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廣花
近年來,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和電子閱覽設備的普及,人們的閱讀習慣發(fā)生了改變。我到各學校調查發(fā)現(xiàn),很多學校硬件建設都是“高大上”,有花有草,環(huán)境也很優(yōu)美,然而曾經(jīng)是師生信息來源的閱報欄卻沒了蹤影。其實,盡管移動電子設備發(fā)展迅速,但閱報欄仍是師生賴以獲得知識、交流信息的重要窗口,廣大師生也有盡快恢復閱報欄的愿望。
學校是育人的地方,育人離不開先進文化和優(yōu)美環(huán)境的熏陶。在合適的地方設置閱報欄,花錢不多,占地面積也不大,卻蘊藏著重要價值。一是學生課外有了駐足了解天下大事的地方,可以培養(yǎng)學生關心國內外時事、及時了解國家政策的習慣;二是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有利于提高學生閱讀寫作能力。此外,閱報欄也是學校對學生開展思想品德教育的好教材。
一個學校需有良好的文化氛圍,這對學生有引導和潛移默化的教育功能,有利于陶冶學生的情操。記得20世紀80年代初,我上中學時,學校教學區(qū)中央設置了一圈閱報欄,張貼著《人民日報》《解放軍日報》《大眾日報》《中國教育報》等報紙,還有師生自辦的校報,琳瑯滿目。每當課間或活動時間,眾多師生都會駐足看報,人頭攢動,你來我往;每當在眾多欄目中挑到自己中意的一篇文章,其擁有感和滿足感,絕非一頓美餐所能比擬。
然而,在新的閱讀方式的沖擊下,一度輝煌的閱報欄已風光不再。人們已習慣從互聯(lián)網(wǎng)上獲得各種信息。隨處可見的“拇指族”“低頭族”,取代了圍坐一起看小人書的人群;電商購書、手機閱讀更是大行其道,致使閱報欄所剩無幾。
“造物無言卻有情,每于寒盡覺春生?!遍唸髾陔m小,但它是校園文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學生精神成長的陣地。每每想起或偶爾看到它的身影,我都依然感受到那智慧的馨香、燈火的溫情,依然感知到學校的暖意、文化的魅力。我認為,中小學應恢復師生閱報欄,教育引導師生愛護閱報欄,并安排有責任心的教師負責此項工作,每天及時更換報紙內容,為大家了解世界打開一個有益的窗口。(作者系山東省棗莊市第二十九中學教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