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李凌
■當下的師訓亂象叢生,大家不是聚在一起好好做教研,研討一下怎么讓孩子更有想象力,更有獨立精神和個性,而是拉幫結派、排除異己、面合心離、劃人劃線、分割地盤、你爭我斗、互相詆毀。此外,還有做報告的不懂審美,教美術的不會畫畫兒,評畫的不懂兒童畫。且大腕、大咖、著名、重量級、國際的“大師”越來越多。聽課的青年老師,面對這“突如其來”形形色色的各路“專家”和“萬花筒”似的炫技“表演”,不知如何是好,越聽越糊涂,越學越迷茫,越做越?jīng)]方向。聽這些自封的“專家”講課“云里霧里”,看“專家”輔導的兒童畫,一下子就跌下來了。這兒童美術到底怎么了?
■想要孩子的想象力,就讓孩子自己畫;想讓孩子聽話、守規(guī)矩、少犯錯就去學簡筆畫。
——期望不同,方法就不同
■孩子們還能快樂地畫自己的畫嗎?
——家長一般比較關注孩子學畫進步大不大,有沒有耀眼的成績,不怎么考慮孩子畫得高興不高興。我覺得家長更應擔心的不是孩子的進步和成績,而是老師千萬不要把孩子的想象力給輔導掉了。
■喜歡自己畫的孩子不在乎別人怎么看,也不希望自己在繪畫方面有多大出息,高興就行。
■如果你有好奇心,你會關注到事物的細節(jié);如果你有想象,你的畫就與別人不一樣;如果你有個性,創(chuàng)造離你就不遠。
——學識再深也是一本書一本書摞起來的,樓房再高也是一塊磚一塊磚壘起來的。結果與初始總相連。
■兒童畫,正兒八經(jīng)地畫容易,漫不經(jīng)心地畫難;認真容易,畫著玩兒難。有好多時候孩子畫不出好畫都不是技巧的事。當作者不再把畫畫當回事時,感覺不用找自己就來了,感覺一來,靈性也湊過來了;靈性一來,本真也待不住了。這些東西一來,哎!好畫就出來了。一認真,一注意,光怕畫錯了,就怕獲不了獎,正下決心一定要好好畫時,感覺、靈性、本真都跑得沒影了。所以,真正的好畫都不是老師教的。
■幼兒的潛力是等待的,不是開發(fā)的。
■好的兒童畫不是一定要找到“像”,而是要領悟到畫的 “情感背景”,無論畫什么,表達的都是自己。
■“知識”不是“知道”,如果知識不能與想象作伴,與創(chuàng)造為伍,那就是一堆留著無用,棄之可惜的“雞肋”。
■想象是每個孩子都有的潛質,不管你見還是沒見,就在那兒待著,等著有眼光的老師去發(fā)現(xiàn)。一所學校是否優(yōu)秀,在于培養(yǎng)的學生是否優(yōu)秀,學生優(yōu)秀了,在學生的背后一定有個優(yōu)秀的老師。
■所謂藝術就是借人家的水,澆自己的苗,借人家的臺,唱自己的戲。畫的全是自己。
■我們要看的不是師訓“已走向粗俗”這道不美的文化風景,而想知道在這“專家”泛濫成災的時代,還有多大點兒能被稱為“教育生態(tài)”的東西。
■沒有情感的繪畫那就是一個沒有生命的外形軀殼,“炫技”就是在打造這個軀殼,這個軀殼越是堅不可摧,孩子的靈性越是丟得徹底。
■最不好的兒童美術老師是說一套做一套,行知不統(tǒng)一。唱的是培養(yǎng)孩子想象力的曲,做的是毀害孩子想象力的事。
——蒙騙家長,坑害兒童已成為一些老師的“謀生”手段,也是失信于家長的主要原因。
■想象不只靠才華和靈感就能得到,想象更多的是從生活中獲得,沒有生活體驗的想象,只能是形象的無趣拼湊。
■家長總想讓孩子獲得更多的知識,并不了解兒童獲得知識的途徑不是通過“教”和“練”,教和練只能破壞掉孩子的靈性。
■孩子畫畫別那么“老實”,別那么“正兒八經(jīng)”,要有點兒“胡作”和“亂畫”的精神,有點兒搞“破壞”的“勁頭”,有點兒“依性所為”的膽量,這樣“鼓搗”出來的畫才好看。
■十一二歲孩子的畫如太理性,就會缺情、少愛、沒趣,但如這么大了一點兒腦子也不會用,只有心靈和浪漫,畫也不好看。只有剛柔相濟,形神才能兼?zhèn)洹?/p>
■家長的欣賞習慣是:寧愿盯著一幅色彩漂亮、構圖飽滿、平庸沒創(chuàng)意的畫,也不愿意看一眼畫面雖“亂七八糟”卻透著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畫。
1.《花叢里》 李超凡 5歲
2.《游樂場》 崔瀟洋 5歲
3.《我的家》 甄翌暄 5歲
4.《大怪獸》 劉一陽 7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