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朝鮮核問題的戰(zhàn)略本質:反擴散還是地緣政治博弈?*

2018-11-17 09:45:10林利民
現(xiàn)代國際關系 2018年2期
關鍵詞:美日韓朝核問題核武

林利民

朝鮮核問題如從第一次朝核危機算起,迄今已歷1/4世紀①Jong Kun Choi,“The Perils of Strategic Patience with North Korea”,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Winter 2016, p.57.;即使從2002年末第二次朝核危機算起,也有10余年。②同上。在此期間,包括美日韓俄以及中國等相關國家在內的國際社會,都是把朝鮮核問題當做國際擴散與反擴散博弈來判斷、分析并加以戰(zhàn)略應對的,最少在表面上是如此。③李相賢:“第四次核試驗以后的南北關系”,《成均中國觀察季刊》,2016年第2期,第43頁。國際輿論、尤其是西方輿論,幾乎一邊倒地認定朝鮮核問題是擴散與反擴散博弈,并由此確定自己的立場,即把朝鮮放在被告席上,斷定其是“犯罪方”,對其實施經(jīng)濟制裁、外交孤立等壓力政策。④John S. Park,“The Key to the North Korea Targeted Sanctions Puzzle”,The Washington Quarterly,F(xiàn)all 2014,p.199.中國一些主流媒體、不少網(wǎng)友及戰(zhàn)略界人士也持同一立場?!皸壋摗迸c“挺朝論”在中國雙雙出現(xiàn)且二者間出現(xiàn)激烈爭吵,這也同時說明中國有很多人是從地緣政治觀點而不是反擴散觀點來分析朝核問題的。顯然,不宜輕易否認朝鮮核問題屬于擴散與反擴散博弈的基本范疇、否認其擴散與反擴散博弈的政治內涵。然而,擴散與反擴散博弈不過是朝核問題上相關方矛盾、博弈的某一局部、某一方面,而不是其本質,更不是其全部。進而言之,在朝核問題上,擴散與反擴散之爭只是其表,其戰(zhàn)略本質則是相關方,尤其是朝鮮與美日韓以及朝鮮、美日韓與中俄等國際行為體之間激烈、復雜、長期的地緣政治博弈,其中最核心的競爭則是朝與美韓地緣政治博弈以及中美之間的地緣政治博弈。朝第四次核試后,相關大國圍繞朝核問題的博弈尤其出現(xiàn)淡化反擴散因素現(xiàn)象,而地緣政治因素則進一步“回歸”。

引發(fā)朝鮮核問題爭端的起點是朝鮮不顧國際社會反對而執(zhí)意搞核武開發(fā),這也是國際社會認定朝鮮是朝核問題“犯罪方”的主要依據(jù)。然而,國際社會很少有人去研究為什么朝鮮敢于冒天下之大不韙、并承受國際社會孤立、制裁甚至冒承受美國“先發(fā)制人”打擊的戰(zhàn)略風險、以及承受國民經(jīng)濟長期停滯、民眾生活長期貧困的痛苦代價而執(zhí)意搞核武開發(fā)?實際上,朝鮮之所以執(zhí)意搞核武開發(fā),其本意并非蓄意挑釁國際核不擴散體制、蓄意與國際社會對抗,而是出于其國家地緣政治安全以及與美日韓地緣政治斗爭的需求。

冷戰(zhàn)結束后,朝鮮先是因蘇東劇變、蘇聯(lián)解體及社會主義在世界范圍內陷入低潮而備感孤獨,繼之而來的中國與韓國建交也使其自認為失去了安全上的“中國奧援”,而美國“一超獨大”及西方在冷戰(zhàn)后鼓吹繼續(xù)對社會主義國家搞“和平演變”、對廣大非西方國家的咄咄逼人、宣揚所謂“歷史終結論”、通過海灣戰(zhàn)爭打擊伊拉克以及冷戰(zhàn)后韓對朝政策的“居高臨下”態(tài)勢,等等,則使朝鮮政權有“泰山壓頂”的地緣政治危機感。在與其對手的實力對比方面,單就朝韓對比而論,朝人口只及韓1/2、GDP總量只及韓1/42、人均國民收入只及韓1/22、*金英漢:“朝核局面與韓國經(jīng)濟”,《成均中國觀察季刊》,2016年第2期,第105頁。貿易總量甚至不及韓1/100。雖然朝常備軍人數(shù)是韓2倍,但朝軍費開支不及韓1/10、其GDP總量(2013年307億美元)甚至不及韓軍費開支高。*李相賢:“第四次核試驗以后的南北關系”,《成均中國觀察季刊》,2016年第2期,第45頁。這其中最后一點,即朝經(jīng)濟絕對劣勢以及一時難以追趕的預期,決定了朝常規(guī)軍備的質量,如坦克、飛機、大炮、艦艇的質量和技術水平、訓練水平等不僅落后于韓方,且在可以預見的未來,也不太可能及時升級換代。由此,朝韓綜合國力及常規(guī)軍事力量對比的天平,朝著有利于韓方而不利于朝方的方向大幅傾斜。更何況在韓方背后,還有美日韓實質性同盟關系的存在以及有美國“一超”強大軍力及其綜合實力和駐韓美軍為后盾。凡此種種,自然加重了朝鮮的生存危機感和不安全感。

對朝而言,按常理出牌,如按部就班地發(fā)展經(jīng)濟與韓方進行經(jīng)濟競賽,對常規(guī)軍事裝備進行更新?lián)Q代以縮小與韓差距等,毫無勝算可言。朝要想在幾乎是絕望的實力不對稱中求得生存之機,只能兵行險招。在朝看來,自己一旦擁有核武器,最少可以用同歸于盡的玩命方式威懾對手,抵銷對手的絕對常規(guī)優(yōu)勢和綜合實力優(yōu)勢。說朝鮮“賭徒”也好、“獨裁”也好、“家族政治”也好、“無賴國家”、“不確定性極大”也好,都無關緊要。重要的是,朝鮮將開發(fā)和擁有核武器視為絕望中的救命稻草,是無策之策,是一個孤立小國面臨生死存亡絕境時的求生之道。朝鮮方面雖然也參加“六方會談”或與相關方進行各種協(xié)商、談判、接觸,但絕非為了棄核,而是緩兵之計,是為爭取經(jīng)濟發(fā)展與核武器開發(fā)“并進”而“買時間”。*Duk-min Yun and Wooseon Choi,“Breaking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Deadlock: a Global Action Plan”,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Fall 2014, p.216.

總之,朝鮮的確是從國家、政權生存的視角,亦即從地緣政治安全視角,選擇了冒險開發(fā)核武器之路,其堅持開發(fā)核武是一場地緣政治大拼搏、一場“豪賭”。這也足以解釋為什么朝寧愿承受國際社會的巨大壓力,承受美對其搞“先發(fā)制人”打擊的風險,以及承受巨大的經(jīng)濟、政治、社會代價,不顧一切、不計后果、排除萬難地執(zhí)意堅持開發(fā)核武器,且決不輕言棄核。*Bruce Klingner,“North Korea Heading for the Abyss”,The Washington Quarterly,F(xiàn)all 2014,pp.175.

美國也是從地緣政治博弈視角觀察和應對朝核問題的。最少可以認為:擴散與反擴散博弈本身不是美思考和應對朝核問題的主要出發(fā)點和核心目標。也可以認為,美反對朝開發(fā)核武是“醉翁之意不在酒”,是在反擴散的旗號下,以反對朝核武開發(fā)為借口,搞垮朝鮮,鞏固并強化其在東北亞的地緣政治優(yōu)勢。

自第一次朝核危機以來,包括從克林頓、經(jīng)小布什到奧巴馬、再到特朗普等四任總統(tǒng)在內的總計20余年時間里,美應對朝核危機的決策始終受以下因素影響。第一,美國一直存在低估朝鮮核開發(fā)能力、進度及其對美軍事威脅程度的傾向,而美在評估國家安全威脅源時,向來強調“能力”高于意圖,即根據(jù)對手是否有“能力”威脅美國國家安全來確定其對策。有鑒于此,美國在一個相當長的時段內,擔憂朝鮮的導彈能力甚于擔心其核能力。2003年前后,美基本上不相信朝已經(jīng)具有核能力;2006年朝第一次公開進行核試后,美不認為其是一次成功的核試驗,且強調即使朝有了核爆炸裝置,也不具備投放能力;對于朝2013年的核試驗,美雖然不再否認其已具有核能力,但強調核彈結合和遠程投送的技術難度,不認為朝有能力直接威脅美;及至2016年朝進行了第四次核試,美才意識到朝核武開發(fā)的進度遠遠超出其預判,但仍強調朝不具備核彈小型化能力、不具備核導結合和再入大氣層能力、也不承認朝已具備“熱核”能力。直到朝第五次核試驗及中遠程導彈取得新進展,美才開始正視朝核能力“突飛猛進”的現(xiàn)實,并開始真正重視朝核能力對美國本土構成直接戰(zhàn)略威脅的現(xiàn)實可能性。

第二,美嚴重低估朝鮮政權的穩(wěn)定性,認為假以時日,朝因經(jīng)濟困難、政治內斗、外部信息的沖擊等,不可避免要走向崩潰,甚至是“崩潰在即”。*Jong Kun Choi,“The Perils of Strategic Patience with North Korea”,The Washington Quarterly,Winter 2016,pp.59-60.第一次朝核危機以來20多年間,“朝鮮崩潰論”彌漫于美朝野。在此期間,最少出現(xiàn)過三波朝鮮“崩潰論”高潮,第一次是1994年金日成去世不久,第二次是2011年金正日去世后,第三次則是2013年朝鮮“清洗”張成澤(Jang Song-taek)事件發(fā)生后。*Bruce Klingner,“North Korea Heading for the Abyss”,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Fall 2014,pp.171-172.與此相伴,美決策層一直把解決朝核危機的希望寄于“朝鮮崩潰論”以及促朝盡快“崩潰”之上,認為一旦朝“政權崩潰”,朝核問題就將迎刃而解。據(jù)此邏輯,美反復盤算的是:一旦朝鮮“崩潰”,美將如何控制朝鮮核生化武器?駐韓美軍、日本的安全、美在東亞的地位將有何影響?中國是否介入朝鮮、中美關系有何變化?韓國統(tǒng)一半島的前景如何?等等。*Kent Harrington and Bennett Ramberg,“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 Korea: Who Does What if the North Fails?”,The Washington Quarterly,F(xiàn)all 2014, p.185.要而言之,此20多年間美國對朝政策的重點是期待以及如何應對朝鮮的“失敗”與“崩潰”,而不是如何以直接手段阻止朝鮮擁核。*Kent Harrington and Bennett Ramberg,“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 Korea: Who Does What if the North Fails?”,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F(xiàn)all 2014,p.184.正是基于此,美對朝核問題的應對之策首先是拖、拖以待變、待朝“崩潰”;其次是壓、以壓促變、通過制裁等手段促朝盡早“崩潰”;再就是“忽悠”,“忽悠”朝鮮、“忽悠”中俄、也“忽悠”韓國以及國際社會,避免過早攤牌、避免付出過多的代價。這些也是美對朝“戰(zhàn)略忍耐”政策的主要依據(jù)、主要基礎與實質內涵。*Jong Kun Choi,“The Perils of Strategic Patience with North Korea”,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Winter 2016, pp.59-62.

第三,在朝核問題以及與之相關的所謂“朝鮮問題”、半島統(tǒng)一等問題上,美不但不愿付太大的代價,更有不少不能明言的直接地緣政治盤算。這些問題包括是否愿意韓方過快統(tǒng)一半島?半島統(tǒng)一后韓國會不會因在國家規(guī)模上能與日本分庭抗禮而選擇棄美靠中、以至美日韓同盟體系解體?美在半島和東北亞的駐軍是否還合理、合法?總之,在美看來,半島分裂狀態(tài)以及半島局勢時緩時緊、甚至適度緊張,對美貫徹其東北亞戰(zhàn)略、亞太戰(zhàn)略、對華戰(zhàn)略以至全球戰(zhàn)略,可能利大于弊而不是相反。這些因素驅使美并不認為以堅決手段解決朝核問題是當務之急,而對朝核武開發(fā)能力的“低估”以及對“朝鮮崩潰論”的迷戀,更驅使美認為在朝核問題上,時間是在美國一邊,美因而可以采取漫不經(jīng)心、不疾不徐的“戰(zhàn)略忍耐”政策。

第四,美在朝核問題上的種種地緣政治盤算服從一個更大的地緣政治目標,即如何在東北亞地區(qū)應對中國的戰(zhàn)略崛起。從克林頓到小布什、奧巴馬、再到新近上任的特朗普,此四任美國總統(tǒng)、20余年間的中美關系,其基本演變路徑與特點就是合作與競爭并存、合作面與競爭面同時增大,這一演變路徑又與朝核危機不斷加劇、東北亞長期不穩(wěn)定、朝核導力量不斷提升具有同步性。朝核問題的長期存在、朝核危機不斷加劇以及朝核導力量不斷加強,導致東北亞局勢長期緊張,一方面為美提供了在東北亞長期駐軍的合法性、合理性,美甚至可以應對朝核、導威脅為由進一步加強美駐軍,如“薩德”入韓、最近三艘航母齊聚日本海搞大規(guī)模軍演、先進戰(zhàn)機飛越朝鮮半島等,以收“明修棧道、暗渡陳倉”之效;另一方面,也促使韓進一步倚美,有助于美進一步拉緊美日韓同盟以及離間中國與日韓關系,確保美在東北亞針對中國“崛起”的戰(zhàn)略競爭優(yōu)勢。不僅如此,美還可扯起反擴散的合法旗號,直接對中國施壓,誘迫中國承擔壓朝棄核的“主要責任”,離間中朝關系、尤其以強化對朝制裁為由破壞中朝長期培育起來的經(jīng)濟聯(lián)系,摧毀中國在東北亞的“戰(zhàn)略外圍”,貶低中國在東北亞不斷上揚的國際影響力,使中國陷入前所未有的“戰(zhàn)略兩難”。

第五,美國還要從全球政治的視角應對朝核問題。從空間維度看,朝鮮半島只是美東北亞戰(zhàn)略、亞太戰(zhàn)略和全球戰(zhàn)略中的一個點,雖然是熱點、有時還是重點,但仍然只是一個點,顯然,“點”必須服從“面”;從議題維度看,應對朝核危機不過是美面臨的諸多國際議題之一,其他議題還包括反恐需求、維持經(jīng)濟增長需求、維護美國威望和美國主導的亞太秩序和全球秩序需求、維持其亞太同盟體系需求、維持美在亞太與中俄等國的地緣政治博弈需求,等等。在朝鮮半島反擴散只是美諸多需求之一,且不是美最迫切和最緊要的需求。比如,對美而言,在朝鮮半島反擴散需求就不及反恐需求緊要和壓倒一切,也不如維持經(jīng)濟增長和大國關系穩(wěn)定需求緊要,甚至不及在中東反擴散需求緊要。*李相賢:“第四次核試驗以后的南北關系”,《成均中國觀察季刊》,2016年第2期,第45頁。

通過對美應對朝核危機五個影響因素的綜合分析,大體可以看出,美國在朝核問題上的地緣政治盤算極為復雜,其應對朝核危機的表演成分也更足。盡管朝鮮不時搞核導試驗以及不時發(fā)出咆哮聲刺激局勢、制造熱點,迫使美不得不假裝認真應對,包括撫慰其韓國盟友、不時派先進戰(zhàn)機、戰(zhàn)艦開赴朝鮮半島附近示威、參加“六方會談”等,但全面、迅速、一勞永逸地解決朝核問題并非美最緊迫、最直接的地緣政治目標。美國在東北亞的長期地緣政治目標是維持并不斷強化其在東北亞的“前沿部署”、強化其與美日韓的同盟關系、保持針對中國的戰(zhàn)略威懾態(tài)勢,以期有助于維持競爭與合作并行不悖的長期對華戰(zhàn)略,其應對朝核危機的種種舉措則從屬、有助于這一地緣政治目標。在此情況下,反擴散就變成了美貫徹其東北亞地緣政治目標的一塊遮羞布、一種行動借口,并從屬于其地緣政治追求。有鑒于此,美應對朝核的舉措著力于對朝經(jīng)濟制裁、軍事施壓、政治圍堵甚至搞“政權更迭”,而力避軍事行動,同時美也參加“六方會談”,不放棄與朝有條件的妥協(xié)、交易。此外,美還要借中國之手對朝鮮施壓。美這些應對朝核問題的舉措,正是所謂的“戰(zhàn)略忍耐”。而美有關對朝核開發(fā)能力和意志的“低估”、對“朝鮮崩潰論”的期待、再加上對武力打朝軍事、政治后果與代價的悲觀性評估結論、有關朝是以核武開發(fā)換取外部經(jīng)濟援助的“籌碼說”,等等,*崔鎮(zhèn)旭:“韓半島統(tǒng)一與韓中關系”,《成均中國觀察季刊》,2016年第2期,第16頁。則為其奉行“戰(zhàn)略忍耐”提供了決策依據(jù)。美奉行“戰(zhàn)略忍耐”政策的直接后果是朝核能力一步步提高、半島局勢日益緊張,而美則以此為由,在把中國推上被告席的同時,進一步拉緊美日韓同盟,誘迫韓進一步倚美、并離間中朝、中韓關系,使東北亞各國的互動朝有利于美強化其東北亞戰(zhàn)略優(yōu)勢的方向演進。

“朝鮮崩潰論”和對朝鮮核武開發(fā)能力的“低估”,也深刻影響了美兩個東北亞盟友韓國與日本對朝核的政策。

與美國相比,韓國除了把化解朝核危機的希望寄之于朝鮮“崩潰”之外,韓還必須更多地思考解決朝核問題與朝鮮半島統(tǒng)一問題的內在關聯(lián)性:即是否有助于持續(xù)擴大韓朝實力競賽過程中的韓方實力優(yōu)勢,以及是否有利于韓方盡早盡快并以盡可能低的成本對朝搞“吞并式統(tǒng)一”,因此,所謂反擴散不過是韓實現(xiàn)這一終極地緣政治目標的新抓手,而朝搞核武開發(fā)則為韓提供了這樣的抓手。

朝韓南北分立初期,雙方發(fā)展水平相當,實力相差不大。甚至直到1976年,韓國人均GDP還低于朝鮮。但是從1970~2010年的40年間,韓國經(jīng)濟“起飛”,年均增長率達10%左右,韓朝實力對比的天平開始向韓方大幅偏移。到冷戰(zhàn)結束時,韓方在有關國家實力對比的幾乎所有指標上都大大超過朝方。如2013年,韓GDP總量超過朝40倍,人均收入超過朝20倍。*金英漢:“朝核局面與韓國經(jīng)濟”,《成均中國觀察季刊》,2016年第2期,第101~103頁。韓方一時躊躇滿志,甚至不滿足于“中等強國”地位。冷戰(zhàn)結束、蘇東劇變、美國“一超獨大”以及“歷史終結論”和“西方民主優(yōu)越論”一時間甚囂塵上,加之中韓建交等,使韓國更是信心滿滿,更相信假以時日,韓就能通過持續(xù)擴大其對朝方的經(jīng)濟、政治、軍事以及技術和心理方面的壓倒性優(yōu)勢,壓垮朝鮮,以最低代價迫朝接受韓方的“吞并式統(tǒng)一”。這也是韓方冷戰(zhàn)后不疾不徐地對朝施行“陽光政策”及類似政策的出發(fā)點。然而,朝鮮不管不顧地開發(fā)核武器并不斷取得進展,對韓國的綜合實力競爭策略和“吞并式統(tǒng)一”追求無異于毀滅性打擊。縱然韓方在實力對比的絕大多數(shù)指標上都擁有壓倒性優(yōu)勢,但朝方擁有核武器這樣的“絕對武器”一項,就足以讓韓方在其他方面的優(yōu)勢化為烏有。因此,韓方對朝鮮開發(fā)核武器最敏感、最恐懼,其反應也最極端。在韓國,主張借助美國力量對朝搞“外科手術式打擊”甚至發(fā)動對朝戰(zhàn)爭、以武力解決朝核問題的不乏其人,主張韓也搞核開發(fā)的也不乏有之,在朝第四次核試成功后主張韓自主開發(fā)核武器的主張在韓國尤其甚囂塵上。在美國不愿對朝動武的情形下,韓只得退而求其次,推動各相關國家以及聯(lián)合國對朝施行最嚴厲的制裁。在這方面,韓更是一馬當先,其目標仍然是如何以朝搞核武開發(fā)為借由,推動國際社會配合韓國戰(zhàn)略:搞垮朝鮮、助推朝鮮半島按韓國的思路搞“吞并式統(tǒng)一”,保證韓以最低成本實現(xiàn)半島統(tǒng)一。

不過,韓國在半島統(tǒng)一問題上也常常首鼠兩端。韓國政府固然渴望統(tǒng)一半島,但一想到“接管”2500萬朝鮮人的高昂代價,包括承擔民政、公共衛(wèi)生、教育、內部安全等沉重的管理包袱,以及更新其過時的工業(yè)設施、技術和農業(yè)等,又不免顧慮重重。美國有估計認為,韓要統(tǒng)一并“重建”朝鮮,需要5萬億美元以及需要30年以上的長時間,這導致在統(tǒng)一半島問題上韓國年輕人較之老一代尤其持消極立場。*Kent Harrington and Bennett Ramberg,“The United States and South Korea: Who Does What if the North Fails?”,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Fall 2014, pp.187-189.韓國方面的估計更悲觀:為重建朝鮮,韓每年必須支出3120億美元,即占其年度GDP總量的1/4左右。*金英漢:“朝核局面與韓國經(jīng)濟”,《成均中國觀察季刊》,2016年第2期,第105頁。這樣,韓國在朝核危機中看起來急,實則更愿意拖,更不愿意“急統(tǒng)”。因此,韓國對朝核問題也一直奉行的是“戰(zhàn)略忍耐”。此外,韓一方面在解決朝核問題上對中美兩個大國有很大期待,但又擔心在朝核問題、朝鮮問題、朝鮮半島統(tǒng)一問題上中美兩國“走得太近”,千方百計“防止韓半島命運被中美兩國左右”。*崔鎮(zhèn)旭:“韓半島統(tǒng)一與韓中關系”,《成均中國觀察季刊》,2016年第2期,第18頁??傊n國在朝核問題上的地緣政治追求始終如一:即如何搞垮朝鮮、實現(xiàn)韓對朝的“吞并式統(tǒng)一”。

較之美韓兩個直接當事國,日本在朝核問題上的地緣政治考慮則相對簡單。相對于韓國,日本并非首當其沖、并非最直接受朝核武威脅,畢竟韓要擋第一陣;相對于美國,日本對朝鮮半島安全穩(wěn)定以及國際反擴散制度并無直接責任,況且日本的安全由美國負責,包括由美國提供核保護傘。因此,日本雖然一再咋咋呼呼地驚呼朝核導威脅,其實很坦然、很逍遙、樂得壁上觀、不時敲敲邊鼓。在“六方會談”期間,日本代表多數(shù)情況下是只聽不說,要說也就說被綁架日本人的善后問題。*Duk-min Yun and Wooseon Choi,“Breaking the North Korean Nuclear Deadlock: a Global Action Plan”,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Fall 2014, p.216.再就是日本國內“核武裝論”、修改“無核三原則”論不時沉渣泛起,以及借朝開發(fā)核導說事,為日本“修憲”、加強軍備以及搞“正常國家化”找依據(jù),同時為日本以中國為主要戰(zhàn)略對手、拿中國說事找依據(jù)??傊?,對于日本而言,朝鮮搞核武開發(fā)與其說是增大了其戰(zhàn)略威脅,不如說給日本貫徹其地緣戰(zhàn)略提供了機會和借口。無論如何,面對中俄兩個擁有強大核武器、與日本存在結構性矛盾的大國,朝鮮那些“小兒科”的核導能力對日本構成的威脅,不過是“五十步”再加一步而已。日本的地緣戰(zhàn)略就是利用朝核問題說事,以日本受到核威脅壓力為由,為日本“修憲”、加強軍備,甚至為日本搞核武開發(fā)找依據(jù),同時借機拉緊美日韓同盟,在東北亞經(jīng)營圍堵中國的戰(zhàn)略線。當然,日本也爭搶反擴散的合法性外衣,爭取解決“被綁架日本人”問題,相機擴大對半島事務的參與度。

與朝鮮及美韓日一樣,中俄兩大國也主要是從地緣政治視角觀察、應對朝核問題的。但中俄兩國在朝核問題上的地緣政治考慮也有很大差異。

俄羅斯對由美國主導的國際制度一直心存不滿,對核不擴散體制所負的大國責任也在蘇聯(lián)解體后有調整,俄核武強大、地域遼闊、抗打擊能力強,既在道義上不對朝開發(fā)核武負責,也在安全上不畏懼朝核武,更何況朝開發(fā)核導也不是針對俄羅斯的。由此決定了俄地緣政治意圖是擴大對半島事務的介入及重振俄對朝影響力,同時通過參與朝核問題的解決牽制美在歐洲方向對俄施加的壓力,增加其在美俄關系中的權重,并以之作為加強中俄關系的新杠桿。

中國是實力不斷上揚的大國,對國際秩序、包括維護核不擴散體制已經(jīng)開始負有一定的責任,因而中國對朝核問題的政策有反擴散因素,但這也不是主要的。鑒于美國東北亞駐軍及美日韓同盟有“圍堵”中國的地緣政治內涵,以及鑒于美在反擴散問題上一向搞雙重標準,如對以色列和印度開發(fā)核武的政策就與對朝鮮、伊朗開發(fā)核武的政策完全不一樣,中國對東北亞以及更大范圍的地緣政治考慮不會因反擴散需求而有改變、更不會放棄。

面對朝核問題,中國要考慮的地緣政治因素包括:朝鮮是否能保持一定的生存能力(不亂)、半島會不會維持和平穩(wěn)定(不戰(zhàn))、半島是否能按“和平、自主、自愿”原則走向統(tǒng)一,以及韓日是否搞核武裝以至東北亞出現(xiàn)“核多米諾骨牌現(xiàn)象”(不核)、美國在朝鮮半島以及東北亞的前沿駐軍是否借機增強以及借機前出中朝邊境?此外中國還要考慮中美關系穩(wěn)定、東北亞是否回歸冷戰(zhàn)、日本是否會借機實現(xiàn)其以包圍、反制中國崛起為目標的地緣政治野心?其中,中美關系穩(wěn)定又是重中之重。有人認為中國是在中美關系的大框架下處理朝核問題、朝鮮半島問題,這是有道理的。*金興圭:“北韓第四次核·導試驗與中朝關系”,《成均中國觀察季刊》,2016年第2期,第39頁。中國也擔心圍繞朝核與朝鮮半島問題再現(xiàn)美日韓對抗中朝以及俄羅斯的冷戰(zhàn)格局以及美日韓借機構建三方軍事合作機制等不利局面。*參見崔鎮(zhèn)旭:“韓半島統(tǒng)一與韓中關系”,《成均中國觀察季刊》,2016年第2期,第19頁。

概括起來,中國在朝核問題上的底線有四個要點:“任何情況下都不允許朝鮮半島擁核,也不允許南北韓進行獨立開發(fā)或引進;不應以物理性的方式解決問題;不能接受韓半島發(fā)生戰(zhàn)爭或混亂;應保證中國自身的安全利益?!?李熙玉:“北韓的第四次核試驗與韓半島‘新常態(tài)’”,《成均中國觀察季刊》,2016年第2期,第8頁。

美日韓俄中等各相關方以及朝鮮雖然都主要是從地緣政治博弈視角、而非主要從擴散與反擴散博弈的視角應對朝核問題的,但相比之下,朝鮮始終堅持開發(fā)核武涉及國家主權與安全問題,基本上不隱瞞其赤裸裸的地緣政治需求,而其余各方則基本上是以反擴散為其表,以貫徹地緣政治需求為其實,把地緣政治需求包裝成反擴散需求,在反擴散旗號下貫徹其地緣政治目標。凡此種種,就決定了在朝核危機的第一階段,美雖然與朝鮮達成了解決朝鮮核問題的“框架協(xié)議”,卻從不打算付諸實施;在朝核危機第二階段一度為國際社會看好的“六方會談”則是一場典型的“假面舞會”,相關各方在“六方會談”的談判桌上都以參與擴散與反擴散博弈的“假面具”示人,暗中卻設法推進各自的地緣政治目標、進行地緣政治較量。這正是“六方會談”雖然一度轟轟烈烈,最終卻曲終人散的根本原因。

美韓日俄中等相關方在朝核問題及與之相關的所謂“朝鮮問題”、半島統(tǒng)一問題及東北亞戰(zhàn)略平衡等問題上所展開的地緣政治博弈,給堅持開發(fā)核武的朝鮮提供了以小博大、以弱博強、以少博多的戰(zhàn)略機遇,其直接的地緣政治后果是朝核導能力一步步提升,在東北亞實現(xiàn)反擴散目標更加遙不可及。

美國最初對如何解決朝核問題承擔了主要責任??肆诸D政府挾冷戰(zhàn)“勝利”余威,躊躇滿志,想“領導世界”,在應對朝核武開發(fā)時的反擴散考慮確實多于日后的小布什政府、奧巴馬政府以及特朗普政府,美因此與朝簽署了以輕水反應堆換朝棄核的“框架協(xié)議”。美如果兌現(xiàn)承諾、遵守美朝“核框架協(xié)議”,在當時有可能達到誘迫朝棄核的目標。問題是美低估朝核武開發(fā)的意志與能力、高估朝“崩潰”的可能性,沒有認真履行“框架協(xié)議”,僅是期待通過朝“崩潰”自動解決朝核危機。

繼任的小布什政府較之克林頓政府更多地從地緣政治觀點、而不是從“領導世界”和堅持“反擴散原則”的角度應對朝核問題。此時朝核武開發(fā)開始取得進展、美則麻煩纏身,尤其需要集中力量在大中東地區(qū)反恐。此時如果美下決心對朝采取軍事行動、搞“外科手術式”打擊,有可能在付出一定代價后達到迫朝棄核的目標。但美仍然受對朝核開發(fā)能力的“低估”和對朝鮮崩潰前景的“高估”及懼怕朝反擊能力的影響,失去了“壯士斷腕”的時間窗口。此后直到奧巴馬時代,美奉行“戰(zhàn)略忍耐”,并把解決朝核問題的責任推向中國,誘壓中國承擔“責任”,于是就有了中俄美日韓朝相互進行地緣政治博弈、遷延時日的“六方會談”。

韓國雖然最不能接受朝開發(fā)核武,但韓能力有限,擔心首爾被朝方當做戰(zhàn)爭“抵押品”,也像美一樣低估朝核開發(fā)能力、期待朝將很快“崩潰”,因而把解決問題的希望寄之于大國,先是對美朝“核框架協(xié)議”有期待,而后則寄希望于中美主導的“六方會談”。韓始終是從朝韓力量消長及是否有利于韓對朝搞“吞并式統(tǒng)一”的地緣政治觀點應對朝核問題,因此尤其反對美對朝用兵。

日俄兩國都不真正懼怕朝核武開發(fā),并認為朝搞核武開發(fā)對中美韓形成了牽制,而日俄則相對逍遙,對美朝“核框架協(xié)議”及“六方會談”的立場樂見其成,不懼其失敗,能參與就乘勢擴大影響,不能參與就作壁上觀。

由于美韓日俄中各方主要是從地緣政治得失的立場應對朝核問題,拉拉扯扯、相互牽制,不可能真正形成對朝合力,朝鮮也就有了從夾縫中獲取開發(fā)核武的機遇。其結果是朝核能力必然在相關國家的地緣政治博弈過程中一天天壯大,以至在20余年時間跨過一個個門檻,直至完成六次核試驗、包括完成氫彈試驗以及實現(xiàn)核彈頭小型化、完成遠程戰(zhàn)略導彈試射等,成為事實上的有核國。

總之,無論朝鮮、美韓日還是中俄等國,都主要是從地緣政治視角而不是主要從擴散與反擴散博弈視角分析觀察和應對朝核危機的,由此也就決定了多輪“六方會談”的戰(zhàn)略本質是一場地地道道的“假面舞會”。美韓日以及俄中等國,都是以反擴散旗號遮掩其地緣政治意圖,說的是半島無核化和反擴散,暗中則尋求各自的地緣政治利益。在六方中,唯有朝鮮對其地緣政治追求最公開、最直接、最不隱晦,這也決定了朝擁核立場堅定、決心擁核、決不棄核、無論如何都不會棄核,參與“六方會談”不過是為其擁核爭取時間,避免其在形成核報復能力之前遭受美韓的外科手術式打擊。就此而論,朝鮮雖然以真面目參加“六方會談”,但并無棄核愿望,而只是在利用“六方會談”。凡此種種,決定了“六方會談”無果而終,也決定了朝核問題必然出現(xiàn)“無解”困境?!?/p>

猜你喜歡
美日韓朝核問題核武
冷戰(zhàn)后朝韓關系發(fā)展在解決朝核問題中的地位、經(jīng)驗及展望
美日韓亞太反導裝備力量現(xiàn)狀特點及發(fā)展趨勢分析
探析“朝核問題”中的美國“因素”
美日韓科技立法的轉型與升級:演化歷程與路徑選擇
東南法學(2016年1期)2016-07-01 17:08:19
Defining an Effective Approach to Non-Prolif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Peace(2014年1期)2014-01-11 20:41:24
美日韓碰頭商討對付朝鮮
西乌珠穆沁旗| 绥德县| 昭通市| 勃利县| 图们市| 乐东| 东平县| 平陆县| 金昌市| 汉沽区| 岳阳市| 云龙县| 孙吴县| 京山县| 黄冈市| 灵宝市| 肇庆市| 上杭县| 连江县| 安庆市| 太仆寺旗| 德州市| 孟津县| 德安县| 宿州市| 唐山市| 武邑县| 石嘴山市| 荣成市| 临猗县| 新宁县| 同仁县| 开封市| 永平县| 杭锦后旗| 荔浦县| 托克逊县| 崇仁县| 颍上县| 集安市| 阜阳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