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慧
摘要:在德語口語教學實踐中,思維導圖可有效輔助德語學習者發(fā)散思維,聚合語匯,建立有邏輯性的篇章結構,增加學習者口語表達的內容,提高表達質量,改進篇章理解效果。思維導圖也是復習和總結語言知識點,促進小組語言實踐活動的有效方式。
關鍵詞:思維導圖 德語口語教學 篇章結構 語言技能點
中圖分類號:G623.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8)14-0003-02
思維導圖是英國著名心理學家東尼·博贊在19世紀60年代發(fā)明的思維工具,其主要特點是模擬大腦神經元結構,把感覺、記憶或是想法作為一個思考中心,并由此中心向外發(fā)散出由文字、數字、符號、顏色、線條而連接成千上萬的關節(jié)點,每一個關節(jié)點代表與中心主題的一個連結,呈現(xiàn)出放射性立體結構。外語教學中的語篇教學也是通過一定的思維路徑,圍繞一定的語言主題,把詞匯、短語、句型、文化背景知識在一定的語境下串聯(lián)起來,形成邏輯清晰、層次分明、內容豐富、客觀辯證的書面或口語段落。
德語語言的特點語法較復雜,在組成句子時,要考慮到名詞本身的性、數,還要顧及名詞在句子中所屬的格的情況,按照一定的語法規(guī)律進行變格。因此,學習者在進行德語書面或者口頭表達時,為了能提高語言的正確率,就會在遣詞造句時絞盡腦汁思考德語語法規(guī)律,學習者還會因為個別詞匯的遺忘而導致口語表達中斷,影響交流順利進行,忽略語篇表達的邏輯和層次,表達過程中也會遺漏表達內容,缺乏辯證的邏輯思維,造成所表達內容和觀點缺乏客觀性。
一、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能顯著提高學習者的語篇表達能力,特別是口語表達能力
(1)確定主題,聚合語匯。德國歌德學院的B1歌德語言證書考試中的口試部分題型常常是圍繞著一個社會現(xiàn)象或者觀點進行論述。如:“Dürfen die Kinder fernsehen? ”。在語匯聚合階段,學習者應確定所生成的語篇的主題,并把主題用簡潔醒目的文字寫在一張A4空白紙(橫向放置)中間位置。如:看電視(Kinder fernsehen)。然后由該主題聯(lián)想出思維導圖的第一層次:人(Personen)、時間 (Dauer)、內容(Inhalt von Programmen)、優(yōu)點(Vorteile)、缺點(Nachteile)。學習者可以在第二個層次的基礎上繼續(xù)聯(lián)想第三個層次的內容,如:由“人”可以想到和父母一起(mit den Eltern)、單獨(allein)、和朋友(mit den Freunden)。在繪制思維導圖的過程中,不必強調線條的流暢和各個結點是否與人腦神經元結構相似,不必拘泥于思維導圖中各個層次的線條的粗細,文字在所屬層級線條的位置,而是要在最短的時間內盡可能多地發(fā)散思維,完成語匯的積累。如下圖:
(2)根據思維導圖,總結每個主層次(分支)的內容。手工繪制完思維導圖后,學習者應根據每個主分支中包含的所有內容,確定語篇的語法規(guī)律,如時態(tài)、語態(tài)、動詞變位、格的變化等,在頭腦中構思出總分支的具體內容。
如:Personen主分支所包含的信息:Die Kinder sehen oft gern allein fern. Manchmal sitzen sie auch mit den Eltern und Freunden vor dem Fernsehen。其他主分支“Dauer,Inhalt von Programmen,Vorteile und Nachteile”的內容也照此進行豐富和梳理。在匯總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各個主分支中的不同的小分支會有重復的內容,學習者可暫時忽略重復,目的是形成豐富的語篇資料,用來支撐所生成的口語段落表達。
(3)在各個主分支之間,用不同顏色的德語標出各個主分支之間的關系,如:連接詞或者起承上啟下作用的短語等。如下圖。
學習者利用以上的連接表達把各個主分支有邏輯性地連接成大段的語篇。如第一主分支和第二主分支的連接方式:(斜體字表示)Die Kinder sehen oft gern allein fern. Manchmal sitzen sie auch mit den Eltern und Freunden vor dem Fernsehen.Fast alle Kinder sehen gern l?nger fern als die Eltern gedacht haben.Am Besten dürfen sie nur maximal eine Stunde pro Tag ferneshen。
在口語課堂中,前面的三個階段,教師可采用單一任務的教學組織形式開展教學實踐,以學生為中心,讓學生成為主體和意義的主動構建者,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對象和被灌輸的對象。思維導圖由學生自行手工繪制,自主規(guī)劃調整,讓其自由的思維空間內充分發(fā)揮想象力。教師在此階段不應用正誤來判斷學生的不同的認知觀,沒有絕對存在的客觀真理,教師的任務是鼓勵和輔助學生展開聯(lián)想,自由表述自己的想法和觀點。
(4)生成口語語篇,在小組活動中檢驗語篇的正確性和全面性。完成前三階段的任務后,學生就進入自動生成口語語篇的階段。具體做法是:把學生分成三人一組,一位學習者根據自己繪制的思維導圖,進行完整的口語篇章表達,其他兩位學習者要根據其口語表述,繪制一份新的思維導圖,一方面,可以檢驗表述者是否有條理、有層次,清晰正確圍繞一個主題表達觀點,另一方面,可以檢驗聆聽者的聽力理解能力。每個學習者口語表達的切入點和思路會有相同的方面,也會有不同的方面,聆聽的兩位學習者,會聽到熟悉的表述,也會聽到陌生的表述和觀點,他們還需根據其內容,向進行口語表達的學習者提出1~2個問題。
二、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復習總結口語課堂學過的知識點和技能點
學習者在上德語口語課時,會圍繞學習主題進行大量的口語交際任務和聽力訓練。但學習者在完成各項任務時,所接觸的詞匯,所訓練的知識點和語法點一般是圍繞著一個具體的主題,如:孩子看電視的問題,商討參加聚會所穿服飾等。這些具體的口語任務所需要的詞匯和語法技能比較凌亂,缺乏一定的層次和邏輯性,不利于學習者在課后進行復習和總結。學習者可利用思維導圖的方式,把一個語言情景中的零散知識點和技能點進行整合,在整合的過程中,學習者可復習難點重點,彌補遺漏知識點,延展性地聯(lián)想相關語法規(guī)則和詞匯擴展意義。如下圖:
三、拼接或補充一定主題的思維導圖,完成小組語言交際任務
在小組口語實踐活動中,小組成員(一般3~4人)每人得到張不完整的思維導圖,即大分支中各個小分支內容缺少的思維導圖,或者大的分支被割裂的一張思維導圖。學習者的首要任務是利用逆向或者正向思維的方式,把思維導圖補充或拼接完整。小組中的各個學習者負責完成一個大分支的口語表述,然后進行有效的團隊溝通和合作。最后,整個小組形成一個小型的演講或者報告。如下圖:
四、使用思維導圖進行口語教學應注意的問題
(1)不能“為了用而用”。不是所用的德語口語課程的教學內容都適合使用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教學,教師應遴選一些有一定篇章結構的,歐洲語言共同標準A2級別以上的,具備一定邏輯性和層次性的,主題明確的教學材料結合思維導圖的方式組織教學。提高課堂教學效果,幫助學生建立口語表達的邏輯性思維。
(2)用思維導圖連接起學生的基本語言技能,想,說,聽,記。在課堂教學實踐中,還應注意,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有意識地把德語的詞匯、語法規(guī)律、固定搭配融入篇章的構思、表述、理解和記錄的語言輸入與輸入過程中。
參考文獻:
[1]Hermann Funk,Chiristina Kuhn,Dirk Sikba,Dorothea Spaniel-Weise, Rainer E.Wicke.Aufgaben,?bungen,Interktion[M].Klett-Langenscheidt,2014.
[2]鹿美子,牛朕.思維導圖在協(xié)作學習中應用的案例研究[J].軟件導刊 教育技術,2011(7).
[3]王翠萍,胡石,宋佳.思維導圖在閱讀活動中的應用探析[J].圖書館學研究,2011(7).
[4]譚記翠.巧用思維導圖,強化英語詞匯記憶[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1(1).
責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