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獨林
隨著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各種課堂教學模式不斷涌現(xiàn),面對這些教學模式,我們?nèi)绾芜x擇與改進?如何有效地將課堂教學模式改革與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這一中心任務很好地結合,是值得我們?nèi)ヌ剿鞯摹1疚囊哉Z文閱讀教學為例,來探討語文課堂教學模式落實核心素養(yǎng)的方式方法,以期達到拋磚引玉的作用。
一、運用反思促進文本的深度理解
反思精神是人類最可貴的精神之一,是人類之所以能夠不斷進步的力量源泉。反思式學習也是深度語文教學法和批判式教學法運用的主要手段。我們在閱讀鑒賞文章的過程中,運用反思式學習法,不僅可以創(chuàng)造煥然一新的閱讀體驗,還可以得出獨具個性特色的閱讀成果。比如《項鏈》一文的主旨,按照傳統(tǒng)的解讀,是對小資產(chǎn)階級虛榮心和追求享樂思想的諷刺。馬蒂爾德愛慕虛榮的原因有兩點,從自身的角度來看,她是一個沒有工作的家庭主婦,她的存在感除了來自丈夫的認可,還有來自社交層面的認可,外貌、衣著打扮以及社交技能等,都是獲得存在意義的必備品;其次,從整個社會風氣及價值取向來看,競豪奢是法國那個時代的特征。一方面,馬蒂爾德需要存在感,另一方面,整個社會都在告訴她,沒有漂亮光鮮的外貌打扮,女人就不會受到關注。從她還債的生活經(jīng)歷就知道,她創(chuàng)造財富的途徑就是節(jié)約,她根本沒有別的辦法來獲得財富。因此,從這個角度來說,這篇小說的主旨,既是對個人和整個社會價值取向的批判,也是對女性無法創(chuàng)造自我生活的一種悲嘆。
二、運用展示和分享來提升語言的建構
展示和分享是高效課堂和小組學習法經(jīng)常用到的手段,是組成語文課堂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比如在詩歌鑒賞中,我們傳統(tǒng)的課堂結構基本如下:閱讀—思考—回答。這種模式有很大的缺陷,因為缺乏書面表達的環(huán)節(jié),所以學生的答題即使大意正確,思路和行文也往往較凌亂,內(nèi)容也往往不夠全面。這種情況的出現(xiàn),其實就是我們平時閱讀教學只注重落實教學任務不注重學生語言訓練的結果。因此,我們可以在閱讀教學中做如下嘗試,除了重視閱讀本身外,我們在思考的時候,一定要強調(diào)讓學生將思考的結果寫出來,并且要求運用專業(yè)的鑒賞語言,要求語言表述有邏輯,表述一定要全面。在此基礎上,我們通過展示和分享學習成果,來達到修改不足和學習先進的作用。展示和分享環(huán)節(jié)是促進這一目標形成的關鍵環(huán)節(jié),整個語言建構和運用的學習過程可以按先后順序歸納如下:思考問題—寫出答案(專業(yè)語言、有邏輯、表達全面)—展示和分享成果—評選及再修改。傳統(tǒng)課堂老師問,學生思考然后回答,缺少的是規(guī)范的書面表達,這種不規(guī)范表達會直接導致專業(yè)術語不夠和解答不全面。如果我們在閱讀教學中加入展示和分享環(huán)節(jié),就會有效改變這種表達能力不夠的現(xiàn)象。
三、在深度理解的基礎上,進行情感體驗,以此促進審美能力的發(fā)展
深度課堂教學法非常重視對課文的深入理解,因為沒有深入的理解,一切閱讀活動都只是淺嘗輒止,收效甚微。傳統(tǒng)的審美教學,強調(diào)代入式閱讀,要求學生走近人物,讀出作者想要表達的感情,因為這是進入審美體驗的有效途徑。這種做法,最大的問題是不管閱讀者多么投入,都會失之膚淺,因為閱讀者的審美鑒賞,除了情感的投入外,還需要對文本進行充分的理解。比如在閱讀《藥》這篇課文的時候,我們僅僅強調(diào)代入人物是不夠的,如果我們能夠充分認識華老栓的人物特征,再代入人物,進行深度閱讀,就會達到更高層次的審美效果。華老栓是一個沒有任何現(xiàn)代醫(yī)藥常識的舊時代普通市民,他是專制時代的順民,對已經(jīng)開始萌動的社會變化毫無知覺,也不關心,他一心只想醫(yī)治好兒子的癆病。人血饅頭背后的故事他毫不關心,只期盼著人血饅頭會給他兒子帶來健康。理解了這點,我們再結合小說所展示的社會背景以及革命者的悲劇命運來讀華老栓,是否多了一點心酸、無奈甚至悲憤?
四、以價值認同促進文化理解與傳承
價值認同是情感教學法的基本前提,沒有認同感,既不會產(chǎn)生情感的共鳴,也不會到達情感熏陶的作用。同樣,價值認同對文化認同和傳承也非常重要。文化的理解可以是中性的,也可以是帶有偏見的或者偏愛的,但是如果要做到傳承下去,就必定要建立在價值認同的基礎上,沒有價值的認同,不用說傳承,就連感興趣都說不上。比如《歸去來兮辭》這篇文章,這篇文章的文化內(nèi)涵大致有兩點,一是形式上的文化傳承,包括語言、文法和體裁,二是思想上的傳承,包括古代士大夫生活哲學和價值觀的傳承。前者我們可以取其語言和文法,忽視體裁,后者我們?nèi)绾蝹鞒?,還是一個值得商榷的事情。陶淵明對黑暗時代的拋棄或者說逃避,固然與孔子所堅持的“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相差甚遠,但也是不得已而為之,縱觀有晉一代,士大夫不是隨波逐流,就是遠離官場,積重難返的士族門閥制度不是個人能力所能改變的,想積極有為不僅是紙上談兵,而且可能帶來殺身之禍,但是,如果僅僅看到這一點,那么,這篇文章留給我們在價值觀層面上的思考,也就會戛然而止。
取其精華,為我所用,是我們面對諸多語文教學模式應有的態(tài)度,將教學模式更好地與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相結合,是時代的要求,也是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
注:本文系海南省“語文教學如何培養(yǎng)和發(fā)展學生核心素養(yǎng)”課題研究內(nèi)容,課題編號QJH2017100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