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婷
(江蘇省溧陽市南渡高級中學 江蘇 常州 213300)
信息時代背景下,現代教育思維、教學方法及師生關系等也發(fā)生了一系列新的變化。目前,越多越多的學校將多媒體技術引入到各科教學中,其不僅豐富了課堂教學方式及內容,而且改變了傳統(tǒng)課堂結構。當前,高中在多媒體教學方面還存在一定的誤區(qū),致使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越性未能充分發(fā)揮,因此,必須明確影響高中多媒體教學的因素,制定相應的解決對策,其對于多媒體教學的普及以及教學水平的提升有著重要的意義。
受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影響,高中教師教育思想落后、知識老化,大多仍采用的是傳統(tǒng)的講授式教學,主要圍繞“如何教”展開教學,多媒體僅被作為傳統(tǒng)教學的附屬物,未能認識到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勢[1]。其次,高中階段學生學習緊張,面臨繁重的學習任務,部分教師認為多媒體教學耗時耗力,大多流于形式,并不能起到較好的學習效果。部分教師認識到多媒體教學的優(yōu)越性,認為只要采用多媒體教學,效果就會好,導致多媒體教學濫用,不但不能夠提升學習效率,而且導致學生注意力分散,喪失了對多媒體教學的興趣。
長期以來,教師主體觀主導著教育思想,即在教學中過分強調教師的作用,學生成為課堂的客體,被動的接受知識,大多為滿堂灌輸式教學,學生學習主動性及積極性低下。實施多媒體教學后,學生短時間內不能夠適應這種教學模式,認為教學節(jié)奏過快,知識量多。另外,學生學習程度不同,基礎薄弱的學生更難以適應多媒體教學課堂模式,部分學生甚至對多媒體教學產生抵觸心理,教學效果不佳。
作為多媒體教學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課件的選擇、制作到使用都直接影響著教學效果。多媒體教學需要依托必要的教學軟件得以呈現。當前,大部分多媒體教學在制作課件時僅是對教師板書的照搬,缺乏創(chuàng)新性。這一方面是因為可供選擇的課件少,另一方面是由于開發(fā)多媒體課件需要耗費大量時間與精力,這也是影響高中多媒體教學的主要因素。
新課改強調在教學中要樹立現代教育思想,將學生作為學習的中心,積極探索新的教學方法與教學策略。而作為現代教育的重要表現形式,多媒體教學能夠為學生構建一個生動的學習情境,圖片、影像的表現方式能夠為學生一種身臨其境之感[2],幫助學生的理解。以高中物理《圓周運動》教學為例,圓周運動都會形成一定的軌跡,運動中涉及到線速度、角速度,單純的通過課堂講解,很難使學生理解其中的含義,而將該知識點以多媒體形式呈現出來,能夠使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中感受圓周運動,從而更好的理解概念。
多媒體教學有其適應范圍及適用程度,在教學中一定要切記多媒體濫用,合理的引入多媒體教學不僅能夠提升學生興趣,而且能夠提升課堂效率。在制作多媒體課件前,首先要明確授課內容是否有應用多媒體的必要,是否值得花費時間與精力,能夠達到什么樣的教學效果。對于高中階段來說,諸如物理、化學等抽象的、具有實驗性質的學科建議采用多媒體教學。以高中化學《一氧化碳制取》實驗為例,由于一氧化碳具有毒性作用,為在保障安全前提下使學生掌握該氣體的制取方法,可以通過多媒體詳細介紹一氧化碳的制備,將整個制取過程以視頻形式呈現出來,能夠幫助學生順利掌握知識,加深印象。
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為提升教學效果,教師在教學中要注重對課堂情境的構建。教師要把握學生的學習特點以及思維特點[3],能夠為學生留下充足的想象與思維活動空間。多媒體教學并不是將所有教學重心都放在多媒體上,其需要兼顧師生交流與情感互動。如在高中語文《紅樓夢》節(jié)選時,為幫助學生了解作品的寫作背景,掌握這一經典巨著的藝術特征,可以通過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紅樓夢》片段,然后組織學生分角色扮演,體會人物情感,表達自己的想法。
新時期,多媒體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作用不言而喻,必須積極轉變教學觀念,合理應用多媒體教學,豐富課堂教學形式,不斷創(chuàng)新,促進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