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 梅
(山西廣播電視大學,山西太原 030027)
棕櫚粕是許多亞熱帶國家的農(nóng)業(yè)副產(chǎn)物,可作為一種相對便宜的飼料原料應用到家禽養(yǎng)殖中(趙大鵬,2011)。但由于其纖維含量高、顆粒較粗,必需氨基酸含量低,且對肉雞生長性能有負面報道,限制了其在肉雞日糧中的應用(Mardhati等,2011)。棕櫚粕含有高水平的非淀粉多糖,同時酸性洗滌纖維和中性洗滌纖維含量也分別達到494和 779 g/kg(Almaguer等,2014)。棕櫚粕中大部分非淀粉多糖屬于不溶性,其中以β-甘露聚糖為主(300~350 g/kg),而后者是一種晶體聚合物,家禽由于缺乏甘露聚糖酶,導致在腸道中不能消化β-甘露聚糖,從而影響家禽的消化吸收功能(Jackson等,2004)。棕櫚粕中的纖維結構復雜,包括β-甘露聚糖、半乳甘露聚糖(主要成分)、阿拉伯木聚糖等,而外源性非淀粉多糖酶,如木聚糖酶、葡聚糖酶、纖維素酶、葡萄糖苷酶、半乳糖苷酶可以提高棕櫚粕纖維利用率(Soltan,2009)。因此,本試驗選擇1日齡肉仔雞,在基礎日糧中添加不同水平的棕櫚粕,同時添加外源性復合酶,考察其對肉雞生長性能、養(yǎng)分表觀消化系數(shù)和表觀留存率的影響,為棕櫚粕作為飼料原料在家禽上的應用提供理論數(shù)據(jù)。
1.1 試驗設計與分組 選擇健康、體重均一的1日齡肉仔雞1152只,隨機分為8組,每組4個重復,每個重復36只雞。采用4×2因子設計試驗日糧,雞只營養(yǎng)水平參考《中國雞飼養(yǎng)標準 NY/T33-2004》,日糧中分別添加 0、7%、14%和 21%棕櫚粕和0、150 mg/kg復合酶(武漢新華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試驗日糧及營養(yǎng)水平計算值見表1。
1.2 飼養(yǎng)管理 肉仔雞采用籠養(yǎng),每個籠子12只雞,每個重復含3個籠子(55 cm×55 cm),當試驗進行到13 d后,將每個重復的雞只關在6個籠子中,每籠6只雞。試驗雞只每天光照20 h(16 lx),室內(nèi)溫度在第1天31℃,之后每天遞減,直至21 d時維持在22℃。
1.3 生長性能 每周記錄每個籠子的肉雞體重和飼料消耗量,試驗結束后進行雞只稱重,計算平均日增重和日采食量,飼料轉(zhuǎn)化率為日采食量和日增重的比值。
1.4 養(yǎng)分表觀消化系數(shù)和表觀存留率 試驗前參考Abdollahi等(2011)研究方法測定各組棕櫚粕添加組日糧的穩(wěn)定性指數(shù)。在試驗日糧中加入3 kg三氧化二鉻作為指示劑,參考Ravindran等(2005)研究方法測定養(yǎng)分表觀消化系數(shù)和表觀存留率。計算公式如下:
養(yǎng)分回腸表觀消化系數(shù)=(日糧養(yǎng)分含量/鉻含量-糞中養(yǎng)分含量/鉻含量)/(日糧養(yǎng)分含量/鉻含量)。
養(yǎng)分表觀存留率/%=(采食量×日糧中養(yǎng)分含量-糞排泄量×糞中養(yǎng)分含量)/(采食量×日糧中養(yǎng)分含量)×100。
1.5 數(shù)據(jù)統(tǒng)計與分析 采用SPSS(18.0版)進行兩因素方差分析,主效應為棕櫚粕和復合酶添加水平,同時利用SPSS一般線性模型分析棕櫚粕和復合酶添加水平對各測定指標是否具有交互作用,組間平均值用Ducan’s法進行多重比較,以P<0.05為差異顯著的判定標準。
表1 基礎日糧組成及營養(yǎng)水平
2.1 日糧棕櫚粕和復合酶添加水平對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隨著日糧棕櫚粕添加水平的升高,顆粒飼料穩(wěn)定性指數(shù)表現(xiàn)為下降,分別為84.22%、58.57%、36.38%和 17.36%。 由 表 2可知,日糧棕櫚粕添加水平顯著影響肉雞日增重,其中與對照組相比,7%、14%棕櫚粕水平組顯著提高肉雞日增重(P<0.05)。日糧添加150 mg/kg復合酶顯著提高了肉雞日增重(P<0.05)。日糧棕櫚粕添加水平顯著影響肉雞日采食量,其中7%棕櫚粕組肉雞日采食量最高,21%棕櫚粕組最低(P<0.05)。日糧棕櫚粕和復合酶添加水平對肉雞采食量的影響無顯著交互作用(P>0.05)。對照組和7%棕櫚粕組顯著降低了肉雞料重比(P<0.05),而日糧添加復合酶對肉雞料重比無顯著影響(P>0.05)。日糧棕櫚粕和復合酶添加水平對肉雞料重比的影響具有顯著交互作用(P<0.05)。日糧棕櫚粕添加水平顯著影響糞便評分和糞中干物質(zhì)含量(P<0.05)。
2.2 日糧棕櫚粕和復合酶添加水平對肉雞養(yǎng)分回腸表觀消化系數(shù)的影響 由表3可知,日糧棕櫚粕和復合酶添加水平對氮和總能的回腸表觀消化系數(shù)的影響具有顯著交互作用(P<0.05),其中對照組和14%棕櫚粕組添加復合酶顯著提高了氮和總能的回腸表觀消化系數(shù)(P<0.05)。日糧棕櫚粕添加水平顯著提高淀粉和脂肪的回腸表觀消化系數(shù)(P<0.05)。14%和21%棕櫚粕組對中性洗滌纖維回腸表觀消化系數(shù)的影響無顯著差異(P>0.05),但顯著高于對照組和7%棕櫚粕組(P<0.05),而添加復合酶可顯著提高中性洗滌纖維回腸表觀消化系數(shù)(P<0.05)。
表2 棕櫚粕和復合酶對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表3 棕櫚粕和復合酶對肉雞養(yǎng)分回腸表觀消化系數(shù)的影響
2.3 日糧棕櫚粕和復合酶添加水平對肉雞養(yǎng)分表觀留存率的影響 由表4可知,日糧棕櫚粕和復合酶添加水平對干物質(zhì)和中性洗滌纖維表觀存留率的影響具有顯著交互作用(P<0.05),7%和21%棕櫚粕組添加復合酶對干物質(zhì)和中性洗滌纖維表觀存留率無顯著影響(P>0.05),但在對照組和14%棕櫚粕組具有顯著影響(P<0.05)。日糧棕櫚粕添加水平顯著影響氮和脂肪表觀存留率,其中對照組和7%棕櫚粕組較14%和21%棕櫚粕組顯著提高了氮和脂肪表觀存留率(P<0.05)。隨著棕櫚粕添加水平的升高,總能表觀存留率顯著降低(P<0.05),而添加復合酶可以提高總能存留率(P<0.05),21%棕櫚粕組表觀代謝能存留率最低(P<0.05)。
表4 棕櫚粕和復合酶對肉雞養(yǎng)分表觀存留率的影響
3.1 日糧添加棕櫚粕和復合酶對肉雞生長性能的影響 本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日糧添加7%和14%棕櫚粕提高了肉雞日增重,這與Ezieshi和Olomu(2008)研究結果一致。而日糧中添加21%的棕櫚粨會降低肉雞日增重和飼料轉(zhuǎn)化率,Mardhati等(2011)同樣發(fā)現(xiàn),與對照組相比,日糧添加20%棕櫚粕顯著降低肉雞日增重和飼料轉(zhuǎn)化率。Soltan(2009)也發(fā)現(xiàn)棕櫚粕添加量超過10%會對生長性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但上述試驗中只考慮日糧蛋白含量,沒有考慮氨基酸平衡,說明棕櫚粕型日糧中蛋白質(zhì)含量并不能說明肉雞的真實需要,往往會導致氨基酸不平衡,進而影響肉雞生長性能。日糧添加7%棕櫚粕組肉雞日采食量高于其他組,這與Adrizal等(2011)研究結果一致,說明棕櫚粕具有高容積、低系水力、過胃速度快的優(yōu)點(Sundu等,2006)。當日糧棕櫚粕添加水平達到21%時,其對日增重有抑制作用,但Adrizal等(2011)卻發(fā)現(xiàn),棕櫚粕添加水平達到40%未對日增重、采食量等生長性能產(chǎn)生負面影響,這與高水平棕櫚粕日糧飼料的穩(wěn)定系數(shù)降低有關,但具體差異還有待進一步研究。此外,試驗也發(fā)現(xiàn),在對照組和7%棕櫚粕組中添加復合酶可以改善肉雞飼料轉(zhuǎn)化率。這是因為幼禽對不溶性和可溶性非淀粉多糖都很敏感,而復合酶可以使原料中的非淀粉多糖得到水解,從而大大提高飼料利用率(Williams等,2014)。
3.2 日糧添加棕櫚粕和復合酶對肉雞營養(yǎng)物質(zhì)回腸表觀消化系數(shù)和表觀存留率的影響 Lee等(2003)研究報道,在玉米-豆粕型日糧中添加β-甘露聚糖酶可以降低腸道黏度,提高營養(yǎng)物質(zhì)的消化系數(shù),提高日增重和飼料轉(zhuǎn)化率。Olaniyi(2004)用β-甘露聚糖酶與棕櫚粕在30℃下作用60 h發(fā)現(xiàn),棕櫚粕中的纖維含量顯著降低,說明非淀粉多糖酶可以將植物細胞壁中的β-甘露聚糖釋放出來,使其結構發(fā)生解聚。本試驗結果顯示,日糧添加復合酶促進了中性洗滌纖維的回腸表觀消化系數(shù)及總能存留率,但日糧添加復合酶后僅在對照組和14%棕櫚粕組發(fā)現(xiàn)氮和總能回腸表觀消化系數(shù)及干物質(zhì)和中性洗滌纖維存留率提高。本試驗使用的酶是木聚糖酶、葡聚糖酶、蛋白酶、纖維素酶和β-甘露聚糖酶的復合物,盡管玉米-豆粕型日糧是較常使用的日糧類型,但其同樣含少量的非淀粉多糖,在復合酶作用下,對照組養(yǎng)分消化系數(shù)和表觀存留率也會提高,這與Chot(2006)研究結果一致。
氨基酸平衡日糧中棕櫚粕最佳添加水平為7%,最高不應超過14%,同時添加復合酶可以提高肉雞生長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