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部,馬菀笛,文 豪,曾 茜,何靖柳,秦 文*
(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食品學(xué)院,四川 雅安 625014)
西蘭花(Brassica oleracea L. var. italica),又稱青花椰菜、綠花菜,具有豐富的營養(yǎng)價值[1],是一種常見的優(yōu)質(zhì)蔬菜。經(jīng)過鮮切處理的西蘭花細胞破裂、營養(yǎng)物質(zhì)流失,對微生物抵抗能力下降,導(dǎo)致西蘭花切面褐變、花球黃化等品質(zhì)下降,從而縮短了貨架期。刁小琴等[2]分離鑒定出西蘭花黑斑病的病原菌為蕓苔生鏈格孢菌(Alternaria brassicicola),與劉毅[3]的鑒定結(jié)果相同。接種該菌后,西蘭花花球開始黃化,葉綠素迅速降解,乙烯釋放量和呼吸速率顯著升高,由此可見,病原菌會嚴重影響西蘭花的貯藏品質(zhì)。
因此,通過一定保鮮技術(shù)抑制西蘭花病原菌的生長繁殖,能有效保證鮮切西蘭花貨架期間的貯藏品質(zhì)。植物精油,也稱揮發(fā)油,是一類安全無毒、具有一定抗菌性的天然保鮮劑[4]。研究發(fā)現(xiàn),肉桂、丁香、茴香、牛至、香茅精油對鏈格孢菌有較好的抑制作用,可通過破壞鏈格孢菌細胞膜的完整性和通透性來影響細胞的外滲率,從而抑制菌絲的生長[5-9]。Ayala-Zavala[10]、Feng Wu[11]等也分別發(fā)現(xiàn)百里香精油(Thymus vulgaris)和肉桂精油對抑制鏈格孢菌活性有較好的效果。
本實驗對從染病西蘭花表層分離到的微生物進行純化,將純化后的微生物接種于健康西蘭花,進行致病性實驗。對病原菌菌株的內(nèi)源轉(zhuǎn)錄間隔區(qū)(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序列測序,通過該保守序列的進化樹分析確定病原菌種屬。選用百里香、肉桂、丁香、茴香、牛至和香茅精油進行抑菌性實驗及活體抑菌實驗,旨在為鮮切西蘭花貯藏期天然殺菌保鮮劑的選擇提供一定的參考。
西蘭花(品種‘冬至綠’)(Brassica oleracea L.var. italica),采購自雅安市吉選超市。選擇花球整齊、色澤綠、花形好、花蕾小、大小基本一致的健康西蘭花和自然發(fā)病的西蘭花,運回四川農(nóng)業(yè)大學(xué)食品學(xué)院農(nóng)產(chǎn)品貯藏與加工實驗室,置于4 ℃的冰箱中預(yù)冷備用。
肉桂精油、丁香精油、茴香精油、牛至精油、香茅精油和百里香精油 吉安市國光香料廠;UNIQ-10柱式真菌基因組抽提試劑盒、UNIQ柱式DNA膠回收試劑盒上海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FR980凝膠成像儀 上海復(fù)日科技儀器有限公司;3730測序列分析儀、聚合酶鏈式反應(yīng)(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儀 美國Applied BioSystems公司;DYY-5型穩(wěn)壓穩(wěn)流電泳儀 北京六一儀器廠;SW-CJ-1F潔凈工作臺 蘇凈集團安泰公司;DNP-9272型生化培養(yǎng)箱 上海精宏實驗設(shè)備有限公司;YXQ.SG41.280手提式壓力蒸汽滅菌器 上海華線醫(yī)用核子儀器有限公司;SK8259真菌試劑盒 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
1.3.1 病原菌分離
病原真菌的分離鑒定參考刁小琴[2]、杜小琴[12]等的方法。選取鮮切處理后腐爛變質(zhì)的切面按照病癥分組,采用組織分離法。剪取病健交接處約2 mm的組織,用體積分數(shù)75%的酒精表面消毒10 s后,用無菌水清洗3 次后置于PDA培養(yǎng)基,繼續(xù)純化至3 次連續(xù)純化過程無其他菌落出現(xiàn)。
1.3.2 致病性實驗
將純化后的濃度為105CFU/mL微生物孢子懸液噴霧接種于鮮切西蘭花上。每組處理約10 朵花球,重復(fù)3 次,接種后的西蘭花用厚度為0.021 mm的聚乙烯保鮮膜單層包裝,于25 ℃暗培養(yǎng)(相對濕度為(85±5)%),觀察并記錄發(fā)病情況,顯癥后再次分離鑒定并與該組接種的微生物對比,形態(tài)學(xué)鑒定一致則確定為病原菌。
1.3.3 病原菌ITS序列分析
基因組DNA的提取按SK8259真菌試劑盒操作。測定已確定病原菌的ITS序列,通過進化樹分析確定病原菌種屬,并以此為精油抑菌效果研究奠定基礎(chǔ)。測序所用菌絲于25 ℃條件下預(yù)先培養(yǎng)5 d,DNA的提取參照Landschoot等[13]的方法,ITS序列PCR擴增引物為:ITS1(5’-TCCGTAGGTGAACCTGCGG-3’)、ITS4(5’-TCCTCCGCTTATTGATATGC-3’)。
PCR體系包括10 × buffer(內(nèi)含Mg2+)2.5 μL、dNTP 1 μL、正向引物10 μmol/L 0.5 μL、反向引物10 μmol/L 0.5 μL,加雙蒸水至25 μL。PCR程序為:94 ℃預(yù)變性4 min;94 ℃變性45 s,55 ℃退火45 s,72 ℃延伸1 min,30 個循環(huán);72 ℃終延伸10 min,4 ℃終止反應(yīng)。所得ITS產(chǎn)物在1.0%的瓊脂糖凝膠上進行電泳檢測,用膠回收試劑盒回收純化,回收純化產(chǎn)物由生工生物工程有限公司進行測序。在GenBank進行比對并收集相關(guān)菌種的ITS序列信息,用MEGA 5.02軟件構(gòu)建進化樹,大致確定病原所屬種屬,為有針對性地選擇抑菌劑提供依據(jù)。
1.3.4 抑菌率實驗
抑菌實驗參考杜小琴等[12]的方法,肉桂、丁香、茴香、牛至、百里香和香茅6 種精油在同一含量下(2.00 μL/mL)進行抑菌實驗,以體積分數(shù)10%吐溫-80為溶劑,將配制好的1.50 mL 20.00 μL/mL精油溶液與已滅菌的13.50 mL培養(yǎng)基(約50 ℃)混勻之后倒入平板中,制成含有2.00 μL/mL精油的平板,以等體積的吐溫-80為對照,用無菌打孔器在病原菌(培養(yǎng)7 d)平板上打取直徑為6 mm的菌塊放入平板中央,25 ℃條件下培養(yǎng)3 d后用游標卡尺測量菌落直徑,按照下式計算抑制率,選擇抑制率較高的植物精油進行下面的實驗。
1.3.5 體外抑菌實驗
以體積分數(shù)10%吐溫-80為溶劑,最后培養(yǎng)基中精油的最終含量為0.3、0.6、0.9、1.2、1.5、1.8 μL/mL。每個平板加入0.5 mL孢子懸浮液(105CFU/mL),均勻涂布后于25 ℃條件下培養(yǎng)2 d,以抑制率100%的最低精油含量為其最低抑菌濃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繼續(xù)培養(yǎng)2 d,若仍不長菌,則為最低殺菌濃度(minimal fungicidal concentration,MFC)[14]。以添加體積分數(shù)10%吐溫-80組為對照,實驗重復(fù)3 次。
1.3.6 植物精油對鮮切西蘭花花球黃化率和切面褐變率的影響
參照致病性實驗對健康西蘭花進行接種,接種后的西蘭花立即噴施精油溶液,于15 ℃下陰干至表面無液體,所選精油含量設(shè)置為2 MFC、3/2 MFC、MFC、1/2 MFC(表1),噴施量約為0.4 g/50 g,以體積分數(shù)10%吐溫-80噴施處理組作為對照,立即將塑料盒用保鮮膜封閉起來,置于25 ℃培養(yǎng)箱中暗培養(yǎng),每天統(tǒng)計花球黃化率和切面褐變率,統(tǒng)計3 d,實驗重復(fù)3 次。
表 1 體內(nèi)抑菌實驗分組Table 1 Grouping for in vivo antimicrobial tests
根據(jù)科赫法則,從鮮切處理后腐爛變質(zhì)的西蘭花切面(圖1A1)分離、純化出2 種霉菌,回接致?。▓D1A2)和再分離純化后,確定西蘭花的病原菌為其中的一種霉菌(霉菌2號),標記為AB01。分離純化后在25 ℃培養(yǎng)8 d的菌落形態(tài)見圖1B1、B2,回接致病再分離純化于25 ℃培養(yǎng)8 d的菌落形態(tài)見1C1、C2,孢子見圖1B3、C3。
圖 1 西蘭花貯藏期病原菌分離、菌落形態(tài)和發(fā)病癥狀Fig. 1 Pathogen isolation, colonial morphology, and pathogenic symptom
AB01菌落近圓形,單菌落能擴展至直徑7 cm,邊緣不規(guī)則,菌落正面培養(yǎng)4 d內(nèi)呈灰白色,4 d開始顏色加深,10 d之后為黑褐色,菌落反面培養(yǎng)初為淡黃色而后轉(zhuǎn)為黑褐色,菌絲為樹枝狀無隔長菌絲,分生孢子呈手雷狀。被感染西蘭花在25 ℃放置1 d,切面出現(xiàn)褐斑,2 d后出現(xiàn)菌絲,以花球尤為明顯,2 d后切面已基本褐變,與自然病變西蘭花癥狀相似。
ITS全序列分析結(jié)果表明,該病原菌與鏈格孢菌屬微生物保守序列相似度最高。該病原菌的ITS全序列NCBI登錄號為MF040794。
圖 2 Alternaria alternata AB01和相關(guān)菌株的系統(tǒng)進化樹Fig. 2 Phylogenetic tree of Alternaria alternata AB01 and their relative strains
進化樹(圖2)顯示,病原菌AB01與鏈格孢菌(Alternaria alternata)親緣關(guān)系較近,與喬木鏈格孢(Alternaria arborescens)、百日菊鏈格孢(Alternaria zinnia)也比較近,與皮思霉(Pithomyces chartarum)、齒毛菌(Chaetomium globosum)親緣關(guān)系較遠。因此可以推斷,鮮切西蘭花病原菌AB01為鏈格孢菌。
如圖3所示,培養(yǎng)3 d后,所有精油處理組均未見菌絲生長和蔓延,對照組菌絲蔓延,培養(yǎng)3 d時菌落直徑達到(27.58±2.24)mm。由此表明,6 種精油(2 μL/mL)對AB01都具有良好的抑菌效果。
圖 3 植物精油對鮮切西蘭花病原菌AB01的體外抑制效果Fig. 3 In vitro inhibitory effect of plant essential oil on AB01
表 2 植物精油對鮮切西蘭花病原菌AB01的體外抑菌效果Table 2 In vitro inhibitory effect of plant essential oil on AB01
選定6 種精油研究其對AB01的MIC和MFC。實驗結(jié)果(表2)表明,對于MIC,肉桂精油(<0.3 μL/mL)<茴香精油(0.6 μL/mL)、牛至精油(0.6 μL/mL)<丁香精油(0.9 μL/mL)、百里香精油(0.9 μL/mL)<香茅精油(1.2 μL/mL);對于MFC,肉桂精油(<0.3 μL/mL)<牛至精油(0.6 μL/mL)、茴香精油(0.6 μL/mL)<丁香精油(1.2 μL/mL)<百里香精油(>1.8 μL/mL)、香茅精油(>1.8 μL/mL)。綜合得出,肉桂精油對AB01的體外抑制效果最好,但更加準確的抑菌含量需要進一步實驗。茴香和牛至精油對AB01的體外抑制效果較好,僅次于肉桂精油,香茅和百里香精油效果較差。
肉桂精油組最低含量(0.3 μL/mL)培養(yǎng)4 d仍未長菌,第二輪實驗將肉桂精油的含量設(shè)置為0.30、0.25、0.20、0.15、0.10、0.05 μL/mL,共6 個含量梯度,操作同1.3.5節(jié),進一步實驗結(jié)果(表3)表明,肉桂精油對病原菌AB01的MIC和MFC分別為0.05 μL/mL和0.15 μL/mL。
表 3 肉桂精油對鮮切西蘭花病原菌AB01的體外抑菌效果Table 3 In vitro inhibitory effect of cinnamon oil on AB01
根據(jù)體外抑菌實驗,選取肉桂、茴香和牛至精油,探究三者對接種AB01鮮切西蘭花的花球黃花率和切面褐變率的影響。結(jié)果如圖4A、B所示,雷達圖中數(shù)據(jù)點越接近中心,表示黃化率(褐變率)越低。對比CK1和CK2發(fā)現(xiàn),接種AB01顯著增大了花球黃化率,且CK1組貯藏3 d后,仍然有50%花球黃化,說明影響花球黃化的因素除了AB01,可能還有別的因素(如溫度等);對比CK2和CK3發(fā)現(xiàn),吐溫-80作為溶劑,對花球黃化率和AB01的致病過程沒有顯著作用。對比肉桂精油組(A1~A4)發(fā)現(xiàn),低含量的肉桂精油(A4)對AB01的抑制效果較差,隨著肉桂精油含量的增加,對AB01的抑制效果增強(表3),但花球黃花率也有增加,說明過高含量(0.30 μL/mL)的肉桂精油會加速西蘭花花球的黃化,這與預(yù)實驗中發(fā)現(xiàn)的植物精油在一定含量時會造成鮮切西蘭花部分黃化相吻合,肉桂精油以0.15 μL/mL(MFC)效果最佳;茴香精油組(B1~B4)中,B3和B4處理沒有明顯效果,B2(3/2MFC)處理效果最佳,抑菌含量比體外抑制實驗要高一些;牛至精油組(C1~C4)中,含量為0.9 μL/mL和0.6 μL/mL時效果最好,二者差異不顯著(P>0.05)。
圖 4 精油處理對鮮切西蘭花花球黃化率(A)和切面褐變率(B)的影響Fig. 4 Effect of essential oil treatment on etiolation (A) and browning (B) in fresh-cut broccoli
切面褐變是鮮切西蘭花被AB01侵染的主要表現(xiàn),因此可用切面褐變率代表發(fā)病率,從而反映植物精油的體內(nèi)抑菌效果。西蘭花接種AB01后于25 ℃培養(yǎng)2 d,切面基本褐變(CK2),而無菌對照組(CK1)切面保持新鮮顏色。對比花球黃化,AB01對于鮮切西蘭花切面褐變的影響更加明顯。對比CK2和CK3發(fā)現(xiàn),吐溫-80對切面褐變沒有顯著作用。對于肉桂精油組(A1~A4),規(guī)律與花球黃化率實驗結(jié)果相似,最優(yōu)含量為0.15 μL/mL,培養(yǎng)3 d時,切面褐變率僅為50.00%。對于茴香精油組(B1~B4),培養(yǎng)2 d時,B1和B2處理效果較好,但培養(yǎng)3 d時,4 組西蘭花切面均全部褐變;對于牛至精油組(C1~C4),培養(yǎng)2 d時,4 組精油抑制褐變效果均較好,培養(yǎng)3 d時,4 組西蘭花切面亦全部褐變。因此,從抑制西蘭花切面褐變角度而言,肉桂精油更適合用于鮮切西蘭花的保鮮。綜合花球黃化率和切面褐變率可得,肉桂精油比牛至精油、茴香精油更適合在鮮切西蘭花保鮮上使用。
本實驗研究了不同精油對于鏈格孢菌A B 0 1的抑制效果。6 種植物精油對AB01的MFC以肉桂精油最低(0.15 μL/mL),其次是茴香和牛至精油(0.6 μL/mL),丁香和百里香精油較高,香茅精油最高,為1.2 μL/mL。
對于丁香和百里香精油的實驗結(jié)果,楊婷等[15]研究發(fā)現(xiàn)百里香酚和丁香酚對鏈格孢菌的抑制效果有限;解淑慧等[16]發(fā)現(xiàn)丁香精油可以抑制柑橘采后柑橘鏈格孢(Alternaria citri)和指狀青霉(Penicillium digitatum)的生長。研究發(fā)現(xiàn),在串珠鐮刀菌(Fusarium verticillioides)[14],細極鏈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灰葡萄孢霉(Botrytis cinerea)、粉紅單端孢霉(Trichothecium roseum)4 種菌中,百里香對細極鏈格孢的抑制效果最差(半抑制濃度43.6 μL/L)[17],與本實驗研究結(jié)果相似,說明百里香精油和丁香精油雖然具有抑菌效果,但對鏈格孢菌的抑制效果有限。紀淑娟等[18]研究發(fā)現(xiàn)0.5 μL/mL的香茅精油可以有效抑制鏈格孢菌菌絲生長,與本研究結(jié)果(1.2 μL/mL)不同,可能與精油純度和菌種來源有關(guān)。
對于肉桂和牛至精油的實驗結(jié)果,李亞茹等[19]研究發(fā)現(xiàn)肉桂和茴香精油對鏈格孢菌的MIC分別為0.08、1.20 μg/mL;兩種精油都顯著優(yōu)于卡那霉素對鏈格孢菌的抑制效果(MIC 800 μg/mL)。蔣妮等[20]研究發(fā)現(xiàn)0.50 mg/mL的肉桂精油對鏈格孢菌菌絲的抑制率為100%,對孢子萌發(fā)率的抑制率高于90%。Kiran等[21]發(fā)現(xiàn)肉桂精油的MIC是0.40 μL/mL,高于本實驗結(jié)果(0.15 μL/mL),本實驗發(fā)現(xiàn)0.30 μL/mL的肉桂精油可以完全抑制AB01的生長,因此進一步實驗得到肉桂精油對AB01的MIC的差異可能與精油純度、菌種來源有關(guān)。Zabka等[14]研究發(fā)現(xiàn)牛至和百里香精油對鏈格孢菌的MIC分別為0.092 μL/mL和0.146 μL/mL,可見牛至精油的抑菌效果優(yōu)于百里香精油。Castro等[22]研究植物精油對于火龍果源鏈格孢菌的抑菌效果,肉桂(MIC 250 μg/mL)優(yōu)于丁香精油(MIC 500 μg/mL)和香茅精油(MIC 1 000 μg/mL),與本研究結(jié)果相同。因此,肉桂精油和牛至精油不僅對鏈格孢菌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對灰葡萄孢菌[23-24]、鐮刀菌[25]、青霉菌[26]和曲霉屬真菌[27]等的抑制效果也均良好,說明肉桂精油和牛至精油具有廣譜抑菌作用。
同時,肉桂精油比牛至精油表現(xiàn)出更強的抑菌效果,與其揮發(fā)效果有關(guān),F(xiàn)rankova等[28]研究發(fā)現(xiàn)肉桂精油對蘋果源鏈格孢菌的抑菌效果最強(MIC 32 μL/mL),香茅精油最差(MIC 256 μL/mL),與本研究結(jié)果一致。但是熱風協(xié)同植物精油進行實驗時發(fā)現(xiàn)牛至精油表現(xiàn)出更強的抑菌效果(MIC 2 μL/mL)。說明常溫下肉桂精油比牛至精油更易揮發(fā),表現(xiàn)出更強的抑菌效果。同時經(jīng)肉桂精油處理的西蘭花花球黃化率和切面褐變率也是最低的,證實了AB01能夠加速鮮切西蘭花的腐敗變質(zhì),肉桂精油可以通過抑制AB01的生長繁殖進而延緩西蘭花的品質(zhì)下降。
因此,本實驗從鮮切西蘭花自然感病部位分離出的AB01真菌菌株表現(xiàn)出致病性,通過ITS序列分析和進化樹繪制比對發(fā)現(xiàn)病原菌為鏈格孢菌,NCBI登錄號為MF040794,與刁小琴[2]、劉毅[3]等分離鑒定出的病原菌同屬不同種,說明不同地區(qū)的西蘭花其病原菌不同,具有一定研究價值。在已知對鏈格孢菌屬有較強抑制作用的6 種精油中,AB01對肉桂精油最敏感,MIC和MFC分別為0.05 μL/mL和0.15 μL/mL,其次是牛至精油和茴香精油。活體抑菌實驗中0.15 μL/mL的肉桂精油噴施處理能降低接種AB01菌株西蘭花的花球黃花率和切面褐變率;因此,認為肉桂精油是一種適用于鮮切西蘭花的天然保鮮劑。天然保鮮劑越來越被廣泛應(yīng)用于鮮切果蔬保鮮,將肉桂精油應(yīng)用于鮮切西蘭花上,不僅生產(chǎn)操作方便,而且保鮮劑天然安全,具有一定應(yīng)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