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王芳芳,呂艷清
(江西省贛州市第五人民醫(yī)院護理部,江西 贛州 341000)
結核病是臨床中發(fā)生率較高的疾病類型,患者臨床癥狀一般表現為低熱、乏力、消瘦、盜汗等,嚴重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1]。近年來,隨著醫(yī)療行業(yè)的發(fā)展以及生活水平的提高,患者對治療的同時對護理的要求也越來越高,為臨床護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2]。如今護理理念認為,生理因素與心理因素存在互相影響的關系,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對身體機能的恢復具有重要意義[3]。因此,本次研究根據肺結核手術患者的特點,展開了針對性的心理護理,效果明顯。具體內容如下。
1.1 臨床資料 將本院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86例肺結核手術患者納入研究樣本,通過雙盲法,分為研究組43例及對照組43例。研究組中男28例,女15例,年齡23~65歲,平均年齡(39.65±5.14)歲;對照組中男27例,女16例,年齡24~63歲,平均年齡(40.22±4.98)歲。研究經過本院倫理委員會通過,且遵循自愿的原則,所有患者均簽署知情同意書。兩組基本臨床資料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具有有可比性。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臨床常規(guī)護理,內容包括入院后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健康教育、傷口護理、病情監(jiān)測、引流管護理等,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應用圍術期心理護理,具體方法如下:①建立心理護理小組,由病區(qū)護士長作為負責人,由具有高級心理咨詢師證書的護士擔任組長,對肺結核患者進行心理護理;②收集患者資料,護理人員應在手術前了解患者的心理特點,由于多數患者對肺結核手術了解有限,對手術的療效有擔憂,同時對疼痛存在恐懼感,容易出現負面情緒,例如焦慮、抑郁等。此時,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的溝通,了解患者出現負性情緒的根本原因,并給予有效的心理護理措施,例如心理安慰、心理支持等,保證患者維持良好的心態(tài)。另一方面,同時還應當提高患者對手術治療流程的了解以及術后的注意事項;③認知干預,護理人員還應當根據患者的認知程度給予個性化的心理護理,使患者意識到心理因素對手術療效以及預后的影響。護理人員應注意護理時的措詞以及肢體語言,盡量少用醫(yī)學術語,以拉近患者與護理人員之間的距離,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使患者有正確的認知;④情緒干預,對圍術期肺結核手術患者,應隨時了解患者的情緒變化,并在不同的階段采用相應的心理護理措施。通過成功的治愈案例樹立患者的自信心,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引導患者掌握調節(jié)情緒的方法,通過成功的治愈案例樹立患者的自信心,緩解患者的心理壓力;⑤行為干預,對存在不良生活習慣的患者進行糾正,使患者意識到良好的行為是保證手術療效、促進術后康復的重要因素,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按時服藥,堅持規(guī)律作息。若患者存在睡眠障礙,則應先了解睡眠障礙的原因再進行干預,提高患者的睡眠質量;⑥家庭支持干預,家庭支持是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的關鍵因素,護理過程中,不僅要讓患者了解疾病及治療的相關情況,同時還需要對患者家屬進行健康教育,使家屬意識到家庭支持對患者康復的意義,及時調節(jié)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從而保證患者治療依從性。
1.3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護理前后SAS(焦慮自評量表)、SDS(抑郁自評量表)評分以及生活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SAS、SDS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焦慮、抑郁癥狀越嚴重。生活質量評分越高,表示患者生活質量越高。護理滿意度通過本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問卷進行統(tǒng)計,由患者及其家屬對心理護理效果進行評價,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和不滿意。
1.4 統(tǒng)計學分析方法 通過SPSS 22.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SAS、SDS評分對比 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護理后,兩組SAS、SD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兩組SAS、SDS評分對比(x±s)
2.2 生活質量評分對比 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生活質量評分對比(x±s)
2.3 護理滿意度對比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95.35%(41/43),高于對照組79.09%(34/43),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護理滿意度對比[n(%)]
肺結核是由于結核分歧桿菌引發(fā)的慢性傳染病,可能侵及多臟器,其中肺部感染是臨床中較常見的情況[4]。當機體感染結核菌后不會立刻發(fā)病,只有當細胞介導的變態(tài)反應上升或抵抗力下降時,才可能導致發(fā)病[5]。隨著醫(yī)學的發(fā)展,目前臨床中需要外科手術治療的肺結核患者已經大大下降,而對于部分化療失敗、持續(xù)排菌或不可逆病變的患者,應及時進行外科手術,從而達到徹底治愈的目的[6]。但手術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且多數患者對手術的了解有限,存在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不僅影響了手術的療效,也不利于術后康復。
由于肺結核手術患者疼痛感明顯,可能會對鎮(zhèn)痛類藥物產生依賴,因此,護理人員應通過心理護理的方式緩解患者疼痛感,減少鎮(zhèn)痛類藥物的使用,避免出現藥物成癮。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護理前,兩組SAS、SDS評分對比差異無明顯統(tǒng)計學意義差異;護理后,兩組SAS、SDS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P<0.05)。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護理滿意度均高于對照組,(P<0.05)。原因如下:由心理護理小組對患者的資料進行收集,了解了患者的基本情況,能對患者負性情緒的出現原因進行深入分析,從而制定針對性的心理護理策略。通過認知干預的方式,加強了患者對肺結核以及相關治療措施的了解,改變了患者的不良認知,使患者能正確對待疾病以及手術治療,并掌握一定的自主護理方法[7]。通過情緒干預的方式,能及時察覺到患者的不良情緒,同時通過成功的案例,緩解患者對手術的擔憂,樹立了患者的自信心以及治療依從性。通過行為干預的方式,使患者意識到良好的行為習慣有利于病情的康復,糾正了不良的生活習慣,并對睡眠障礙等情況進行了針對性的護理,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質量。通過家庭支持干預的方式,使患者感受到了關愛、尊重,提高了患者的治療依從性,改善了患者預后,保證了手術效果[8]。此外,由于手術治療需要剝離粘連胸膜、纖維板等,對患者造成的創(chuàng)傷較大,疼痛感明顯,患者可能出現因疼痛不敢咳嗽的情況,大大增加了肺內感染、肺不張等并發(fā)癥的發(fā)生率,而心理護理的方式能最大化鎮(zhèn)痛類藥物的效果,促進患者康復,患者接受能力較強。
綜上所述,圍術期心理護理能有效緩解肺結核手術患者負性情緒,有利于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患者接受能力較強,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