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重新審視美學學科與中國美學問題*

2018-11-12 20:53:46
江淮論壇 2018年4期
關鍵詞:柏拉圖學者美學

古 風

(揚州大學文學院,江蘇揚州 225002)

從20世紀初王國維等人引進美學到現(xiàn)在,100多年來美學在中國逐漸發(fā)展成為顯學。目前,在全球化語境里,中國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由自強到自信,正在穩(wěn)健地走向世界。美學研究遇到了百年難逢的好時機。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少,尤其是一些美學的基礎理論問題并沒有得到解決,諸如美學的學科性質(zhì)、研究對象、學科邊界、中國美學以及與世界美學的關系等等,都是我們要重新思考和研究的。

一、從柏拉圖美學重新出發(fā)

267年來,美學學科由德國到歐洲,再從西方到東方,已蔚為大觀,成為一個世界性的學科。但是,鮑姆加登在創(chuàng)立“Aesthetik”學科為美學做出貢獻的同時,也將美學研究引入一個狹隘的玄學誤區(qū)。因此,迄今為止在美學學科的性質(zhì)及研究對象等基本問題上,人們的看法還不全面,也沒有達成一致,其中有很多問題值得我們反思。諸如美學的學科定位、美學的研究對象、美學的基本范疇、美感的心理結(jié)構、審美活動、審美經(jīng)驗、美與丑、美學與藝術理論的關系、審美與道德的關系、審美與功利的關系,等等,這些問題幾乎都需要重新反思。這些問題如不解決,不僅會影響美學研究的發(fā)展,而且還會影響各國之間的美學交流和對話。因此,本文想為解決這些問題尋找一個新的立根點,這就是:我們應該放棄“鮑姆加登式”的美學,因為“感性學”并不是“美學”,“感覺”也不能等同于“美感”。關于“感覺”和“感性”的研究,應該歸入“心理學”而不是“美學”;我們也應該放棄“黑格爾式”的美學,因為“藝術哲學”也不是“美學”,“藝術”也不能等同于“美”的全部內(nèi)容。關于“藝術”的研究,應該交給“藝術學”而不是“美學”。所以,我們應該回到“柏拉圖式”的美學上來,即以人類的審美活動為研究對象,使“美學”成為名副其實的“以美為對象的學問”。在這一點上,我們絕不能再將美學研究禁錮在“Aesthetics”的名稱之內(nèi)了!也絕不能再將美學的研究對象束縛在“藝術”的范圍之內(nèi)了!我們一定要從德國人設計的“美學圈套”中走出來!

為什么我們要回到柏拉圖?或者從柏拉圖美學重新出發(fā)呢?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我們想把“美學”從“感性學”特別是從“藝術哲學”中解放出來;二是因為柏拉圖是古希臘哲學家談論審美問題的集大成者和總結(jié)者,也是談論審美問題最集中并最早試圖建構美學學科的人。他對于審美問題的思考和實際貢獻比鮑姆加登要大一些。具體說來,柏拉圖對于美學的貢獻有如下幾個方面:

1.審美對象:

人類:人、小姐、我、你、身體、動作

宗教:神

社會:人生、飲食、色欲、制度、習俗、幸福

文化:知識、學問、顏色、演說

藝術:圖畫、雕刻、音樂、詩文、故事、豎琴、樂器

器物:湯罐、湯匙、器皿、商船、戰(zhàn)船、黃金、象牙、石頭

動物:母馬、公雞、野雞、猴子

2.審美范疇:

美、丑、善、真、味、香、悲劇、喜劇

快感、視覺快感、聽覺快感、痛感、滑稽、笑

形體美、心靈美、外表美、實際美

美的東西、生活方式的美、美的形體、形式美

美本身、美的本質(zhì)

3.審美問題:

什么是美? 美是什么? 什么是丑?

什么東西是美的? 美本身是什么?

美的定義問題 美與善的關系問題

美與真的關系問題 美與快感的關系問題

痛感與快感問題 悲劇與喜劇問題

美與愛的關系問題 美與色欲的關系問題

具體美與抽象美 部分美與全體美

相對美與絕對美 美與時間問題

4.審美方法:

由具體到一般的邏輯演繹法

由形下到形上的邏輯演繹法

5.審美體系:

個別的美的事物→一個美形體→兩個美形體→全體的美形體→美的行為制度→美的學問知識→美的本體

6.審美學問:

以美為對象的學問。

這些內(nèi)容主要來源于柏拉圖的《大希庇阿斯篇》《會飲篇》《斐利布斯篇》等。但是,值得指出:這些美學思想不一定都是屬于柏拉圖個人的,而是屬于柏拉圖那個時代的,如蘇格拉底和希庇阿斯,還有之前的畢達哥拉斯、赫拉克利特和德謨克利特等人,或者說屬于古希臘的。只是由于這些內(nèi)容取自柏拉圖的著作,因而柏拉圖成為那個時代的代表人物,所以也可以看作是屬于柏拉圖的。正如黑格爾老人所說的那樣:“柏拉圖在他的對話里,并沒有親自出來說話,而只是介紹蘇格拉底和一些別的人作為談話者,在這些人中我們常常弄不清楚那一位真正代表柏拉圖自己的意見?!薄鞍乩瓐D把他的思想純粹放在他人的口里說出來,他自己決不出臺,因而充分避免了一切肯定、獨斷、說教的作風。我們看不見他作為一個敘述的主體出現(xiàn)……就對話中所敘述的內(nèi)容來說,哪一部分屬于蘇格拉底,哪一部分屬于柏拉圖,那是用不著多去研究的。我們很可以確定地說,從柏拉圖的對話里我們完全能夠認識他的體系?!薄霸诎乩瓐D的對話里,他的哲學是十分明白地表達出來了的?!彼?,本文就將這些看作是柏拉圖對于美學的貢獻。

與鮑姆加登美學立根感性、康德美學排斥功利和黑格爾美學忽視自然等相比,柏拉圖美學的學術視野要開闊得多。它既古老,又很現(xiàn)代。因為現(xiàn)代美學研究的許多問題幾乎都可以在柏拉圖那里找到出處。尤其令人驚喜的是,他在《會飲篇》中,不僅提出了建立“以美為對象的學問”,而且還精心設計了“審美體系”框架和美學學科的模型。此后西方美學2300多年的發(fā)展,基本上都沒有超出柏拉圖美學的范圍。因此,柏拉圖才是西方美學真正的奠基者和美學之父。所以,我很贊賞法國學者于斯曼的說法。他認為,“美學在蘇格拉底回答希庇阿斯(見《大希庇阿斯》)美不是一千零一種對象所具有的特殊屬性之日就誕生了?!卑乩瓐D美學“幾乎是以后所有美學的序言?!币驗椋瑢τ诿缹W學科來說,這些內(nèi)容無疑是最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但是,卻很少看到有人指出過。所以,我們重新審視柏拉圖美學,就是想通過它了解古希臘學者使用過哪些美學話語,提出和思考了哪些美學問題,運用了哪些美學研究的方法等。至于他們的美學觀點正確與否,并不是本文所要討論的問題。因此,我們回到柏拉圖,就是要回歸“以美為對象的學問”,即回歸到名副其實的“美學”,把被鮑姆加登、康德和黑格爾等歪曲了的和遮蔽了的東西重新尋找回來,恢復“美學”的真面目。美學研究應從柏拉圖美學重新出發(fā)。

二、中國有沒有美學

長期以來,西方學者認為中國沒有美學。鮑??f,中國“沒有關于美的思辨理論”。 這是說中國古代沒有美學。還有人認為,中國現(xiàn)代美學是“西方美學在中國”,不是真正的中國美學。這是說中國現(xiàn)代沒有美學??傊?,西方學者認為,中國沒有美學。

那么,中國有沒有美學呢?

眾所周知,“美學”是德國人的發(fā)明,鮑姆加登為其命名,康德和黑格爾完善了其理論體系。如果按照發(fā)明權來說,只能是德國有美學,其他國家沒有美學。但是,在歐洲人的觀念中似乎不是這樣,因為他們認為除了德國以外,法國有美學,英國有美學,意大利有美學,甚至連年輕的美國也有美學。那么,為什么就不承認中國有美學呢?因為,法國、英國、意大利、美國與中國一樣,也不具有“美學”的發(fā)明權!如果按照“美學”學科誕生的時間來說,應該是1750年以后有美學,而1750年之前沒有美學。但是,在歐洲人看來不是這樣,他們認為古希臘有美學,古羅馬有美學,文藝復興時期有美學。盡管當時有人認為,“在中世紀, 美學是不存在的”,“中世紀沒有美學”。 然而,吉爾伯特和庫恩還是在其《美學史》中寫了一章“中世紀美學”。這就等于說,歐洲古代有美學。那么,為什么就不承認中國古代有美學呢?因為,事實上歐洲各國古代與中國古代一樣,是沒有美學的。那又為什么說它有美學呢?鮑桑葵給出的理由是:歐洲古代雖然沒有“美學”學科,但卻有“美學事實”。認為,“美學事實的存在卻要比‘美學’一詞早得多。 ”由此可見,鮑??谠u判歐洲和中國有沒有美學時,分別采用了“美學事實”和“思辨理論”的雙重標準。這顯然是極不公正的,難道說中國古代就不存在“美學事實”嗎?顯然不是這樣。

我認為,西方學者之所以形成“中國沒有美學”的錯誤觀點,主要有兩個原因:一是“歐洲中心論”的偏見。鮑桑葵把中國沒有美學的主要原因歸結(jié)為“同進步種族的生活相隔絕”。正如托馬斯·門羅所批評的那樣,鮑??目捶ㄊ恰蔼M隘和荒謬”的。二是對于中國美學缺乏了解。盡管也有一些中國古代文藝理論和審美文化的著作很早就傳播到了歐洲各國,但只是局限于漢學家的小圈子內(nèi)。對于廣大的歐洲各國讀者來說,由于受“歐洲中心論”和意識形態(tài)等局限,也可能只是知道一點中國的文學藝術作品,根本不了解中國的文藝理論和美學。如鮑??驮寡哉務撝袊缹W“確實不在我自己的能力范圍之內(nèi)”。到現(xiàn)在100多年過去了,但是這種狀況并沒有改變多少。如德國當代著名哲學家韋爾施在他的著作《重構美學》中譯本序言中說,該書所談的審美經(jīng)驗“大都是歐美的”,由于“手邊沒有中國的第一手材料”,所以沒有談到中國。很顯然,這是他的托詞。其實,他沒有談論中國美學是觀念問題,而不是材料問題。只要他想寫中國的審美經(jīng)驗,手邊沒有材料,還可以到圖書館里去找,甚至想盡一切辦法去找。但是,在我國學者的美學論著中,如果完全不用歐美國家的材料,那簡直是不可思議的事。這種狀況100年來都是如此??梢娺@與我國讀者和學者對于西方各國文學、藝術和美學了解的廣博、細致和深入程度,形成了明顯的反差。

事實上,審美是人類的一種本質(zhì)力量。只要有人類的地方,就會有審美活動發(fā)生,就會形成審美觀念和審美思想,也就會有美學。因此,德國有美學,法國有美學,美國有美學,中國也有美學。我們不妨以西方美學為參照來論證這個問題。我認為,如果美學是柏拉圖式的關于“美”的學問,中國有美學,因為中國自古以來關于“美”的談論比比皆是;如果美學是鮑姆加登式的“感性學”,中國有美學,因為中國具有最看重“感性”的審美文化傳統(tǒng);如果美學是黑格爾式的“藝術哲學”,中國有美學,因為中國人創(chuàng)造了世界上最燦爛的藝術和最豐富的藝術理論??傊袊忻缹W,西方有什么類型的美學,中國也有什么類型的美學。這倒不是要討好西方,才用“西方的標準”來談中國美學;而是要向西方證明,中國美學是存在的。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沒有必要一定要看是否有沒有“美學”名稱的存在,這不是標準。建立美學學科是必然的,至于這個學科用什么名稱則有一定的偶然性。因為,鮑姆加登在創(chuàng)立這個學科時就先后用過“詩的哲學”、“廣義的邏輯學”、“美科學”和“美學(Aesthetics)”等。 盡管后來“美學(Aesthetics)”的名稱約定俗成了,但是卻一直受到西方學界的質(zhì)疑。至于將美學的研究對象僅僅局限于“藝術”的范圍之內(nèi),看作“藝術哲學”,也是大成問題的。這一點早就受到西方明智人士的批評。德國美學家瑪克斯·德索認為,美學的“定義過于狹隘”,不能夠容納不斷出現(xiàn)的新藝術現(xiàn)象。因此,他嘗試著在“美學”之外,建立一個被名為“一般藝術科學”的新學科。法國和美國的美學家也認為,美學的傳統(tǒng)定義過于狹隘。但是,他們不同意德索的“雙名說”,而是仍采用“美學”的名稱,只是對其定義作了“較新的和較廣義的解釋。 ”甚至有更極端的觀點,如法國學者保爾·瓦雷利對于 “美學”存在的合理性進行了質(zhì)疑。認為,藝術不是科學,因而對于藝術進行科學研究只能加速藝術的消亡。所以,他說:“美學并不存在,也不可能存在?!薄叭绻缹W能夠存在,藝術將因它而消亡。 ”

因此,中國有沒有美學,倒不在乎看它有沒有“美學”名稱,而是正如鮑桑葵所說,要看它有沒有“美學事實”。那么,什么是鮑氏所說的“美學事實”呢?按我的理解,應該是指人類的審美活動,包括審美創(chuàng)造、審美鑒賞和審美理論的活動。為了節(jié)省篇幅,我只以“錦繡”為例來說明中國的美學事實。從審美創(chuàng)造看,“錦繡”是中華民族一項偉大的發(fā)明創(chuàng)造,至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它分為“錦”和“繡”兩大類,前者用“織”的方法,后者用“刺”的方法,材料都是染成各種色彩的絲。由于材料稀缺和工藝復雜,早期只是貴族的專用品。同時,也作為國家禮品用于外交活動。于是“錦繡”成為華夏文明的一個標志性符號。隨著對外貿(mào)易,還形成了“地球人”都知道的“絲綢之路”。在傳承至今的“錦繡”之中,不僅承載著中國數(shù)千年的宗教、政治、軍事、經(jīng)濟、風俗、文化和外交等信息,而且還濃縮著5000年中國文明史;從審美鑒賞看,“錦繡”很早就成為人們的觀賞品。它色彩斑斕,花紋繁多,圖案豐富,最具有視覺沖擊力。因此,在上古文獻記載和先秦諸子的著作中,都將“錦繡”看作最美的事物。這種觀念一直延續(xù)到現(xiàn)代。《辭源》說:“錦為美物,因以喻鮮艷華美?!焙髞?,“錦繡”演變?yōu)橐环N獨特的藝術,大凡花鳥蟲魚、山水人物、繪畫書法等,都成為它所表現(xiàn)的對象,甚至形成了粵繡、蘇繡、蜀繡和湘繡等不同地方風格的藝術流派。就以小小的繡品“荷包”來說,它歷史悠久,品類繁多,成為不同地方和民族青年男女的定情物,流傳著許許多多的《繡荷包》民歌。它承載著風俗、愛情和藝術,也表現(xiàn)了中國人的審美情趣和精神。從審美理論看,在古老的《尚書》和《考工記》等眾多文獻中,就有關于“錦繡”審美經(jīng)驗的記載。這些審美經(jīng)驗深入人心之后,逐漸演變成一種審美模式。即以“錦繡”為審美參照物,來談論其他事物的美,形成了諸如錦石、繡壤、錦魚、錦雞、繡眼鳥、錦繡山河等審美話語。近幾年,我通過大量的調(diào)查研究發(fā)現(xiàn),錦繡與文學關系十分密切,形成了一種獨特的文學審美批評。這些審美經(jīng)驗經(jīng)過長期的積累,出現(xiàn)了諸如丁佩的《云間丁氏繡譜》、沈壽的《雪宦繡譜》、朱啟鈐的《絲繡筆記》和楊世驥的《湘繡史稿》等審美理論著作??傊?,這些就是中國人關于“錦繡”的美學事實,或者說是“錦繡美學”。但是,這只是中國人千千萬萬“美學事實”中的一件。因此,我們可以窺一斑而知全豹,證明中國古代是有美學的。

多年以來,外國同行大多認為,中國現(xiàn)代美學只是西方美學的“翻版”,是西方美學“在中國”的一種表現(xiàn)形式,因而中國現(xiàn)代沒有美學(也有一些中國學者附和這種說法)。其實,這也是一種錯誤的看法。100多年來,中國學者對于美學研究的高度關注、積極參與和刻苦探索,是世界上任何一個國家都無法比擬的。在這100多年之間,中國現(xiàn)代美學研究出現(xiàn)了三個高潮:即20世紀初至30年代,主要是西方美學的引進和美學知識的普及,以王國維、梁啟超、蔡元培、呂瀓等人為代表;50至60年代,主要是建設中國新美學的思想統(tǒng)一和理論準備,以朱光潛、蔡儀、李澤厚、呂熒、高爾泰等人為代表;80年代至今,是中國美學全面發(fā)展和繁榮時期,以宗白華、李澤厚、王朝聞、劉綱紀、蔣孔陽、葉朗、周來祥等人為代表。從1980年以來,全國和部分省、市都成立了美學學會,一些大學和科研院所還設立了美學研究機構,主辦了《美學》《中國美學》《外國美學》《美學年鑒》《馬克思主義美學研究》《文藝美學研究》《美學思想》《審美文化叢刊》和《美與時代》等刊物。這100多年來,中國有多少人研究過美學?翻譯了多少篇(部)外國美學著作?撰寫了多少篇(部)中國美學著作?成立了多少個美學研究機構和組織?召開過多少次美學會議?這些幾乎是一筆筆很難精確統(tǒng)計的數(shù)字。從20世紀初以來,中國學者一直在努力創(chuàng)立自己的美學學說,諸如王國維的“境界說”、梁啟超的“趣味說”、蔡元培的“美育說”、宗白華的“藝境說”、朱光潛的“主客統(tǒng)一說”、蔡儀的“典型說”、高爾泰的“自由說”、李澤厚的“實踐說”、蔣孔陽的“創(chuàng)造說”、周來祥的“和諧說”、葉朗的“意象說”等等。真可謂是學說紛紜,氣象萬千,呈現(xiàn)出一派繁榮景象??傊?,中國現(xiàn)代美學不僅內(nèi)容豐富多彩,而且是具有獨特性和創(chuàng)新性的(將在另一文中論述),形成了“融合中西、貫通古今”的鮮明特色。這一點在世界美學研究格局中是獨一無二的。怎么能說中國現(xiàn)代沒有美學呢?

三、中國美學正在走向世界

20世紀,美學學科從西方到東方,向世界各國傳播。前50年,歐洲是世界美學的中心,各國美學基本上是在西方古典傳統(tǒng)美學的范圍內(nèi)發(fā)展;“二戰(zhàn)”以后,特別是后50年,世界美學的中心由歐洲向美國轉(zhuǎn)移。當今世界各國美學研究發(fā)展狀況雖然不平衡,但卻表現(xiàn)出共同的趨向,即逐漸偏離了傳統(tǒng)美學的方向,走上了“泛美學”、“反美學”(或者說是“丑美學”)和“非美學”(法國學者阿蘭·巴迪歐提出的概念)的道路。這就是所謂的“現(xiàn)代美學”和“后現(xiàn)代美學”。

從宏觀上看,各國美學研究首先是運用美學學科的一般原理和方法,對于各自國家的審美經(jīng)驗進行了全面而有深度的研究,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但是,其缺陷是西方學者國別意識比較嚴重,知己而不知彼,學術視野過分狹窄。這從他們的論著中所引證的資料就可以得到證明。據(jù)統(tǒng)計:德國學者德索的《美學與藝術理論》重點引用德國的資料,共265人/291次;美國學者朗菲德的《審美態(tài)度》重點引用美國的資料,共27人/56次;法國學者杜夫海納的《審美經(jīng)驗現(xiàn)象學》重點引用法國的資料,共178人/590次。因此,這些學者的美學研究“都帶著自己的國別背景,德國的以德國為主,法國的以法國為主,英美的以英美為主。 ”這種狀況由來已久,早在 1956年,托馬斯·門羅就指出了這種現(xiàn)象:“美國美學家仍然傾向于主要引用美國人的作品,而英國學者只引用英國人的作品,法國學者只引用法國人的,德國學者則只引用德國人的?!彼u說這是“孤立主義”的表現(xiàn)。這說明了西方學者在美學研究上是保守的和狹隘的。但是,更加保守和狹隘的是,德索、朗菲德和杜夫海納等西方學者對于東方美學的忽視,在他們的著作中對于埃及、印度、中國和日本等國家的美學文獻一次也沒有引用。這與他們的先人黑格爾等人相比就差得遠了。歸根到底,其主要原因還是“西方中心論”的思想在作祟。

因此,長期以來,西方學者不了解中國美學,而且也不情愿去了解中國美學。正如德國學者卜松山所說:“在西方國家,同樣也越來越明顯地意識到,由于我們長期處于強國地位,以至我們已經(jīng)不會對其他的文化給予充分的重視了,我們沒有看到去理解或者學習這些文化的必要性?!边@與中國學者對于西方美學的熱情和研究形成了很大的反差。中西美學要真正地交流和對話,中國美學要真正地走向世界,僅僅靠我們學習、理解和研究西方美學是不夠的,也需要西方學者理解和研究中國美學?,F(xiàn)在,西方學者對于中國美學并不了解,也不理解,甚至還有很多誤解。譬如他們“一談起中國美學,以為只有‘道’”。因此,我們需要理解。早在1934年,林語堂就說過,“中國曾經(jīng)被人極大地誤解過……在被理解與被稱作偉大之間,中國寧愿選擇前者?!蔽覀儸F(xiàn)在的心情亦如此。

那么,有多少外國學者對于中國美學能夠真正的理解呢?據(jù)我所知,大概只有屈指可數(shù)的幾個人。諸如日本的笠原仲二通過對漢字的考證和分析來探尋中國古代人的審美意識,法國的雅克·馬利坦對于中國藝術美學特點的深入分析,美國的托馬斯·門羅對于中國美學家陸機、劉勰、謝赫和蔡元培、朱光潛、蔡儀等人的了解,德國的顧彬?qū)τ谥袊缹W“意境”范疇的理解和卜松山對于中國當代美學現(xiàn)狀的批評等。從這些人的論著看,他們對于中國美學的了解還是十分有限。

從上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美學已經(jīng)邁開了走向世界的步伐。1992年,李澤厚的《美的歷程》(卜松山譯)被譯成德文出版;1995年,布洛克與朱立元合作,編輯出版了《當代中國美學》論文集英文本;1999年,張法的《中西美學與文化精神》被譯成韓文出版;2010年,李澤厚的美學論著被收入《諾頓文學理論與批評選集》。世界美學大會也逐漸重視對于中國美學的研究。1998年9月,在盧布爾雅那召開的第14屆世界美學大會上,有立陶宛學者L.波希凱蒂的《中國審美本質(zhì)的兩個基本范式:道與仁》、日本學者笠原明子的《從中國早期繪畫中所看到的身體觀念》和田中英道的《“氣韻生動”的美學——與西洋藝術理論的比較研究》等論文。2001年8月,在東京召開的第15屆世界美學大會上,設立了“中國美學”專題。2007年7月,在安卡拉召開的第17屆世界美學大會上,美國學者理查德·舒斯特曼在題為《藝術與宗教》的主題發(fā)言中,引用了不少中國古代美學的文獻和概念。同時,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學者積極參加世界美學大會,發(fā)出了中國的聲音。中國在國際美學界的地位也逐步在提高。2006年6月,國際美學協(xié)會執(zhí)委會在成都召開了理事會。同年10月,在天津召開了第4屆東方美學國際學術會議。2010年8月,在北京召開了第18屆世界美學大會。2013年7月,在波蘭南部克拉科夫召開的第19屆世界美學大會上,有25位中國學者參加會議,著名學者高建平當選為國際美學協(xié)會主席,還有多位中國學者先后成為國際美學協(xié)會執(zhí)委??傊?,這些對于西方美學來說或許并不算什么,但是對于中國美學來說卻是邁開了走向世界的步伐。

當然,我們十分清楚:中國美學要真正走向世界,路途還很遙遠。這不僅要靠我們中國學者的努力,也需要世界各國學者來共同參與?,F(xiàn)在已經(jīng)具備的有利條件是:我們對于中國古代美學、近代美學和現(xiàn)代美學有了比較全面而系統(tǒng)的研究,我們對于西方美學的研究已有百年的積累,既知中又知西。如果再加強外語學習,提高外語水平,我們就能夠?qū)⒅袊缹W“原汁原味”地翻譯出去,在國際美學界真正樹立起中國美學的形象。同時,我們也希望西方學者重視中國美學,研究中國美學。如果借用明代小說批評家葉晝的話說:“東人要修西方,西人要修東土。 ”中國美學只有在中西學者、中外學者的互動合作中,才能夠真正地走向世界!

但是,中國美學走向世界還不是我們研究美學的最終目標。那么,我們研究美學的最終目標是什么呢?我認為,從學術方面來看,有三點:一是“各美其美”,研究中國美學,建立中國美學體系;二是“美人之美”,尊重和學習其他國家與民族的審美經(jīng)驗和美學,取人之長,補己之短;三是“美美與共,天下大同”,研究人類共同的審美經(jīng)驗,總結(jié)人類共同的審美規(guī)律,建構世界美學體系。因此,世界美學既有“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的“和而不同”的一面,又有“美美與共”的“天下大同”的一面,是兩者的統(tǒng)一。從實踐方面來看,有四點:一是美化自我,包括內(nèi)在美化與外在美化,提升自己的人格,完善自己的形象;二是美化社會,包括美化社會秩序和美化社會生活,建立和諧的社會秩序,創(chuàng)造優(yōu)美的社會生活;三是美化環(huán)境,包括美化自然環(huán)境和美化社會環(huán)境,創(chuàng)造平衡、整潔和美觀的生態(tài)環(huán)境和生活環(huán)境;四是美化藝術,糾正現(xiàn)代藝術和后現(xiàn)代藝術發(fā)展中的偏差,克服各種“藝術惡作劇”的弊病,創(chuàng)造真正的審美的藝術。因此,美學所具有的功能,是哲學、倫理學和藝術學所無法取代的。

注釋:

(1)柏拉圖《會飲篇》,朱光潛編譯《柏拉圖文藝對話集》,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版,第272頁。這里只是想把“美學”從“感性學”特別是從“藝術哲學”中解放出來,并不是要倒退到柏拉圖的美學思想上去。最近,美國學者瑪麗·馬澤斯爾也提出了相類似的觀點。她認為,美學應該“回到傳統(tǒng),認為美學探討美的概念”,見瑪麗·馬澤斯爾《美與批評家的判斷:重繪美學》,收入彼得·基維主編《美學指南》,彭鋒等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32頁。

(2)見《柏拉圖文藝對話集》,朱光潛譯,人民文學出版社1997年版。

(3)朱光潛先生認為,“所謂‘以美為對象的學問’,并不是我們所理解的美學,這里‘美’與‘真’同義,所以它就是哲學?!保ā段鞣矫缹W史》上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79年版,第49頁)我對此有不同看法。因為,根據(jù)上下文語境看,論者所說的是“美”的問題,而不是“真”的問題。所以,柏拉圖雖然沒有用“美學”這個詞,但實際上說的就是“美學”,而不是“哲學”。

(4)鮑??睹缹W史》對于柏拉圖美學提出一些有價值的理解和分析,但評價不是很高。吉爾伯特和庫恩的《美學史》對于柏拉圖美學的評價有錯誤,甚至有自相矛盾之處。譬如說:“柏拉圖的著作與其說是美學著作,不如說是反美學的著作?!薄鞍乩瓐D除了建立了一個完整的美學體系之外,似乎在美學方面什么也沒有建立。”(《美學史》上卷,夏乾豐譯,上海譯文出版社1989年版,第73—74頁)他們所關注的是柏拉圖對于“藝術”的論述,而不是對于“美”的論述。由于種種原因,國內(nèi)學者對于柏拉圖美學的評價多偏低。因此,我認為,應該對柏拉圖美學給予重新認識和評價。

(5)德國學者卜松山認為,“中文的‘美學’這一字眼,是合乎將美學看作是一種關于美的理論的西方主流美學的意思的?!币姡鄣拢莶匪缮健杜c中國作跨文化對話》,劉慧儒、張國剛等譯,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5頁。

(6)參見[德]卜松山《與中國作跨文化對話》,劉慧儒、張國剛等譯,中華書局2000年版,第14頁;周來祥《新中國美學50年》,《文史哲》,2000年第4期。

(7)我16年前,就對于這個問題有過論述。請參閱古風《意境與當代審美》,《思想戰(zhàn)線》,2001年第6期。

(8)如黑格爾說:“Asthetik這個名稱不恰當,說得更精確一點,很膚淺?!保ā睹缹W》第一卷,朱光潛譯,商務印書館1981年版,第3頁)在上世紀20年代的德國和40年代的美國,對于“美學”名稱的合理性都有過質(zhì)疑。(參見[美]托馬斯·門羅《走向科學的美學》,石天曙、滕守堯譯,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215—219頁)

(9)參見古風《絲織錦繡與文學審美關系初探》,《文學評論》,2007年第 2期;古風《“以錦喻文”現(xiàn)象與中國文學審美批評》,《中國社會科學》,2009年第1期。

(10)共有三種《中國美學》不定期刊物,先后由首都師范大學、蘇州大學(現(xiàn)為華東師范大學)和南京大學主辦。

(11)關于世界各國的美學研究狀況,主要參考了以下文獻:1.[德]沃爾夫哈特·亨克曼《二十世紀德國美學狀況》,周然毅譯,《社會科學家》,1999年第2 期;2.[法]雷蒙·巴耶《二十世紀的法國美學》,劉韻涵譯,《美學譯文》,第2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82年版;3.[美]托馬斯·門羅《美學在美國的最新發(fā)展》,見其論著 《走向科學的美學》,石天曙、滕守堯譯,中國文聯(lián)出版公司1985年版,第 175—187 頁;4.[美]彼得·基維《導言:今日之美學》,見其主編的《美學指南》,彭鋒等譯,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第1—9頁;5.李心峰《回顧歷史,開辟新境——日本美學近況》,《文藝研究》,2000 年第 2 期;6.邱紫華《20 世紀中國美學研究的歷史反思》,《文藝研究》,1999年第6期。7.艾士薇《非美學:對傳統(tǒng)美學的反叛》,《中國社會科學報》,2015年11月23日,第5版。

(12)參見[日]笠原仲二《古代中國人的美意識》,魏常海譯,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法]雅克·馬利坦《藝術與詩中的創(chuàng)造性直覺》,劉有元、羅選民等譯,三聯(lián)書店1991年版;[美]托馬斯·門羅《東方美學》,歐建平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90年;[德]沃爾夫?qū)ゎ櫛颉秾徝酪庾R在中國的興起》,王祖哲譯,《中國美學》,2004年第 2期;[德]卜松山《與中國作跨文化對話》,劉慧儒、張國剛等譯,中華書局2000年版。

(13)資料來源如下:王小明《第十四屆國際美學大會綜述》,《文史哲》1999年第2期;《中華美學學會通訊》,2007年第2期;高建平等《從國際美學大會到中國當代藝術》,《文藝理論研究》2007年第6期;《中華美學學會通訊》,2007年第1期;《中國中外文藝理論學會通訊》,2013年第1期。

(14)葉晝的《西游記》評語,引自宋儉等編注《奇書四評》,湖北辭書出版社1997年版,第343頁。

(15)這是1990年費孝通在其八十歲生日歡敘會上提出的觀點,引自劉俐俐《“美人之美”為宗旨的民族文學理論與方法的幾個論域》,《文藝理論研究》,2010年第1期。

猜你喜歡
柏拉圖學者美學
仝仺美學館
杭州(2023年3期)2023-04-03 07:22:36
學者介紹
管子學刊(2022年2期)2022-05-10 04:13:10
學者簡介
盤中的意式美學
美食(2022年2期)2022-04-19 12:56:08
學者介紹
管子學刊(2022年1期)2022-02-17 13:29:10
柏拉圖之靈魂觀
純白美學
Coco薇(2017年8期)2017-08-03 02:01:37
為什么柏拉圖強調(diào)“幾何”
學者介紹
國內(nèi)近二十年來柏拉圖研究綜述
亳州市| 金坛市| 兴化市| 临清市| 来安县| 汽车| 澄江县| 安图县| 临武县| 延庆县| 梅州市| 通渭县| 萝北县| 滕州市| 郧西县| 仙游县| 衡山县| 蕲春县| 屏南县| 新安县| 济阳县| 泊头市| 伊宁市| 新龙县| 云霄县| 西盟| 岑溪市| 东至县| 新平| 固镇县| 崇州市| 长治县| 麻城市| 吴忠市| 汝阳县| 曲松县| 南和县| 南宫市| 富川| 山东| 迭部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