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雄
【摘 要】二胡是中國歷史長河中非常古老的樂器,在不同樂種中地位與作用都不太一樣。潮樂中的二胡在演奏上基本遵循現(xiàn)代二胡的演奏方法,由于潮樂獨特的音樂風格與藝術(shù)特質(zhì),潮樂中二胡的技巧也有所不同。
【關(guān)鍵詞】二胡;潮州音樂
中圖分類號: J632.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15-0169-001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15.078
二胡在唐朝叫“奚琴”, 到了宋代名為“嵇琴”, 后來又叫馬尾胡琴。沈括在《夢溪筆談》中記載:“馬尾胡琴隨漢東,曲聲猶自怨單于?!闭f明在北宋已有了馬尾的胡琴之名。明清時代胡琴已傳遍大江南北,成為了民間戲曲伴奏和樂器合奏的主要演奏樂器。
到了近代,胡琴才更名為二胡。20世紀上半葉,劉天華先生借鑒西方樂器的演奏手法和技巧,大膽、科學地將二胡定位為五個把位,擴充了二胡的音域范圍。他還發(fā)明了二胡新式揉弦法,豐富了二胡這件樂器的表現(xiàn)力,確立了二胡新的藝術(shù)內(nèi)涵。由此,二胡從民間伴奏中脫穎而出,成為一種韻味獨特的獨奏樂器,也為以后走進音樂廳和音樂院校等大雅之堂奠定了良好的基礎(chǔ)。
二胡音域?qū)拸V,表現(xiàn)手法多樣, 因此,用二胡演奏潮州音樂,更能表達出音樂中內(nèi)在的奧秘、深的智慧。二胡演奏技巧十分豐富,但其中不少在潮樂中鮮為人用。本文擬就一些常見卻又能增強潮樂韻味的技巧做一些介紹,以便于在潮樂實際演奏活動中靈活運用。
揉弦是二胡左手技巧的重要表現(xiàn)手法之一,常見的揉弦有壓揉、滾揉、滑揉等。 在潮曲演奏過程中,三者并用,演奏出來極有韻味。 以《柳青娘》為例:
上譜中的第一小節(jié)7音就是采用滑揉中的回滑手法進行演奏,溫柔婉轉(zhuǎn)的意境呼之欲出。第三小節(jié)和第四小節(jié)1音采用壓揉的手法,讓指尖在弦上做內(nèi)外壓力的輕重變化,使張力發(fā)生改變,讓音高在二胡琴弦可以承受的壓力范圍內(nèi)進行有一定規(guī)律的高低變化,這種變化可以是小幅度的改變也可以是較大幅度的改變。無論是大幅度或小幅度的改變,音高起伏的頻率(每秒鐘音高呈規(guī)律變化的次數(shù))都應(yīng)該是前后一致的。音高改變的幅度越大,音樂風格上悲痛纏綿的意境越明顯,起伏較小則主要突顯其裝飾性效果。第二小節(jié)的1、第五小節(jié)的4、最后一小節(jié)的7都采用了滾揉的揉弦方式。滾揉其意是指手指尖在內(nèi)外弦上做上下滾動的演奏動作,滾動的弦長需要根據(jù)音樂情緒和感情表達的需要來取舍。需要營造悲痛欲絕的氣氛時,滾動的幅度就需要夸張性地加大,而淺吟低唱式的氛圍則不需要太大的滾動幅度。
以上片段在旋律中進行了多次重復(fù),這就需要演奏員在不同的地方使用不同的揉弦組合。通過揉弦的轉(zhuǎn)換,使單一旋律的發(fā)展有了一種層出不窮的變化。意味悠長、回味無窮的音樂畫面體現(xiàn)得十分明顯。
《寒鴉戲水》是潮州弦樂中一首比較古老又很流行的樂曲。屬重六調(diào),分頭板、拷拍、三板三個樂段。結(jié)構(gòu)嚴謹,層次分明。 下面四小節(jié)是加上滑音、回音等裝飾音后的樂譜:
上譜中的回音演奏采用二胡技巧中的回滑音演奏技巧,滑音演奏用二度滑音,運弓輕巧細膩,音色圓潤豐滿。這樣,非常貼切地展現(xiàn)出滔滔江水、漫漫河灘、點點寒鴉集聚于水邊灘面,戲水覓食、優(yōu)游自在的畫面。這種靈活處理使曲子更顯自然舒暢,綿密悅耳,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戲水的情景和歡躍的場面。
拷拍部分,變成更歡躍的戲水場面,其中心樂句的處理上,采用頓弓技巧,更好地表現(xiàn)出跳躍式場面,(譜例如下:)
《寒鴉戲水》拷拍:
緊湊的節(jié)奏處理、后半拍的律動活潑生動,加上二胡演奏弓法上連頓弓的演奏,把寒鴉靈活自如、俏皮乖巧的形象展現(xiàn)得惟妙惟肖。
潮州音樂中二胡演奏技巧十分豐富,本文僅就以上樂譜作簡單介紹。由于民俗習慣、樂種形態(tài)的不同使得樂器演奏手法差異很大,技巧運用也各有千秋。適應(yīng)不同音樂風格的需要采用靈活的演奏手段與技巧才是我們認識和掌握某種樂器演奏的不二法寶。
【參考文獻】
[1]林燕群.試論潮州音樂形成的歷史[J].戲劇之家.2017(07).
[2]余少螢.論潮州音樂的和諧性[J].長沙民政職業(yè)技術(shù)學院學報.2012(02).
[3]黃奇霞.潮州箏蕊句研究[J].星海音樂學院學報.2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