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qū)綢都小學 劉碗娣
兒童化的課堂指的是要具體實現(xiàn)以人為本的教學理念,促使兒童全面發(fā)展,健康協(xié)調地成長。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我著重思考如何從小學生的身心特點出發(fā),嘗試拓展各種教學資源,促使學生在富有動感的語文課堂中徜徉,調動學生的生活體驗,讓課堂變得更富有兒童情趣。這樣就能更好地構筑兒童化的語文課堂,讓學生提高學習效率。
良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在構筑兒童化的語文課堂時,我積極注意如何讓導入變得更符合小學生的心理需求。我注意到小學生一般都比較活潑好動,喜歡游戲,所以我在課堂中也常常使用游戲進行導入,這樣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做好鋪墊,讓學生更積極地投入到學習中。
在學習一年級上冊第2課《小小的船》的時候,為了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我組織學生參加到一個有趣的游戲中:我首先提醒學生回憶月亮有哪兩種狀態(tài),學生提出有圓圓的月亮和彎彎的月亮。在游戲中,我報出一個時間,學生要快速地用手勢做出圓圓的姿勢或者是彎彎的姿勢,最后看誰的動作最為準確。在這個游戲后,學生對于月亮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此時我便引入了課文的學習中:“大家覺得彎彎的月亮像什么呢?大家可以一起來閱讀一下這篇課文,看看作者心中的月亮是什么樣子的。”這樣就將學生帶入了詩歌的世界中,學生可以體會到作者豐富的想象力。要注意的是,在選擇游戲的時候,最好選擇那些和課文關系比較緊密的游戲,這樣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將關注的重點放到課文的閱讀中,能更好地構筑富有童趣的課堂。
如果能將游戲作為拓展資源融入教學中,則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心態(tài),讓學生為深入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同時,這樣的學習是符合小學生身心特點的,所以能體現(xiàn)出兒童化語文教學的特點。
語文課堂教學具有很強的現(xiàn)場性,所以可以嘗試在課堂上現(xiàn)場捕捉某些生成資料,起到資源拓展的效果,這往往比直接展開課前預設的效果更好。我在教學中經(jīng)常捕捉學生在課堂中出現(xiàn)的錯誤,對學生進行引導,這樣能將價值取向方面的教學內容融入課程中,促使學生的思想得到進步。
在學習了一年級上冊第9課《明天要遠足》這首童詩后,我鼓勵學生展開想象,嘗試以《一起去春游》為題目,也創(chuàng)作一首童詩。學生積極投入到了創(chuàng)作中,如有學生寫了自己在春游中帶了很多好吃的東西,躲在角落中一個人獨享。雖然詩歌童趣盎然,但是卻缺乏和小伙伴分享的精神。為了讓學生認識到“獨樂樂不如眾樂樂”的道理,我嘗試利用這個機會進行引導?!斑@首詩歌中只有一個人啊,如果小伙伴們也一起來品嘗食品,那會多快樂?。 蔽也⑽粗苯优u學生的看法,而是利用了小學生喜歡熱鬧的心理進行引導。該學生認識到了這一點,將詩歌進行了修改?!澳隳贸鲆粋€面包,我舉著一包薯片。小伙伴們,一起來啊,一起來,大家來分享,春游樂無邊?!痹谛薷闹校瑢W生認識到了要相互交流、相互分享,學生的思想和價值觀得到了一定的提升。
小學生的思維是感性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感性的呈現(xiàn),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地接受。如果能捕捉學生在課堂中出現(xiàn)的錯誤想法,并加以引導,這樣不僅能讓學生聽說讀寫方面的技能得到提高,更能糾正價值偏向,這樣也能起到德育的效果。
學者葉圣陶認為課本是一個語文學習的例子,在語文教學中,不僅要用好課本這個例子,還要組織學生展開舉一反三的學習,嘗試將閱讀從課堂中延伸到課堂外,這樣不僅能讓學生的閱讀能力得到提升,而且還能讓學生的心靈受到情感的激蕩。
在學習了一年級下冊第12課《小壁虎借尾巴》之后,學生都對童話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我便利用小學生好動的特點,組織學生參加到課外興趣活動中。學生可以在課余生活中閱讀其他的童話故事,然后和自己的小伙伴一起,將最喜歡的一則童話故事改編成童話劇,演繹出來。在學生嘗試演繹童話故事的同時,我還嘗試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思考,促使學生感受到童話故事中深刻的情感。如對于表演《小蝌蚪找媽媽》這個童話故事的學生,我提出問題:“小蝌蚪找不到自己的媽媽,它的心情是怎樣的呢?如果大家找不到媽媽了,心理會怎樣想呢?”“心情一定很著急,恨不得馬上找到媽媽?!薄盀槭裁匆欢ㄒ业綃寢屇??”“因為媽媽待我們好?!薄皨寢寪勰銈?,所以你們也要愛媽媽,是不是這樣呢?”這樣就通過故事促使學生感受到了母愛。
《語文課程標準》提出在語文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發(fā)展其感受和理解能力。在廣泛展開課外閱讀的過程中,學生不僅能學會初步鑒賞文學作品,更能讓自己的精神世界變得豐富多彩,讓學生感受到生活的情趣,進而起到兒童化的特點。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要多關心小學生的精神世界,選擇一些適合小學生的教學策略,拓展具有童趣的教學資源,這樣才能更好地構筑兒童化的語文課堂,促使學生提高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