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宗瑾
(太原學院,山西 太原 030000)
胡安·安東尼奧·巴亞納在籌備《侏羅紀世界2》的過程中,接觸到了美國作家崔克·奈斯的兒童奇幻小說《惡魔呼喚》并深為感動,將其改編成了電影《怪物召喚》(又譯為《當怪物來敲門》,A
Monster
Calls
,2016)。《怪物召喚》無疑是胡安在完成了兒童懸疑電影《孤堡驚魂》(The
Orphanage
,2007)以及災難片《海嘯奇跡》(The
Impossible
,2012)沉寂了數(shù)年后又一鳴驚人的作品。而從兩部前作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惡魔呼喚》之所以能觸發(fā)胡安的創(chuàng)作欲望,是與故事中包含了胡安最為熱衷的兒童與拯救這兩個元素分不開的。而就《怪物召喚》而言,胡安也在這部電影中進一步嘗試了相對于自己兩部前作更為濃郁的暗黑童話風格。Corpse
Bride
,2005)中的維克多和新娘等。主人公在外形或性格上的怪異和缺陷實際上來源于他們在社會或者在家庭中的邊緣化地位。如維克多和僵尸新娘都在自己的婚姻上缺乏選擇的自由,又如亞當·艾略特《瑪麗和馬克思》(Mary
and
Max
,2009)中的瑪麗性格孤僻,她的性格問題來源于她同樣問題纏身的父母,如父親沉迷于鳥類標本,母親則酗酒,沒能給予瑪麗應有的關注。再如亨利·塞利克《鬼媽媽》(Coraline
,2009)中的卡洛琳,同樣為忙于工作的父母所忽略等。而這些人物的邊緣化處境,正是電影希望引發(fā)大眾關注的。如果說人物在形象舉止上的丑陋、夸張帶給觀眾的還是一種具有審美距離的刺激,那么邊緣化處境則指向與觀眾遭際相近的、與觀眾利益切身相關的一種處境,當人物在這種處境中顯得渺小無助時,觀眾的共情心理便會被喚醒。
在《怪物召喚》中,主人公小男孩康納便處于一種邊緣狀態(tài)中:他父母離異,父親再婚并生育了一個女兒,情感細膩的康納跟隨母親生活,而母親又罹患了癌癥,并且在化療中逐漸掉頭發(fā)并越來越虛弱。外婆平時負責照顧母親,但是外婆和康納之間的關系十分緊張,如外婆總是叮囑康納不要碰房間里的任何東西。在這個家中,康納感受不到一點自由。他期盼父親將自己帶走,但是父親卻難以實現(xiàn)他這個愿望。在學校中,康納還飽受高大同學的欺凌,而在被毆打、被嘲笑的時候,康納認為自己是一個透明人。可以說,康納的生活是絕望的,他也顯得十分陰郁,平時總是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靠畫畫來排遣寂寞。疾病在困擾母親的同時,也困擾著這個敏感內(nèi)向的少年,母親的纏綿病榻使得“有朝一日失去母親”這一事實成為懸在康納頭上的一把劍。在這種情況下,康納開始受到噩夢的困擾。當母親邀請他一起看《金剛》時,金剛最終從高樓墜落的場景正印合了康納的噩夢。在夢中,母親總是墜入陷落的地面中,康納緊緊抓著母親的手。這個噩夢的反復出現(xiàn)讓康納備感害怕和自責。
讓康納分不清現(xiàn)實還是噩夢的是晚上12點07分時到來的由一棵樹化身的怪物。這一顯然來自于異質(zhì)世界的角色造型十分怪異,并且顯得乖戾、神經(jīng)質(zhì)。怪物明明可以對這個世界摧枯拉朽,但它對康納提出的要求僅僅是他以后將不定期地在12點07分搖墻壁搖醒康納,逼迫康納聽它講三個故事,最后康納給它講一個故事。而在最后康納的講述中,康納承認,自己松開了拉住母親的手,因為這一切對他來說太過煎熬,讓他產(chǎn)生了希望一切快結(jié)束的念頭,母親的死對于他們來說都是一種解脫。
如果說前期康納因為各種壓力而顯得郁郁寡歡還僅僅是能博取觀眾的同情,那么此刻康納的坦白則撼動了觀眾,因為這是一種極為真實的想法,人們得以借助康納正視自己脆弱的精神防線。
暗黑童話激發(fā)觀眾恐懼、不安和憂郁的方式在于,它指出人有可能面臨困境,而在困境之中,人是卑微而渺小的,人的力量微不足道?!豆治镎賳尽肪兔鞔_地承認,生活具有絕望的一面,這也是《怪物召喚》不同于甜美童話的地方。
從形式上,暗黑童話綜合運用各類視聽元素,給觀眾一個陰森冷漠的,遍布死亡、暴力氣息的世界,甚至帶有表現(xiàn)主義色彩。表現(xiàn)主義最早來自美術藝術,在文學中表現(xiàn)為“大量采用內(nèi)心獨白、夢境、假面、鬼魂和潛臺詞來表現(xiàn)人物的感情,象征作家的意念,往往情節(jié)離奇突兀,語言類似夢囈,形象扭曲變態(tài),強烈地表現(xiàn)出現(xiàn)代人異化的悲劇命運和破碎恐懼的心靈”。在《怪物召喚》中,康納不斷陷入的噩夢就是狂風大作、天塌地陷的,而心愛的母親就身處一處滿是十字架的墓地中,站在一所搖搖欲墜的房子之前,最終倒塌的房子淹沒了母親,而母親又掉入地縫之中,無論康納如何吶喊,緊握母親的手,都無能為力。而在“現(xiàn)實”中,夜深人靜之際,桌面上的東西突然自己動了起來,怪物在月黑風高的12點07分突然從窗外出現(xiàn),明明是一棵樹的模樣但是眼睛卻猶如閃著暗火,怪物可以輕易地將康納握在手里,卻僅僅是要用三個故事?lián)Q康納一個故事。
于是電影的哥特式情節(jié)就由此引出。整個敘事框架就可以視為一個大故事中囊括了四個小故事,而其中的哥特風格體現(xiàn)在,幾乎每一個故事都與恐怖、犯罪或幻象有關,如第二個故事中牧師的女兒病死,康納還在樹人的鼓動下砸壞了牧師的房子,第三個關于透明人的故事直接驅(qū)動康納打傷了一直欺負自己的同學等,并且故事的主人公往往是變態(tài)的,活動空間則是離奇荒誕的,為了體現(xiàn)這種效果,電影有意在怪物講述時采用剪紙、水墨動畫等風格,放大其中的荒誕感,給觀眾在視覺上帶來沖擊。以第一個故事為例,王子戰(zhàn)死,國王迎娶了年輕的王后,隨即重病而死,王孫一直懷疑是自己的繼祖母毒殺了國王。因為王孫年幼,王后依法執(zhí)政一年。而王孫也在此期間和一位農(nóng)民之女相愛,很得人們的擁戴。王后為了鞏固權力而想嫁給王孫,遭到了王孫的拒絕。為了躲避繼祖母的迫害,王孫和農(nóng)民之女逃走,然而一個晚上過后,王孫發(fā)現(xiàn)了心愛之人已經(jīng)被殺了,而王后無疑就是兇手。悲憤的王孫組織起怒火被燃起的民眾,推翻了王后的統(tǒng)治。而王后則被怪物救走了。怪物說,真相是王孫為了讓民眾起義,自己親手殺死了心愛的女子并嫁禍王后。王后雖然是一名女巫,也確實有可能有壞心,但是國王卻并非她殺死的,而是死于年邁。這個故事顯然是充斥著仇恨、痛苦和暴力的,也是對現(xiàn)實世界具有諷刺、警醒用意的。就在康納以為最后將是真相大白,王孫被繩之以法時,怪物卻告訴他王孫成為一代明君并壽終正寢。康納從這個故事中領會到,在這個被異化了的世界中,人性也是復雜的,對于每一個立體的、活生生的人,我們應該辯證地看待。康納在成長中必須逐漸形成一種冷靜的心態(tài),他的生父和外婆都是有缺點的親人,他有必要消弭內(nèi)心的憎惡,在成長中不斷歷經(jīng)捶打,并體會到成年人生存的不易。
暗黑童話并不直接呈現(xiàn)給觀眾一個美好世界,它以指出世界的荒誕,人與人關系的緊張,或人自身對孤寂、死亡等的恐懼來關心人類,讓人類重新審視自我的定位和價值,對自己的行為或心理進行反思。
盡管胡安在《怪物召喚》中顯示出了近似哥特藝術的暗黑風格,但其情感內(nèi)核卻并不是純粹的消極的。它的表達重點在于,第一,人們應該接受現(xiàn)實;第二,人們應該接受自己的內(nèi)心,而這二者都不是易事。在三個故事之后,康納開始逐漸接受了現(xiàn)實,而在第四個故事之后,康納重新對自己有了認識。在第四個故事結(jié)束后,外婆著急地尋找康納,顯然母親已經(jīng)到了彌留之際。在車上,康納為自己做過的一切向外婆道歉,和外婆實現(xiàn)了和解,這正是康納看到生活和自己的另一面后的結(jié)果??导{的母親曾經(jīng)告訴康納,如果想摔東西就用力地摔,也不要在母親死后因為自己現(xiàn)在沒有好好和母親說話而內(nèi)疚。母親對于康納來說無疑是一個天使般的存在,而父親、外婆以及老師等則猶如天使的對立面,是康納厭惡和想要逃離的存在。然而他們盡管有著如自私、古板或教條等缺點,但他們并不是魔鬼,他們實際上也是善良的普通人,對于康納犯下的錯誤會盡可能地包容。這正是怪物通過兩個故事告訴康納的。一個受民眾愛戴的王孫同時又是殺人兇手,貪婪的藥劑師最終沒有得到懲罰,因為這個世界上不會一直有好人,也不會一直有壞人,好人并不是絕對都好,而壞人也未必全部都壞。當母親在病床上同時拉住外婆和康納的手時,康納和觀眾的情感也在這一時刻得到釋放。正如怪物對康納直言:“我不是來治療你的母親,我是來治療你的?!惫治锏牡絹肀M管沒讓母親得救,但是讓康納從精神絕境中走了出來。
電影在結(jié)尾含蓄地交代了康納為何會有對怪物的想象。當康納翻開媽媽留給他的畫冊時,觀眾可以發(fā)現(xiàn)畫冊中的內(nèi)容與怪物對康納講述的前兩個故事是不謀而合的。這暗示著,康納的媽媽在康納幼年時,曾經(jīng)對康納講述過有關怪物的童話故事,并將其畫入畫冊中。康納在成長過程中逐漸遺忘了母親為自己講故事這一事件本身,但是怪物的形象卻在其潛意識中根深蒂固,以至于當康納陷入自我難以克服的困境時,內(nèi)心深處的怪物就會被他“召喚”出來。而這只與死亡有著密切聯(lián)系的怪物則很有可能來自于康納外公對康納媽媽講述的故事。當媽媽同樣面臨失去親人(外公)的痛苦時,她選擇了將自己的負面情緒以及對父親的愛,幻化成為一個以一棵一直陪伴她的樹為外形的怪物。在此,康納發(fā)現(xiàn)畫冊秘密的情節(jié)與電影開始時媽媽找到外公的老式放映機,母子二人一起觀看老電影《金剛》這一情節(jié)形成了呼應。金剛同樣是一只怪物,在看電影時,康納同情金剛,為金剛無法為人類接受而流下眼淚,這也是康納為何不懼怕樹怪的原因。樹怪曾經(jīng)治愈過康納媽媽的心靈,而現(xiàn)在它又在這種母子相傳的故事和愛里治愈了康納,讓康納學會了面對死亡,學會了對無法挽留的親人放手。
盡管作為主人公,康納是一個兒童,但是這部電影卻是面向包括成年人在內(nèi)的觀眾的。正如怪物在一開始所說的“對一個孩子而言太老了,而對于一個成人來說又太年輕”。胡安在故事中隱藏的意蘊是,每一個成年人都有無法承擔現(xiàn)實中的責任,希望逃避現(xiàn)實的時刻,這就是一個藏在人們心中的拒絕長大的孩子,人們其實離暗黑童話中的世界并不遙遠。《怪物召喚》擁有兒童片這一類型片的外殼,但無論是就表達的內(nèi)容抑或手法上,都是一個不折不扣的,直指成人世界的暗黑童話。作為童話,它塑造了一個超越了現(xiàn)實的世界,在這個世界中,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得到滿足的沖動和生命中的強烈情感得到充分的表達。而相對于傳統(tǒng)的,具有溫和、柔美或甜美、活潑特質(zhì)的童話,《怪物召喚》又有著一種明顯的暗黑性。電影以夸張、陰暗的形式講述了一個有關死亡、孤獨的故事,而在略顯殘酷的敘事之下,電影實際上有著一個浸潤著人文關懷的核心。在兒童題材電影的創(chuàng)作呼喚多元化表達方式的今天,《怪物召喚》無疑為電影人們提供了思路和創(chuàng)意上的有益啟發(f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