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惟中 西北工業(yè)大學附屬中學 陜西西安 710069
在參觀過世界第三高的科隆大教堂后,沐著圣父的保佑,我們在教堂旁的小廣場上稍作休息。
這個廣場長寬不到三百米,三面被低層的建筑環(huán)繞,剩下一面是長石階,石階上,是烏黑的教堂外壁。有許多人坐在石階上,僅留下了少許空間供人行走,我們找了一處空階,坐下來,背靠著教堂,這是一個拍照的好地方——有神圣的背景布畫,有廣場上熱鬧的人群。現代與莊嚴古老的碰撞,是我來到歐洲后,最鮮明的感受。
廣場上的人是來自世界各地的,在這里,能看到高鼻梁的北歐面孔,能看到皮膚稍黑的南歐人,也能看到黃皮膚的亞洲人和全身裹著白紗的中東人,大多是游客,來參觀舉世聞名的德國科隆大教堂,在這里,我看到的仿佛是一個世界的縮影。
我們坐在石階上,歐洲七月的風是清爽的,撲面而來,我們觀察著這一片大陸的每一個細節(jié),感受不同于中國的,萬里之外的文化風情。
我左手邊的一排建筑,大約三四層樓高,一樓一直延伸到廣場里,是一家挨著一家的咖啡廳和餐廳,許多人就這樣坐在大遮陽傘下,端一杯咖啡,過上一個下午。其實就德國人的生活習慣,他們并不是都喜歡這樣消磨時間的方式,而意大利和法國人對此更加青睞,無論是在羅馬的藝術廣場,還是巴黎左岸邊上,永遠都會有一群追求自由與浪漫的人,在陽光下,端著一小杯咖啡,欣賞著米開朗琪羅的噴泉雕塑,抑或是遠觀著塞納河對岸的綠樹,時光在他們的眼眸中流過,氤氳在咖啡香氣中飄散隨風而逝。這些看似無意義的事,是他們世代的生活方式,在慢節(jié)奏的日子里,品味著生活的意義……
忽來一陣濃郁的奶香令我神清氣爽,我回頭望去,幾個臺階之上坐著一位端莊優(yōu)雅的女士,金發(fā)碧眼,手中拿著一杯卡布奇諾(從濃郁的奶香聞得出來),她的雙眼望著前方,而前方什么也沒有,她好像在思考,或是在等什么人……
在她的身后,也就是被教堂遮擋的地方,我隱約看到了一座架起的高橋,橋上恰有一列火車馳過,我順著火車來的方向看,才意識到,就在我的右前方,大約五六層的一大棟長方形建筑,原來是個火車站。
起初,我對此感到詫異,這樣的一棟建筑,與國內的任何一個城市,哪怕是一個小城市的火車站相比,規(guī)模都相差甚遠,連正面大門上的“科隆”的字母都是那么不顯眼,以至于我一直將它忽略。可是,從大樓里走出來的人大多提著行李,便證明了這的確是火車站,是一個在國內,連百貨大樓都不夠的“不起眼”的火車站。
我這才意識到這廣場上人多的原因,可作為一個重要的交通樞紐,這里的人卻好像又太少了……身后的一段對話,打斷了我的思考,我回過頭,看到剛才那位金發(fā)碧眼的女士已經起身,她的身旁,多了一個高大的男人,他穿著西裝,手里提著皮包,看樣子,是剛從火車站出來。他們站起來聊了幾句,男人接過女士的包,然后挽著手走上臺階。這是一次小小的重逢,在火車站,這樣的重逢,每時每刻都在不斷上演。
我仔細地觀察四周,果然發(fā)現了許多“小小的重逢”,有的見面相互擁抱,有的接過客人的行李,有的忙著噓寒問暖,而這其中,有一幕讓我仍記憶猶新。
我看到在廣場中央,一個黑皮膚的年輕姑娘抓著行李向另幾個黑人女孩狂奔過去,在她們抱住對方的一剎那,突然喊了起來,她們的尖叫聲吸引了許多目光,只見她們緊緊地擁抱著,大聲地尖叫著,我看不清她們的面容,但我猜想她們已經喜極而泣。那一瞬間,我心頭涌生出一股感動,我不知道她們有多久未見,也許是兒時玩伴幾十年后的重逢,也許是親友之間遠方而來的激動,甚至是生離死別后重逢的喜悅……她們的每一個相逢,都是一段美好的故事,這樣的故事,在這個小小的廣場上,不停的上演。
幸運的是,我用相機拍下了這感人的一幕,這一幕,我終生難忘。
在相逢和擁抱中,我忽然聽到了一陣悅耳的音樂,好像是木琴發(fā)出的叮咚清脆的聲音,忽然耳邊又響起了小號的聲音,我的目光急切地尋覓,終于在廣場的一角找到了音樂的源頭。
聽到這悅耳的聲音,我按捺不住內心的激動,跑了過去。原來,我聽到的木琴一般的聲音是從一個形似木琴卻放大了許多倍的樂器中發(fā)出來的。一個戴著黑色帽子,穿著藍色帽衫的皮膚棕黑的小伙正在用手中的小棍敲擊著琴鍵,他敲擊的速度很快,技巧嫻熟,音符如跳動的水花一般濺起,清脆而空靈。他的旁邊站著一個全身穿卡通熊服裝的人,手里拿著小號,和著木琴的聲音,奏著歡快的曲子。他們的配合很默契,音樂也很流暢,不一會,就有許多人聚集過來,有父母帶著孩子,有情侶,有三五成群的年輕姑娘和小伙子,拿著手機拍照,拍手打拍子……這一個個舉動,觸動了我心中的某個地方,在國內,我還不曾見到如此的氛圍。
這樣的街頭表演在歐洲非常常見,捷克的布拉格廣場,就是這些表演的天堂。在典雅的深紅色的古典建筑物的懷抱中,在華美的鐘樓的打鐘的磬聲里,精致小巧的方形廣場上回蕩著歌聲、琴聲和歡快的口哨聲。我看到三個穿著淡色長裙的女孩,站在廣場中央,她們的手中有兩把小提琴和一臺大提琴,舞動著酒紅色琴身上的弦,小提琴高昂流暢的聲音在大提琴的低聲呢喃中呼之欲出。她們的眼里閃爍著流光,她們的頭發(fā)和衣裙在風中飄逸,她們優(yōu)美的身姿是音樂散發(fā)的美,是青春散發(fā)的美,是古典的、令人陶醉的美。站在廣場上,背后是深紅色的墻,腳下是成群的白鴿,一個個浪漫的愛情故事,從琴聲中緩緩淌出……廣場邊上一個落寞的老人手中拿著手風琴,輕輕的拉著,悠悠的唱著。他深灰色的禮帽遮住了眼睛,他口中低沉的歌聲,好像來自上個世紀,訴說著自己的故事。他從未抬起頭來,也從未對像他琴盒里放錢的陌生人表示謝意,他只是低頭彈著琴,唱著歌,微醺在自己的歲月里,懷念著逝去的青春。在這樣的布拉格廣場上,看不完的是青春年華,看透了的是悲歡離合,那是一個時代的縮影,歷史在這里成為了眼前所見的風景,時光在這里駐足,它也愿意再多停留一會兒,看一看這流光溢彩的人間。漸漸地,圍觀的人們一個個離去,而小伙子手中的琴聲還未停止,歡快的音符仍然跳躍著。而我也已移步走開,只在幾十米外的地方遠遠觀望著。最終,聽眾只剩下了一個小女孩,大概三四歲,還有著嬰兒一般微胖的身體。她有著淺棕色的頭發(fā)和即使隔著很遠也能看到的神秘的大眼睛。她站著看了一會兒,絲毫沒有要走的意思——她好像被這美妙的音樂深深吸引了:身體微微前傾,臉上露著微笑。過了一會兒,她似乎是真累了,干脆坐了下來。于是,在我的眼前呈現了這樣一幅和諧的畫面:在流動的人群中,有三個人是始終靜止的,戴帽子的小伙子用手中的木棒敲著琴鍵,流出清脆的音符,旁邊穿卡通服裝的小熊維尼吹著小號,在他們的面前,一個稚氣未脫的小女孩坐在地上,不住地拍的手,臉上洋溢著微笑。他們三個人好像存在于自己的世界里,溫暖而真實。我站在人群中,遠遠的用相機記錄著他們的世界,一個跨越年齡的跨越語言的世界。在這樣的一方小廣場上,我看到了十幾年來從未看到過的畫面,我看到了沉默中燃燒著的愛情,看到了親朋故友間熱烈的思念,我看到了這世上另一種人的生活方式,看到了陌生人之間瞬間建立起來的深厚友誼。這些,如果不踏上異方的土地,是永遠也見不到的。歐洲之行成為了我成長道路上絢麗多彩的一篇,自然山水的風光旖旎令我癡醉,中古世紀的文化遺產一次次令我驚嘆不已,而當地人的心靈更讓我感到了極大的震撼,他們的性格在一個個小小的廣場上展露無疑,在這個他們日常生活逛街、消遣的地方,一個外邦人感受到了人與人之間最真摯最直接的感情,感受到了以自己喜歡的姿態(tài)享受時光的愉悅,感受到了世間的萬千種姿態(tài)。
廣場,這樣一個浮光掠影的地方,人們在這里歡笑、走過,時光流轉,在每個人的腳印里溜走。車水馬龍的興盛繁華,在廣場上成為一個世界的縮影,在這里我仿佛走遍了整個世界,在這里我開始思考人世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