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曉輝 宋濤 侯曉利
【摘 要】目的:探討重組人生長激素(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對學齡前特發(fā)性矮小癥(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兒童促身高增長的療效和安全性。 方法:4-6歲ISS患兒36例,每晚睡前皮下注射rhGH治療0.15 IU/(kg.d),療程6個月。 結果:ISS患兒經生長激素治療后,生長速率由治療前測量的(3.36±0.62)cm/年提高到治療后(8.99±3.58)cm/年,差異有顯著性(P<0.05);身高由治療前(100.12±5.14)cm 提高到治療后(107.20±4.88)cm,差異有顯著性(P<0.05);男孩與女孩之間的身高增長未見差異。治療期間有1例出現消毒液過敏,1例頭痛,1例一過性膝關節(jié)疼痛,未予處理后自行消失,未發(fā)現其他明顯不良反應。 結論:皮下注射rhGH對治療學齡前ISS患兒療效確切,安全性高。
【關鍵詞】特發(fā)性矮??;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58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18)15-0-02
特發(fā)性矮小癥(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ISS)是導致兒童身材矮小的最常見原因,占矮小癥的60% ~ 80%[1]。ISS 是指沒有明確病因的勻稱性身材矮小,病因復雜,目前認為主要與促生長激素釋放激素-GH-胰島素樣生長因子-1( 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內分泌軸功能異常和 SHOX 基因有關[2]。由于至今尚無統一、確切的治療方案,ISS 的治療旨在改善患兒成年終身高、減輕患兒心理壓力以提高生活質量。目前重組人生長激素( 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rhGH)為治療 ISS 的主要藥物,但對療效的文獻報道不一。大部分研究表明rhGH可提高生長速率和增加終身高,且不會導致青春期發(fā)育和骨成熟的提前[3,4]。本研究使用rhGH對36例學齡前ISS患兒進行治療,觀察其療效及安全性。
1 對象和方法
1.1 對象 2017.1-2018.5大連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兒童發(fā)育行為門診接受rhGH 治療時間超過半年的學齡前ISS患兒36例。
1.2 納入及排除標準 (1)納入標準: ①身高低于同年齡、同性別、同地區(qū)和同種族正常兒童身高2個標準差,或低于正常兒童生長曲線第3百分位數;②生長速率<5cm/年;③染色體正常;④GH 激發(fā)試驗: GH 峰值≥10μg/L, 我院采用左旋多巴和精氨酸激發(fā)試驗;⑤骨齡正常或延遲。(2)排除標準: 慢性器質性疾病、宮內發(fā)育遲緩、營養(yǎng)不良、遺傳代謝及染色體疾病等[1]。治療前均未出現第二性征。
1.3 治療方法 患兒均給與國產rhGH水劑(賽增,長春金賽藥業(yè)有限責任公司,不同批號)治療,劑量0.15-0.17IU/(kg·d),每晚睡前30分鐘在臍周或大腿外側皮下注射,每次更換注射部位,連續(xù)用藥6個月,同時補充維生素D、鈣劑和鋅劑。
1.4 觀察項目及指標 分別于治療前,治療3個月和6個月是測量身高、體重和血壓,每3月檢查血常規(guī)、甲狀腺功能、肝腎功、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IGF-1水平,觀察注射部位的局部反應。
1.5 統計學方法 數據統計分析用spss22.0軟件,兩均屬比較采用自身配對t檢驗,結果用()表示,p<0.05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一般情況 患兒36名,男20例,年齡5.6±1.1歲,女16例,年齡5.5±1.3歲,在性別和年齡上無統計學差異(p>0.05)。治療前后的血常規(guī)、甲狀腺功能、肝腎功、空腹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血壓均在正常范圍之內。
2.2 治療前后身高增長和年生長速率的比較
經生長激素治療后,ISS患兒生長速率由治療前測量的(3.36±0.62)cm/年提高到治療后(8.99±3.58)cm/年,差異有顯著性(P<0.05);身高由治療前(100.12±5.14)cm 提高到治療后(107.20±4.88)cm,差異有顯著性(P<0.05),男孩與女孩之間的身高增長未見差異
2.3 不良反應 治療過程中有1例患兒在用藥第2天出現注射局部發(fā)紅,經觀察發(fā)現為酒精過敏,改為碘伏消毒后消失,1例在用藥1個月時出現頭痛,監(jiān)測血壓正常,1周后逐漸消失,1例出現一過性的膝關節(jié)疼痛,2天后消失。
3 討論
隨著社會的進步,兒童身高越來越受到兒科醫(yī)生、家長及社會的關注。自美國FDA2003年批準rhGH用于ISS兒童的治療以來,國內外的臨床研究證實了rhGH增長,刺激成骨細胞分化、增殖,引起線性生長加速及骨骼變寬,并且促進全身蛋白質合成。rhGH治療總體遵循個體化原則,采用早發(fā)現、早治療、足劑量,長療程。國內推薦的ISS患兒起始治療的年齡為5歲[5],而國外大部分資料中ISS患兒的起始治療年齡在3-4歲以上[6]。本研究選取的患兒起始治療年齡偏小,但療效良好,ISS患兒年生長速率、身高,與治療前相比有顯著的統計學差異,但男孩與女孩之間的身高增長未見差異。整個治療期間未發(fā)現嚴重的不良反應,安全性高,但對遠期的療效和安全性還有有待長期的觀察。
參考文獻
中華醫(yī)學會兒科學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矮身材兒童診治指南[J].中華兒科雜志,2008,46( 6):428-430.
Benito-Sanz S,Barroso E,Heine-Suer D,et al.Clinical andmolecular evaluation of SHOX / PAR1 duplications in Leri-Weilldyschon-drosteosis( LWD)and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 ISS)[J].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11,96( 2):E404-E412.
Albertsson-Wikland K.Growth hormone therapy needs to betailored based on individual responsiveness in children withidiopathic short stature[J].J Pediatr,2011,159( 3):516.
胡華燕,楊培,謝薇.重組人生長激素治療特發(fā)性矮小患兒的療效[J].實用兒科臨床雜志,2011,26( 20):1597-1598.
科學會內分泌遺傳代謝學組.基因重組人生長激素兒科臨床規(guī)范應用的建議[J].中華兒科雜志,2013,51( 6):426-432.
CohenP,Rogol AD,Deal CL,et a1.Consensus statement on the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children with idiopathic short stature:asummary of the Growth Horulone Research Society,the LawsonWilkins Pediatric Endocrine Society,and the European Society For Paediatric EndocrinologyWorkshop.J Clin Endocrinol Metab,2008,93:4210-4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