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良琴
周總理有次會見外賓,曾自豪地介紹:“新中國有兩大奇跡,一個是南京長江大橋,一個是林縣紅旗渠?!?/p>
百聞不如一見。今年8月,終于有幸參觀了林縣(今林州市)的紅旗渠。紅旗渠位于豫晉冀三省交界處,是上世紀60年代十萬林縣干部群眾,歷時十年筑成的“人工天河”。據(jù)說,如果把挖砌的土石壘成高兩米、寬3米的石墻,可南通廣州,北連哈爾濱。真不愧是人間奇跡!
這人間奇跡的背后,有著許多鮮為人知的波折和磨難。
歷史上的林縣,“水缺貴如油,十年九不收”。據(jù)記載,從明朝正統(tǒng)元年(1436年)到新中國成立(1949年),514年間林縣大旱絕收30次、發(fā)生“人相食”5次。老百姓缺水,不是不想修水利,主要是工程浩大,人心難齊。
“水是林縣天大的事?!苯夥藕?,以縣委書記楊貴為首的林縣干部下決心徹底解決用水問題。時逢1959年大旱,林縣人民修渠的愿望更加急迫和強烈。經(jīng)過廣泛動員,一場轟轟烈烈的修渠大戰(zhàn)打響了。
1960年3月,項目開始一個月后,進展一度緩慢。原來的口號“大戰(zhàn)八十天,引來漳河水”顯然不切實際。施工過程中的技術(shù)難題、物質(zhì)保障、人地矛盾也日益凸顯。怎么辦?口號喊出去了,困難這么多,還要不要堅持?林縣的決策者們尋思著:還是得堅持干,實事求是地干!于是重新調(diào)整規(guī)劃,一方面作長期苦戰(zhàn)的打算,一方面采取修一段通一段的辦法,讓老百姓看到通水的好處,并爭取沿渠各地方支持。
為鼓舞士氣,林縣將“引漳入林”工程命名為“紅旗渠”,誓要做一面鮮紅的社會主義建設開路旗。
兩年后,正當一期工程即將告捷時,全國開始搞“百日整修”。上級要求紅旗渠立即暫?;蛳埋R。上級指示要執(zhí)行,林縣的旱情也要徹底解決,怎么辦?以楊貴為首的林縣領導拍板,執(zhí)行上級命令,讓大多數(shù)民工回家休整。但留下300多名工程尖兵,集中力量攻克青年洞等咽喉工程。
此舉被反對修渠的個別人當成了“把柄”,一度將楊貴等林縣領導推到免職罷官的風口浪尖。
“文化大革命”開始后,紅旗渠全面停工,主持者楊貴被打成“走資派”,遭受批斗毒打。幸虧林縣群眾暗中保護,把他從造反派的手中搶救出來,先送到山西,后又輾轉(zhuǎn)送到北京。后來,新華社和人民日報幾位記者聯(lián)名寫信給周總理,反映了楊貴與紅旗渠的情況。
在周總理的關懷下,1968年4月,楊貴等人得以出來工作,繼續(xù)組織建設紅旗渠支渠配套工程。
1969年7月,紅旗渠終于全面完工。在沒有現(xiàn)代化的設施設備、施工隊一直缺衣少糧的情況下,林縣人用土石、土灰、土辦法,削山1250座、架槽152座、鑿洞211個,硬是在巍峨的太行山腰,架起了一條長達1500公里的通天之河!
一渠繞群山,精神慟天下。紅旗渠的修建,徹底解決了林縣人民的用水問題,造就了一個艱苦奮斗的時代奇跡。這種排除萬難、一往無前的紅旗渠精神,一舉改變了林縣的落后面貌,奏響了林縣“戰(zhàn)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的創(chuàng)業(yè)三部曲,聞名全國,震驚世界!
紅旗渠不僅是一渠水、一渠電、一渠糧,不僅是一渠艱辛,更是一渠輝煌!
無論什么時候,問題和困難總是客觀存在的。但最大的困難,往往不是困難本身,而是不愿不敢直面困難、不想不去解決困難。事實證明,紅旗渠的難,千難萬難,一旦下定了決心,一旦有了人民的支持和依靠,一切困難都將不再難。
好事總多磨。世上從來沒有能夠輕輕松松、一帆風順辦成的好事。但辦好一件利國利民的好事,是件多么自豪的事情!如果這件事能給廣大人民帶來長遠福祉,那將是多么崇高、多么令人向往的事業(yè)!
紅旗渠的建設者們做到了。所以他們被世世代代的林縣人民所銘記,被巍巍太行與盈盈漳河所銘記,被光輝璀璨的共和國歷史所銘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