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西
《水滸傳》一向被人認(rèn)為有歧視女性的觀點,譬如周作人《知堂回想錄》分析武松、石秀殺嫂的細(xì)膩描寫,總結(jié)說:“在這上面作者似乎無意中露出了一點馬腳,即是他對女人憎惡的程度?!保ā妒斑z[戊]—讀小說》)如果說周作人的說法比較率意,那么學(xué)者章培恒、駱玉明的表述就顯得嚴(yán)整而矜飭,他們主編的《中國文學(xué)史新著》里有這樣的評論—
《水滸傳》歌頌了男性英雄,卻貶低了女性。在《水滸傳》中沒有真正意義上的對女性的描寫,其中所寫的女性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孫二娘、扈三娘、顧大嫂這樣的男性化了的女性,另一類是潘金蓮、潘巧云、閻婆惜等“淫婦”。作者把潘金蓮等女性寫成天生的淫賤,既不顧及社會對婦女(例如潘金蓮)的迫害以及由此引起的她們心理上的扭曲,又將對她們的迫害(例如石秀、楊雄的殺潘巧云)視作英雄的行為,這是其主要的歷史局限。至其成因,則是我國封建社會長期流行著的對性愛的壓抑和對女性的歧視。(第五編第五章)
宋江殺閻婆惜,武松殺潘金蓮,石秀、楊雄殺潘巧云,這些都是《水滸傳》給人印象至深的關(guān)目,自然不止章、駱兩位先生注意到幾位水滸婦人的遭際,鑒于其著最具影響,余者無須臚述。批評者顯然有一種憐香惜玉的思路:幾個顏值頗高的婦人偏偏被作為反面人物描述,這不是變態(tài)嗎?書里怎么總拿淫賤說事兒,那未必就是本質(zhì),關(guān)鍵是小說未能從紅顏命薄的苦逼人生中找尋理解與同情之由,反倒任由粗鄙的男人將她們殘忍地殺害……
歧視女性,說到底是不懂女人,不解風(fēng)情。這是從社會學(xué)到女性心理學(xué)的問題。
不過話說回來,那幾個婦人被殺的原因各異,并不只是拿“淫婦”做文章。魯迅評論《紅樓夢》說過“道學(xué)家看見淫,才子看見纏綿”的話,在這里,批評者既見香消玉損,愛欲被摒棄,很有些痛心疾首,且將小說家看成道學(xué)家了。
閻婆惜跟別人偷情不假,不過書中并未著意渲染其淫蕩,宋江殺惜亦無關(guān)乎風(fēng)月情事。閻婆惜是捏住了宋江私通梁山泊的把柄,勒索晁蓋信中提到的一百兩黃金,威脅要去官府舉告。爭奪招文袋時兩人發(fā)生肢體沖撞,宋江情急之下用壓衣刀捅了婆惜。這命案自有過失殺人成分,顯然宋江是為了自保。起先婆惜跟他講條件,要廢棄契書任其改嫁張三,宋江便說“這個依得”。這絕不是無奈之下的讓步,婆惜與張三的私情之前風(fēng)言風(fēng)語傳入耳中,他半信不信也沒當(dāng)回事兒。宋江對于此事原本就持有一種很開明的態(tài)度—“他(她)若無心戀我,我沒來由惹氣做甚么?”這完全是尊重女方意愿,已將女方視為獨立的主體。當(dāng)然,這黑三還是不大懂女人,難怪老虔婆還要如此開導(dǎo)他:“押司,你不合是個男子漢,只得裝些溫柔,說些風(fēng)話而耍?!?img alt="" src="https://cimg.fx361.com/images/2018/11/06/qkimagessucesuce201811suce20181104-1-l.jpg"/>
潘金蓮被殺自然另當(dāng)別論,那是武松為兄報仇,因為她伙同西門慶酖殺武大郎。其罪愆自然脫不了“淫蕩”二字,但被殺的主因是害命在先。小說第二十四回寫武松剛來武大家時,潘金蓮不住聲地問長問短,武松對話中對嫂嫂的態(tài)度恭敬至極,言語舉止都很得體。其實,武松并不歧視女性。歧視女性的是那個時代與社會,潘金蓮被迫嫁與身形猥瑣的武大郎(“好一塊羊肉,倒落在狗口里”),或許正是造成“心理上的扭曲”之來由,婚姻不能自主的女性無疑是社會受害者,但這是《水滸傳》描述(或曰揭示)的社會狀況。問題在于,學(xué)者們認(rèn)為這樣的安排很不妥。這不是存心讓羊肉落在狗嘴里嗎,為什么不將潘金蓮安排在一個好人家?如果不是這么變態(tài)地敘事,一個性愛得到滿足且生活無憂的婦人,何至于干出這等蠢事。
楊雄、石秀殺潘巧云亦屬私刑,這跟武松殺嫂性質(zhì)相似,卻有很大區(qū)別,事主畢竟沒有謀害親夫,她只是給老公戴了綠帽子。按說,身為兩院押獄的楊雄,在薊州街面上也算有頭有臉,巧云嫁與這等人物,何至于不滿足?當(dāng)然,悲劇總有悲劇的根源,囿于閫閨的婦人不可能閱歷外邊的大千世界,報恩寺僧人海阇黎不僅是她性愛的對象,或許也是心中渴念的詩和遠(yuǎn)方。石秀、楊雄自是封建頭腦,容不得婦人家的性愛乃至精神追求。這就存心拿她做淫賤文章。批評者從這里讀出歧視女性之義,或以為巧云的偷情乃掙脫宗法社會“三從四德”的規(guī)訓(xùn),亦如《西廂記》崔鶯鶯那樣大膽追求愛情。不過,巧云癡戀的畢竟不是好人,飛蛾撲火的下場總歸不能讓人同情。只是楊雄、石秀殺心太重,下手忒狠,落下憎惡女性的話柄。
《水滸傳》的基本構(gòu)造是男性世界,卻一再演繹婦人被殺的故事,這是一個值得討論的話題。除了宋江殺惜、武松殺嫂、楊雄殺妻,還有雷橫打死白秀英一事。楊雄、石秀殺人后遁跡江湖,其他幾名犯事者都背上了官司。只是雷橫在解押濟(jì)州途中讓朱仝私自放走,由朱仝替他受了脊杖和刺配。說來宋江、武松、雷橫、朱仝是縣衙中人,官場里都有人脈,而以當(dāng)日社會觀念而論,被殺的自然不是什么良家女子,可是他們犯了人命一樣被劾治。應(yīng)該看到,其中并無身份、性別之影響因子,但就司法角度而言,這些判例不能不謂之公允。
按說,《水滸傳》反映的社會矛盾亦集中體現(xiàn)于司法混亂、冤案迭出,但這些婦人被殺案件之判決倒是別有旨趣,恰恰將混亂顛倒的是非曲直納入司法公正的軌轍。問題是,冤情與衷曲遮蔽于“公正”,那就更沒有講理的地方了。宋江武松們認(rèn)命不認(rèn)命都不行,命運(yùn)之重軛迷失在清風(fēng)鎮(zhèn)的三岔口,終而將個人恩仇導(dǎo)入江湖道義與國家法度的沖突。
這里需要指出,水滸故事不僅緣于“宋江以三十六人橫行齊魏”的傳說,小說中的個人敘事大抵另有所本,應(yīng)該屬于宋元說話和元雜劇中所謂“公案”家數(shù)?,F(xiàn)存元代和明初雜劇水滸戲多皆公案戲套路(參見拙文《“小水滸”與“大水滸”》,刊于《讀書》2018年第1期),小說描述的宋江、武松們的個人遭際亦受此影響。所以,命運(yùn)的出發(fā)點往往在于家庭、街坊、市井風(fēng)情、飲食男女諸事。所以,這就少不了婦人出場—無論描述世相百態(tài),還是申說倫理道德,婦人的角色亦自不可或缺。
當(dāng)然,小說明顯改變了之前雜劇水滸戲囿于公案戲的敘事模式,由公案敷衍為俠義,又?jǐn)U展為“替天行道”的宏大敘事,這是它不同于一般公案、俠義小說的地方。但是,《水滸傳》的個人敘事借助“公案”說事,依然是小說重要內(nèi)容。由公案情節(jié)揭橥道德失范,繼而映射制度失序,這是小說家高明之處。
關(guān)于《水滸傳》的婦人問題,梁啟超《小說叢話》有這樣的說法:
“天下無無婦人之小說”,此乃小說家之格言,然亦小說之公例也。故雖粗豪如《水滸》,作者猶不能不斜插潘金蓮、潘巧云之兩大段,以符此公例。即一百零八人之團(tuán)體中,亦不能無扈、顧、孫之三人。吾初不信此公例,吾以為此不過作者迎合時流,欲其書之廣銷而已,絕非無婦人必不能得佳構(gòu)也。其后聞偵探家之言曰:“凡奇案必與婦人有關(guān)涉。”乃始知小說之不能離婦人,實公例也。
此謂“公例”,乃公案戲之模式。梁任公談?wù)撔≌f并無高深見解,這里是根據(jù)《水滸傳》之公案關(guān)目來理解婦人的角色意義,平易之論實有灼見。
梁山泊一百零八將里邊有三位婦人,即孫二娘、扈三娘和顧大嫂,她們被認(rèn)為是“男性化了的女性”,也被人認(rèn)為是小說貶低女性的佐證。不過,在一部充滿反抗意義的小說中,幾位女將被賦予陽剛威武之氣,應(yīng)該說比較合乎題旨。或許可以這樣想:一個與官府對抗的軍事組織是否應(yīng)該有女性的位置?梁山泊本是男性世界,作者在那一百零八人中安排三位女性,是否也說明,在當(dāng)時那個男性中心社會里,作者已意識到女性的社會存在與價值?
在此前的江湖與軍旅敘事中,固然有花木蘭的傳說,有聶隱娘和紅線的傳奇,但那些女性都是孤身一人走入男性的對抗世界。婦人能夠走出閨房與家門,便是奇特的文學(xué)想象。在稍早的《三國演義》中尚未有婦人上陣的故事(唯獨孫尚香房中刀戟森列,表示女性也有馳騁疆場的想象)?,F(xiàn)在梁山上來了孫、扈、顧三位,征田虎之后又加入了瓊英,她們在男性世襲領(lǐng)地中活生生地占了幾個位置,難道不算是替女性爭了一分地位?按古代中國的性別分工,在家庭與農(nóng)耕生活之外,婦人能夠從事的社會職業(yè)極其有限,除了青樓瓦舍就幾乎沒有別的去處。所以,古代文學(xué)中妓女(還有后妃)成了熱門職業(yè),因為沒有別種類型的女性可寫。江湖乃至疆場本來并非女性活動天地,蓋處于女性社會日常場景之外,或可視為性別準(zhǔn)入的模糊地帶?!端疂G傳》不是第一次將婦人引入打打殺殺的語境,卻率先創(chuàng)造了從秘密社會到軍旅行伍的女性形象,而且不再作為個人單打獨斗的形式出現(xiàn)。后世通俗文學(xué)中涉及戰(zhàn)爭的女性敘事,如熊大木《楊家將演義》描述的楊門女將,張四維《雙烈記》塑造的抗金女英雄梁紅玉等等,很可能就是從這里獲得了啟示。
不必嗤笑“男人婆”什么的,刀槍劍戟叢中自然沒有林黛玉的安身之所,“安能辨我是雄雌”才是江湖和軍旅生涯的生存之道。不過,話說回來,兵戈擾攘中的女性并非一概要處理成母大蟲和母夜叉。批評者怎么忘了扈三娘和瓊英,書中寫這兩位女將,就盡量采取美艷化寫法。如第六十三回,梁山泊攻打大名府,一丈青扈三娘出陣,“當(dāng)先一騎馬上,卻是一員女將,結(jié)束得十分標(biāo)致”,緊接著便是一首《念奴嬌》,詞曰:
玉雪肌膚,芙蓉模樣,有天然標(biāo)格。金鎧輝煌鱗甲動,銀滲紅羅抹額。玉手纖纖,雙持寶刃,恁英雄煊赫。眼溜秋波,萬種妖嬈堪摘。 謾馳寶馬當(dāng)前,霜刃如風(fēng),要把官兵斬馘。枌面塵飛,征袍汗?jié)瘢瑲怛v胸腋。戰(zhàn)士消魂,敵人喪膽,女將中間奇特。得勝歸來,隱隱笑生雙頰。
詞意殊俗,但小說家的用心別致。這女將也是女人,而且是玉雪肌膚、玉手纖纖的女人。再如第九十八回,瓊英騎銀鬃馬上場,便用一連串的駢語描述其英姿婀娜的體貌:
金釵插鳳,掩映烏云;鎧甲披銀,光欺瑞雪。踏寶鐙鞋翹尖紅,提畫戟手舒嫩玉。柳腰端跨,迭勝帶紫色飄搖;玉體輕盈,挑繡袍紅霞籠罩。臉堆三月桃花,眉掃初春柳葉。錦袋暗藏打?qū)⑹?,年方二八女將軍?/p>
其實,舊小說舊戲文中刻畫女將女俠形象,多半是走美顏路線,如今影視劇古裝戲更是如此。將刀斧叢中的女人寫得春色撩人,實在是一種很奇怪的思路。
其實,像顧大嫂、孫二娘那種“男人婆”樣貌,才是寫實路子。相比美女泛濫的情色路線,如此表現(xiàn)女性戰(zhàn)士的悍勇兇狠,倒也顯出一種矯枉過正的創(chuàng)意。
這里不得不提一下,梁山好漢更有若干英雄救美的戲碼。對于那些被人凌辱的弱女子,他們總是適時出手援救和呵護(hù)。第三回,魯智深一出場就是解救酒樓賣唱的金翠蓮。第五回,又阻止小霸王周通強(qiáng)娶桃花莊劉太公女。第三十二回,武松離開了孟州十字坡,在蜈蚣嶺救了被飛天道人強(qiáng)占的張?zhí)5谖迨嘶?,華州賀太守強(qiáng)娶畫匠王義女兒玉嬌枝,將王義刺配遠(yuǎn)惡軍州,史進(jìn)救下王義,行刺賀太守時卻被逮,惜乎未能救出玉嬌枝。該出手時就出手,于此體現(xiàn)了義無反顧的道德準(zhǔn)則。說來這還不同于文人才子的憐香惜玉,魯智深們對此更有著感同身受的悲憫之心。
別忘了林沖的悲劇。高衙內(nèi)惦記上林沖娘子,就活生生地摧毀了一個家庭。作惡的勢力太強(qiáng)大,像林沖這樣體面的軍官亦無還手之力。婦人的不幸開始讓男人們感受到存在之虛幻,乃從權(quán)貴壓迫中喚起平等意識?!端疂G傳》所倡言“八方共域,異姓一家”的平等意識,大抵亦粗略含有男女平等的命題。當(dāng)然,這不等于說梁山中人完全改變了男尊女卑的陋習(xí)(即便當(dāng)今社會也不能說這個問題就不存在了)。但小說敘事明顯表明,婦人的命運(yùn)與她們的夫君休戚相關(guān),更是聯(lián)系著自身所在的弱勢階層。
所以,如何對待女性,自是梁山泊江湖道義的大原則。第三十二回,宋江在清風(fēng)山也解救了一個婦人,就是清風(fēng)寨劉知寨的夫人,后來那女人竟還誣害宋江,但解救的意義顯然超越日后的懲處。那婦人上墳途中被王英綁架,要占為壓寨夫人。在梁山泊整合各處山寨之前,那些慣于打家劫舍的莽漢亦時而強(qiáng)占民女,到了宋江這兒才去除這種惡習(xí)。在清風(fēng)山時,宋江聽得燕順提起王英好色的毛病,便說:“原來王英兄弟,要貪女色,不是好漢的勾當(dāng)。”不過,此話往往被人過度解讀,演繹成好漢不近女色的禁欲主義。但不管怎么說,不貪女色成為梁山的紀(jì)律,成為眾好漢的共識,無疑體現(xiàn)了超越那個時代的文明法則。
第七十三回黑旋風(fēng)雙獻(xiàn)頭一節(jié)表明,不貪女色的共識對梁山首領(lǐng)也是一種制約。李逵誤信宋江奪了山下劉太公的女兒,回到山寨就砍了“替天行道”的杏黃旗,要宋江送還劉女。結(jié)果宋江不得不去村里讓劉太公辨認(rèn),這才解除誤會。隨后李逵負(fù)荊請罪,旋與燕青找到牛頭山那兩個淫掠民女的草寇,救出被擄的女子送還劉太公莊上。
書中敘說劉太公一節(jié)之前,還寫了李逵在四柳村砍殺一對“奸夫淫婦”之事—村里狄太公說是女兒被惡鬼關(guān)在房中,李逵受托去捉鬼救女,不料卻是東村頭王小二與狄女在里邊茍合。這個雙獻(xiàn)頭的故事源自元代高文秀的雜劇《黑旋風(fēng)雙獻(xiàn)功》(原是白衙內(nèi)拐走了孫孔目妻子郭念兒),小說以這種喜劇性情節(jié)表現(xiàn)李逵的魯莽,多少消解了懲惡揚(yáng)善之義。但接下去補(bǔ)綴李逵、燕青救劉太公女兒,顯然是找回梁山好漢的正義敘事。這里的補(bǔ)述意義匪淺,可見在《水滸傳》的倫理意識中,男女茍且依然是大逆不道,男女之大防不能逾越,但也絕不能允許女性受人欺凌。
高衙內(nèi)對林沖娘子的覬覦,是整個水滸敘事的邏輯起點。盡管各人投奔梁山有各自的原因,但林沖的故事是最重要的,因為它最集中地體現(xiàn)了反抗絕望的悲劇人生,成為“直教農(nóng)夫背上添心號,漁父舟中插認(rèn)旗”的引子。
林沖之前有王進(jìn)受辱而逃離東京,但王進(jìn)的故事只是鋪墊,其本身力度不夠。受凌辱的人生各有各的凄慘,最不堪忍受的是向婦人下手??梢哉f,是林沖娘子成了第一張倒下的多米諾骨牌。表面上看,這里幾乎是男人的世界,但原初的反抗卻來自女人。試想,倘若林沖娘子一開始就從了高衙內(nèi),那么后邊可能就蕃衍出《金瓶梅》式的故事了。
《水滸傳》很少涉筆家庭關(guān)系,可是寫到林沖與其娘子訣別的一幕,冷峻之中恰恰顯露一種柔情,那是對弱勢女性的體恤與關(guān)愛。書中第八回,林沖被押往滄州之前,在州橋酒店里寫了休妻文書,并對丈人張教頭解釋說:
自蒙泰山錯愛,將令愛嫁事小人,已至三載,不曾有半些兒差池。雖不曾生半個兒女,未曾面紅面赤,半點相爭。今小人遭這場橫事,配去滄州,生死存亡未保。娘子在家,小人心去不穩(wěn),誠恐高衙內(nèi)威逼這頭親事;況兼青春年少,休為林沖誤了前程。卻是林沖自行主張,非他人逼迫。小人今日就高鄰在此,明白立紙休書,任從改嫁,并無爭執(zhí)。如此林沖去的心穩(wěn),免得高衙內(nèi)陷害。
林沖休妻不是絕情,是為女方考慮,在自己不能承擔(dān)丈夫責(zé)任的時候,他只能讓娘子改適他人,這樣他才能“心穩(wěn)”。而且從這番敘說中可以看出,平日里林沖與娘子和睦融洽,幾乎有如現(xiàn)代模范夫婦。書中如此描述反抗者林沖的心念,以及尊重女性的態(tài)度,絕對具有超越那個時代的倫理意識。亦如同魯迅所說,絕望中的反抗也往往蹉跎在“愛”里邊。
《水滸傳》將救助女性作為江湖道義之一大原則,但另一方面對婦人的貞節(jié)又防扃甚嚴(yán),故而說到潘金蓮、潘巧云偷情之類自是痛加鞭撻。不過,這本身并非小說家敘事之義,《水滸傳》講述的是距今九百年前的故事,成書之時距今也有六百多年,書前書后都是道學(xué)家大行其道的年代,書中的人物自然不能以現(xiàn)代婚姻、性愛和道德觀念去認(rèn)識兩性關(guān)系問題。將當(dāng)日意識形態(tài)和宗法社會對女性的束縛歸咎于小說家的敘事態(tài)度,這是錯位性誤讀—小說家寫的是人,必然要寫出禁錮人性的社會氛圍。
其實,小說敘事對婦人之性愛缺失亦自有所反映,批評者對潘金蓮、潘巧云的同情恰恰來自書中的描述。對于閻婆惜的不安分,宋江明達(dá)寬容的態(tài)度被描述為豪杰人格與胸襟,倒也說明小說家并不時時堅持那種道德正確,體察人性要比恪守規(guī)矩更重要。書中多處敘說婦人懷春之情,或曰“淫賤”,或曰“賣俏行奸”(這是舊小說常用的曲筆),那些觸忤禮教禁忌之舉正是對人性的書寫。
第七十三回,四柳村的狄女為了跟東村頭王小二在一起,不惜裝神弄鬼,將家人摒拒門外;原本是桑間濮上的性愛,在理學(xué)道學(xué)的時代絕不可能被家人和社會所接受,私通不啻也是一種反抗。第一百一回,童貫養(yǎng)女嬌秀看上了風(fēng)流浮浪的軍健王慶,竟賄賂府中虞候、侍婢一干人,每日夜間將王慶從后門帶入閨中;嬌秀就要當(dāng)上蔡京的孫兒媳婦了,放著榮華富貴不去享用,偏生勾搭開封府一個副排軍,這自然是“發(fā)乎情”而絕不止于禮義,也絕不止于實際利益的本性本真之義。雖然,《水滸傳》中的這類書寫往往采用喜劇化的戲謔筆調(diào),看似很有嘲諷和鞭撻意味,但敘述本身就顛覆了話語禁區(qū),讓你看到一種并不馴服的人性。
禁錮人性需要某種道德、倫理和意識形態(tài),那一大堆理性的言語往往抵不過某種感性描述。打破那種禁錮,首先就是陳述人性是怎樣在禁錮中掙扎的。
當(dāng)然,這部小說并不僅以婦人偷情敘說性愛之掙扎,亦有英雄美人的奇幻結(jié)縭。瓊英與沒羽箭張清于夢中的“宿世姻緣”,頗似湯顯祖?zhèn)髌嬷心欠N因夢生情的手法,或亦可視為一種古典愛情。瓊英夢見少年將軍教她飛石子打擊,這種情景同樣也出現(xiàn)在張清夢中(第九十八回),這種兒女私情雖說構(gòu)思過于奇特(更奇特的是還在李逵夢中留下“要夷田虎族,須諧瓊矢簇”的讖語),卻是意在表現(xiàn)兩情相悅的天作之合。只是瓊英、張清的情愛敘事夾雜在征伐田虎的戰(zhàn)爭里邊,其寫法有些簡率,未能細(xì)膩地表現(xiàn)兒女情長的一面。但不管怎么說,《水滸傳》畢竟要比《牡丹亭》早出一百多年,且不說后者是否脫胎于此。
最后不能不說,《水滸傳》里還有兩位身份特殊的重要女性,她們對宋江的事業(yè)起到了某種決定性作用。
一個是第四十二回出現(xiàn)的九天玄女。宋江被官軍追殺之際,在還道村遇九天玄女,受三卷天書,領(lǐng)受“汝可替天行道”的神旨。在宋江上山之初,以此神道設(shè)教手法確立“替天行道”的宗旨,實乃一大關(guān)目,這是梁山眾人從笑傲江湖到瞻依廊廟之轉(zhuǎn)折。玄女娘娘乃上古神女,亦是道教神祇。按李叔還《道教大辭典》之說,九天玄女為黃帝之師金母元君弟子,黃帝時為有熊國之君。黃帝與蚩尤戰(zhàn)于涿鹿之野,九天玄女受王母之命下降,“授帝以兵符及印劍等,并為帝制夔牛鼓八十面,遂破蚩尤而滅之”(浙江古籍出版社1987年)。水滸敘事中請出九天玄女,亦自有此般救世之義。小說后邊第八十八回寫與遼兵對陣,九天玄女又及時在宋江夢中出現(xiàn),詳授破混天象陣法之計。
另一個重要女性,就是第七十二回和八十一回出現(xiàn)的李師師。元宵節(jié)宋江偕柴進(jìn)、李逵、燕青往東京賞燈,見到這“歌舞神仙女,風(fēng)流花月魁”的上廳行首,恍然想起,“莫不是和今上打得熱的?”于是,有了實現(xiàn)招安的計劃—打通李師師枕上關(guān)節(jié),將自己輔國安民的心愿直達(dá)天聽。后來燕青在李師師的安排下終于見到道君皇帝,成就被高俅、童貫一幫奸佞再三阻撓的招安大事。按小說總體敘事意圖,以招安赦罪,既是尋求“替天行道”的合法性途徑,亦包含以江湖道義改造體制頑疾的樸素意愿,這是中國古典文學(xué)中最具超越性的政治倫理構(gòu)想。本文不擬討論招安本身的是非成敗,也不討論此中是否具有某種曖昧的隱喻意味,這里只是提示李師師這個人物的角色功能。
或許是出于古代女性崇拜的神圣化意識,在梁山泊命運(yùn)最重要的兩個歷史關(guān)節(jié),撥云見日的偏偏是兩個女性,一個是指路,一個是通關(guān)。一個形而上,一個形而下。
二○一八年八月二十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