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貴平,翟浩,韓雪平,王金政
(山東省果樹研究所,山東泰安 271000)
適宜的果實套袋時間能提高果品的商品價值。關(guān)于套袋栽培的研究較多,多集中在套袋對果皮結(jié)構(gòu)[1]、色澤變化[2]、芳香物質(zhì)的影響[3]以及套袋方法[4]等方面,而套袋時期對蘋果果實品質(zhì)和病蟲害的影響研究報道較少[5,6]。筆者試驗研究了紅富士蘋果不同套袋時間對果實品質(zhì)及果實病蟲害的影響,旨在為生產(chǎn)上適時套袋提供參考。
試驗設在山東省臨沂市蒙陰縣野店鎮(zhèn)伊家圈村伊樹成的紅富士蘋果園(惠民短枝富士,基砧八棱海棠),株行距3.5m×4.5m,南北行向。樹齡22年,樹高3.9m,冠徑3.7m,小冠疏層形樹形,樹體健壯,生長結(jié)果正常。園地丘陵砂壤土,管理水平中等偏上
果實套袋試驗于2014年進行,采用小林果袋(雙層,內(nèi)層紅色外層棕色)。設6個處理:①5月5日套袋。②5月15日套袋。③5月25日套袋。④6月2日套袋。⑤6月12日套袋。⑥果實不套袋,做為對照。各選擇長勢一致的3株樹,在樹高1.2~1.5m處選擇西北方位大小一致的1個大枝進行果實套袋試驗(即設單枝小區(qū),重復3次)。10月8日統(tǒng)一摘袋。
10月20日果實成熟采收,在每試驗樹大枝上隨機采集30個果實,每處理150個果實,運回實驗室測定品質(zhì)指標,均測定3次,取平均數(shù)。測定單果重用電子臺秤;果實縱橫徑用游標卡尺;果實去皮硬度用GY-1型果實硬度計;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用WYT手持糖量計;果面色澤用日本產(chǎn)CI-410色差計。
果面著色指數(shù)(%)= (各級果數(shù)×代表級值)/(總果數(shù)×最高級值)×100。著色分級標準:0級,0~5%果面著色;1級,5%~25%果面著色;2級,25%~50%果面著色;3級,50%~75%果面著色;4級,75%~100%果面著色。
光潔度指數(shù)(%)= (各級果數(shù)×代表級值)/(總果數(shù)×最高級值)×100。光潔度指數(shù)分級標準:
0級,0~10%果面光潔;1級,10% ~30%果面光潔;2級,30%~60%果面光潔;3級,60%~85%果面光潔;4級,85%~100%果面光潔。
統(tǒng)計各處理和對照的發(fā)病果數(shù)、果實總數(shù)。計算病害果率。數(shù)據(jù)采用DPS軟件(浙江大學)進行統(tǒng)計分析(Duncan多重比較)。
由表1可看出,果實套袋有助于果實外觀品質(zhì)的提高,不同時間套袋蘋果果實的外觀品質(zhì)有差異。
著色指數(shù),套袋果的均顯著高于對照的(81.67%)。5月5日和5月15日套袋的均為96.67%;5月25日套袋的95.00%;6月2日套袋的最高,為100.00%;6月12日的最低,為90.00%。5月5日、5月15日、6月2日套袋的無顯著差異,均顯著高于5月25日和6月12日的。
光潔度指數(shù),隨套袋時間的推遲呈下降趨勢,套袋處理的均顯著高于對照的。5個套袋時間處理中,以最早5月5日的最高(96.67%),最晚6月12日的最低(77.50%)。不同時間套袋的相互間差異顯著。
色度指標,L*值(表示色澤亮度)以5月5日套袋的最高(54.33),顯著高于5月25日、6月2日的和對照的(50.22、50.27、51.16)。色度a*值(表示紅色)與L*值變化趨勢基本一致,以5月25日套袋的最高(36.09),顯著高于5月15日、6月12日的和對照的(33.24、26.66、13.39)。b*值(代表黃色)呈先降后升趨勢,對照的最高(14.77);不同時間套袋處理的以6月12日最高(14.03),顯著高于其他4個處理;5月25日套袋的最低(11.39)。說明套袋時間過早或過晚,果實外觀品質(zhì)均表現(xiàn)欠佳。
單果重,以6月2日套袋的最大(308.1g),顯著大于其他套袋時間的,套袋的均顯著大于對照的。果形指數(shù),以6月2日套袋的最大(0.868),顯著大于其他套袋時間的和對照的,其他時間套袋的均顯著小于對照的。
表1 不同時間套袋對果實外觀品質(zhì)的影響
注:同列數(shù)字旁不同小寫字母表示5%水平差異顯著,下同。
如表2,不同時間套袋果實的內(nèi)在品質(zhì)有差異。果實去皮硬度,隨套袋時間的推遲呈階段性變化。5月5、15、25日套袋的(8.03、8.28、7.97kg/cm2)顯著大于對照的(7.88kg/cm2),6月2、12日的(7.75、7.73kg/cm2)顯著小于對照的。
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隨套袋時間的推遲呈升高趨勢,但套袋果的均低于對照的(15.0%)。以5月25日、6月2日和6月12日的較高(14.8%、14.7%和14.7%),三者無顯著差異,均高于5月5日和5月15日的(13.6%、13.7%)。
如表3,蘋果果實的黑點病和苦痘病病果率隨套袋時間的推遲而降低,對照兩種病的病果率最低(均為1%)??喽徊〔」?,前3次套袋的(6%、4%、4%)顯著高于后2次套袋及對照的(1%、1%、1%)。黑點病病果率,不同時間套袋處理的均顯著高于對照的(1%),6月2日、6月12日套袋的最低(2%、2%),與前3次套袋的差異顯著。
表2 不同套袋時間對紅富士蘋果內(nèi)在品質(zhì)的影響
表3 不同時間套袋對果實苦痘病果率和黑點病果率的影響
富士蘋果不同時間套袋,果實的外觀品質(zhì)、內(nèi)在品質(zhì)、病果率均有差異。
單果重,套袋的單果重明顯高于不套袋的,以6月2日套袋的最大,基本上呈現(xiàn)套袋越早單果重越大的趨勢,與曹慧、韓明三等人的研究結(jié)果一致[5,7],但也有相反的結(jié)果[8,9],可能是因為套的果袋和品種不同,需進一步研究。
光潔度指數(shù)以最早5月5日套袋的最高,最晚6月12日套袋的最低。不同時間套袋的相互間都差異顯著,套袋處理的均顯著高于對照的。套袋明顯提高果面光潔度,這與前人研究結(jié)果一致[10-12]。
果實的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隨套袋時間的推遲呈升高趨勢。套袋對果實形成一種高溫微環(huán)境,對碳水化合物的消耗有所增加;蘋果的綠色果皮具有葉片1/10的碳同化力,光合產(chǎn)物直接貯存在果實中。果實套雙層紙袋后,因遮光作用使果實基本不具備光合能力,減少了糖等有機物質(zhì)的積累,套袋越早,這種作用越明顯,這和前人的研究結(jié)果相同[13,14]。
套袋果的苦痘病及黑點病病果率均高于不套袋果,套袋能減少病蟲危害但卻使苦痘病和黑點病有所增加??喽徊∨c果實缺鈣有關(guān),研究發(fā)現(xiàn)套袋果的鈣含量明顯低于不套袋的(數(shù)據(jù)未發(fā)表),這和前人的研究基本一致[15-17]。套袋果黑點病增加可能與套袋微環(huán)境有關(guān),果實套袋后袋內(nèi)溫度高、濕度大,有利于病菌在袋內(nèi)萼洼處繁殖,果皮幼嫩抗性差,病菌從果皮皮孔侵入引發(fā)果面黑點病,機理有待進一步研究。
綜合各項指標認為在山東省蒙陰地區(qū)以6月2日即盛花后45天套袋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