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中華
陶行知先生說:“教育不通過生活是沒有用的,需要生活的教育,用生活來教育,為生活而教育?!鄙钐幪幱姓Z文,生活有多開闊,語文就有多寬廣。
課前小講壇,學生們輪流上臺,自己準備話題,每天給大家講述一則語文知識。溝通了語文和生活,讓語文更好回歸了生活。學生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從而獲得更有活力的知識。
同學們對于自己要登臺授課非常重視,往往早早思考話題,廣泛收集資料,制作精美課件或者視頻。學生每天盼望著上語文課,盼望著聽小講壇。
有學生開講五行、八卦,讓同學們大開眼界,原來“五行”不是封建迷信;原來八卦來源于古代智者對于生活的觀察和總結(jié),可以用在生活的很多地方。
有學生講古人吃飯,運用簡短視頻,讓同學們知道了古人吃什么,用什么烹飪方法。將簋、簠、豆、皿、案、匕、俎、箸、尊、彝、卣、缶、爵……講得形象生動,“吃貨”們意猶未盡。
有學生介紹漢服——襦裙、深衣、襖裙、曲裾、褙子……,結(jié)合古裝劇《女醫(yī)明妃傳》、《羋月傳》,讓人豁然開朗。學生說到之前有新聞說一個女孩子穿漢服上街,結(jié)果被人激憤地指責是穿和服的賣國賊,相信上過語文課的孩子們不會再缺少這樣的常識。
有學生收集了資料圖片給大家介紹古代人的體育運動,蹴鞠、角抵、馬球、冰嬉、射箭等等,妙趣橫生,活潑可愛。
有學生給同學們介紹《洛神賦》“翩若驚鴻,婉若游龍。榮曜秋菊,華茂春松……”,傳奇的故事、典雅的詞句讓大家沉浸在美好的語文世界。
還的學生講開封、講古代對老師的稱呼演化、講妙趣對聯(lián)、講古代的禮品……。有多豐富的生活就有多精彩的語文。
作家狄馬說:“一個人如果真的養(yǎng)成了獨立、自主、理性和思辨的習慣,那他已經(jīng)是個現(xiàn)代公民了,語文教育的任務也就完成了大半,甚至是完成了最重要的部分。”[1]立足于文化的質(zhì)疑和思辨,有利于學生在實踐中運用語言、內(nèi)化語言、習得語言。
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源于自身的閱讀體驗、認識和感悟。每天的課前小講壇,學生們會拿出“開心語文本”記錄,并針對小講壇內(nèi)容點評和討論,交流和互動。感知、理解、評價、思辨,直觀的、比較膚淺的認識,向比較概括的、比較深入的認知水平發(fā)展。
例如,有一次學生介紹成語“南柯一夢”,又備注“同黃梁一夢”。講完黃粱一夢的成語故事后,有學生提出“梁”字書寫錯誤——按照故事應該是美夢醒了,黃粱飯還沒有熟?!傲骸笔菣M梁的意思;而“梁”才是糧食。有學生提問,“南柯”如何理解?是不是跟“到鄉(xiāng)翻似爛柯人”一樣?喜歡求索的學生們查字典,發(fā)現(xiàn)“柯”是“樹枝”的意思。南柯一夢是指的南邊槐樹樹枝下淳于棼一場美夢的故事。而“爛柯”指的是樹枝做的斧頭柄腐爛掉了,形容世事變遷、時光過去很多。舉一反三、觸類旁通,成為大家學習語文聯(lián)想豐富的注腳。
有一次,有學生提及武漢大學辯論賽的奇葩隊名——比如“就是不顧四辯感受的紅鯉魚與綠鯉魚與驢隊”“仲基不抱我不起來隊”等等。學生們各抒己見,從大學生與流行文化應保持怎樣的距離、隊名可不可以活潑可愛、大學生應有的嚴謹高度一路談到80后和90后的各種區(qū)別、社會對普羅文化寬容等等。
還有一次,有一個學生講《鳳求凰》的故事,針對“愛情”抒發(fā)了自己的感慨。不少同學結(jié)合《氓》、《長恨歌》、蘇軾《江城子 十年生死兩茫?!?、《紅樓夢》、《巴黎圣母院》討論。對于高中生來說,對于愛情這個主題的理性分析讓我看到他們的思考和探索,進而對于文學史上永恒的主題能有一定的認識、對于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最有價值的知識,是能夠轉(zhuǎn)化為學生精神世界的教育內(nèi)容。而這是即使不上語文課后,語文應該留給學生的東西之一。
課前小講壇,時間雖短,卻點燃了學生們繼續(xù)探索的熱情?!麄儠リP注大家提到的話題、去閱讀大家介紹的書籍、去搜索自己靈感所至的知識、去了解中國文化燦爛的一角,去用語文的眼光觀察和思考生活。
同時,筆者從學生的談吐和表達中看到了更多的“語文味”,看到了更加寬廣的視野和更豐富的知識。
不少畢業(yè)了的學生告知筆者,語文課留給他們印象最深的是課本上沒有的同學們和老師課前發(fā)揮的內(nèi)容,不少學生在上大學后積極選修《大學語文》課,還有興趣研究寫作古典詩詞,有學生在大學里給我發(fā)來語文教學建議。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中講到:“語文課程作為一門實踐性課程,應著力在語文實踐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學習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資源和實踐機會無處不在,應增強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自覺意識,……”
融入生活,讓學習自然發(fā)生。語文課前小講壇,充滿快樂和思考,架起語文學習和生活和大千世界的橋梁,讓生活走進語文,讓語文向生活走去。激發(fā)學生們懂得生活、熱愛生活,改造生活、升華生活!
注 釋
[1]轉(zhuǎn)引自余黨緒.學生時代養(yǎng)成的批判性思維能力受益終身[J].語文學習,20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