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浦江縣巖頭鎮(zhèn)中心小學 徐 薇
不同于只注重知識傳授的傳統(tǒng)課堂,如今教學課堂不斷創(chuàng)新,素質教育已逐漸代替以往的知識教育成了教育的主流趨勢。教師的任務不再是單純的傳授知識,而是上升到開發(fā)學生天賦與潛能的層面,越來越重視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造能力、實踐動手能力以及審美情趣,促使他們形成健全的人格。激發(fā)學生在音樂方面的潛能,能夠達到教學目的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小學音樂教學的效率。
小學生生性好動,大腦皮層尚未建立成熟,受周圍的環(huán)境影響較大,很難集中注意力。研究表明,40分鐘的課程,小學生全神貫注的時間大概只有15分鐘左右。教師應利用好這個區(qū)間,科學選擇教學內容,進行趣味教學,對學生的音樂天賦進行開發(fā),從而提高效率,達到教學目標。
隨著教育改革的提出,對教師的教學方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好的教師不僅僅局限于對教材的解讀,而是進行橫向擴展,根據教學實際和學生的性格偏好,針對具體的教學需求,挑選出更多更適合于小學生的教學素材,滿足合理性、可行性的原則。教學的內容應根據學生的年齡、心智發(fā)育程度等各種因素,考慮選取在小學生接受能力范圍內的內容,力求能夠打動學生,觸及他們的心靈深處,容易被小學生所接受。
如今的教學課堂更重要的是老師學生的雙向互動,根據學生反饋的動作神態(tài)對教學方式或進度進行修改,在創(chuàng)新改革課程內容的同時,也要發(fā)掘生活資源,充分利用,將音樂學習融入日常生活實踐中。生活處處有音樂,引導學生多觀察學習日常生活的音樂,會促使學生增強音樂相關元素的敏感程度,提高學習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天賦在后天的學習中得到增強,優(yōu)勢更加明顯。
比如,樂曲是由各種音樂元素組合而成的,在引導孩子們找出這些元素時,可以先進行小活動,讓學生模仿生活中的聲音,如布谷鳥的叫聲、街頭的叫賣聲、孩子的啼哭……都可以在課堂上進行模仿,這樣不僅可以活躍課堂氛圍,還能發(fā)掘學生的樂感天賦。也可以將類似《大雨和小雨》這樣的純音樂引用到課堂上,學生在聆聽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原來生活中處處充滿著音樂——“藝術來源于生活,更高于生活”。教師可以在下雨天進行教學,讓學生走進大自然,聆聽雨滴敲打在不同地方的聲音,辨認各種雨聲的不同特點。在這樣的情境中突出音樂的本色美,更能近距離地接觸音樂的精髓所在。拋開書本走進生活,在這些富有煙火氣息的情境里,學生更容易從多角度地發(fā)現那些美妙的聲音,成為音樂元素的開發(fā)者,更進一步激發(fā)學習音樂的興趣。
針對小學生注意力不集中,課堂教學效率低的問題,可以將各種教學方式進行整合——可以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多開展教學實踐活動,寓教于樂,這樣學生被放在教學的主體位置,在活動的同時深入了解音樂元素,與音樂作品進行互動,讓學生從實踐過程中發(fā)現更深層次的問題。趣味教學,老師學生雙向互動,不僅能創(chuàng)造良好教學的氛圍,使得學生享受學習與主動學習,還能在實踐體驗的過程中調動小學生的學習情緒,更好地品味欣賞音樂。發(fā)現音樂的美,豐富自己的音樂學習技能,同時還能夠加強學生的樂感,增強音樂鑒賞能力和審美能力。教學實踐活動使得學生從個人體驗到主動融入集體活動中,并在充足的時間和空間里,從被動的學習者轉換成為主動的探究發(fā)現者。教學實踐活動的開展與科學的教學內容同等重要。
例如,在學習有關圣誕節(jié)的主題音樂時,教師可以提前一周布置實踐任務,讓他們以小組為單位調查研究,去街巷里提前感受圣誕節(jié)的節(jié)日氛圍,收集圣誕節(jié)的聲音素材。進行社會實踐調查,也可以運用自己的所學知識將收集的素材調整、轉換為音樂作品。不僅有充斥大街小巷的《Merry Christmas 》,還有人們的尖叫與歡呼、商場里的祝福語。教師可以讓學生發(fā)揮想象,利用角色表演情景再現或者編輯素材等方式將自己的調查實踐結果展現出來,與此同時,學生也成為創(chuàng)作者與剪輯者,不僅能鍛煉他們的動手能力,還能用這種方式無形中給予他們心靈上的沖擊與激勵,充分感受到每一個音樂作品背后的情感與力量,促進開發(fā)學生音樂的天賦。
作為教學活動里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教學評價能最直接地影響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傳統(tǒng)教學評價里,只憑學生的最終成績評判學習的好壞,這是武斷且愚昧的。除了對最終成績進行評價,小學音樂教師還應從課堂表現、學習積極性、學習作品等方面綜合評價。合理的教學評價會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音樂學習興趣。要想讓學生深入體會到音樂之魂,感受音樂的本色美,教師就得運用新型的教學評價方式從側面鼓勵學生,調動學習音樂的積極性。在教學課堂中,除了知識的傳授,教師還要多關注他們的內心世界,多交流、多溝通,觀察他們的喜好,根據他們的興趣愛好從不同層面發(fā)掘他們的音樂天賦,盡自己所能,滿足學生在學習求知與生活方面的需求。
比如,在學習《愛我你就抱抱我》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于其中的歌詞匹配動作,在“陪陪我”時雙手交叉拍肩,在“親親我”時嘟起嘴巴,在“夸夸我”時雙手指向臉頰……用這種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樂感,并且觀察他們是否能跟上節(jié)奏,動作是否正確。在學習的同時,老師學生一起互動。對于那些節(jié)奏感強的學生,應進行表揚或獎勵,發(fā)揮榜樣的作用,促使其他人向其學習;而對于那些樂感較差的學生,也要引起重視,發(fā)揮激勵的作用,鼓勵他們多加練習,并額外花時間幫他們跟上節(jié)奏,幫助他們增強自信心,促進學生音樂天賦的開發(fā)。
綜上所述,小學音樂教學是學生的啟蒙教學,很重要也并不復雜。只要利用和開發(fā)好小學生的音樂天賦,不斷創(chuàng)新探索,利用先進的教學思想以及豐富的教學方法,選取科學的教學內容,適當開展實踐活動,正確對學生的進行綜合評價,就能發(fā)掘學生的音樂天賦,并加以利用,提高學生的學習創(chuàng)造能力和音樂素養(yǎng),在潛移默化中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趣味,培養(yǎng)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優(yōu)秀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