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祖遠
我從重慶坐上去北京的高速列車,2小時的旅程,已經使人感到十分難耐了。只有窗外急速向后移動的山野盛景,送來了無限的清新。我合上正在看的那本小說《銀河系的新城》,喝了一口新泡的云霧茶,就斜著身子,閉上眼睛躺下來。
這時,鄰座傳來一對青年男女輕聲的談話:
“……一粒米就有60克重,一餐吃上八九粒,準叫你喊肚脹哩!”男的風趣地說。
“是真的嗎?”女的不大相信。
“誰騙你,當然是真的。”男的說,“不過,現在還要保守秘密哩!”
“那就是說,要讓人們看到你們農場豐收的電視新聞后大吃一驚。”
“……”
就在這時候,列車又快又穩(wěn)地停了下來。
我猛地站起來,跑過去找那對青年男女,但座位上已經沒有人。可能他們已經下車了。
金皇后60號
由于記者職業(yè)給予我的敏感和好奇,我決定中途下車,去訪問這個農場。經過與農業(yè)部科研所聯系,得悉這個農場就在珠江三角洲的S鎮(zhèn)附近。
直升機把我送到了珠江三角洲的S鎮(zhèn)。從江邊遠遠望去,一大片的稻田,一眼看不到頭,金黃色的稻子,藍藍的天,在很遠的地方連接起來。直升機在一幢大樓前停下來。
農場場長熱情地接待了我。當我說明自己的來意后,場長笑笑說:“奇跡說不上,產量不算低就是了。”
“場長,你太謙虛了?!蔽艺f,“谷粒有雞蛋那么大,還說不是奇跡呢!”
“噢,你是說我們的‘水稻——金皇后60號嗎?”
“‘水稻——金皇后60號是新品種吧?”
“這是才培育成功的,今年試種了1000畝,谷粒不算小,約莫有雞蛋那么大……”
說話間,一位女農藝師進來了。聽場長向我介紹,“水稻——金皇后60號”就是她培育出來的。
我提出想看看“水稻——金皇后60號”,場長就讓女農藝師陪我去田間參觀。
汽年在田間大道停了下來。一跳下汽車,我抬頭一看,只見面前是一片金黃色。那些密密叢叢地長在田里的稈兒,又粗又長,足有2米多高。
“哪里有什么稻子,這不是‘303號多頭高粱么?”我說。
“你可曾細細地看過它的穗頭是怎樣的么?”
經女農藝師這么一問,我才覺得自己太粗心了。瞧那些沉甸甸的、倒垂著的穗兒,真的跟高粱穗不一樣。
這時,女農藝師踮著腳尖,攀著稻稈從穗頭上摘下一粒雞蛋般大的東西來,遞給我剝開殼兒瞧瞧。我剝去了那殼兒,放在嘴里一咬,一點不錯,正是一粒大米。我紅著臉說:“真的,呵,真是了不起的奇跡!”
突然間,田間響起了一陣急促的鈴聲。
勞動+科學=奇跡
女農藝師對我說:“收割就要開始了,咱們到操縱臺上去看看吧?!?/p>
我跟著來到了操縱臺。只見一位年輕的女調度員熟練地按著電鈕,田間立刻出現了一架飛機似的新式機器,以驚人的速度飛馳著,給生長在田里的稻子進行脫粒,然后又用通風機將它們吸入拖在后面的卡車里……坐在操縱臺上的女調度員,手指連泥土也沒碰到過,不到1小時就把500畝稻田全部收割完畢。我被這全自動化的收割場景迷住了。
我被邀到女農藝師家去作客。
女農藝師給我介紹了“水稻——金皇后60號”培育的經過。
“培育新品種離不了雜交?!迸r藝師喝了一口咖啡說,“最初,我們運用選擇、雜交和培育的方法,根據我們的需要來改造水稻的遺傳性,定向地創(chuàng)造出符合我們要求的水稻類型?!?/p>
“當時我們用中國最優(yōu)良的水稻和印度水稻‘皇后6號雜交,谷粒有松子那么大。因為籽粒大,莖稈不夠粗壯,很多稻子在沒有完全成熟時,就倒伏或折斷了。后來,我們就把它跟多頭高粱來組合,經過多次試驗,雖然培育成功了,但是結出的籽粒并不像稻子,倒很像高粱。我們只好又挑選有一部分水稻特征的重新培育,經過幾代以后才長出了稻子。這種雙重雜交的稻穗籽粒,要比原來的稻子大得多,莖稈也特別健壯?!?/p>
“這就是你們‘水稻——金皇后60號的全部來歷嗎?”我打斷了她的問話。
“不,這還不是全部?!迸r藝師說,“我們又應用了生長刺激劑等等。后來,我們又對這種雜交水稻進行了一番改造,把固氮菌細胞中的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提取出來,用另一種微生物作媒介,將核酸分子上的固氮基因轉移到水稻根基生活的細菌中去,使它獲得固氮能力,并且遺傳給后代。就這樣,經過10年的培育,‘水稻——金皇后60號終于問世了。”
說到這里,女農藝師帶著一種自豪的口氣說:“你剛才不是看到了嗎?一粒稻谷就有50克重。據我們初步估計,一畝田一次收獲5000公斤稻子不成問題?!?/p>
“你一定讀過俄國老托爾斯泰寫的《雞蛋般大的谷》這篇童話吧!”我問女農藝師,“人們的勞動多么偉大,科學創(chuàng)造了奇跡,19世紀童話里的幻想,今天變成了現實!”
“是啊,”女農藝師笑笑說,“只有當人類充分掌握了科學,才能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奇跡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