄。
4、愈
A、廣韻以主切,上麌喻四,今讀yù。B、集韻容朱切,平虞喻四,舊讀yú?!坝弊至x為:病好了,勝過,動詞;更加,副詞。有平上兩讀,上聲為常讀?,F(xiàn)今只保留上聲讀。大字典、大詞典對以上義項只注上聲反切,于中古音讀有缺失。下舉四例:
(1)積病攻難愈,銜恩報轉(zhuǎn)微。(包佶《立春后休沐》,五律)
(2)飛檄愈風知妙手,也須分藥救漳濱。(吳融《病中宜茯苓寄李諫議》,七律)
(3)絕代貞名應愈重,千金方笑更難移。(孫魴《主人司空見和未開牡丹……》,七絕)
(4)光接神愈駭,音來味不成。(韋嗣立《酬崔光祿冬日述懷贈答》,準五排)
前二例“愈”字義為:病好了、把病治好。用在“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式第五、第三字,一仄(以上聲歸仄)一平。后二例“愈”字義為:更加。用在“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律式第六、第四字,一仄(以上聲歸仄)一平。
5、只
A、廣韻諸氏切,上紙照三,今讀zhǐ。B、廣韻章移切,平支照三,舊讀zhī?!爸弧弊衷谏瞎攀怯米髡Z氣詞,唐詩僅有1例,這里不作論證。唐詩中主要用作副詞,表示范圍和數(shù)量有限,相當于“僅”,有平上兩讀(上聲為常讀,現(xiàn)今失去偏讀平聲)。大詞典等把“只”的副詞義注為平上兩讀,是正確的;新版辭源僅注上聲反切,有缺失。下舉四例:
(1)勝跡都無限,只應伴月歸。(杜審言《都尉山亭》,五律)
(2)江月去人只數(shù)尺,風燈照夜欲三更。(杜甫《漫成一絕》,七絕)
(3)朝餐唯藥菜,夜半只紗燈。(白居易《山居》,五律)
(4)暮雨不知涢口處,春風只到穆棱西。(劉長卿《使次安陸寄友人》,七律)
四例中“只”都用作副詞,前二例用在“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式第一、第五字,必讀平聲;后二例用在“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式第三字,屬仄聲(以上聲歸仄)。
五、唐詩一字平去兩讀而義同
一字平去義同是指一字的基本義項具有平聲和去聲兩種音讀,唐詩中約有50字具有這種音義特點。到了現(xiàn)代,它們只保留平聲或去聲一讀。這里挑出“忘、思、衆(zhòng)、嘆、探”等5字來討論。
1、 忘
A、 廣韻巫放切,去漾微,今讀wàng。B、集韻武方切,平陽微,舊讀wáng。“忘”字基
本義是:忘記,動詞。有平去兩讀,唐詩中都常用,現(xiàn)代只保留去聲一讀。大字典收平去兩讀的反切,是正確的;大詞典只收去聲反切,有缺失。下舉六例:
(1)莫以今時寵,難忘舊日恩。(王維《息夫人》,五絕)
(2)秦地看春色,南枝不可忘。(劉長卿《送蔡侍御赴上都》,五律)
(3)未能忘魏闕,空此滯秦稽。(孟浩然《久滯越中貽謝南池……》,五律)
(4)更尋嘉樹傳,不忘角弓詩。(杜甫《冬日有懷李白》,五律)
(5)卻到帝鄉(xiāng)重富貴,請君莫忘浪淘沙。(白居易《浪淘沙》之六,七絕)
(6)唯有別時今不忘,暮煙秋雨過楓橋。(杜牧《懷吳中馮秀才》,七絕)
六例“忘”字同義,前三例“忘”字用在“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律式第二、第五、第三字,都讀平聲;后三例用在“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式第二、第四、第七字,都歸仄聲(實讀去聲)。
2、思
A、廣韻息茲切,平之心,今讀sī。B、廣韻相吏切,去志心,舊讀sì?!八肌弊至x為:思考、想,想念,動詞,有平去兩讀(平聲為常讀,去聲為偏讀,現(xiàn)今只保留常讀);又思緒,心情,情懷,名詞,也有平去兩讀,但是常讀為去聲(現(xiàn)今已并入平聲讀)。唐詩中“詩思、愁思、幽思、客思、旅思、羈思、離思、秋思、邊思”等詞語的“思”字都只讀去聲,有少數(shù)詞語“文思、才思、春思”等可以有平去兩讀。值得注意。下舉八例:
(1)莫思身外無窮事,且盡生前有限杯。(杜甫《絕句漫興九首》之三)
(2)知君苦思緣詩瘦,太向交游萬事慵。(杜甫《暮登四安寺鐘樓寄裴十迪》,七律)
(3)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王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七絕)
(4)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李商隱《錦瑟》七律)
(5)離顏怨芳草,春思結(jié)垂楊。(李白《南陽送客》五律)
(6)濯濯煙條拂地垂,城邊樓畔結(jié)春思。(張旭《柳》,七絕)
(7)忽聞歌古調(diào),歸思欲沾巾。(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五律)
(8)孤舟從此去,客思一何長。(儲光羲《洛中送人還江東》,五律)
前二例“思”字義為思考,用在“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式第二、第四字,一平一仄(以去聲歸仄)。三、四例“思”字義為思念,用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式第六、第五字,一平一仄(以去聲歸仄)。五、六例“春思”意思是春天的思緒情懷,“思”為名詞,用在“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式第二、第七字,一仄(以去聲歸仄)一平。七、八例“歸思”(回歸的思緒)、“客思”(旅客的思緒)的“思”都只讀去聲(聲律歸仄)。
3、衆(zhòng)(眾)
A、 廣韻之仲切,去送照三,今讀zhòng。B、廣韻職戎切,平東照三,舊讀zhōng。義
為:眾人,群眾,名詞;眾多、許多,形容詞。有平去兩讀,而去聲為常讀,今讀去聲。大辭典、大字典注為平去義別,大詞典只收去聲反切,各有缺失。下舉四例:
(1)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李白《獨坐敬亭山》,五絕)
(2)徒隨眾人后,擬老一生中。(李頻《長安書懷投知己》五排)
(3)斜陽衆(zhòng)客散,空鎖一園春。(劉禹錫《城東閑游》,五律)
(4)聲名已壓眾人上,愁思未平雙鬢知。(王建《寄分司張郎中》,七律)
以上“衆(zhòng)”字義為眾多、許多,前二例用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律式第一、第三字,屬仄聲(以去聲歸仄);后二例用在“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式第三、第五字,都讀平聲。
4、探
A、 廣韻他含切,平覃透,舊讀tān。B、他紺切,去勘透,今讀tàn?!疤健弊滞x而有
平去兩讀,現(xiàn)代只讀去聲。義為:摸取,探測,偵察,探問,探望,動詞。大詞典只收去聲反切,新版辭源只收平聲反切,各有缺。下舉四例:
(1)登樓舊國遠,探穴九疑深。(儲嗣宗《送友人游吳》,五律)
(2)憶昔曾游曲水濱,春來長有探春人。(羊士諤《亂后曲江》,七絕)
(3)想到耶溪日,應探禹穴奇。(孟浩然《送謝錄事之越》,五律)
(4)蓬山此處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李商隱《無題》七律)
以上“探”字意思是探尋、尋游,前二例用在“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式第一、第五字,,屬仄聲(以去聲歸仄);后二例用在“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式第二、第六字,都讀平聲。
5、嘆〔歎〕(嘆)
A、 廣韻他旦切,去翰透,今讀tàn。B、廣韻他干切,平寒透,舊讀tān?!皣@”字義為:
嘆氣,嘆息,感嘆,贊嘆,動詞。有平去兩讀,去聲為常讀。新版辭源對“嘆、歎”只收去聲反切,有缺。下舉四例:
(1)獨嘆湘江水,朝宗向北流。(張九齡《餞王司馬入計同用洲字》,五律)
(2)秋風樹不靜,君子嘆何深。(張說《和魏仆射還鄉(xiāng)》,五律)
(3)所思迷所在,長望獨長嘆。(姚崇《秋夜望月》,五律)
(4)老嘆才漸少,閑苦病相煎。(元稹《獻滎陽公詩五十韻》,五排)
“嘆”字意思是嘆息、感嘆,前二例用在“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律式第二、第三字,屬仄聲(以去聲歸仄);后二例用在“仄仄仄平平”、“平平平仄仄”律式第五、第二字,都讀平聲。
六、唐詩一字平去兩讀而義同兼義別
這種情況是指該字一部分義項具有聲韻相關的平聲和去聲兩個音讀,另一部分義項只具有其中一個音讀,構(gòu)成了兩讀義同和一讀義別并存的復雜音義關系。具有這種音義特點的常用字計有48個。漢語大詞典等工具書對這些字通常注為平去義同,不甚精確?,F(xiàn)挑出“看、相、帆、聽、憑、操、望、吹”等8字來討論。
1、看
A、廣韻苦旰切,去翰溪,今讀kàn。B、廣韻苦寒切,平寒溪,今讀kān?!翱础弊至x為:用目光接觸人或物,觀察,動詞,有平去兩讀(去聲為常讀平聲為偏讀,今失偏讀);又看護、看守,看待,動詞,平聲。大詞典等按平去義別作注,不當。下舉五例:
(1)盡日無人看微雨,鴛鴦相對浴紅衣。(杜牧《齊安郡后池絕句》,七絕)
(2)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杜甫《聞官軍收河南河北》,七律)
(3)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敬亭獨坐》,五絕)
(4)賈生對鵩傷王傅,蘇武看羊陷賊庭。(杜甫《題鄭十八著作丈》,七排)
(5)小子須嬌養(yǎng),鄒婆為好看。(白居易《路上寄銀池匙與阿龜》,五律)
前三例“看”字義為觀看,用在“仄仄平平仄平仄”、第五字,屬仄聲(以去聲歸仄);用在“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律式第二字,讀平聲。后二例“看”字義為看守、看護,用在“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律式第三、第五字,須讀平聲。
2、相
A廣韻息亮切,去漾心,今讀xiàng。B、廣韻息良切,平陽心,今讀xiāng。“相”字
義為:仔細看,審察,動詞,有平去兩讀(去聲為常讀,今失偏讀平聲);又輔佐、幫助,動詞;相貌,宰相,主持典禮的人,名詞;諸義去聲。又互相、共相,或單指動作受事者,副詞;平聲。下舉五例:
(1)相馬須憐瘦。呼鷹正及饑。(白居易《敘德書情四十韻……》,五排)
(2)地偏多育蠱,風惡好相鯨。(宋之問《入瀧州江……》,五排)
(3)已相殷王國,空馀尚父溪。(王維《和宋中丞夏日游福賢觀……》五排)
(4)相看不忍別,更進手中杯。(李白《送殷淑三首》之二,五律)
(5)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七絕)
前二例“相”字義為仔細看,用在“仄仄平平仄”律式第一字,屬仄聲(以去聲歸仄);用在“仄仄仄平平”律式第四字,讀平聲。例(3)“相”義為輔佐,例(4)“相”表示互相,例(5)“8相”單指動作的受事者,在律式中都是以去聲歸仄。
3、帆
A、廣韻符咸切,平凡奉,今讀fān。B、廣韻扶泛切,去梵奉,舊讀fàn?!胺弊至x為:掛在船桅上的布篷,特指船,名詞;有平去兩讀(平聲為常讀,今只保留平聲)。又張帆行船,動詞,去聲。大字典、大詞典對“帆”的名詞義只注平聲一讀,有缺。下舉五例:
(1)孤帆遠影碧空盡,惟見長江天際流。(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七絕)
(2)唯看孤帆影,長似客心懸。(姚崇/柳中庸《夜渡江》,五律)
(3)孤帆好風千里暖,深花黃鳥一聲長。(貫休《別盧使君歸東陽二首》之二,七律)
(4)館娃宮外鄴城西,遠映征帆近拂堤。(溫庭筠《楊柳枝八首》之五,七絕)
(5)白云向吳會,征帆亦相隨。(孟浩然《送謝錄事之越》,五律)
(6)夏云隨北帆,同日過江來。(張說《四月一日過江赴荊州》,五律)
前三例“孤帆”的“帆”表示名詞義,用在“平平仄仄仄平仄”律式第二字,讀平聲。用在“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式第四、第二字,都屬仄聲(以去聲歸仄)。例(4)、例(5)“征帆”(遠行的船)的“帆”也是名詞,用在律式中音讀一平一仄(實讀去聲)。例(6)“北帆”意為向北張帆行駛,“帆”字用在“平平平仄仄”律式第五字,以去聲歸仄。
4、聽(聽)
A、廣韻他丁切,平青透,今讀tīng。B、廣韻他定切,去徑透,今讀tìng。義為:用耳朵收受聲音,又聽取、聽從,動詞;有平去兩讀(平聲為常讀,現(xiàn)今保留平聲)。又審察、治理,聽任、聽憑,動詞,只讀去聲。下舉五例:
(1)今夜初聽雨,江南杜若青。(戴叔倫《舟中見雨》,五律)
(2)野花看欲盡,林鳥聽猶新.(張九齡《送韋城李少府,五律)
(3)細雨濕衣看不見,閑花落地聽無聲。(劉長卿《別嚴士元》,七律)
(4)還將聽朝暇,回作豫游晨。(明皇帝李隆基《春中興慶宮酺宴》,五律)
(5)謝脁每篇堪諷誦,馮唐已老聽吹噓。(杜甫《寄岑嘉州》,七排)
前三例“聽”字意為聽取聲音,例(1)用在“仄仄平平仄”律式第四字,讀平聲;例(2)、例(3)用在“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式第三、第五字,都是以去聲歸仄。例(4)“聽朝”意思是臨朝處理政事;“聽”字用在“平平仄平仄”律式第三字,以去聲歸仄。例(5)“聽”字義為聽任,用在“平平仄仄仄平平”律式第五字,以去聲歸仄。
5、憑(憑)
A、廣韻扶冰切,平蒸並,今讀píng。B、唐韻收了“憑”的異體字“”(上為“馮”,下為“廾”),屬去聲證韻並母,應讀pìng。“憑”字本義是:(身體)倚靠物體(幾或欄桿),動詞,有平去兩讀(平聲為常讀,現(xiàn)今只保留常讀);再虛化為:倚靠、憑借,煩請、煩托,動詞,只讀平聲(今失煩請、煩托義)。異體字“憑”在本義方面與“憑”同用,但不能表示虛化義。下舉六例:
(1)戎馬關山北,憑軒涕泗流。(杜甫《登岳陽樓》五律)
(2)幾日憑欄望,歸心自不忙。(李咸用《題陳正字山居》,五律)
(3)天津橋上無人識,閑憑欄干望落暉。(元稹《智度師二首》之二,七絕)
(4)共祝如山壽,俄驚憑幾言。(權德輿《奉和鄭賓客相公……》,五排)
(5)今日聽君歌一曲,暫憑杯酒長精神。(劉禹錫《酬樂天揚州初逢席上見贈》,七律)
(6)馬上相逢無紙筆,憑君傳語報平安。(岑參《逢入京使》,七絕)
前二例“憑軒、憑欄”的“憑”字用在“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律式第一、第三字,都讀平聲。中二例“憑欄干”、“憑幾”的“憑”字用在律式“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第二、第三字,都是以去聲歸仄。后二例“憑”字表示憑借、煩托義,用在律式中都要讀平聲。
6、操
A、廣韻七刀切,平豪清,今讀cāo。B、廣韻七到切,去號清,舊讀cào。義為:執(zhí)持、拿著,掌握、控制(朝政、權力),動詞,有平去兩讀,平聲為常讀;又操守、志節(jié),品德、品行,又琴曲名,如龜山操、別鶴操等》,名詞,只讀去聲?!安佟弊脂F(xiàn)今名動義一律讀平聲。新版辭源對“操”字中古動、名 義按平去義別作注,有失全面。下舉五例:
(1)眼暗猶操筆,頭斑未掛簪。(白居易《自嘆》,五律)
(2)良工操斤斧,沉吟方在斯。(呂溫《道州南樓換柱》,五律)
(3)松持節(jié)操溪澄性,一炷煙嵐壓寺隅。(李洞《宿成都松溪院》,七律)
(4)曹操祠猶在,濡須塢未平。(劉禹錫《歷陽書事七十韻》,五排)
(5)歸當華表千年后,怨在瑤琴別操中。(李中《鶴》,七律)
前二例“操”字義為執(zhí)持,用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平仄”律式第四、第三字,一平一去(以去聲歸仄)。例(3)“節(jié)操”意思是操守志節(jié);例(4)“操”是三國人物曹孟德的名,義為操守;例(5)“別操”是“別鶴操”的簡稱,“操”表示琴曲名;此三例“操”是名詞義,用在“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律式第四、第二、第六字 ,屬仄聲(以去聲歸仄)。
7、望
A、廣韻巫放切,去漾微,今讀wàng。B、廣韻武方切,平陽微 舊讀wáng。 義為:遠看,動詞,有平去兩讀(去聲為常讀,今只保留去聲);又希望,動詞;視野,聲望、名望名詞此動、名義只讀去聲。大字典等都注為平去義同,未指出名詞義只讀去聲,不準確。下舉六例:
(1)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華。(杜甫《秋興八首》之二,七律)
(2)一片風帆望已極,三湘煙水返何時。(杜牧《送別》,七律)
(3)相望東橋別,微風起夕波。(韋應物《送汾城王主簿》,五律)
(4)紅樓隔雨相望冷,珠箔飄燈獨自歸。(李商隱《春雨》,七律)
(5)遠村雖入望,危檻不堪憑。(曹松/孟貫《冬日登江樓》,五律)
(6)共知公望重,多是隔年回。(張籍《送鄭尚書出鎮(zhèn)南?!肺迮牛?/p>
前二例“望”字意義 是遠看,用在“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式第五字,一仄(以去聲歸仄)一平。例(3)、例(4)“相望”的“望”也表示遠看,用在“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律式第二、第六字,也是一去一平。后二例“望”字義為視野、聲望,用在“平平平仄仄”律式第五、第四字,都是以去聲歸仄。
8、吹
A、廣韻昌垂切,平支穿三,今讀chuī。B、廣韻尺偽切,去寘穿三,舊讀chuì?!按怠弊至x為:撮口出氣,風吹(空氣流動),動詞,平聲;又吹奏管樂器,動詞,平去兩讀(平聲為常讀,現(xiàn)今只保留常讀);又指風和管樂器吹奏的樂曲,名詞,只讀去聲(今失名詞音義)?!按怠弊制饺チx同與平去義別兼具,大字典、大詞典未注平去義同,有失。下舉六例:
(1)黃鶴樓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李白《與史郎中欽聽黃鶴樓上吹笛》,七絕)
(2)臨風玉管吹參差,山塢春深日又遲。(羊士諤《山閣聞笛》,七絕)
(3)緱嶺獨能徵妙曲,嬴臺相共吹清音。(羅鄴《題笙》,七律)
(4)涼風吹夜雨,蕭瑟動寒林。(張說《幽州夜飲》,五律)
(5)夕吹生寒浦,清淮上溟潮。(李嶠《和杜學士旅次淮口阻風》五排)
(6)處處樓前飄管吹,家家門外泊舟航。(白居易《登閶門閑望》,七排)
前三例“吹”字意思是吹奏管樂器,一例用在“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式第五字,讀平聲;兩例用在“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屬仄聲(以去聲歸仄)。例(4)“吹”指風吹,用在“平平平仄仄”律式第三字,讀平聲。后二例例“吹”分別指風和管樂曲,用在“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律式第二、第七字,都是以去聲歸仄。
上文我們辨析了唐詩中分屬幾個字群的28個常用字的音義關系和用法。這些字直到現(xiàn)今仍屬常用,但是音義已有微妙變化。我們?nèi)绻涣私庵T字古今音義的異同,那么在閱讀唐詩時,就會不知不覺地按現(xiàn)今音義來理解它們在詩句中的用法。其結(jié)果不外是:或者是釋字不合詩中原義,造成句意捍格不通,或者是錯定字音,因而誤判詩句平仄,以為此詩違律,冤枉了古人,并且由此在唐詩格律和體裁的研究上給自己造成了不可逾越的障礙。這是不可小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