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殊
石羊塘鎮(zhèn)。
那是我到攸縣以來最漫不經心的一個下午。我的腦子被油桐花塞得滿滿的,并時不時要跳出來在眼前晃一下。油桐花是攸縣給我的第一件禮物,那浪漫清雅的白,讓我鐘情且一見難忘。
這個下午,是去高橋文化活動中心。放眼,滿眼老人,孩子。第一道大門進去,一支隊伍在練氣功;再進一個書屋,一些孩子在看書。這樣的景致并不鮮見,想來無非是一種刻意安排。最后,客人們又集中在院外一個屋子里。該鎮(zhèn)黨委書記過石基跑前跑后,一遍遍出門招呼像我一樣的來客,我沒有太聽清,意思是里面有人要正經介紹了。
那個下午很熱,湖南的熱,累得人不想動。我當然覺察出過書記眼神里的失望。就在屋里講述的中間,我從一起聊天的一位當?shù)厝俗炖锉容^清晰地了解了“夏教授”的故事。突然想起,這個下午的主角是夏教授,這個夏教授該見一見。于是起身,回到之前參觀過的書屋找夏教授。我一間又一間房屋走進,沒有一位老人。問過幾位小孩,他們指的地方都沒有夏教授的身影。這中間,一位老人家甚至熱情地把我?guī)У綆T口。納悶之際仔細一想,她是把我口里的“夏教授”聽成“洗手間”?其實,夏教授就在之前客人們聽講座的屋子里,里面坐滿了人,沒有空座,我站在門口,默默關注了一下這位老人,一位看上去非常不起眼的老人。是的,這是一個鄉(xiāng)間,他便是一位剛從田地里起身的農者。講座很快結束了,大家擁擠著出來,說要去夏教授的家看看。
夏教授名叫夏昭炎?;蛟S是之前沒有找到他的遺憾,我也跟著去了。水塘,麻鴨,鮮花,一路通往一處石拱橋。
這便是高橋吧?拱橋極有年代感,橋面淺淺的石板臺階自然風化毀損成一種歷史的美,讓人想到此地生活的一代又一代人,走過的一雙又一雙腳。或沉重或靈動的足跡,一代代將橋踏出深深淺淺的痕跡。痕跡里滾動著一個又一個與高橋有關的故事。橋兩邊長滿碧綠的雜草,讓橋更具蒼涼美。一條河從橋下經過,后來知道是濁江。這是洣水在攸縣境內的第二大支流,有“小黃河”之稱。因了這座獨特的橋,以及橋下的水,我喜歡上高橋這個地方。
高橋是個屋場,這是南方一些地區(qū)對村子的稱呼吧。今天的高橋,屬于石羊塘鎮(zhèn)譚家垅村一個組,但在當?shù)睾苡忻袃砂俣嗄隁v史,是乾隆初年修建的。
夏昭炎的房子,就隱藏在高橋北面的“密林里”。所謂密林,是一些高高大大、參參差差的樹。
夏昭炎住在一個二層樓小院中。我到的時候,他已經在二樓給來人簽送他的作品《意境概說》。我自然也要請一本。簽名之前,他溫和地抬頭看我:你是哪里?我說山西,太原。他便笑得很開心:今年一月份,我剛剛去過山西。平遙、雁門關、懸空寺、云岡石窟,他走了山西的西北線?;蛟S由于這個原因,我們之間變得親切起來。
要走時,才發(fā)現(xiàn)樓下一院人正在吃枇杷。這種水果,我竟是頭一次見。前一晚在賓館房間看到,細細琢磨它是何物,突然想到白天當?shù)匦麄鞑恳晃慌⒔榻B過,此時正值枇杷季,于是認定它是枇杷。夏昭炎院子里的枇杷樹有好幾株,高高低低,有老樹有新樹??次胰绱诵迈r,院中一位中年男子快速爬上樹,連枝帶葉給我采下來兩捧。
這傳說中的枇杷,水靈靈呈現(xiàn)在面前。我舍不得摘下,捧著與夏昭炎夫婦合了影。臨走時很不好意思地征求他意見:“這一串,我可以帶走嗎?”
他笑著揮手:“太原女孩子,你帶走我才高興!”
如果此行到此結束,夏昭炎給我的印象也便至此為止了。人生偏偏是這樣,該有的緣分,怎么也逃不掉。晚餐時,他竟在,并不時看到他與人聊著微信。83歲的老人很溜地玩微信,終是有些新鮮,于是席散之后,我主動加了他好友。驗證通過后,他像年輕人一樣時尚地發(fā)來三朵玫瑰問候,讓人的心一下子笑出聲來。
想不到的是,一個小時后,他又發(fā)來一首詩:“太原女士確有才,千里迢迢自西來。風姿綽約且不論,妙筆生花難忘懷?!?/p>
原來,他竟有興趣翻看了我的微信朋友圈,還認真地告訴我:“我正在讀你?!?/p>
每天接待無數(shù)南來北往的客人,竟然有時間讀一個新加入好友的微信,夏昭炎讓我吃驚感動的涵養(yǎng),依然在繼續(xù)。
又近一個小時后,他再發(fā)來一段話:“細讀《春風十里正讀書》《又見炊煙》,散文真美。過去,我讀的真的太少太少,當代文壇對我簡直完全陌生了,如同一只睡在一片青草地的兔子。是你,正是你的散文將我徹底喚醒。我深信,《陽光下的蜀葵》《神靈的聚會》定是豐盛大餐?!?/p>
同時,他在朋友圈轉發(fā)了我最近寫的一篇朗誦文字《春風十里正讀書》。
這個老教授夏昭炎,竟以這樣的方式,如油桐花般驚艷了人心。而恰在此時,一起喝茶的過石基書記正在談論他們的鄉(xiāng)賢文化。說到興處更是真誠舉杯:可不可以,用你們的文字去呈現(xiàn)高橋的鄉(xiāng)賢?
當然。一個是退休教授,一個是本地掌舵人,同一個心愿,便是深深愛著腳下這片土地。此刻我就站在這片土地上,沐浴著油桐花的光芒,回味著醇厚的枇杷香。
當即決定,放棄次日上午一個景點瀏覽的時間,重訪夏昭炎。
到了南方的梅雨季,小雨淅瀝。坐在夏昭炎家的二樓,看陽臺外滴滴答答。雨落在枇杷樹上,落在梨樹上,自我的眼簾而下,落在我剛剛進來的腳印上。
我若可以日日坐在這樣的陽臺,有風有雨有陽光交替沐浴,便可肆意發(fā)呆寫作讀書想心事吧。多么如意的院子啊。
然而我知道,眼前的夏昭炎,是一位已有15年歷史的癌癥患者。
就在這時急時緩的雨里,我慢慢傾聽他的故事。
夏昭炎退休前是湖南科技大學的教授,教文藝學、美學、中國古典文藝美學以及中國文化概論。69歲那年,也就是2004年元旦過后不久,他突然發(fā)現(xiàn)胃部出了問題。很快到春節(jié)了,他便回到老家,全家團圓。然而癥狀一天天急迫,于是他召集家人提前吃過團圓飯,于大年三十趕回湘潭市中心醫(yī)院。萬家團圓的正月初一,他住進醫(yī)院。震耳的鞭炮聲中,夏昭炎的胃被切去四分之三。而這些,夏昭炎并不知情,因為之前家人特意“串通”醫(yī)生給他做了一份假報告,隱去癌癥這個可怕的字眼。可他是夏教授啊,竟趁人不注意之際偷偷看了病歷。
得知癌癥后是什么心理?他說:“始而驚,后淡定。”又主動答,“為什么?因為預后不一定就很差。所以要抗爭,力爭戰(zhàn)勝病魔。再說,活著就要快樂。如今我活著,所以我快樂?!毕恼蜒椎慕裉?,何止是活著。用他自己的話說,十四年安然過去了,十五個年頭也過三個月了,身體更加結實健康。
微信聊此事時,他告訴我剛剛步行四公里回家,速度之快,一般中年人不一定比得上。我回信給他:看上去瘦瘦弱弱的,卻有一股力量無聲噴發(fā)著。
當初手術時,他還帶著最后一批中國古代文藝美學研究生。旁邊的老伴插話進來說:“他當時在病房里,還堅持給學生修改畢業(yè)論文?!备χ嬖V我:“那天護士推著手術床進來,要他躺上去,他堅決不。他是‘雄赳赳氣昂昂走進手術室的。”
今天的夏昭炎,依然是雄赳赳氣昴昴,這股氣勢,是從內心發(fā)散出來的。
不僅是高橋,夏昭炎已經成為攸縣的一張文化名片。然而當年,他并沒有想到會有今天。與許多人一樣,他只是在年老后產生了葉落歸根的愿望,僅僅是葉落歸根而已。那些年,他在北京的孫子每個假期都要回來,而每次回來都要背滿滿一大包書,完成學校布置的讀書筆記作業(yè)。那個時候他就想,如果家鄉(xiāng)有一個大的書屋,有各種各樣的書,孫子就可以免除路途背書之苦了。此后他便與老伴每年花費1000多元訂閱各種書刊,盡可能滿足孫子的讀書需求。為了減輕孫子獨自讀書的寂寞,便約同村三兩孩童一起來家里讀書,一起寫讀后感。
讀著讀著,他發(fā)現(xiàn)孩子們對書的渴望遠遠超過他的想象。即便孫子不在,孩子們也會主動跑來,找書看。
孩子們對書的渴望,點燃了教學多年的夏昭炎內心深藏的一團火,他育人的欲望,本就沒有熄滅。他對之后的路,似乎突然有了定位。
“少兒假期學校就是這么來的”。老伴的普通話講得比夏昭炎好,笑聲也更爽朗,甚至表達能力也勝過他。聊天中知道,老伴之前一直在衛(wèi)生系統(tǒng)工作,因此80歲了皮膚都極好。她說正因為在衛(wèi)生系統(tǒng)工作,因此比一般人更懂得保健,夏昭炎的病就是她最初判斷并督促及時治療的。因了老伴突如其來的這個病,她也決心把精力放在指導老年人如何鍛煉與防治疾病上。
前一天在高橋鄉(xiāng)賢館看到一隊人在做氣功表演,便是她引導的項目之一。
夏昭炎與老伴,回村的目標一步步清晰,一步步明了,由葉落歸根,到養(yǎng)病,升級為送保健,“種文化”。兩位文化老人牽起手,一次次從斑駁的高橋走過,在這個極具江南風情的美麗村莊一顆顆播下健康與文化的種子。2008年以后, “少兒假期學?!薄袄夏陮W?!薄稗r家書屋”相繼掛牌。兩位老人將畢生積攢的財富,精準地灑向留守兒童與空巢老人。
與大多數(shù)關注這兩個群體的人不同,夏昭炎的關注,緣于他心酸的身世。
他的印象里,是沒有父母這個概念的。
夏昭炎8個月時,他年輕的父親因為與朋友一起吃了生日酒,之后又去游泳,失去了生命。兩歲時,母親丟下他改嫁。他懂事后,眼前就是爺爺奶奶。他無數(shù)次好奇地打量,別的孩子躺在爸爸媽媽懷里的模樣。
在爺爺奶奶身邊是溫暖的,但內心卻時時有一種孤獨揮不去。于是常常獨自翻開相冊,在奶奶指給他的位置細細端詳爸爸媽媽的樣子。
他的爸爸媽媽,在照片里。
爺爺奶奶寵他,也嚴格要求他,比如爺爺就時時要他在家讀古文。但因家境不好,夏昭炎初中沒畢業(yè)16歲就去當了兵,近5年時間,他在政治部一邊搞宣傳工作,一邊給戰(zhàn)士們上掃盲課,那些日子,讓他深感當初上學太少,讀書太少。也是因學歷不夠,他未能如愿進入政治學院學習。然而即便這樣,他如果在部隊一直干下去,也是有前途的??上恼蜒讌s始終被大學夢召喚著,于是果斷決定,轉業(yè),去上大學。
1955年,他從部隊歸來被分配在縣人民委員會當干部,便抓緊補習。第二年,他決定考大學。預考階段,他順利入選全縣300名行列。正式考試結束,300人中有12名被錄取。夏昭炎正是其中之一。
當時,這消息成為轟動攸縣的一條大新聞。那么多高中學歷的學子落選,初中學歷的夏昭炎卻成為其中的佼佼者,如愿進入湖南師范學院(今湖南師范大學)這所大學校門。開心之外,讓他唯一感到遺憾的,是之前45元的月工資驟減到23元,能資助奶奶的數(shù)額少了很多。那個時候,爺爺早已離開他們。
夏昭炎對爺爺奶奶的愧疚,至今仍是早做了爺爺?shù)乃念^沉重的痛。小學四年級的一天,突然被姑父從學校接回家。進門后他才知道,身兼爺爺與父親身份的祖父咽了氣。他忽然想起,早晨離家時,爺爺突然看著他說:“白仙,你要走了?!闭f完這句話,爺爺落淚了。白仙是夏昭炎的小名,這情景,他之后想一次疼一次,他的爺爺之前從來沒有在他眼前掉過淚。那時候的爺爺,一定是知道要離開了,也一定是發(fā)自內心為這個還沒長大,沒有體驗過父母之愛的孫兒擔心。
此時,老伴在旁邊插話:“他三十歲,才叫的媽媽?!痹瓉恚恼蜒變蓺q時改嫁遠走重慶的母親晚年又回到攸縣。母親改嫁后生了五個孩子,連他共六個,但晚年竟然還是他這個幾乎沒被母親養(yǎng)過的老大更多地照顧了她的生活。“30歲,陌生的母親突然出現(xiàn),竟認了?”“認了?!?/p>
已經是一個老人了,還計較她什么?盡管,母親突然出現(xiàn)后給他說了當初離開他的種種正當理由?!芭c奶奶說的不一樣,我存疑?!北M管如此,夏昭炎還是坦然接受了眼前這個母親。他不經意地細細打量她,打量這個給了他生命卻沒給他溫暖的母親。他在心里告訴自己,就是眼前這個陌生的女人,給了他生命,他需要為她養(yǎng)老送終。
在母親身上,夏昭炎毫無遺憾。他心目中的母親,或許是奶奶。奶奶去世時,是1959年,24歲的夏昭炎正坐在大學的課堂里。奶奶知他渴求知識的心情,知他對課堂上每一分鐘的疼惜,因此病重期間一直堅持不告訴他。直到生命最后時刻,知道自己將離開這個世界,離開她一手帶大的這個比兒子更疼愛的孫兒時,才忍不住要人往學校打了電話。
夏昭炎瘋了一樣輾轉回到家時,他最至親的奶奶卻已經入了棺。
最后的面都沒見著,成了他畢生的遺憾。爺爺奶奶最后出現(xiàn)在眼前的畫面,時時撓動著他的心。
從未見過的父親,三十歲才見到的母親,他們年輕時的照片,夏昭炎也早已單獨放大,供奉在桌上。
而對當年未盡完的孝與想要補償?shù)膼郏闵钌顪\淺地轉化在今天的老人們身上,一股腦補償給了留守兒童們。
夏昭炎散落在全國各地的桃李們,得知他病后回鄉(xiāng)為孩子們辦起學校時,紛紛跑來幫忙。高橋,一下子熱鬧起來。高橋的青石板上,又多了一些躍動的腳印。高橋的孩子們,一下子富裕起來。那些從外面世界來的大哥哥大姐姐們,知識生動而豐富。久未見外面世界的孩子們睜大了眼睛,打開了心扉,他們才知道,原來,有那么多的東西可以進入高橋。除了讀書,書法、繪畫、唱歌、跳舞、彈琴,支教的老師們來了,慕名的人們也將各種書送來了。高橋的農家書屋,豐富了,紅火了。之后,開始“下蛋”了。2016年8到11月,高橋農家書屋陸續(xù)生出五個“蛋”,在界市、陳家場、杏塘、荷葉塘、南田村先后衍生出借閱點。高橋的孩子們,知識豐富了,視野開闊了,才藝增長了。那個下午,有同行者感慨:那些孩子們的書法真棒。何止是書法?繪畫、唱歌、跳舞、主持,都可以做到有模有樣。
初進高橋,看到滿院滿屋灑的一個個孩子,內心充盈著說不出的感動與感慨。于我而言,這是一個久違的鄉(xiāng)村圖景。我的家鄉(xiāng),早已看不到孩子,因為我家鄉(xiāng)的鄉(xiāng)鎮(zhèn)及村莊早已經沒有了學校。攸縣那幾天,我問過當?shù)匦麄鞑?,他們說縣里幾個高中分布在幾個不同的鄉(xiāng)鎮(zhèn),而各村都是有小學的。中學分布在鄉(xiāng)鎮(zhèn),留住了孩子,也拖住了被迫外出打工的父母。多年前我回鄉(xiāng)始終不明白為什么沒有孩子了,后來才知道是沒有學校了。這便是攸縣又一處令我感動之處,可以讓孩子們在村莊上學,而不是跟著父母擁擠在縣城,甚至更遠更艱難的遠方。
事實證明,不是所有的遠方都有詩。
僅高橋的少兒假期學校,孩子就不少于200人。而近兩年從附近村莊走進高橋尋求知識的孩子們,越來越多。最多時,達到近150名。父母不在身邊的孩子們不再孤獨,不再滿山滿嶺野地瘋跑打鬧,他們被書,被知識,被外來的溫暖包裹起來。
現(xiàn)在的夏昭炎,對前來支教的老師開始“挑剔”起來,缺什么樣的教學,才請什么樣的老師前來。
給寒門學子設立獎學金,不定期舉辦各種才藝比賽。不管做哪一類活動,他給孩子們的獎勵永遠是書。書,已經深深扎根在孩子的心里,腦中。我也才知,那天下午進入高橋農家書屋,那些趴在桌上看書的小孩,并非只是給來人擺個情景。
夏昭炎種的文化,已經在高橋扎了根,并快速蔓延。充盈的孩子,健康的老人,成為今天高橋的獨特氣質。
夏教授站在孩子們中間,笑得像個孩子。他的臉上,絲毫看不出胃被切去四分之三。當然,也看不出他是曾經那個愛戴禮帽的時尚男人。
他有一張身穿黑風衣,戴著黑色鴨舌帽,披著米色圍巾站在城墻上的照片,很動人。那是1988年,看不出他已經53歲。
整整30年之后,83歲的夏教授樣貌成了農民,然而他的形象不僅依然很動人,而且很動容。
高橋的故事,在延伸。
高橋的氣質,在擴散……
責任編輯:黃艷秋
美術插圖:段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