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西省 太原師范學 院附屬中學 高1601 劉 暢
揮毫且作,是日月同化其作;縱筆而書,則天地亦為之書。適其唯了其生而為之,毋言飾之或不飾,休論韻妙或無韻,唯其書罷,則其心亦凜凜然居之上位,昭然于世。故其書也,則其生也,換言之——我書,故我在。
作為生存于文字之中的一員,無為如我,也意識到了“書”之重——毫不夸張地說,“書”的本職,抑或本質(zhì),都是這個世界的靈魂所寄托的軀體。文明本身,也不過是產(chǎn)生了“書”,并為其締造的副產(chǎn)品。而于世界本原的問題中彳亍了無數(shù)個朝夕的我們,概論之,無書而無在。思之,無誤。
何以為書?于諸君則各有不同。“書”,自古而生,其千古之見證一脈之相承耳,無書,則人無以成人成仁,世無以成世成事。國無相傳之證,家無相繼之懷,人無書心之契,世之蕪亂可知。書,或其悵然而不知所為,或其慨然而無以為開,抑或其人欲使世人明其道,則為書矣。則知書非桎梏于所謂“書”,若愿書,則天地萬物人情世故皆可為之書,何來大家必讀小資為庸之理?書,可為人亦可為己,非其只談國政不念其人者方有書之權也。無人不可書,一切皆可為之書,我書故我在。
因何而書?易知矣。無書,一切皆不可知。我們不會知道汨羅江畔慷慨悲歌問天之屈子,不會知道南山籬下悠然品菊之陶潛;我們不會看到青蓮居士酒入愁腸,嘯成劍氣,繡口一吐便是半個盛唐,不會看到鐘隱殊才一晌貪歡不耐春寒望盡故國只見春水東流;我們不會知道何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與它背后岑寂的身影,不會知道誰是“居然成濩落,白首甘契闊”和他心中頹敗的王朝……我們將一無所知。但我們有了“書”,所以一切皆不同。我們可以在巍然重構或是分崩離析的現(xiàn)實中分離出去,建立不因存在的永恒。給靈魂一個肆無忌憚的釋放的世界,讓心在無限的自由中翩躚起舞,奔放出屬于本我的熾熱沸騰。可以大張旗鼓,可以歸于靜謐,甚至可以賣弄風騷,一筆千年——“書”,本就是開天辟地的神話再臨,是,嶄新的,人生。就好像一切的一切都已然模糊得不成樣子,只有寫下的世界,才會造訪后人的家園,讓他們知道“有人曾書,有人曾在,有人曾有一個世界的文字為他們縱情高歌”。前人是這樣存在的,后人也必將這樣存在下去——有書,有在。
如何而書?只需依心而為。書,述我心者也?;蛉∫粭U狼毫筆一方檀香墨一幅梅花紙一方青石硯,于三尺梨木案之上,書盡世間諸事;或憑一闌凄寒望一空舊月踏一閣塵息守一笛秋風,于萬里江山之中,書罷紅塵悲喜;或只需“閑登小閣看新晴。古今多少事,漁唱起三更”,即為書,即可書我心書此世;因人而異,是其律也,故千古無一人與同,為其心之所向,即為其思酌之軌跡——引其情顯于世——則青銅鼎翠竹簡絲帛書蔡侯紙皆可寄,則柳木枝錕铻刀狼毫筆鴻鵠羽皆可書,無拘于俗世之格也,如此之境界,亦為“真書”之所需。心中無一物,亦無塵埃,只有用來書寫的,一整個,明鏡般的世界。
而我,尤其愿在略顯慵懶的午后,一只小懶貓靠在身邊,于一個目光可穿過遠方的遠方直至蒼穹的所在,澄澈的天空中有縹緲難極的流云,映照著此刻瞬間的永恒。最好,還有風與葉交織時的輕撫聲或是遠方涌動著的麥田也好。然后,把那些極純的、悠悠的、茫遠的甚至是似有似無的幻夢一般的文字,寫下來。流淌在字里行間的,或許還有蒲公英飄飛的幻晝,直到這場夢的結(jié)局,以及在淡淡的光暈中溶漾而成的文字。微醺的風中,我會告訴自己,這一切都是真實的,就好像我的存在也格外真實起來——仿佛我就是因書而生一般。這種情愫,除了熱愛,還有很多東西其實是我永遠說不清的。
我書,故我在??蓵礊檎鎸?。
于是,在迷蒙的心境與文字中,如木子愛若一般:
“我住在心的潮鳴中,
心寄在文字的回望中,
文字住在我的世界里。
故我書,
繁華如夢皆為在;
故我在,
一切文字皆靈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