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很多人認知孺子牛是從閱讀現(xiàn)代偉大文學家魯迅的作品開始的,魯迅先生在《自嘲》中留下了“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钡拿?,這里的“孺子?!敝傅氖囚斞赶壬闹鞠?,表達的是他愿意為人民群眾奮斗一生的愿望和情懷。后來人們便因此用“孺子?!北扔餍母是樵笧槿嗣翊蟊姺?、無私奉獻的人。其實孺子牛是一個不折不扣的齊國成語典故,源于春秋時期齊國國君齊景公和他的小兒子之間的一段故事。
據(jù)《左傳·哀公六年》記載:春秋時期,齊景公一共有6個兒子,但他最喜愛的是小兒子晏孺子(原名叫姜荼)。晏孺子是景公的寵妃芮姬所生,長得聰明伶俐,活潑可愛,已到花甲之年的景公經(jīng)常和孺子一起玩樂,做游戲,孺子要他干什么,他就干什么。有一次,孺子要景公裝作一頭牛讓他牽著玩,景公立即讓人拿來一根繩子,把繩子的一頭用牙齒咬住,把繩子的另一頭讓孺子牽著。孺子高興極了,他便像牧童一樣,牽著“牛”猛跑起來,景公也裝著牛叫在后面跟著跑,跑著跑著,孺子一不留神,突然一跤跌倒。景公沒有防備,咬著繩子的門牙竟被拽掉了一顆,頓時滿嘴鮮血直流。孺子“哇”地一聲,大哭起來。景公顧不得自己,上前把孺子拉到自己懷里,說:“孺子乖,孺子不哭,爸爸不痛!”過了一會,孺子不哭了,景公又陪著孺子玩起了別的游戲。過了不久,景公病了,而且病得很重。臨死前,他立下遺囑,要大臣國夏和高張輔助晏孺子繼承王位。景公的長子陽生聽說后,害怕遭禍,逃到了魯國,孺子的其他幾個兄長都被景公下令逐出京都,遷到東萊。景公死后,國夏和高張便立孺子為君,孺子年幼,就由國夏和高張輔政。這時,原與陽生交好的大夫陳僖子心中憤憤不平,他先造謠說國夏和高張要殺盡舊臣,起用私黨,煽動君臣的不滿,接著與另一大臣鮑牧一起向國夏和高張發(fā)難,打敗了他們兩人。孺子年幼無知,便封鮑牧為右相,陳僖子為左相。不久,陳僖子又暗中把陽生接回國內(nèi),藏在自己家中。一天,陳僖子假稱祭祖,請群臣宴飲。席間,陳僖子說:“我最近得到一副最好的盔甲,請各位鑒賞!”說完,他讓幾名家臣抬出一個大皮囊,解開皮囊,陽生從里面走了出來,群臣見了,不由十分吃驚。陳僖子說:“國君死后,繼立長子,這是天經(jīng)地義的。晏孺子年紀太小,做不了國君,今天我奉鮑相國的命令,我們大家一起改立公子陽生為國君!”鮑牧聽了,大吃一驚,說:“我事先根本不知道這件事,你怎么能誣稱是我的意思。難道您忘記先君為荼做牛而折掉牙齒嗎?現(xiàn)在你這是違背先君的遺命!”陽生向鮑牧作揖說:“廢掉一個國君,再立一個國君的事,各國多得很。相國只要權(quán)衡是否合乎道義就行了,何必一定要什么先王遺命呢?”鮑牧和群臣見陳僖子和陽生早有準備,府中也埋伏了武士,如果反對,勢必身首異處。于是只得同意陳僖子的主張,一起歃血為盟,共立陽生為國君,是為齊悼公。悼公繼位后,沒多久便下令把晏孺子殺了。過了不久,因為鮑牧曾反對立他為君,悼公便也尋了個借口,把鮑牧殺了。
以上便是典故孺子牛的由來。由此可知,“孺子?!钡脑獠皇桥#侨?,即為兒子扮牛的齊景公,它表示父母對子女的過分疼愛。只是后來魯迅先生使“孺子牛”的精神得到升華,也使該典故的內(nèi)涵發(fā)生變化。魯迅所表達的情懷是崇高而偉大的,沒有個人的私心和雜念。他所要做的“孺子?!?,與齊景公為私所扮演的“孺子?!庇兄烊乐畡e。
典故孺子牛讓人回味無窮,也帶給我們些許思考。第一,齊景公的父愛不由得令人感動。當一國之君齊景公爬在地上,口里銜著繩子,讓他最寵愛的小兒子孺子當牛騎的時候,我們讀到的是其滿滿的父愛;當年至花甲的景公咬著繩子的門牙被拽掉了一顆,滿嘴鮮血,卻仍然不顧一切地把嚇哭了的孺子拉到懷里,去安慰他的時候,我們已被這種深沉的父愛感動得熱淚盈眶。人們常說父愛如山,這一點在該成語故事中表現(xiàn)的更加生動感人。它也讓我們認識到:父愛雖偉大,但最感人之處往往就在這微不足道的細節(jié)里。《詩經(jīng)》上說:“父兮生我,母兮鞠我,撫我,畜我,長我,育我,顧我,復我?!背Q缘溃骸翱蓱z天下父母心”。寥寥數(shù)語卻飽含了多少深情與期盼,多少辛酸與無奈!世界上最大的恩情莫過于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它值得我們用生命去珍愛、去感激、去報答。中國有一句古話:“百善孝為先?!毙⑹且磺械赖潞蛺坌牡母矗且粋€人為人處世之根本,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其實,孝敬父母,無需做出驚天動地之舉,往往體現(xiàn)在點滴的生活細節(jié)中。也許一句關(guān)愛的話語、一個溫暖的眼神、一個親熱的動作,抑或任何一個微小的進步,就可以表達我們對父母的愛與孝心。第二,該典故也自然讓我們聯(lián)想到一個老生常談的話題——父母應怎樣愛自己的子女。的確每個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寶。有了父母的愛,孩子才能健康成長。但是愛孩子也要有分寸、有原則。若對待孩子的愛喪失原則,過分寵愛,勢必把孩子慣壞、寵壞。這種“愛”反而是盲目的、有害的。身為一國之君的景公以年老力衰之軀,陪最小的孩子晏孺子玩耍實在難能可貴,足見他對兒子的愛之深。但是這種愛包含著不少寵愛、溺愛的成分。以至于景公對晏孺子的愛逐步升級,由“治家”擴展到“治國”,以致后來破壞祖宗禮法,由最小的兒子晏孺子繼承王位,進而導致繼承君位的糾紛不斷,晏孺子最終也變成王位之爭的犧牲品。正所謂“慣子如殺子,溺愛出逆子。”反復品讀該成語,我們既為景公在晏孺子身上傾注的深深父愛所感動,同時也為他對晏孺子的過分寵愛、溺愛,以致最終導致的悲慘結(jié)局而感到遺憾和可悲。由此也告誡當代父母:父母疼愛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是愛孩子要愛得其法,要有度,要克制那些無益的激情和沖動,千萬不要把疼愛變成寵愛、溺愛??梢姡B(yǎng)育孩子的過程,也是和孩子共同成長的過程。
作者簡介:
林冬梅(1967—),山東省淄博職業(yè)學院副教授,長期從事數(shù)學以及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教學與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