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古城
榆林位于陜西省最北部,黃土高原與毛烏素沙漠交會處,古長城由西南向東北橫穿其域。榆林古稱“上郡”,始于春秋戰(zhàn)國,興于明清,歷史上不僅是九邊重鎮(zhèn)、兵家必爭之地,而且是邊疆貿(mào)易中心。
榆林古城位于榆林市區(qū),始建于明正統(tǒng)二年(1437年),后歷經(jīng)“三拓榆陽”(明成化二十二年、明弘治五年、明正德十年3次擴建榆林城),逐漸定形。榆林有“小北京”之稱。古城內(nèi)的民居多為四合院,置身其中,猶如置身于千里之外的北京城。明武宗駐蹕榆林時,見榆林城依山傍水,氣勢非凡,城內(nèi)樓閣相望,衙署相連,對隨從說:“榆林真乃小北京也!”作家老舍先生在《綠樹清泉的榆林》一文也提到,榆林“長街十里,城扁街寬,堅厚的墻垣,寬敞的庭院,鋪戶家宅,都略具北平的局面”。在古城長街上,由南至北依次分布著文昌閣、萬佛樓、星明樓、鐘樓、凱歌樓、鼓樓6座樓閣。這些樓閣與城南凌霄塔、城北鎮(zhèn)北臺遙相輝映,榆林也因此有了“南塔北臺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的美譽。
鎮(zhèn)北臺位于榆林市城北的紅山頂上,建于明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是明代長城遺址中規(guī)模最宏大、建筑氣勢最磅礴的烽火臺,有“萬里長城第一臺”之稱,與山海關、嘉峪關并稱為“長城三大奇觀”。它依山而建,居高臨下,控南鎖北,是古時重要的關隘和軍事瞭望臺。鎮(zhèn)北臺呈正方形,共4層,總高30余米。臺基北邊長82米,南邊長76米,東邊和西邊各長64米。鎮(zhèn)北臺各層為磚結構,邊緣均砌有瞭望口、射擊口。
除此之外,榆林市內(nèi)還分布著大夏國都統(tǒng)萬城遺址、白云山道觀、李自成行宮、米脂窯洞古城、姜氏莊園等眾多歷史遺跡。
《鎮(zhèn)北臺春望》
清·楊蘊
關門直向大荒開,
日日牛羊作市來。
萬里春風殘雪后,
游人指點赫連臺。
鎮(zhèn)北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