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明玲趙麗王紅王興孟箭
腺樣囊性癌是一種最常見的口腔惡性腫瘤之一,多起源于小唾液腺,腭腺是最常見的發(fā)病部位[1-2],其臨床特點為生長緩慢,局部淋巴結轉(zhuǎn)移率低,但侵襲能力較強,包膜外常有腫瘤細胞浸潤,臨床上常難以明確腫瘤累及范圍,單純行手術擴大切除后也極易復發(fā),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手術切除結合術后放療的治療原則[3-4]。而腭部腺樣囊性癌的治療要在保證生存率的同時盡可能地保存患者的咀嚼、發(fā)音及吞咽等功能,提高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手術是一種將放射源植入腫瘤內(nèi)部,讓其摧毀腫瘤的治療手段[5-6]。粒子植入治療技術涉及放射源,其核心是放射粒子?,F(xiàn)在臨床常用的是125I粒子,125I放射持續(xù)時間長,放射距離短,其中心附近的射線最強,可最大限度降低對正常組織的損傷[7-9]。因為125I為放射物質(zhì),所以患者在做完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手術之后,如何進行有效防護,減少對他人的傷害是一個需要考慮的問題。本課題組設計的一種用于碘125粒子植入手術患者的專業(yè)口罩已經(jīng)獲得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專利號:201820299986.0),本研究旨在評價此防輻射口罩對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療腭部腺樣囊性癌的防護效果。
選取我院2015年12月至2017年12月收治的腭部腺樣囊性癌患者36例,年齡21~73歲,平均年齡(43±3)歲?;颊咝g前均經(jīng)過組織病理學檢查確定為腭部腺樣囊性癌。將其隨機均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每組各18例。兩組均應用125I放射性粒子進行腫瘤內(nèi)植入,術后,對照組采用距離防輻射,試驗組采用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手術患者專用口罩防輻射。
1.防輻射口罩制作材料:(1)呼吸墊層的外層為紗布層,內(nèi)部設有活性炭層;(2)防125I放射性粒子放射層為鉛橡膠層;(3)柔軟彈性墊片為熱塑性彈性體材料(TPE);(4)內(nèi)襯層為紡織棉布。
2.制作方法: 本口罩包括本體和耳帶,本體從外到內(nèi)依次設有無紡布層、防125I放射性粒子放射層和內(nèi)襯層,內(nèi)襯層為柔軟材質(zhì)墊體,能夠與臉部相貼合,本體中間內(nèi)側(cè)設有與口鼻相貼合的口鼻分離區(qū)缺口,口鼻分離區(qū)缺口上側(cè)設有柔軟彈性墊片,柔軟彈性墊片可以與鼻梁區(qū)域緊密貼合,口鼻分離區(qū)缺口中部設有可拆卸的呼吸墊層,本體下端設有下巴蓋體,見圖1。
3.使用方法: 于術后佩戴,佩戴時臉部與內(nèi)襯層相貼合,鼻梁與口鼻分離區(qū)缺口上側(cè)的彈性墊片緊密貼合,鼻分離區(qū)缺口中部設有可拆卸的呼吸墊層,通過魔術貼與本體相連。此口罩通過雙側(cè)耳帶固定于耳后。
采用防輻射器具監(jiān)測距離患者0、20、50 cm的輻射劑量。
采用SPSS 21.0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年齡、植入粒子數(shù)、輻射劑量為計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性別、粒子植入方式為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表示,組間比較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圖1 防輻射口罩結構示意圖(1A為前視圖,1B為后視圖)
兩組的年齡、性別、術中植入粒子方式和數(shù)量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試驗組術后接受的輻射劑量遠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01),見表2。且試驗組監(jiān)測的輻射劑量符合國家標準規(guī)定的輻射劑量的公眾限值 2.5 μSv/h 以下[10]。
表2 兩組對象術后接受的輻射劑量比較(μSv/h,±s)
表2 兩組對象術后接受的輻射劑量比較(μSv/h,±s)
組別對照組試驗組t值P值例數(shù)1 8 1 8 0 c m 1 0 0 0.0 0±4.0 0 0.5 1±0.0 4 1 1 0 3 2 1 4 5<0.0 0 1 2 0 c m 1 6.0 8±0.1 4 0.2 4±0.0 3 4 6 9.3 4<0.0 0 1 5 0 c m 5.0 8±0.1 1 0.2 0±0.0 2 1 8 1.6 1<0.0 0 1
放射性粒子的放射性安全是許多患者關心的問題。由于125I釋放能量較低的射線,而且衰減迅速,大多數(shù)射線能量消耗在腫瘤體內(nèi),對周圍人群的影響很小,術前要向患者介紹放射性粒子的相關知識,打消患者心中的疑慮。
目前針對125I防護主要是距離防護、時間防護和屏蔽防護。(1)距離防護:125I粒子屬于放射性物質(zhì),其輻射源對周圍空氣產(chǎn)生的射線照射率隨著距離的增加而減少,125I射線的平均穿透直徑為1.7cm[11],應囑咐患者家屬與患者保持有效距離,故距離防護最為簡易。出院時囑患者定期檢查,不要懷抱兒童,與家人盡量保持1米以上的距離,孕婦也應該與患者保持一定的距離,避免對他們產(chǎn)生輻射。(2)時間防護:是指盡量縮短操作時間,操作時動作要輕快,避免受照時間過長,嚴格按照操作規(guī)程,減少受照射劑量。(3)屏蔽防護:最好的防輻射措施就是屏蔽防護[12],給近距離粒子植入患者穿戴防護用品,是利用射線通過物體時的減弱規(guī)律達到減弱能量的目的?;颊咦鐾昕谇环派湫粤W又踩胫委熓中g之后,對于家人的防護還沒有太好的防護用品,如果不使用防護用品會對家人身體健康造成影響。當前主要是通過鉛帽對整個頭部進行覆蓋,降低和屏蔽放射線以減少對家人的影響,但是由于患者戴上鉛帽之后,會太過突兀,極大影響了患者的生活與正常的交流,增加了患者與他人的距離感,對于患者的身心健康和身體恢復極為不利。為了解決現(xiàn)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研究設計的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手術患者專用口罩,不但外形與普通口罩相似,而且可以有效降低和屏蔽125I放射性粒子對外界的放射,從而使患者可以正常的與外界交流和生活,促進患者的身體恢復。同時,本防輻射口罩中間設有通過魔術貼連接的呼吸墊層,使得本防輻射口罩可以循環(huán)利用,降低資源浪費,減少環(huán)境污染,也降低了患者使用的成本負擔,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