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曲阜師大附屬中小學(xué)高二9班 魏 萊
那日吃飯時,聽到阿姨提起金庸小說來。金庸這個名字可謂如雷貫耳,家喻戶曉,婦孺皆知,我當(dāng)然也聽說過,而父母經(jīng)常在回憶往事時提起金庸的小說,當(dāng)時便報了好奇之意、敬畏之心翻開了,殊不料這一翻,從看到第一個字開始,就欲罷不能了。
金庸小說給我最大的感觸是“真”。也是在當(dāng)時才明白,好書不是讓人號啕大哭的,而是引人呆思落淚的。他筆下的人物,一舉一動都在叩著人的心扉。
我讀的第一部是《笑傲江湖》,感觸并非很深,所以當(dāng)時心想也不過如此,而在讀完《射雕英雄傳》后,心里空落得很,茫茫之中,忘記了馬上要到來的學(xué)期考試,又看了《天龍八部》,這次看時總聯(lián)想起曾經(jīng)看過的現(xiàn)代電視劇,當(dāng)時心里就為那些人拙劣的演技而想笑,此時看了《天龍八部》的原本,更是感覺那部電視劇簡直折辱了書中人物。
這樣看下來,就像是小孩子嘗了棉花糖,再看見時便忍不住又想要,而一種口味總是會吃膩的,可偏生棉花糖有那么多種口味,吃膩時正好再換一種,吃膩這一種又開始回味上一種,可已經(jīng)來不及了,情不自禁地又去品下一種了。
之所以瞧之不起現(xiàn)在改編的電視劇,是因為里面的人物表現(xiàn)實在太拙劣,讓人看了極為跳戲,本以為以前的電視劇也是一樣,可是看了一集已被奉為經(jīng)典,卻在現(xiàn)代年輕人來看已顯老套的老版,瞬間感覺像是被人推進了柔軟的棉花堆里,爬都爬不出來。
現(xiàn)在的電視劇,演員抹著艷妝,連一傻姑,都打扮得靚麗無比,是少有的美女,根本失去了原作的意思?,F(xiàn)在人們動不動就談?wù)x,就什么“邪不壓正”,而在金庸的小說里,人物從沒有最壞的,好人必然經(jīng)歷糾結(jié),最終的下場有的還不如前面讓人恨之入骨的人要好。金庸的小說反映出的人物性情是真實的,現(xiàn)代的電視劇都把他們美化了,顯得毫無生趣,換一張臉,其實都是一樣的而已,讓人根本分不出來誰是誰。
金庸的小說寫的故事,邏輯性是公認(rèn)的,他的小說創(chuàng)下的一個個懸疑與懸念,都讓人一直掛念著,解了這個又想起那個。在遇到身份不明的人物時,會暗暗地推測起來,一般來說都是推測出八分,再往下想又覺不對。這時讀者是清醒的,但是思緒卻在里面纏綿。就算有人全推了出來,后來的結(jié)果卻必有無比重要的三分為不對。正是:猜金庸謎,八分者二分亂,十分者三分錯,猜中前人不中因果,猜中因果人物亂成團;知道看完結(jié)局,細想緣由,不禁莞爾。
以《射雕》中的裘千仞為例,裘千仞一開始讓人厭惡,可看過了后面的糾葛,一環(huán)緊扣一環(huán),最后竟然皈依佛門,讓人心里的疙瘩一下放下。他縱然之前狠毒,讓人想要鉆進書中盼自己能有高超武藝將其打死,后來卻讓人暗嘆敬佩。金庸小說中的人物皆是如此,說惡不惡,說善不然!
每個人都會有錯,有缺陷,就像楊過的胳膊一樣,金庸將這些全都隱在了書中,比現(xiàn)在的一些受追捧的網(wǎng)絡(luò)小說中所言的“十全十美”“善良”“正義”要真實得多。
還有一部小說也是如雷貫耳的,那就是火了近十年的《盜墓筆記》。作者南派三叔深受金庸小說的影響,二人有多處相像之處,這個不是指劇情相像,而是邏輯同樣無比繁雜。雖然前者有奇異味道,而且嚴(yán)格分類是恐怖靈異小說,所寫的也比金庸略遜一籌,但是可能是金庸所寫的年代微微久遠,我們已經(jīng)聞不到戰(zhàn)馬嘶鳴,戰(zhàn)場上的血腥之氣,所以心硬之人可能落不下淚。
而看《盜墓筆記》的時候就讓我難受得鉆心,跟同學(xué)交流時,都苦笑著說心像被刀子在割。《盜墓筆記》的語言很幽默,是以并不是很恐怖,但是當(dāng)時我看的時候一直懷著極其復(fù)雜的心理。它描寫的其實是一個從開始就注定了的悲劇,所以看到第四本時,我伸出的手就有點退縮,我害怕那個悲劇讓我接受不了,會痛苦很久,但是卻又根本無法反抗它的誘惑。我看完大結(jié)局是在凌晨,金色的燈光下,感覺心里空落落的,過了很久猛然意識到流了淚。
我自以為抗虐能力很強,可是卻發(fā)現(xiàn)這些悲傷根本壓抑不住,心口疼痛不止,聽見悲傷音樂就忍不住要哭,這種悲傷才是真正沁入心中的。有人說,無意義的死亡沒有意義,確實如此!
很多小說里的人不到幾章全都死了,完全為了讓讀者悲傷,可卻起了反作用。《盜墓筆記》中描寫的人性、背叛、死亡,是恰到好處的。記憶深刻的其中一節(jié),胖子為了云彩死亡的哭泣,字?jǐn)?shù)不過二百字,在整整正文九部書,近千萬字的文中,顯得微不足道。但是就是這一節(jié),讓無數(shù)在之前的傷痛中強忍不落淚的人流下了無聲的淚水,那一句咆哮“誰,是誰!”只有三個字,卻完全推翻了讀者心目中那個沒心沒肺,一直讓人發(fā)笑,還被人評為“作死帝”的胖子,書中主角聽到后慢慢坐在石頭上,好累好累,讓多少人心酸至極。作者那般無情,像鏡子一樣呈現(xiàn)了故事,又在人已經(jīng)悲哀得喘不過氣來的時候,又猛下了一記可悲的藥。
這倒是跟金庸不同的,金庸的小說劇情可以這樣形容:始于情,終于靜,中雜亂,后又平。開始之時,恨意、人命、悲傷滾滾而來,最后的結(jié)局卻讓人莞爾,一開始亂成一團,波濤洶涌,但是終又像退潮的海浪,慢慢歸于平靜。
孰上孰下,誰也分不清,我也不知自己是愛金庸的亂至痛至靜,還是愛南派三叔那種至亂至悲。他們所描寫的東西是真實的,至少讓人感覺是真實的;他們寫的人物都是不平凡的人,但都是很平凡的人在向往不平凡的路上變得不平凡,可是當(dāng)真的變得有些不平凡,卻又開始向往平凡,最后達到了非凡的境界。
把不平凡的人的心變得跟平凡的讀者一樣,正是妙處。
聽起來很繞,都逃不過一個“命”字。我認(rèn)為金庸和南派三叔先后成名和成名程度不同,卻都在宣泄著這個字的意義。前者帶來的是黎明,后者帶來的卻是絕望,可說一個是寫出了大亂后至平的那種作家,一個是寫出了生活所帶來的怪圈與人性的作家。
經(jīng)臺典詞 新的事物再怎么陌生,都逃不開熟悉事物的影子,而我們所要做的就是,安靜的等待,等待這些所有的陌生伴隨著時間沉淀成熟悉。——《一起同過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