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勤
【摘要】力學問題是高中物理學習的核心問題,在教學的過程中力學始終貫穿著整個高中教學,無論是電學、磁學、功能轉換等知識都需要借助基礎力學知識來解答,尤其是科學對目標進行受力分析,這是所有問題解決的根本。本文從優(yōu)化解題思路的角度,淺議高中物理力學解題中整體法的運用。
【關鍵詞】高中物理 力學 解題 整體法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8)26-0181-02
無論是日常教學,課下練習,還是在考試的過程中,很多學生都會受困于力學問題究竟該如何解答,這個力到底存在與否,什么時候相互抵銷,什么時候做功;為什么我用的課本例題的方法解答出來的結果卻是錯誤的;到底是該用動量守恒還是能量守恒;這么復雜的一個問題,怎么就可以三步作答呢?一系列的問題困擾著學生們,常常使他們覺得備受折磨。一個物理過程往往涉及多個物理量,干擾項目涉及的很多過程常常把學生的思路帶偏,到底應該用哪種方法才是最合適的,其實不是決定于物體本身,而是要理清整體思路,科學應用整體法可以有效避免學生走彎路。
一、整體法的概念與意義
在初學力學階段,我們所接觸的對象一般的一個物體,其受力也非常清晰簡單,但是隨著學習的深入,尤其是擺脫理想狀態(tài),把物體置于真實的環(huán)境之中,就會發(fā)現(xiàn)很多物體其實相互關聯(lián),相互影響;如果單純把某個物體割裂,不僅受力和運動狀態(tài)不好確定,即使可以確定其受力,很多變化和臨近的狀態(tài)也很難確定。這時候就需要把幾個物體視為一個整體,作為研究對象,受力分析時,只分析這一整體對象之外的物體對整體的作用力(外力),不考慮整體內(nèi)部之間的相互作用力(內(nèi)力)。 物理中整體法是指對物理問題中的整個系統(tǒng)或整個過程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
通過整體法的運用一方面可以促理論和實踐層面的綜合貫通,發(fā)現(xiàn)知識本身的奧妙,增強學習興趣;另一方面表現(xiàn)為物理思維層面的變通和融合?!耙活}多解”和“一題多變”是高中物理的一個顯著特征,靈活的整體思維可以幫助學生跳出題目本身,通過整體思維的運用實現(xiàn)變式思維,感受物理變化魅力,在解題過程中變繁為簡、變難為易。
二、整體法的應用分析
運用整體法解決物理問題,需要滿足一些條件,具體來說,整體法適用于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有多個物體同時存在,但是這幾個物體相對靜止,或者加速度相同,可以用整體法計算。這點相對好理解,就是把多個物體看作一個整體。
例1:在粗糙的水平地面上,質(zhì)量分別為mA=4kg、mB=6kg的物體A、B疊放在一起,現(xiàn)用水平力F拉物體B,使A、B一起向右做勻加速運動,A、B間的摩擦因子μ=0.2,B與地面間的摩擦因子μ=0.3,求繩子的拉力F。
分析:對于這類題目相對來說就比較容易,因“一起向右做勻加速運動”,所以只需要把AB看作的一個整體,就可以快速求得答案。類似的還有用“細繩連接的兩物體”、“在同一斜面相對靜止的兩物體”、“同一車廂內(nèi)的物體”等,在求解外力的過程中都可以使用整體法。
第二,目標對象是唯一物體,在多個狀態(tài),或多個物理過程中有多個力做功,這時候需要用整體法。這點適用于綜合性的運動過程,在功能轉換中尤為適用。
例2.如圖,豎直平面內(nèi)有四分之一圓弧固定在水平桌面上,圓心為O。一小滑塊自圓弧軌道A處由靜止開始自由滑下,在B點沿水平方向飛出,落到水平地面C點。已知C點與B點的水平距離為1.0m小滑塊的質(zhì)量為m=1.0kg,圓弧軌道半徑R=1.0m,B點到地面的高度h=1.25m,g取10m/s2。求小滑塊沿圓弧軌道下滑過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
分析:滑塊從上到下的運動過程中先是從O開始的圓周運動,后是平拋運動,這其中既有重力做功,又有方向變化,如果單獨求解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說非常困難。所以我們采用整體法,把這個過程看作一個整體,設延圓弧軌道下滑過程中滑塊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為W,由動能定理可得:mgR-W=,這時候只需要求出物塊滑至B點的速度就可以求得W的值。
小結
總之,整體法既是基礎物理方法,更是一種綜合思維,通過整體法可以幫助學生進一步深刻理解運動的相對性,進而實現(xiàn)透過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本質(zhì)和規(guī)律的過程,從多個物體,多個狀態(tài),或多個物理變化過程中,運用整體法研究分析、處理和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趙連涌.試論高中物理力學解題中整體法的運用[J]. 數(shù)理化解題研究,2017(31).
[2]趙燁程.高中物理力學解題思路與整體法的運用研究[J]. 文理導航, 2017(29):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