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言
當下,有的黨員干部的“百姓時間”太少。他們似乎總也擠不出來自己的“百姓時間”,忙著公務,忙著應酬。偶有剩余時間,盡管也會去基層轉一轉,但通常都是坐車里瞅一瞅、會議桌后聽一聽,很少跟群眾“親密接觸”。有的人即使走到群眾中去,和老鄉(xiāng)聊天也就三句兩句,疲于應付……太少的“百姓時間”,勢必形成“一堵墻”,使干群之間產生隔閡。
真為百姓,就得親近百姓,與百姓打成一片。焦裕祿、孔繁森、鄭培民等不少黨的領導干部,在這方面都是典范。焦裕祿帶領蘭考人民治理鹽堿地,直到生命的最后一息;孔繁森的足跡遍布阿里的山山水水,把生命獻給了阿里人民;鄭培民的口頭禪是“到最窮的村子去”,心中裝的是他工作過的所有窮鄉(xiāng)僻壤。他們在最困難的地方勵精圖治,和那里的群眾一道與困難作斗爭,讓困難地方的群眾真切地感受到組織的關懷,體會到共產黨的力量。
感情是黨群干群關系的紐帶。孟子說:“愛人者,人恒愛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弊鳛辄h員干部,要關愛人民群眾,就要脫下“西裝”換“農裝”,去掉“官話”說“民話”,真正回歸到群眾中去,“只有先下田頭,再回案頭,決策才有準頭”。黨員干部只有時刻牢記自己是人民公仆,才能對人民群眾用真心、動真情。
“求木之長必固其根本,欲流之遠必浚其泉源。”人民群眾是黨員干部的力量源泉。黨員干部要時刻堅持純潔的黨性和崇高的理想,把造福群眾作為黨員干部義不容辭的責任。摒棄諸如“以會議貫徹會議,以文件落實文件”的務虛之舉,多到群眾中間,多了解民情民意,面對問題要積極尋求解決辦法,忌敷衍了事,忌拖拉推欠。要接地氣,進民居,視群眾為家人、朋友,親自傾聽來自一線的聲音,敢于“下深水”,善于聽丑話。要直面問題、敢于擔當,以一顆真心對待信訪群眾,以一顆愛心對待弱勢群體,以一顆熱心對待服務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