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勇
這個片段從3分29秒到4分34秒共一分多鐘,有28個鏡頭,是典型的快節(jié)奏剪輯。這個片段是電影主角李玩遇到的第一個挫折。這場戲看起來波瀾不驚,卻充滿沖突。在整場戲中,看起來是為了討論李玩的事情,但其實只是父親和老師之間的對話。
從畫面上可以看到導(dǎo)演非常精心的安排,首先,李玩在每個鏡頭中都出現(xiàn)了,但卻一直被放在畫面的邊緣。處在畫面主要位置的是父親和老師,李玩只是被勸導(dǎo)和說服的對象;其次,在與父親同框的畫面中,一開始,父親坐著仰視李玩并勸她要聽話,此時的李玩是俯視鏡頭,被擠在畫面邊緣的她在畸變的廣角鏡頭里顯得有點局促。父親站起身后俯視李玩,俯視鏡頭強化了父親的權(quán)威感,半張臉被打亮且處在左下角的李玩完全是從屬和無力的地位;接著,在與吳老師同框的畫面中,羅攀扮演的吳老師一直處于李玩和父親之間,隔開了父女。正是由于吳老師用“名利”逐步勸說父親,父親的態(tài)度也逐步轉(zhuǎn)變;最后,父親替李玩修改興趣小組時,畫面回到了李玩的特寫。這是本場戲中第一次將鏡頭對準李玩,此時才成為畫面主體的李玩悲痛欲絕。緊接著,李玩的畫面、父親胳膊的橫貫畫面以及父親有力書寫的畫面交織在一起,觀眾意識到,即使父親和老師的理由再充分,而最后真正承受這一切的只有李玩。父親開始的耐心和勸解、最后的暴力和替代報名都是為了讓孩子順從和聽話,而且所有的理由都是那么“正確”,作為中學(xué)生的李玩不論在語言上還是在體力上都根本無力反駁,悲涼的情緒讓人感同身受。
這個片段從113分52秒到115分58秒共兩分鐘左右,但只有5個鏡頭。一般來說,長鏡頭更適合表達敘事和現(xiàn)場感,但曹保平導(dǎo)演卻用長鏡頭呈現(xiàn)了一個情感極其充沛的情節(jié),很多觀眾都為此感動落淚。
在創(chuàng)作中,曹保平導(dǎo)演利用長鏡頭平穩(wěn)舒緩的節(jié)奏,用前兩個長鏡頭交代了情節(jié),特別是呈現(xiàn)了李玩在突然遇到愛因斯坦時失去了正常反應(yīng)、近乎麻木的狀態(tài)。當(dāng)李玩和堂姐在街頭無意中發(fā)現(xiàn)了丟失的愛因斯坦,堂姐去質(zhì)問的時候,李玩卻平靜地感謝愛因斯坦沒有認出她。李玩已經(jīng)不再是只為自己著想的“小”女孩。她已經(jīng)成長為連自己的痛苦都無法直接表達,會先為別人著想,然后才自己體會痛苦的“大”人。
第三個鏡頭手持拍攝,晃動和沖光的畫面讓觀眾更能感受到李玩受到強烈刺激后混沌和錯亂的情緒。有個瞬間李玩甚至笑了,這樣相反的情緒讓觀眾不由地想問這到底是人的應(yīng)激反應(yīng)還是李玩已經(jīng)“成長”到可以完美地控制自己的情緒了呢,這個鏡頭讓觀眾和堂姐一樣,心是揪著的。
第四鏡是李玩在陰冷而滿地落葉的街道里甩著鑰匙若無其事地行走,陰冷的畫面和滿地滾動的落葉分明是悲傷的情緒,但李玩臉上看不出任何的悲傷和痛苦,這觀眾的心情也隨之平復(fù)下來,也許很多時候忘記痛苦也是一種可以接受的狀態(tài)。
但當(dāng)觀眾的心情略微平復(fù)的時候,第五鏡如炮彈般擊中了觀眾的心。景別從全景跳到近景,在陽光燦爛的日子里,李玩無聲慟哭。畫面就這樣突然切到掩面痛哭的李玩,這個剪輯前后畫面的沖擊,讓李玩的痛苦像被壓縮的彈簧突然釋放一樣,痛苦破胸而出,彌漫全場。觀眾不但體會到了李玩失去愛因斯坦的痛苦,更深地體會到了李玩的痛苦還在于過早凋零的青春和純真年華。
畫面中陽光被處理成冷色,同時由在中國獨立音樂領(lǐng)域獨樹一幟的白水創(chuàng)作的片尾曲《夜花》緩緩響起,悲涼的氣氛令人無語凝噎。最后鏡頭隨著李玩出畫而轉(zhuǎn)到墻上殘破的尋狗啟事,既說明了李玩之所以突然痛哭的原因,也暗示了愛因斯坦如這尋狗啟事,雖然已經(jīng)在歲月里支離破碎但始終都在李玩的心底。每個人都有些藏在心底的情感,在繁雜的生活中已經(jīng)沒有時間去感受,但卻會在某個契機下噴涌而出。
總之,正如陳詠所說,“如果長大是以喪失純真和快樂為代價,那么長大又有什么用?”曹保平導(dǎo)演用精湛的視聽語言逼真展現(xiàn)了真實的生活,展現(xiàn)了青春的殘酷和成長的代價,觀眾卻無法直視這樣的殘酷和代價,因為這是很多人都有過的成長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