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安陽市第一中學
黃一飛
1940年2月,毛澤東在《新民主主義憲政》中指出,“把獨立和民主結合起來”,“沒有民主,抗日是要失敗的。有了民主,就是抗他十年八年,我們也一定會勝利”。1940年3月,毛澤東在《抗日根據(jù)地政權問題》中提出了建立“三三制”原則的抗日民主政權,即代表工人階級和貧農的中共黨員、代表小資產階級的非黨左派進步分子、代表中等資產階級和開明紳士的中間分子,各占三分之一的制度。
按照中央指示,中共林縣縣委(當時分為林北縣委、林縣縣委)以“三三制”為原則,積極應對復雜的局勢。此時的林縣抗日根據(jù)地,處于極端困難之中,東與日軍對壘,南與國民黨對峙。此種形勢決定了黨的政策必須一切以民族利益為重,團結一切抗日力量,形成最廣泛的統(tǒng)一戰(zhàn)線。黨的“三三制”政策的下達,為其指明了方向。林縣的“三三制”政權應時而生。
林北縣臨時參議會的召開
中共林北縣委根據(jù)上級指示和形勢要求,決定召開林北縣臨時參議會第一次會議。按照黨的“三三制”原則,選舉參議員,加強政權的民主建設。1941年5月14日,林北縣臨時參議會籌委會成立,由各界代表組成?;I委會通過多種形式向群眾宣傳,提高了群眾的政治認識,通過選舉和聘請,林北參議員產生。
5月25日,會議開幕。會議在高度民主的氣氛中進行,審議通過了林北縣政府的施政綱領、議案,決議了擴大300人的地方武裝和民兵建設問題,建設抗日民主政府適合“三三制”問題,保青苗問題和婚喪、嫁娶問題。這次會議對根據(jù)地民主政治的實施和相繼開展的村級“三三制”政權的建立提供了經驗。
林縣行政委員會成立
1943年4月,國民黨委任的林縣縣長李同秀公開叛國投敵,組建偽政權。林北縣參議員、愛國紳士李春芳等,于5月26日在姚村發(fā)起召開各界緊急會議,討論李同秀投降日寇的嚴重問題。大家熱烈討論,一致決定成立林縣抗日民主政府。經過短暫的協(xié)商,一致推選萬達為林縣縣長。民主選舉縣長,在林縣尚屬首次,這是黨的民主政權政策深入人心,產生了巨大力量的效果。
1943年6月13日,按照抗日根據(jù)地民主建政的“三三制”精神,林縣行政委員會成立。為推進全縣團結,協(xié)助政府工作,全縣各界各方推選、聘請20位知名人士和開明紳士為行政委員,代表林縣40萬民眾出席會議,林北縣參議員李春芳等也趕來參加。各位委員敞開言論,對政府工作獻計獻策,堅持在抗日民主政府領導下對敵斗爭。
村級“三三制”政權的建立
為了滿足抗戰(zhàn)的需要,村級“三三制”政權的建立提上日程。村級“三三制”政權采用的方式,是在改造舊政權的基礎上進行,并且是先試點,后推廣。1940年4月,林北縣抗日民主政府組織工作組,深入任村等5個村,進行改造舊政權、建立新政權的試點工作。由于群眾基礎好,試點工作開展順利。通過選舉,原來國民黨委任的不稱職的保甲長換成了堅持抗戰(zhàn)、群眾信得過的人擔任村長,使基層政權掌握在了共產黨員和非黨進步分子手中。試點經驗表明,建立新政權分兩步走:先建立進步力量為主的政權,再進行改選,建立“三三制”村政權。
隨著各村黨組織的發(fā)展,充實和健全抗日民主政權的條件成熟。從1941年7月開始,中共林北縣委、縣政府分兩期對全縣73個行政村政權,按照“三三制”原則進行了改造。新選出的村政權,從階級、階層來看,基本上達到了“三三制”要求。據(jù)峪門口等6個村統(tǒng)計,共有委員42人,其中共產黨員14人,占33.3%,中間分子12人,占28.7%。1943年8月,林南戰(zhàn)役勝利,林縣與林北縣兩個根據(jù)地連城一塊。林縣借鑒林北縣經驗,也在全縣建立新的村政權。
林北縣從1941年5月,林縣于1943年冬,開始了減租減息運動,使廣大農民的抗日積極性更加高漲,保證了貧苦農民在政權中的優(yōu)勢,團結了一些開明紳士,使抗日村政權更加健全和鞏固。
各級“三三制”政權的意義
各級“三三制”政權的建立,廣泛地聯(lián)系和充分調動了各階層人士的抗日積極性,林北縣、林縣出現(xiàn)了有人出人,有錢出錢,有槍出槍,精誠團結、協(xié)力抗日的新局面,有力地保證了抗日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