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炳炎
老舍愛看戲、聽戲,更愛唱戲,是發(fā)燒友級的戲迷,對京戲和昆曲都研究很深。兒子舒乙所著《老舍的愛好》一書曾有詳細介紹。
唱戲講究第一嗓子就得抓人。老舍吃準了這個竅門,他天生一副好嗓子。第一聲唱出來既高亢又氣長,音量大且底氣足,還帶著各種各樣高難度技巧。難怪老舍唱戲,不僅朋友們叫好,還時常成為報紙的逸聞趣事。
1920年,二十一歲的老舍開始學戲。他剛由小學校長晉升為北郊勸學員,事不多但薪金頗為豐厚。老舍回憶說,借著唱戲,他能喊出積淤在胸中的苦悶。他曾直言:“好歹不管,喊喊總是痛快的?!?/p>
過了一段時間,因很難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舊勢力共事,老舍便辭去了勸學員這一職務,重新去教書。他不僅在音樂課中把昆曲當教材,而且在國文課上也唱戲。一次,他講諸葛亮的《出師表》,隨之又講《失街亭》里的諸葛亮,邊講邊學當時的著名演員譚鑫培的念白:“悔不聽先帝之言,錯用馬謖,乃亮之罪也!”他告誡學生們:“以后聽戲,不要只聽味兒,要看有益身心的感人之處,諸葛亮就知錯認過嘛!”說得學生們都笑了起來。還有一次講駱賓王的文章,突然唱起了昆曲,他打著拍子,一本正經地唱著,學生們又驚又喜,因為從未上過這樣“圖文并茂、文武雙全”的課。
1936年,為了給母親慶祝八十大壽,老舍專程從青島回到北京,白天演了雜耍,唱了大鼓,放了電影;晚上,老舍興致未盡,別人拉著二胡,他唱起了《捉放曹》。這是老母親一生中最高興的一天。
抗戰(zhàn)期間,老舍擔任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xié)會的總負責人。在籌備大會上,老舍利用間隙,拉著幾位朋友,聽他唱自己剛剛寫完的京戲《忠烈圖》,這是利用舊唱腔編的抗戰(zhàn)新戲。老舍有滋有味地唱著,高潮處,自己先受了感動,也感動了別人。期間,葉圣陶回憶說:“只要有老舍的節(jié)目,再晚也要看完,絕不早退!”
1939年,老舍隨全國慰勞總團北路分團到了延安。歡迎會上,氣氛熱烈。不知誰提議,歡迎老舍來一段京劇清唱。他登臺,放喉高唱,毛澤東和大家一起熱烈鼓掌。
解放后,老舍是北京戲曲改革小組成員,看戲成了工作,經常和梅蘭芳、荀慧生、程硯秋、馬連良等知名演員一起研究劇目,他們都成了好朋友,自然學到了好多。
1953年,老舍和梅蘭芳、周信芳、馬連良等赴朝慰問。一天,這幾位演員給戰(zhàn)士們清唱后,老舍高興地說:“我也來一段?!彼氖恰夺灲瘕敗罚瑧?zhàn)士們興奮地喊起來,梅蘭芳等則夸獎老舍的腔調頗有知名老旦的味兒。
后來,老舍改編《十五貫》,這是由昆曲改編成京戲的嘗試,他還新編了《青霞丹雪》,改編了《王寶釧》。為此,周恩來總理還表揚了老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