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雨瀟
三維目標:
1、知識與能力:掌握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
2、過程與方法:以翻譯為切入口,落實文言文復習;
3、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答卷嚴謹?shù)木?,字斟句酌的習慣,培養(yǎng)學生文化傳承的責任感。
教學重難點:
1、讓學生從整體上了解文言文翻譯的原則和技巧;
2、在學習中發(fā)現(xiàn)自己在翻譯中碰到的困惑和不足;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幻燈片展示:
I love three things in this world.
Sun,Moon and You.
Sun for morning,Moon for night,and You forever.
提問:哪位同學英語口語好,給咱們讀一下?
(學生朗讀)
教師:(點評朗讀,并范讀)下面,用一分鐘的時間把它翻譯出來。
學生:動筆翻譯。教師點評,幻燈片展示:
1、浮世三千,吾愛有三。
日、月與卿。
日為朝,月為暮,卿為朝朝暮暮。
2、予獨愛世間三物:
晝之日,夜之月,汝之永恒。
教師:相信很多人都被這樣翻譯出來的句子驚艷到了。我們不禁有這樣的疑問:為什么同樣的句子,翻譯出來后有這樣大的差距呢?我們自己怎樣可以達到這樣的翻譯水平呢?在此,我們需要了解一些翻譯的常識。
二、了解有關翻譯的常識
(一)標準
1、信(準確)
2、達(通順)
3、雅(有文采)
教師:
板書,并解釋“信”、“達”、“雅”的含義。高考語文中的翻譯為文言文翻譯,一般只涉及信和達。比起不同語言之間的翻譯,我們的文言文翻譯顯然要簡單很多,但我們在學習和考試的過程當中依然會遇到很多問題。我們來看一下同學們的翻譯:
會寧一中第四次月考題,文言文翻譯(1):
南徐州刺史沈陵密謀外叛,淵覺其萌漸,潛敕諸戍,微為之備。(5分)
學生答案:
①東南徐州刺史沈陵與外人密謀叛亂,盧淵覺察到他這種想法漸漸增強,于是偷偷暗地里敕給每位將士,為防備做一些準備。
②南部徐州刺史沈陵密謀與外敵聯(lián)合進行反叛,盧淵覺察其想法逐漸萌發(fā),便偷偷地赦免諸戍,稍微用其來防備。
教師:同學們覺得這樣的翻譯怎么樣?我們先不說翻譯標準中的“雅”,就前兩個標準“信”和“達”,同學們判斷一下,這樣的翻譯,是否達到了標準。
(指出翻譯問題)
教師:通過閱卷,發(fā)現(xiàn)同學們在翻譯中存在這樣的問題:
1.只求大概(不夠準確),
2.丟三落四(信息遺漏),
3.照搬照抄(該譯不譯),
4.憑空想象(意譯太多)。
(二)原則
了解了翻譯的標準,我們還要清楚高考語文文言文翻譯的原則。這個原則就是:
直譯為主,意譯為輔。
三、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
文言文翻譯考的方面很多,但并不是無章可循,我們來看看翻譯有哪些基本方法:
1、保留法
①專有名詞;
人名(名、字、號等)、地名、官職名、爵名、謚號、廟號、書名,年號、國號、度量衡單位、數(shù)量詞、器物名稱等專門稱謂。
②古今意義相同的詞;
例: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提問:同學們覺得,這個句子中,哪些詞在翻譯的過程中,可以保留下來?
學生回答,教師點評。
譯文:
永和九年,(也就)是癸丑年,陰歷三月(晚春)的開初,(我們)在會稽山陰縣的蘭亭聚會。
2、刪除法
明確:
沒有實際意義的虛詞(或表示停頓,或表湊足音節(jié),或表發(fā)語,或起語助、連接等結構作用),偏義復詞中的襯字(注:在此處,給學生強調偏義復詞的知識點。偏義復詞是文言中一類特殊的復合詞,這類詞通常是由兩個語素構成,這兩個語素的意義常常是相反、相對或相關的,其中只有一個語素有意義,而另一個語素只起陪襯音節(jié)的作用。我們通常把這類復合詞稱為偏義復詞。在閱讀時,遇到偏義復詞,需要根據(jù)上下文確定什么語素表示了詞義,什么語素不表示詞義,然后予以正確解釋)等,翻譯時應刪除;
例:
(1)夫戰(zhàn),勇氣也。(《曹劌論戰(zhàn)》)
(作戰(zhàn),(是靠)勇氣的。)(夫,句首發(fā)語詞。)
(2)戰(zhàn)于長勺,公將鼓之。(《曹劌論戰(zhàn)》)
(在長勺這個地方與齊軍交戰(zhàn),魯莊公將要擊鼓(命令將士前進)。)(之,句末語氣助詞)
(3)師道之不傳也久矣。 (《師說》)
(“之”,用于主謂之間,取消句子的獨立性,不譯)
(4)便可白公姥,及時相遣歸。(《孔雀東南飛》)
((您)現(xiàn)在就可以去稟告婆婆,趁早把我遣送回娘家。)
教師: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討論這幾個句子,討論結束之后,各組派代表交流。
補充說明:
這里的“公姥”就是一個偏義復詞,“公”指公公,“姥”指婆婆;根據(jù)文本內(nèi)容,沒有出現(xiàn)劉蘭芝的公公,所以,“公姥”在這里專指婆婆,即詞義偏在“姥”這個詞,“公”只是襯字。3、增補法
①在單音節(jié)詞的前邊或后邊加字,使之成為雙音節(jié)或短 詞;
②補出必要的省略成分;
古文中的省略現(xiàn)象比較突出,為了完整地表達文章的內(nèi)容,譯文就應補出原文省略的而現(xiàn)代漢語又不能省略的某些詞句。
例:
(1)憂勞可以興國,逸豫可以亡身。(北宋·歐陽修 《新五代史·伶官傳序》)
(憂慮勞苦才可以振興國家,圖享安逸必定禍害終身。)
(2)①觸草木,盡死,以嚙人,無御之者。 《捕蛇者說》
(這種蛇碰到草木,草木都要枯死;如果咬了人,就沒有辦法救治。)
這句中省略的主語分別是“蛇”、“草木”、“蛇”、“人”。
②見漁人,乃大驚,問所從來,具答之。(《桃花源記》)
(桃花源里面的人)見了漁人,竟大吃一驚,問(漁人)從哪里來,(漁人)詳盡地回答了他。
注:翻譯中補出的成分,要加括號。
4、調整法
對文言文中不同于現(xiàn)代漢語的特殊句式,如主謂倒裝、賓語前置、定語后置、狀語后置等,翻譯時應進行必要的調整,使譯文符合現(xiàn)代漢語的表達習慣。
例:
(1)(2010年江蘇卷)殮以嫁時之衣,甚矣吾貧可知也。(歐陽修·《南陽縣君謝氏墓志銘》)
譯文:
用出嫁時的衣服(給她)穿上入棺,我的貧窮非同尋常,就可以知道了。(狀語后置、主謂倒裝)
(2)(2009年江蘇卷)然而卒無補于明之亡也,何與?
譯文:
然而最終對明朝的滅亡沒有起到補救作用,為什么呢?(汪琬·《書沈通明事》)(狀語后置)
四、翻譯過程中的注意事項
(一)注意實詞積累
1、課下注釋
2、工具書
(二)注意古今詞義,色彩的變化
如:①若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譯文:
假如您放棄圍攻鄭國而把它作為東方道路上(招待過客)的主人,秦國使者往來,鄭國可以隨時供給他們?nèi)鄙伲ǖ臇|西),對您秦國來說,也沒有什么壞處。
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曲。
譯文:先帝不因為我地位低、見識淺,委屈自己,降低了身份。
(三)注意詞類活用
如:①一狼徑去,其一犬坐于前。
譯文:
一只狼徑直離開了,其中的另一只像狗一樣坐在屠者的面前。(名詞作狀語)
②項伯殺人,臣活之。
譯文:
項伯殺了人,我使他活了下來。(動詞的使動用法)
(四)注意修辭(比喻、互文、借代、婉說、用典等)
如:①乃使蒙恬北筑長城而守藩籬。
譯文:
于是派蒙恬在北邊筑起長城來把守邊疆。(藩籬:借喻,喻指邊疆)
②肉食者鄙,未能遠謀。
譯文:
做官的人見識淺陋,不能做長遠的打算。(肉食者:借代,代指做官的人)
③一旦山陵崩,長安君何以自托于趙?(山陵崩:委婉,指地位尊貴的人物的死)
譯文:
有朝一日您死了,長安君在趙國憑什么使自己安身立足呢?
④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 。(互文:互文又叫“互文見義”,前后兩句或兩個短語意義相互交叉,互為補充,翻譯時要把兩部分合二為一。)
譯文:
將軍和壯士們出征十年,經(jīng)歷了很多次戰(zhàn)斗,有的戰(zhàn)死,有的歸來。
(五)注意特殊句式
省略句、判斷句、被動句、倒裝句(賓語前置、主謂倒裝、定語后置、狀語后置)等 。
如: ①蚓無爪牙之利,筋骨之強。
譯文:
蚯蚓沒有鋒利的爪子和牙齒,沒有強壯的筋和骨頭。(定語后置)
②句讀之不知,惑之不解。
譯文:
不能通曉句讀,不能解答疑惑。(賓語前置)
五、課堂訓練
(一)真題演練(2002年全國卷)
太史公曰:《傳》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其李將軍之謂也?余睹李將軍悛悛如鄙人,口不能道辭。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彼其忠實心誠信于士大夫也!諺曰:“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贝搜噪m小,可以喻大也。
——《史記·李將軍列傳》
⑴其李將軍之謂也?(大概說的是李將軍吧?)
留——李將軍;
刪——之
調——……之謂(賓語前置的一種固定句式):說的是……/是說……
⑵及死之日,天下知與不知,皆為盡哀。(到他死的那天,天下認識和不認識他的,都為他盡情哀痛)
留——死、天下、為;
補——知:知之者
不知:不知之者
皆為盡哀:皆為(之)盡哀
譯文:
太史公說:《論語》這一部著作中說,“在上位的人本身行為端正,即使不下命令,人們也會遵守奉行;自身行為不正,即便下了命令,人們也不會遵守奉行?!贝蟾耪f的是李將軍吧,我看到李將軍誠懇樸實像個鄉(xiāng)下人,開口不善于言談。到他死的那天,天下認識和不認識他的,都為他盡情哀痛。他那忠實的品格的確得到士大夫們的信賴?諺語說:“桃樹李樹不會說話,可是樹下自然會被人踩成一條小路?!边@話雖然說的是小事,卻可以用來說明大道理呀。
(二)學生展示,交流,總結。
六、課堂小結
這節(jié)課,我們主要講的是文言文的翻譯,首先,總結了同學們在文言文翻譯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然后了解了翻譯的標準和原則,還給大家介紹了高考文言文翻譯的基本方法,(保留法,刪除法,增補法,調整法,即:留、刪、補、調四字方法),并強調了一些注意事項。希望同學們及時掌握所學內(nèi)容,并將其運用到自己的文言文翻譯當中,逐步提高自己的翻譯水平。
七、板書設計
信——準確
翻譯標準 達——通順 原則:直譯為主 意譯為輔
雅——有文采
(作者單位:甘肅省會寧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