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輝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衛(wèi)市第四小學
拓展性閱讀與課外閱讀的目的不同,拓展性閱讀旨在以教材中的文本為基礎,通過教師專門為學生增加的補充閱讀內(nèi)容,引導增強學生對文本的理解。拓展性閱讀增加了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對學生知識、能力等方面具有積極影響。拓展性閱讀以補充性的文本閱讀方式,將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回歸到了閱讀的本質(zhì)教學上,對學生完整語文知識能力的形成,具有推動作用。
小學語文開展的拓展性閱讀,展開方式主要有兩種,一種是展開運用在課堂教學上,教師對教學內(nèi)容運用拓展式閱讀進行補充說明,完善教學內(nèi)容;再一種是學生運用自主的對運用拓展性閱讀,填補自己的學習漏洞。兩種展開方式雖然對象不同,但是最終目的都是相同的,都是為了讓學生在語文教學中做得更好、學得更多。教師對拓展性閱讀運用正確的方式,才能將它對學生語文閱讀能力的作用發(fā)揮出來。按照小學生的學習習慣,教師最好將拓展性閱讀形成一定的教學規(guī)律,也就是說,最好在特定的時間段進行拓展性的教學工作。這樣,學生被教學規(guī)律所影響,容易形成固定的學習意識和學習習慣。
盡管在教學中,教師要求學生的思維要靈活多變,但是這是基于學生具有固定的良好習慣條件下,運用靈活思維,提高自己的閱讀能力。像拓展性閱讀這種必不可少的工作,學生必須要有固定的習慣,才能在一定的習慣加成下,幫助增添多樣的語文閱讀方式。拓展性閱讀不被局限在書面閱讀上,圖畫、動畫、音頻等與語文閱讀有關的內(nèi)容,都可以作為拓展性閱讀的開展途徑。再加上小學生本身的貪玩心理,對語文書面拓展閱讀的興趣反而是最低的,所以教師在選擇閱讀方式的時候,大多都選擇有新意、對學生有吸引力的方式。拓展性閱讀的展開方式選擇,由學生閱讀能力與語文閱讀教學內(nèi)容所決定,所以教師要根據(jù)學生學習的具體情況,選擇合適的拓展閱讀方式,將拓展與教學進行無縫銜接,增強語文閱讀教學實踐效果。
拓展性閱讀因為兩種展開方式,所以對語文閱讀教學也有兩方面的作用。一是在教師閱讀教學課堂上的作用,教師作為課堂節(jié)奏的主導者,學生作為閱讀課堂的主體者,教師的教學要作用于學生身上。但是在課堂教學進行時,教師難免有注意不到的地方,造成閱讀遺漏,這時候課堂節(jié)奏不能被打亂,并且閱讀的重心不能被轉移,那么教師要如何彌補這個教學漏洞呢?那就是在閱讀教學結束之后,開展課堂拓展性閱讀,這樣教師就可以借用拓展性閱讀將遺漏的知識點補充完善。并且學生有個人閱讀能力的差異,對于教師的實時閱讀課堂教學,難免會有沒有理解到的地方,教師也要用課堂上的拓展教學部分,解決學生課堂學習中存在的疑問。課堂上的拓展閱讀通常在課堂結束之前十分鐘左右的時間進行,教師利用這段時間,對當堂語文課的閱讀內(nèi)容進行補充,完整講述整堂閱讀課的內(nèi)容。二是在學生的閱讀學習上來說,拓展性閱讀的存在讓學生形成了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加了學生閱讀內(nèi)容,打破傳統(tǒng)小學語文課堂閱讀內(nèi)容的局限性,增強學生的語文閱讀體驗。
拓展性閱讀有助于學生自主閱讀的建立,幫助學生尋找解決閱讀問題的渠道。小學生一般在閱讀上出現(xiàn)的問題,主要原因都是學生閱讀積累上存在不足,這些不足阻礙了學生自主閱讀的發(fā)展。而學生無法解決自己在語文閱讀中存在的問題是因為學生掌握的閱讀方法不多,積累的閱讀經(jīng)驗不足。所以教師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利用拓展性閱讀教學的機會,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拓展性閱讀并不是增加學生課外書籍的閱讀量,而是為了完善他們的課堂學習內(nèi)容,落實閱讀學習。對學生的閱讀習慣、閱讀思維和閱讀方式都有大的影響,教師要在學生進行拓展性閱讀的這個過程中,幫助引導他們利用拓展閱讀,解決存在于自己閱讀中的問題,提高閱讀質(zhì)量。拓展性閱讀增加了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與認識,在進行課本閱讀學習的時候,學生養(yǎng)成了拓展補充的閱讀習慣,有利于他們獲取語文知識。并且語文閱讀本身就是一個需要不斷拓展的過程,學生具備拓展性閱讀的意識,那么他們就會在學習中,不自覺地拓展自己的語文閱讀相關知識,不斷強化自己的語文閱讀能力,形成一個長久的學習增長作用過程,保證學生學習發(fā)展。
拓展性閱讀幫助學生打開閱讀眼界。為什么教學一直要強調(diào)學生的主體地位?為什么學生在長久的教學中一直處于弱勢?根本原因在于學生對語文閱讀學習的眼界不足,離不開教師的教學引導,對教師產(chǎn)生依賴性,自然在不知不覺中就成為了弱勢的一方。學生的眼界被限制,意味著他們的語文閱讀只能圍繞著教材走,造成閱讀量缺乏,閱讀能力不能得到提高。拓展性閱讀使得學生的語文閱讀回歸教學本質(zhì),學生認清自己的學習應該是什么,自己在學習中要做什么,逐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增強學生獨立的學習意識。比如學生在閱讀《春》一文時,對于“春天”,不同的作者描述了不同的場景、景色,每個作者描寫的東西都不一樣。教師就可以以“春”作為拓展性閱讀主題,探尋一些與閱讀教學文本內(nèi)容相似性較高的文章,讓學生進行閱讀拓展理解。實際上學生在進行拓展性閱讀的時候,是以主動性為主,因為小學生在閱讀的時候,總會發(fā)現(xiàn)自己存在很多問題,在感覺出了問題之后,他們就會主動尋找可以解決問題的方法,與教師在語文教學中開展拓展性閱讀的目的不謀而合,增強了拓展性閱讀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效果。那么學生在之后的語文閱讀中,就學會了用拓展性閱讀解決問題,學以致用,舉一反三。
拓展性閱讀作為小學語文中的一種閱讀方式,能夠有效提高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質(zhì)量,提高學生語文閱讀的質(zhì)量。它可以引導學生深入閱讀文本,探究理解文本內(nèi)涵,回歸以學生為主的教學本質(zhì),發(fā)展學生獨立閱讀能力。教師做好拓展性閱讀的課程設計,不僅可以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更能夠讓學生的學習意識得到成長,學習能力得到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