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文宇 于琦 楊風霞 樊海燕
【摘要】為了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保證學生最大限度地適應教學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提出了人工智能課程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和改革。首先,對人工智能課程教學現(xiàn)狀進行分析,然后針對人工智能課程教學中所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教改措施。實踐證明,教學改革措施的有效實施,顯著提高了課程教學水平,有效保證了研究生人才培養(yǎng)質量,教學效果良好。
【關鍵詞】人工智能 研究生教學 教學改革
【中圖分類號】TP1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9-0235-01
引言
人工智能作為一個多學科相互交叉滲透發(fā)展起來的學科,其課程的突出特點是知識點多、理論性強、內容抽象,對學生的數(shù)學基礎和邏輯思維能力要求較高[1]?,F(xiàn)有的人工智能課程內容改革主要包括了人工智能原理以及人工智能實踐應用等方面,針對人工智能基礎的教學改革,還有待進一步研究[2]。論文擬通過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四個方面進行人工智能課程教學改革的論述。
1.人工智能課程教學現(xiàn)狀及問題表現(xiàn)
雖然人工智能課程教學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在教學過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具體問題如下:(1)人工智能教學過程中學生缺乏實踐性。教學課堂主要以教師講解為主,教師講解的知識過于理論化,對相關教學實踐認識不夠,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實踐應用能力。(2)人工智能課程缺乏相應的教學體系。人工智能課程是研究生專業(yè)基礎課程,在課程講授上應該遵循學科特點,強化課程知識,增進教學與實踐的融合。
2.人工智能教學改革方案
為了解決人工智能課程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優(yōu)化人工智能課程的教學效果,人工智能教學改革通過對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及教學手段四個方面的改革來實現(xiàn)。
2.1教學目標的改革
(1)知識目標。人工智能課程的主要任務是為了讓學生通過課程學習,學習基本的人工智能分析方法,多渠道了解人工智能和計算機科學領域的新知識和新技術。(2)能力目標。人工智能課程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教師在教授理論知識的同時還應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3)素質目標。教師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分析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對學生素質能力的培養(yǎng)應作為整個教學實踐活動中的重中之重。
2.2 教學內容的改革
(1)合理設計教學內容。由于人工智能學科方法理論更新?lián)Q代快,方法思想的講授應緊貼學科發(fā)展前沿,啟發(fā)學生改進方法,培養(yǎng)學生對方法的綜合應用。(2)刪除不實用的陳舊內容。人工智能課程體系龐雜,對于管理類學生,教學過程本著夠用、能用的原則,著重介紹人工智能領域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主要分析方法。(3)增加新興的科學知識。教學內容應該增加人工智能領域的一些前沿知識和新興技術,對于原有的、脫離實際的理論知識要及時剔除。
2.3 教學方法的改革
(1)互動式教學法。教師應采用啟發(fā)式教學法,學生由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轉變成主動研究問題、解決問題的探究者,由此培養(yǎng)學生思考問題的能力。(2)雙語教學法。人工智能的一些理論與方法最初由國外的學者提出,純中文教學可能會導致理論思想有所偏差。
2.4 教學手段的改革
(1)信息化教學。研究生應該緊跟人工智能學術前沿,以形成敏銳的學術感知力。教師可將相關科技網(wǎng)站、學術論壇等推薦給學生。(2)網(wǎng)絡化教學。為了克服教師資源和硬件條件的限制,可以借助于校園網(wǎng),搭建人工智能學習網(wǎng)站,為師生提供一個跨時空的交流學習平臺。
3.教學改革方案的應用
計算方法課程是人工智能課程的重要分支,是人工智能課程算法的理論核心與精髓。自我校計算方法課程進行課程教學創(chuàng)新改革以來,在教學和科研方面均取得較好的成效。我校計算方法課程主要針對經(jīng)濟與管理學院的研究生開設,課程以教授領域知識、培養(yǎng)學生能力及提高專業(yè)素質為教學目標,對教學內容進行改革。
結束語
論文針對人工智能課程的特點以及研究生培養(yǎng)目標,提出了包括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方面的一系列教改措施。經(jīng)過課題組近年來的教學方法研究與教學實踐,研究生人工智能課程教學取得一定成效,但仍存在一些問題,在今后的教學中,課題組將根據(jù)選課研究生人數(shù)較少的特點,明確每名學生的預習重點,加強課程論文交流,力求取得更好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宋弢.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的C語言教學方法研究[J].高教學刊,2016(19):91-92.
[2]張小明,李舟軍.研究生人工智能課程研究性教學探索[J].計算機教育,2017(10):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