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霍雨豐
圖1 透雕龍鳳紋重環(huán)玉佩
圖2 龍鳳渦紋玉璧
圖3 透雕龍紋玉璧
圖4 連體雙龍佩
圖6 龍形玉觹
圖7 龍形玉觹
距今2100多年的西漢南越文王墓,歷史上未被盜擾,共出土了1000多套10000余件文物。這些文物中蘊含了豐富的紋飾和精美的圖案,其中以動物紋樣和造型的器物占有一定數(shù)量,細(xì)數(shù)一下,其種類真的可以和動物園相比擬了,讓我們一同看一看南越王墓的動物世界!
龍紋自古就是中國主流紋樣之一,在漢代也非常流行,南越王墓的文物中不乏它的身影,遍布在金器、玉器、銅器、象牙器等不同材質(zhì)的器物之上。其中,以玉器的龍紋表現(xiàn)最為豐富,在各種透雕的玉佩和玉璧中的龍紋,它經(jīng)常以主角出現(xiàn),總是占據(jù)在玉器的中心位置,同一件器物中假若有其他動物,也只能相伴于左右,龍儼然是動物世界中的王者形象,如西漢南越王博物館的館徽—透雕龍鳳紋重環(huán)玉珮(圖1),龍鳳渦紋玉璧(圖2)、透雕龍紋玉璧(圖3)、連體雙龍佩(圖4)等。玉器中的龍表現(xiàn)形式多樣,除了上述描繪龍的側(cè)面紋飾,也有描繪龍的正面形象,如龍形玉帶鉤(圖5),以及用陰陽兩面描繪龍的不同側(cè)面,如龍形玉觹(圖6);有僅刻畫一條龍形的玉器,如龍形玉觹(圖7),也有反映雙龍合體的玉器,如雙龍蒲紋璜(圖8),還有三龍合體的玉器,如龍紋玉璧(圖9);除了采用透雕、線刻的雕琢技巧,也有用浮雕表現(xiàn)龍立體的形象,如玉劍首(圖10)。此外,還有的龍用了比較抽象的表現(xiàn)手法,如各種棺槨內(nèi)外玉璧上線刻的龍紋(圖11)。南越王墓的龍紋玉器,除了上述屬于漢式風(fēng)格的龍紋玉器,有的還帶有典型的楚式風(fēng)格,如金鉤玉龍(圖12)、龍形佩(圖13)。
除了玉器上的龍,南越王“文帝行璽”金印的印鈕是一條游龍(圖14),盤曲成“S”形,龍頭伸向一角,這是我國目前考古發(fā)現(xiàn)的最大的一枚西漢金印。龍的五官、軀體、四爪雕刻極為精細(xì),動作傳神到位。有時候,龍就像“大哥”的形象,保護弱小者,漆木屏風(fēng)下的蟠龍托座(圖15),表現(xiàn)的是龍昂首高踞,四足踩著惡蛇,又張開大口,讓臨危的小蛙跳進來藏身,突顯了一個以龍為主導(dǎo)的主題。像這種在金屬器上表現(xiàn)龍立體的形象,還可見于瑟枘上的龍(圖16)。此外,在銅器上也有以淺浮雕表現(xiàn)的龍紋,如軫鑰的龍形(圖17)、牌飾上的龍(圖18),在多面銅鏡中,還有不少大量鏨刻的龍紋,如連弧龍紋銅鏡(圖19),以連弧紋分為內(nèi)外兩個區(qū)間,外區(qū)有4大龍紋,內(nèi)區(qū)有4小龍紋。
圖5 龍形玉帶鉤
圖9 龍紋玉璧
圖10 玉劍首
圖8 雙龍蒲紋璜
圖11 龍紋玉璧
龍所體現(xiàn)的尊貴,還可見于墓中各種造型的帶鉤,南越王貼身隨葬了多件帶鉤,多為龍形,如八節(jié)鐵芯龍紋玉帶鉤(圖20)、嵌綠松石龍形銅帶鉤(圖21)、高浮雕紋嵌寶石龍形銀帶鉤(圖22)等,而南越王墓的四位夫人以及其他殉人隨葬的帶鉤,均為其他動物紋飾的帶鉤,可見龍形帶鉤的特殊性。
在各種材質(zhì)的龍紋器物,還有大量龍與其他動物一同出現(xiàn)的例子,其中以龍鳳紋圖案在玉器中較為常見,也有不少龍和虎結(jié)合的玉器,如龍虎并體玉帶鉤(圖23),此外還有上文提到的龍+龜、龍+螭、龍+蛇+蛙等文物,最熱鬧的文物,估計要數(shù)琴瑟上的瑟枘,除了有龍,還有熊、獅子、野豬、虎、猴等,儼然一座文物動物園。
鳳和龍紋一樣,頻繁出現(xiàn)在各種玉器上,但是鳳和孤傲的龍不一樣,除了單鳳的玉佩飾,如鳳紋韘形佩(圖24)外,還有大量的雙鳳紋玉器,如雙鳳渦紋璧(圖25)、雙鳳紋韘形佩、玉盒內(nèi)的雙鳳紋等,此外還有三鳳渦紋璧(圖26)、以及一大波鳳鳥組成的鳳紋牌形玉佩(圖27)。這件玉佩是用一塊青玉雙面透雕而成,玉佩正中為一長方框,方框的內(nèi)外都由各種抽象、變形的鳳鳥組成,構(gòu)圖充滿動感,有人說這塊玉佩上共有6只鳳鳥,也有人說有7只,如果說南越王墓玉器的龍紋趨于寫實的話,那玉器上的鳳紋則偏向?qū)懸?,鳳紋的身軀宛如卷云紋,更多的時候僅能通過鳳首來辨認(rèn)出來。
更多時候,鳳會伴隨著龍一起登場,如透雕龍鳳紋重環(huán)玉佩,鳳回首與龍相望,似含情脈脈,象征愛情。南越王墓的龍紋鳳玉器出土不少,還有透雕龍鳳紋璧等(圖28)。此外,在多面銅鏡上也有多面龍鳳紋相結(jié)合的紋飾,如十字形龍鳳紋鏡等。此外,鳳鳥還出現(xiàn)在一些容器蓋上的立鈕,如東耳室出土的銅鈁,蓋上有4只鳳鳥。
虎就像龍的好基友,南越王墓玉器中的虎總是跟在龍的后面出現(xiàn)。上文介紹的龍虎并體玉帶鉤,鉤首是虎頭,鉤尾為龍頭,龍虎雙體并列,彎曲成S形,龍張口銜環(huán),虎爪抓環(huán),構(gòu)成一幅龍虎爭環(huán)的圖景。另一件虎頭金鉤扣龍形玉佩,玉龍身體彎曲成S形,而鉤尾和鉤首都做成虎頭形,鉤尾的虎頭雙眉上揚,額頂鑄出一個“王”字,非常形象,虎口形成的套銎,剛好套住玉龍的折斷處。
倘若說這兩件虎頭較為抽象的話,另一件錯金銘文銅虎節(jié)的虎紋形象就極為寫實(圖29),虎呈蹲距姿勢,張大口露出虎齒,身上的斑紋用60片金箔片錯成,姿態(tài)生動威猛。這件虎節(jié)與楚國傳世的幾面虎節(jié)極為相似,應(yīng)是楚文物的遺存。此外,琴瑟的瑟枘上也有虎。
螭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說文》有釋:“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斌ぜy早在商代開始就已出現(xiàn)螭紋,但其形態(tài)沒有固定式樣,近似于龍紋,若就細(xì)部而言,頭和爪已不大像龍,而是吸取了走獸的形象,因此,有時也會稱其為螭虎。南越王趙眜隨葬的螭虎鈕“帝印”玉?。▓D30),根據(jù)史料記載,漢代皇帝的帝璽就是螭虎鈕,因此這是趙眜僭越稱帝的一個物證之一。
圖12 金鉤玉龍
圖13 龍形佩
圖14 “文帝行璽”金印
圖15 屏風(fēng)銅蟠龍托座
圖16 瑟枘
圖17 龍形軫鑰
圖18 龍龜紋牌飾
南越王墓出土的玉劍飾上,包括劍首、劍格、劍璲、劍珌在內(nèi)的4個飾件都有大量的螭紋,它們多以浮雕的形式出現(xiàn)(圖31),這種以螭為紋的玉劍飾,在其他漢墓也是十分常見的。而透雕的螭虎紋,可見出土于南越王頭部處出土的獸首銜璧玉佩(圖32),它的整體由一個方形獸頭和一塊谷紋玉璧組成,獸首左側(cè)透雕一只螭虎。而在右夫人組玉佩中的一件玉環(huán)(圖33),透雕二龍二螭,其中龍表現(xiàn)的是側(cè)面,螭卻以正面刻畫。
龜自古以來象征吉祥和長壽,秦漢時期的印章,有不少都是龜鈕,它使用范圍較廣,上至王侯,下至鄉(xiāng)官均可用龜鈕。南越王墓出土5枚龜鈕印章,如南越王身上的“泰子”金印,還有墓中殉葬的右夫人、左夫人、泰夫人和部夫人,她們的印章都是以龜為鈕。
主棺室和東側(cè)室各出的一對鎏金銅牌飾,均為一龍二龜?shù)募y樣,其中龍卷曲成“∞”形,圈內(nèi)各有一龜,位置倒向,引頸回首。此外,南越王墓的一些銅帶鉤,鉤體為龜形,鉤首亦模仿龜首(圖34)。
此外,船紋銅提筒上的船紋場景(圖35),在每艘船尾的船擼上,都站立著一只龜,從龜爪來看,猜測應(yīng)屬于淡水龜。
南方多蛇,古代越族人有抓蛇、食蛇并以蛇為圖騰的習(xí)俗。但是在南越王墓出土的“蛇”文物中,蛇經(jīng)常處于被欺負(fù)的境遇,比如“蟠龍”托座,蛇可憐巴巴的被龍用腳踩著,另一件“人操蛇托座”,蛇被一名越人用口緊緊咬著,還有兩條被他用手抓住,似乎在進行某種祭祀。屏風(fēng)還有一件托座,由3條蛇相互纏繞,并飾以卷云紋相伴。
墓道斜坡上有一件帶鉤,可能是墓道殉葬的守衛(wèi)的遺物,鉤首為蛇首形,可惜銹蝕嚴(yán)重,已無圖可見。而東側(cè)室夫人隨葬的2件銅帶鉤同為蛇頭形鉤首。
南越國時期的嶺南地區(qū)究竟有沒有犀牛在此棲息,是不少學(xué)者曾經(jīng)探討的問題。西漢時期,劉邦派遣陸賈出使南越,勸說趙佗放棄帝號,向漢朝稱臣,趙佗在上書的同時,給劉邦送了一堆奇珍異寶,其中包括了犀牛角10支,由此推測,犀牛很有可能是南越國當(dāng)?shù)氐奈锂a(chǎn)。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中,就有以犀牛為主題紋飾的器物。南越王的組玉佩中,有一件玉璜穿插其中,它以犀牛的立面作為圖案,稱為犀形璜(圖36)。其雙目怒視,很有氣勢。仔細(xì)觀察,這只犀牛有兩角,一角在額前,較大,一角在鼻上,較小。
另外,西漢南越王博物館有一件鎮(zhèn)館之寶—角形玉杯(圖37),考古學(xué)家猜測它或許是仿照犀牛角的形狀。相傳,若以犀牛角制成的容器,具有解毒的功效,由此猜想南越國工匠可能是借用了這個美好的寓意。
圖19 連弧龍紋銅鏡
圖20 八節(jié)鐵芯龍紋玉帶鉤
圖21 嵌綠松石龍形銅帶鉤
圖22 高浮雕紋嵌寶石龍形銀帶鉤
圖23 龍虎并體玉帶鉤
圖24 鳳紋韘形佩
圖25 雙鳳渦紋璧
南越國近海,南越王墓不僅出土了各種魚類的骸骨,還有一些文物帶有魚的造型,它們的用途各異。比如說后藏室出土的9件魚形陶響器(圖38),很可能是南越國極具地方特色的一種樂器,其作用就如現(xiàn)在的沙錘。不過,近年來也有學(xué)者認(rèn)為,這幾件魚形陶響器也許是用于凈手的搓手器,屬于潔凈用具。
在前室殉葬人的身上出土了一枚“景(yǒng)巷令印”(圖39),可見“景巷令”是殉葬人的官職名。這枚印章為魚鈕銅印。以魚作為印章鈕飾在漢代較少見,它是兩廣地區(qū)南越國墓葬所出的印章中是唯一一枚魚鈕銅印。不過,在上海博物館藏的一枚“南越中大夫”印,這枚印章為傳世品,其印鈕也是魚鈕。
南越王墓東耳室的船紋銅提筒,筒身有四組船紋圖案,反映的是一支船隊在航行的場景,在船的前后都還繪有魚等動物,根據(jù)船紋圖案的比例來看,這些魚體型較大,和人的身高相近,同時,魚嘴、魚脊、魚尾的細(xì)節(jié)清晰可見,是2000年前南越物種情況的真實反映。
羊在古代是一種重要的動物,南越王趙佗在位的時候,漢朝呂后曾對南越國采取“別異蠻夷”的民族敵視政策,命令關(guān)閉與南越國貿(mào)易的關(guān)市,不準(zhǔn)出口鐵器、農(nóng)具,不讓輸出羊等牲畜,即使供給,也只給雄的,不給雌的,故意欺壓南越國,可見,羊在那個時候是多么的重要。
南越王墓出土了8塊杏形金薄片,金片的圖案是兩個尖角羊頭紋(圖40),羊頭兩兩相背,這些金片的圖案帶有明顯的草原文化風(fēng)格,相類似的金片在河北滿城漢墓、江蘇大云山漢墓等墓中也曾發(fā)現(xiàn)過。根據(jù)出土位置猜測,它們原本綴在南越王玉衣面罩上的一塊絲織物上,作為“瞑目”使用,然而絲織物絲巾已經(jīng)朽爛了,金片卻保留下來。在江蘇大云山1號墓的羊紋金片上,還可以清晰看見殘存絲織物的痕跡。
南越王墓主棺室的棺槨頭箱中,有一件已朽爛的漆盒,旁邊出土4件小金羊(圖41),應(yīng)是漆盒盒蓋上的鈕飾。4件金羊同作伏地翹首回望的姿勢,四蹄伸開,尾巴卷成一圈,發(fā)掘報告稱為“羊”,但是其頭部和蹄足與羊有所差別,因此,在后來的出版物中,改稱為“獸”。
圖26 三鳳渦紋璧
圖27 鳳紋牌形玉佩
圖28 透雕龍鳳紋璧
圖29 錯金銘文銅虎節(jié)
圖30 帝印 玉印
圖31 玉劍飾上的螭
圖32 獸首銜璧玉佩
圖33 二龍二螭玉環(huán)
圖35 船紋圖案
圖37 玉角杯
此外,西耳室的銅瑟枘上有山羊的造型;墓道的2位殉人隨葬的2對鎏金銅牌飾和東側(cè)室出土的1對鎏金銅牌飾(圖42),圖案基本一致,上面都有兩羊相互纏繞偎依的圖樣。
中國馴牛的歷史悠久,浙江余姚河姆渡和桐鄉(xiāng)羅家角二處文化遺址的水牛遺骸,證明約7000年前中國東南濱?;蛘訚傻貛?,野水牛已開始被馴化。而嶺南地區(qū)是我國水稻栽培比較早的地區(qū)之一,到了南越國時期,嶺南地區(qū)水稻種植可能已具備規(guī)模,所以,牛在南越國扮演著重要的角色,也是中原向南越國輸入的重要物資之一。
南越王墓主棺室的一件玉璧上,由內(nèi)外兩區(qū)紋飾組成,其中外區(qū)的龍紋中,穿插了4只正面的牛頭紋,可見眼睛耳朵,值得注意的是,牛頭兩彎角特別長,一致延伸至龍紋交叉回旋,表現(xiàn)極為夸張。
南越王墓西耳室出土600余件泡釘,應(yīng)是車馬器上的裝飾物,其中有8件為牛頭形泡釘(圖43),僅有4厘米長,牛的雙眼圓睜,鼻孔上翻,在額頭正中有一尖錐型,并有三道凹凸橫紋,似表示皺褶。雙耳后面有長而后彎的牛角,其比例相對于玉璧牛紋上的角近乎于寫實了。
南越王墓東耳室出土了3件銅瓿,器型相同,大小不一,它們兩側(cè)焊接了一對牛首銜環(huán),牛角微微前翹。銅瓿的足似乎也是模仿牛形。
南越王墓的西耳室,出土了144件兔形泡釘,這些兔子呈匍匐姿勢,僅長2.3厘米,但耳朵、眼睛、四足均可清晰辨認(rèn)。這些伏兔泡釘并非單獨編綴,而是一排釘在革帶上,根據(jù)西耳室出土的革帶可以看到,伏兔泡釘和另一式圓錐形泡釘排成一列,一行接一行釘在革帶上,很可能是馬飾的一部分。
熊形和熊飾在漢代出土文物中常見,最常見于各類銅、陶用器的器足,此外,也見于鎮(zhèn)、節(jié)約、磚等器物之上,這些熊飾表現(xiàn)歡快,似乎反應(yīng)了漢代生機勃勃的氣息。南越王墓西耳室的熊圖案出現(xiàn)在節(jié)約中(圖44),節(jié)約是車馬器中馬飾的飾件,南越王墓的熊形節(jié)約主要有兩種圖案,以及大小不同的式樣。兩組圖案的熊形節(jié)約都呈半球形,球面所鑄的熊突出熊首和四爪,呈蜷縮壯,也像在啃咬的樣子。這類熊形節(jié)約,和其他漢墓所出的熊形節(jié)約基本一致,如河北滿城漢墓、河南永城芒碭山梁王墓等。此外,南越王宮所出的熊飾磚,和南越王墓節(jié)約上的熊形一致。
圖34 龜形帶鉤
圖36 犀形璜
圖38 陶響魚
圖39 “景巷令印”魚鈕銅印
圖40 羊紋金飾片
圖41 金羊
圖42 二羊紋牌飾
圖43 牛頭型銅泡釘
圖44 鎏金熊形銅節(jié)約
圖45 玉珌上的熊
圖46 骨雕天鵝
圖47 雁形金帶鉤
西耳室的一件玉珌(圖45)的一面有一熊淺浮雕熊紋,這只熊雙掌拉著螭虎尾,并用口銜咬,作嬉戲搏斗狀,表現(xiàn)極為生動。此外,東耳室和西耳室出土的3組共12件銅瑟枘,呈博山形,每一件都有若干動物造型環(huán)繞其上,其中就有熊蹲坐著。
南越王墓有各種樂器隨葬,可惜琴瑟等木制品都已腐朽,不過琴瑟上的金屬構(gòu)件—瑟枘還保存下來了,我們在瑟枘中發(fā)現(xiàn)上面雕鑄了許多小動物,東耳室出土的2套瑟枘和西耳室的1套瑟枘,三套在造型上均有所不同,主要體現(xiàn)在瑟枘上的不同動物。其中,東耳室的2套共8件瑟枘都有一只猴子坐在“山巔”,似乎在眺望遠(yuǎn)方。
南越王墓出土一件銅烤爐,烤爐的四足為鸮形足,鸮即我們俗稱的貓頭鷹。4個鸮形足大小略有不同,烤爐就是由4只可愛的貓頭鷹支撐著。
南越王墓西耳室的一面銅鏡上出土了一件非常小巧的骨雕天鵝(圖46),直徑僅有1.4厘米。漢代的保存下來的骨器本不多見,如此微雕的工藝則更為難得。這件骨雕天鵝一翅半開,一翅下垂,透過放大鏡觀察,它的眼睛、長喙都清晰可見,它似乎正在梳理自己的羽毛。
雁為鳥類的一屬,形狀略像鵝,頸和翼較長,足和尾較短。南越王墓出土了眾多帶鉤,其中有一件帶鉤以純黃金鑄造(圖47),其鉤體正是模仿大雁的長喙,造型極為簡潔。大雁雙翅合攏,作回首遙望的姿勢。另外,還有一些銅帶鉤,其勾似乎也是模擬雁的長喙。
此外,南越王墓還有不少動物暫時無法辨認(rèn),如一件金釦象牙卮上的神獸,蹄足像鹿,身型似狗,獸首還有角;再如一件獸紋當(dāng)盧,此獸身長、大耳、凸目、長吻部、露齒,面目似猿、體形似龍蛇,爪有三趾,實在無法和已知的動物想聯(lián)系。除了上述的各種動物之外,南越王墓出土的文物上還可見到豬、鴨、鷹、豹、朱雀、鳥、雞等動物,限于篇幅有限,不一一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