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臨沂市腫瘤醫(yī)院,山東 臨沂 276000)
結直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消化系統(tǒng)惡性腫瘤,肝臟為常見轉移器官[1]。目前,對于結直腸癌術后肝轉移患者以綜合治療為主,外科切除為首選,術后需聯(lián)合化療,但療效一般,中位生存期僅為5~10個月[2]。射頻消融術(Radiofrequency ablation,RFA)是一種微創(chuàng)性的局部治療手段,對肝轉移癌療效確切,術后聯(lián)合全身化療更能明顯提高患者生存質量,延長患者生存期[3]。盡管如此,對于此類患者,由于既往多次治療及腫瘤2次復發(fā),其生活和心理上往往有較大的負擔。為此,本文對RFA聯(lián)合奧沙利鉑+替吉奧(SOX方案)治療的結直腸癌術后肝轉移患者行循證護理,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臨床資料 選取2015年6月~2017年1月本院收治的158例結直腸癌術后肝轉移患者,所有患者經上腹部增強CT、腹部超聲等檢查確診為結直腸癌肝轉移,術后均經病理學確診。其中男96例,女62例,年齡23~78歲,中位年齡58.0歲;病理類型:中分化腺癌54例,低分化腺癌80例,黏液腺癌24例;肝內病灶數(shù)目:1個102例,2~3個56例;病灶大?。耗[瘤平均直徑3.8 cm,≤3 cm者100例,3~6 cm者58例。將入選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各79例。兩組患者在性別比、年齡、肝內病灶數(shù)目、腫瘤直徑、病理類型等方面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該研究經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查通過,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本研究,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1.2方法 所有患者均先行RFA治療,術后1周給予SOX方案全身化療(奧沙利鉑130 mg/m2,靜脈滴注3 h,d1;替吉奧80 mg/m2,分2次餐后口服,連服14 d,停藥7 d,21 d為1周期)。對照組:患者采取常規(guī)護理方式,包括健康宣教、治療不良反應的護理、出院指導等。實驗組:應用循證學理念進行護理,具體如下:
1.2.1RFA護理 (1)術前護理:①常規(guī)護理:協(xié)助患者做好術前常規(guī)檢查,包括實驗室檢查、心電圖、胸片等,留置BD針,根據醫(yī)囑預防性應用抗生素。②心理護理:首先,耐心傾聽患者及家屬訴求,與患方建立良好的醫(yī)患關系,給患者創(chuàng)建一個溫馨氛圍,減少患者恐懼感,激發(fā)患者對家庭、社會的責任感,提高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其次,以談話結合圖解方式向患者講述手術原理及操作過程,向患者清楚表達手術方法及優(yōu)勢,有利于患者建立治療的信心,提高患者治療配合度。(2)術中護理:根據患者病灶位置及術前制定的進針方案,協(xié)助患者在CT床上取舒適體位,常規(guī)連接心電監(jiān)護儀監(jiān)測生命體征;術前遵醫(yī)囑肌注嗎啡10 mg,安定10 mg;術中注意各儀器運行狀態(tài),關注患者術中反應及各生命體征監(jiān)測指標,隨時報告手術醫(yī)師,并根據情況做必要處理。術中嚴格遵循無菌操作原則,正確傳遞醫(yī)療器械;術畢紗布加壓包扎。(3)術后護理:①常規(guī)護理:患者治療結束返回病房后,責任護士向接診護士詳細告知術中情況,包括消融病灶位置、數(shù)目,術中生命體征變化情況以及患者術中反應情況。繼續(xù)行心電監(jiān)護,持續(xù)監(jiān)測血氧、心率、呼吸情況,每0.5 h測量記錄血壓1次,2 h后改為1次/h,共監(jiān)測24 h,如有異常情況及時報告值班醫(yī)師,并根據醫(yī)囑做相應處理。②發(fā)熱的護理:遵醫(yī)囑給予物理降溫,一般不提倡藥物降溫,發(fā)熱癥狀一般可持續(xù)1~3 d,發(fā)熱1周以上警惕局部感染的發(fā)生,及時通知醫(yī)師,必要時進行血培養(yǎng)及腹部超聲檢查,同時注意患者保暖,及時更換床單、被子,加強舒適護理、親情護理。③疼痛及其他并發(fā)癥的護理:對于術后疼痛患者,在排除急腹癥后,遵循外科疼痛鎮(zhèn)痛原則,根據疼痛評分及分級情況行個體化止痛;對于高危部位或特殊部位的肝內轉移病灶消融后,加大護理強度,如懷疑有臨近器官損傷,及時通知醫(yī)師做出相應處理,做到早發(fā)現(xiàn)早治療。
1.2.2全身化療護理 ①骨髓抑制的護理:指導患者多注意休息,避免去人多場所,謹防感冒,同時遵醫(yī)囑給予重組人粒細胞刺激因子治療,并鼓勵患者多食蔬菜、肉類等食物。②胃腸道反應的護理:遵醫(yī)囑給予止吐藥物處理外,加強心理疏導,減緩心理壓力,指導患者清淡飲食、少食多餐、多食水果蔬菜等;化療期間注意記錄大便次數(shù)、大便性狀等,并做好肛周護理或造瘺口護理。③周圍神經炎的護理:化療前向患者及家屬告知,奧沙利鉑主要毒副反應為外周神經毒性,寒冷觸發(fā)的感覺痛或感覺遲鈍;避免外周靜脈輸注奧沙利鉑,盡量經PICC或CVC輸液通路靜點治療,化療期間忌冷食,忌接觸冷水或金屬等。
1.2.3院外延續(xù)性護理 患者住院化療3~5 d后出院,繼續(xù)服藥(替吉奧)完成化療,為進一步提高護理質量,應用院外延續(xù)性護理模式進行干預,具體如下:①建立患者信息檔案:包括患者信息、治療階段、化療周期數(shù)等;②強化出院前護理:出院前再次進行健康宣教,主要分析院外管理重要性,強調嚴格遵循醫(yī)囑治療的重要性及定期返院治療的必要性,針對廣泛存在的問題進行針對性講解,包括服藥要求、化療反應、健康生活方式等,鼓勵患者提問;③隨訪管理:主要通過電話隨訪,每周至少1~2次,采用1+1+2的模式進行[4],由1名主治醫(yī)師、1名護士長、2名護士進行電話隨訪,隨訪內容包括服藥情況、服藥反應、查血情況等,此外包括心理干預、飲食及活動指導等內容。
1.3觀察指標 所有患者在治療前、治療結束后1個月組織患者填寫《自我護理能力測量表》、《健康知識水平調查表》及《SF-36生活質量量表》[5],量化分值并記錄。
2.1兩組患者干預前后 自我護理能力的比較 與護理前比較,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健康知識水平均有所提高,但實驗組提高幅度大于對照組。具體見表1。
2.2兩組患者干預前后生活質量的比較 與護理前比較,兩組患者均健康指數(shù)及生活滿意度均有所提高,但實驗組提高幅度大于對照組。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健康知識水平的比較±s,分)
注:d值=護理后-護理前,*P<0.01
表2 兩組患者生活質量的比較±s,分)
注:d值=護理后-護理前,*P<0.01
肝轉移癌是結直腸癌治療的難點,也是其主要死亡原因[6]。未經治療的肝轉移患者中位生存期僅6.9個月[7]。外科切除仍是治療轉移性肝癌的首選,但對于肝內多發(fā)病灶、肝臟儲備功能差、合并其他嚴重內科疾病,手術切除率低且術后復發(fā)率高,極大地限制了其在臨床中的應用[8-9]。RFA是近年來開展的一種安全、有效的治療肝臟腫瘤的新方法,目前已越來越多的應用于肝轉移癌的治療,術后聯(lián)合全身化療可殺滅殘留的腫瘤細胞,進一步提高治療療效[10-11]。但是,對于此類患者,既往多接受了多種治療,如手術、全身化療、局部放療等,腫瘤2次復發(fā),往往對身心健康和生活質量造成了不良的影響[12]。因此,如何在給予積極臨床治療的同時加以有效的護理措施,對結直腸癌術后肝轉移患者生活質量及預后的改善具有重要的意義。
循證護理是近些年來興起的一種新型護理方法,它能夠不斷地提高護理的科學性和實踐性[13-14],其核心是依據當前最好的研究證據,并結合護理人員個人護理技能和實踐經驗,綜合考慮患者病情,制定完整的護理方案[15]。RFA作為結直腸癌術后肝轉移的新興治療方法,多數(shù)患者對其治療風險及效果不了解,容易出現(xiàn)恐懼、焦慮等不良情緒,導致治療依從性下降,影響治療效果,降低生活質量[16]。如何讓此類患者及家屬掌握相關知識和注意事項,成為護理人員重要的工作內容。由于專業(yè)性強及人們對于新知識接受程度的差異,常規(guī)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導多讓患者及家屬知曉大概,在治療期間及出院后處理具體問題時有很多的不確定[17-18]。而實施循證護理,向患者實施心理輔導,根據治療前后不同的問題進行具體分析,專項護理指導,出院后更是通過目前最新的延續(xù)性護理理念反復向患者及家屬講解并強化疾病相關健康知識,最終讓其完全掌握,最終充分調動患者的積極性。本研究結果顯示,采用循證護理后,實驗組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健康知識掌握度、健康指數(shù)及生活滿意度的提高幅度均大于對照組。
綜上所述,運用循證思維方法對RFA聯(lián)合SOX方案化療治療結直腸癌術后肝轉移,能夠做到更為科學、有效。循證思維護理,理論聯(lián)合實踐,不僅可以提高護士自身素質,補充護理工作理論依據,更有利于提高結直腸癌術后肝轉移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和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