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榮華
每次讀這首詩時,我都很激動。由此想到,幾千年前孔子一定要將這首詩放在《詩》305篇之首時的興奮與自得。我相信,大家讀后也一定會很激動。
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參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
參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參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鐘鼓樂之。
——《周南·關雎》
如果你是一個男孩子,是想到自己追求的那個窈窕淑女呢,還是想到自己未來一定可以追求到那個窈窕淑女呢?
如果你是一個女孩子,是想到有那么一個君子在追求自己呢,還是想到未來一定有一個像君子一樣的男孩子對自己熱烈追求呢?
“君子”最早指社會地位高的人,包括諸侯大夫及沒有職位的貴族男子。后來多指道德品性高的人。
我們今天所講的君子,就是指后者了,指道德品性高的人。這首詩里的“君子”應當是貴族青年男子。在西周春秋時期,貴族不只有地位、財富,還要講求貴族精神,即要求重風度守規(guī)矩、有榮譽感具備責任心、遇事執(zhí)著講信譽,要求他們是社會道義的承擔者。這個君子與西方的騎士有相似之處。
女孩子想一想,一個重風度守規(guī)矩、有榮譽感具備責任心、遇事執(zhí)著講信譽的男孩子在追求你,那是不是一件特別美麗的事?能不激動嗎?
那么男孩子想一想,你是一個重風度守規(guī)矩、有榮譽感具備責任心、遇事執(zhí)著講信譽的人,那你追求女孩子應當是怎樣的呢?
從詩中可以讀出,這個女孩子是“窈窕淑女”。
“窈窕”,是內(nèi)外兼美的樣子?!笆纭惫糯谩吧啤眮斫忉??!吧啤本褪恰昂谩?。
因此,你追求的是一美善之女孩!
當你遇到了心儀的美善之人,當然就要去追求了,一次追不到兩次,兩次追不到三次、四次……無窮次,一直追下去。這就是愛情的力量。并且,朝思暮想,夜不成寐。想啊想啊,想出自己的絕招。
“琴瑟友之”!這是什么意思?就是用最能表達自己美好情感的方式去誘惑她!這里的“友”是親愛之意,是使親愛的意思。整句就是說,用彈琴奏瑟的方式去親近她,使她也親近自己。
請注意“琴瑟”?!扒偕倍值男闻远际恰矮k”?!墩f文》:“玨,二玉相并之形?!庇纱丝芍?,琴瑟發(fā)出的聲音就像二玉相碰之聲,表示這是一種“玉聲”?!坝衤暋笔鞘裁绰??是高貴悅耳之聲。在傳統(tǒng)文化中,琴瑟合稱比喻和諧,“琴瑟和鳴”表達夫妻感情和睦、朋友情誼深厚。
所以說,彈琴奏瑟的方式正是君子追求“窈窕淑女”的最和諧的行為方式。
在這樣的持續(xù)不斷的熱烈的追求中,“君子”是否追求成功?
詩最后寫道:“窈窕淑女,鐘鼓樂之?!?/p>
這里的“樂”是使她快樂。用什么使她快樂?用“鐘鼓”。
“鐘”“鼓”都是古代非常重要的樂器,一般是在重大活動場合表演。這樣看來,這里的“鐘鼓樂之”當是指在婚慶的典禮上演奏鐘鼓之樂來使新娘快樂。
但在婚慶的典禮上演奏鐘鼓之樂來使新娘快樂,到底是事實呢,還是想象呢?
這個問題每個讀者都可以有自己的回答。這里我只想說,如果從文學的角度說,從詩的角度說,我們將它當作想象來理解一定更有意味。
為什么?那個君子啊,想盡了一切辦法,也沒有將那“窈窕淑女”追求到,他就更加“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輾轉(zhuǎn)反側(cè)”了。在這樣痛苦的煎熬中,在昏昏沉沉中,他進入了那甜美的夢鄉(xiāng),夢到了自己將那“窈窕淑女”娶回了家。
這樣,整首詩就是一個長長的追求夢。夢得真切,夢得熱切,夢得深切。這就是文學的力量。文學用文學方法,將這種追求表現(xiàn)成“最高級”。
那么,這個長長的追求夢到底追求的夢想是什么呢?
當然可以說是君子追求淑女,那可不可以說是其他呢?
據(jù)傳由孔子的弟子子夏所寫的《毛詩序》這樣說:《關雎》是講“后妃之德”,就是說《關雎》寫后妃為君王求賢女。也就是說,《關雎》中的君子就是后妃,淑女就是后妃日思夜想為君王所尋覓的淑女賢才。
但至近代,人們一般都將《關雎》理解為一首愛情詩。
為什么是這樣的呢?我們可以先還原一下這首詩產(chǎn)生的社會生活背景。在西周時期,有“男女野會”之俗?!吨芏Y》:“仲春之月,令會男女。于斯時也,奔者不禁。若無故而不用令者罰之?!奔丛诖号ㄩ_的仲春二月,青年男女到野外相會。那時,婚煙的自由度較大,不像后世那么嚴格,尤其是對女子而言。我想,孔子在整理《詩》三百篇時,對此是非常清楚的。因此,他將這首詩置于三百篇之首,并給出“樂而不淫,哀而不傷”的評價,就是說《關雎》既表達歡樂又不沉迷于歡樂,既表達憂傷又不被憂傷所困。
細想孔子這種處理與評價是很有道理的。在《論語·陽貨》中孔子說:“小子何莫學夫詩?詩可以興,可以觀,可以群,可以怨?!薄芭d”指詩歌的藝術(shù)形象可以激發(fā)情感,引起聯(lián)想,獲得審美享受;“觀”指通過詩歌了解社會政治與道德風尚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群”指詩歌促進社會人群交流思想感情;“怨”指詩歌對社會不合理現(xiàn)象的不滿與批判,也謂之“諷”。據(jù)此,我們說,孔子對《關雎》的處理與評價是很有道理的。
首先,這基本是社會真實生活的表現(xiàn),體現(xiàn)詩可以“觀”的意義。我們從中看到了周代都城南部一帶的社會政治與道德風尚。
其次,這是詩對真實生活的提升,體現(xiàn)詩可以“群”的意義。男子求女而不得,但他在夢想中實現(xiàn)了自己的心愿。
再者,其詩歌形象,尤其是其比興,啟人聯(lián)想與想象。子夏講“后妃之德”,我們是不是還可以說是寫對美與自由的追求?這個美與自由于具體人具體生活情狀又有更具體的人事物,因此,“荇菜”與“淑女”之象就有了更廣泛的象征的可能了。此時此刻,你若將這種象征化為自己具體的追求目標,是不是就千差萬別、千人千面了?
有了上述這樣的理解,我們就大體能明白,《關雎》為什么千百年來一直能在讀者的心中產(chǎn)生共鳴,激起熱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