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曉明
任何學科的教學都不應該僅僅為了獲得該學科的若干知識,而應同時指向人的情感態(tài)度、思維方式、生活方式和價值觀的生成與提升。知識對接素養(yǎng),意味著教學不能讓知識淪為死板而僵硬的字符,而是還原知識為鮮活的、立體的、有靈性的營養(yǎng)之源。復雜的學習領域應針對學習者先前的經(jīng)驗和學習者的興趣,只有這樣,才能激發(fā)學習者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才可能是主動的。因此,對于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來說,架構與學生經(jīng)驗、興趣相關的學習情境并引導其進入情境非常重要,這關系著學生在課堂中的學習效果,而本文介紹的“畫圖”單元教學中的“學習情境”可以理解為“半成品”。“半成品加工”策略是指教師提供一個不完整的作品,對教學的內容“留白”,以此模擬出真實的問題解決環(huán)境,無論是講授還是練習都以完成這個未成品為依據(jù),讓學生在短時間內體會到技術操作的方法和信息素養(yǎng)的內涵,從而能夠優(yōu)化學習與練習的環(huán)境,更能提高講解、理解和實踐的效率。
本文試以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的高度及《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標準》為指導,對蘇科版小學信息技術教材中的“畫圖”單元內容進行分析,論述用“半成品加工”策略構建持續(xù)交互的動態(tài)情境,從而有效引導學生積極參與教學過程,使教學活動充滿師生的激情,涌動著靈感,成為一種具有生命意義的活動。
教材分析,以主題活動替代傳統(tǒng)講授
“畫圖”單元是小學三年級第二學期的主要教學內容,是在學生掌握了Windows操作系統(tǒng)基本操作的基礎上,學習畫圖程序的使用,用常用繪圖工具進行簡單創(chuàng)意繪圖。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分別介紹畫圓、填充顏色、畫矩形、畫線條、修改圖形等基本知識點,難免會讓學生產(chǎn)生僅僅是為掌握知識點而學習,對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并不能深刻理解,情感與價值觀得不到提升,也不能將知識與技能貫穿起來,靈活地運用實際。而采用“半成品加工”策略,通過三個循序漸進的主題活動將原先的“圖形→工具”模式轉向“表達→工具”模式,使學生形成“了解熟悉——技巧掌握——綜合運用”這一合理知識鏈,把畫圖程序及其工具的學習蘊含在興趣盎然的活動過程中,讓學生切身感受畫圖帶來的樂趣,進一步培養(yǎng)學生對畫圖程序的熱愛,更重要的是畫圖帶給學生的不僅有圖像的美麗,還有成功的喜悅、人性的美德。
主題活動一:羊兒們的家園。教師提供的半成品中有喜羊羊、美羊羊兩個小學生喜愛的動畫形象,學生利用繪圖工具箱中的基本形狀工具,如橢圓、矩形、直線、刷子、橡皮等,畫出羊兒們的房子及其生活的環(huán)境,并通過畫云等嘗試簡單的圖形修改,最終完成顏色的填充。
主題活動二:花園舞會。教師提供的“半成品”中有小山坡、兩種花朵和蝴蝶,學生使用基本圖形的組合畫出各種花朵樣式,嘗試使用曲線工具畫出更加形象的圖形,并且利用復制與粘貼、調整圖形的方法來使圖像更加美觀和豐富,最終利用文字工具為圖畫命名。
主題活動三:海底總動員。教師提供熱帶魚、海星等零散的圖片素材,學生嘗試利用之前學過的知識完成創(chuàng)作一幅圖畫,在活動過程中涉及的多文檔間的復制、有背景顏色圖像的處理等使學生的畫圖技能更進一步。
學情分析,在活動中體驗成功喜悅
小學三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具有極強的求知欲和模仿力,他們已經(jīng)初步了解信息技術,對Windows有了基本的了解,也積累了一些計算機操作經(jīng)驗。這個階段的學生思維方式以形象思維為主,邏輯思維能力還不強,對理論性強的知識點不易理解,對具體的操作較容易接受,他們的注意力也比較容易分散,容易受他人的影響與暗示,進而產(chǎn)生不自覺的模仿行為,而老師的表揚、同學的肯定則是他們學習的絕對動力,且他們對作品的評價幾乎完全依賴老師。
因此,本單元的教學使用“半成品加工”策略,通過三個主題活動,教師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鼓勵學生自主大膽進行嘗試操作,在嘗試中掌握重點——畫圖工具箱中各種工具的使用方法、突破難點——曲線工具的使用,圖形的組合和修改;同時創(chuàng)造有利條件讓每位學生在學習活動中體驗成功的喜悅,學會欣賞自己和他人的創(chuàng)作成果。教師在教學中不斷地發(fā)現(xiàn)榜樣,樹立榜樣,鼓勵學生都做榜樣,培養(yǎng)學生觀察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并讓他們在模仿中提高自我控制力和自覺性,在學習中善于思考,樂于探究;教師注重引導學生正確評價別人的作品,如先說優(yōu)點,再說不足,最后提建議。
教學方法分析,形成師生學習共同體
本單元的教學在“半成品加工”策略的基礎上,采取開發(fā)式的教學方式,積極倡導師生形成交互性的“學習共同體”。教師在巧妙的情景中將半成品展示給學生,在引導學生把握知識體系的基礎上適當放手,讓學生通過自主探索掌握畫圖程序的操作方法與應用技巧,并有計劃地讓每位學生親歷與體驗完成作品的完整過程,鼓勵學生在畫圖中積極思維、大膽想象、勇于創(chuàng)新。其中主要的教學方法如下:
任務驅動法。通過三個由簡到繁、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主題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完成具體的探究學習任務,使學生在完成系列活動的過程中,掌握使用畫圖程序的方法和技巧,實踐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也得到了有效培養(yǎng)。
自主、探究、合作法。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和合作學習三種學習方式各自強調的側重點不同。本單元教學中充分利用三種學習方式的優(yōu)勢、以促進學生發(fā)展為原則、尋求一種最佳的學習方式,鼓勵學生對畫圖程序中一些基本的技能方法進行自主學習。當學生自主學習過程中產(chǎn)生疑問,教師鼓勵學生進行探究學習,而遇到學生無法獨自解決問題時,就開展小組合作的探究學習,直至問題解決。
作品展示、評價法。在每次活動結束后,教師讓各小組成員在組內展示作品,為學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我的舞臺,使學生獲得成功的喜悅和認同,從而樹立學生自主學習的信心、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學習及合作學習的熱情。學生在相互評價的過程中,各抒己見,既鍛煉了語言表達能力,又進行了思想的交流和碰撞。
教學設計反思,找到優(yōu)勢,發(fā)現(xiàn)不足
本單元的教學設計遵循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和規(guī)律,有目的、有計劃地通過三個循序漸進的活動并借助“半成品”來感染學生。激發(fā)他們對電腦繪畫的興趣,培養(yǎng)他們對電腦繪畫的創(chuàng)造意識,體驗電腦繪畫過程帶來的快樂,以滿足學生身心發(fā)展的需要。
1.“半成品加工”策略的優(yōu)勢
一是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興趣是學生學習活動的動力源泉,對小學生來說尤其重要。只有他們對活動產(chǎn)生了興趣,才會有愿望參與其中,才能夠認真地完成任務。學生熟悉、喜愛的“半成品”能激發(fā)起學生參與任務的熱情,使任務成為具有吸引力的活動,學生從中感受學習的快樂。
二是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對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半成品加工”策略為學生創(chuàng)設了主動參與、親自動手的教學環(huán)境,激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的愿望和能力。在加工的過程中,學生根據(jù)各自的能力不斷挑戰(zhàn)自我,勇于進行創(chuàng)造性活動,從而營造出相互學習、相互競爭的氛圍,最終激發(fā)學生的好勝心,促進他們求新求異的創(chuàng)造心態(tài)。
三是有助于讓每一位學生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信息技術課堂中面對的是一群基礎和能力都參差不齊的學生,“半成品”讓每一個學生都有了加工的對象,從而使“半成品加工”為教與學的有效開展提供了一定的保障。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真切地感受到活動帶來的樂趣,并在教師及時給予的引導和鼓勵下,獲得克服困難的過程體驗,從而產(chǎn)生強烈的成就感,使學生親身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2.使用“半成品加工”策略的注意之處
設計的“半成品”應當是學生所熟悉和喜愛的。 “半成品”的設計不應是學生陌生且無趣的。好的“半成品”應當在學生鮮活的日常學習、生活環(huán)境中挖掘,并巧妙地把學生的認知活動和情感活動結合起來,從而提高教學實效。素材真實、貼近學生的“半成品”會使學生備感親切,從而有效地刺激和激發(fā)學生的想象,使學生能夠超越個人狹隘的經(jīng)驗范圍和時間、空間的限制,既使學生獲得更多的知識,又能促使學生形象思維與抽象思維的互動發(fā)展。
“半成品”的加工應具有明確性,同時要具有開放性?!鞍氤善芳庸ぁ痹凇鞍氤善贰钡闹谱骱汀傲舭住眱煞矫娑紤槍虒W目標和技術點進行科學設計,使課堂教學的“達成性目標”明確且具有可操作性。且教師要引導學生思考“你希望完成一個怎樣的效果?”讓學生明確活動的目標,也不會僅僅為了技術而技術。另外,它還應能夠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力,引發(fā)學生自己產(chǎn)生具有新意的問題,即生成新的教學資源,從而促進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發(fā)展,使課堂成為師生的激情與智慧綜合生成的過程。
總之,設計一個好的“半成品”,應用好“半成品加工”策略能夠吸引并維持學生學習過程中探究的興趣,促使他們積極地運用創(chuàng)造性思維去探究、去實踐。讓我們把愛的目光傾注于學生的作品中,那里面閃耀著他們的靈性和美麗的夢想,在教師精心地設計和組織活動中,電腦繪畫將激發(fā)那些充滿想象、充滿創(chuàng)造力的生命,大膽地想象和勇敢地創(chuàng)造將使學生受益終身。
作者單位:江蘇張家港市白鹿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