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抑郁癥患者外周血中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比例與細胞因子表達

2018-10-23 09:51:54孫璐張梅梅
系統(tǒng)醫(yī)學 2018年16期
關鍵詞:輕中度單核細胞抗抑郁

孫璐,張梅梅

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河南鄭州 450052

抑郁癥是全球范圍內(nèi)的一種精神疾病,以持久的悲傷、壓抑、自卑、睡眠障礙、興趣減退,甚至想自殺為主要特點,其病因和發(fā)病機制目前尚未完全了解。近年來細胞因子與抑郁癥之間相互關系的研究表明,慢性炎癥反應滲透于許多高并發(fā)抑郁癥狀的疾病過程,因此該研究選取2016年10月—2018年3月在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門診就診首次被診斷為抑郁癥的患者 52 例,旨在進一步明確細胞因子(IL-6、IL-1β、TNF-α)以及炎癥相關細胞(Treg細胞)在抑郁癥的發(fā)病機制中的潛在作用,未來抗炎性細胞因子將有望成為抑郁癥治療的新靶點,用于抗抑郁新型藥物的研發(fā),現(xiàn)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1)抑郁癥組:該研究選用在鄭州大學第五附屬醫(yī)院門診就診,首次被診斷為抑郁癥或停止服藥3個月以上復發(fā)的抑郁癥患者共52例,其中男性23例,女性 29 例,年齡 18~60歲,平均年齡(33.2±10.4)歲。 抑郁癥組入選標準:①診斷均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10版(ICD10)抑郁癥診斷標準,由2名經(jīng)過培訓的主治以上級別職稱的臨床醫(yī)師獨立做出診斷;②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項評分≥17分;③該研究經(jīng)鄭州大學倫理委員會批準且經(jīng)患者允許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抑郁癥組排除標準:①具有嚴重軀體疾病,肝腎功、血常規(guī)、心電圖等檢查明顯異常者;②半年內(nèi)服用過免疫抑制劑或者免疫增強劑;③半個月內(nèi)服用過精神藥物或解熱鎮(zhèn)痛藥;④半個月內(nèi)有急性感染、發(fā)熱、創(chuàng)傷、炎癥者;⑤半個月內(nèi)有接受過電抽治療、睡眠剝奪治療者。

(2)正常對照組:以同期在該院進行健康體檢的52名健康成年人作為對照組,其中男性21名,女性31 名,年齡 18~60 歲,平均年齡(35.4±9.2)歲,排除標準同抑郁癥組,兩組性別、年齡等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抑郁癥組具有可比性。

1.2 主要試劑與儀器

ELISA試劑盒(購于達科為公司);紅細胞裂解液(北京索萊寶);破膜劑(美國BD公司);Ficoll淋巴細胞分離液(sigma公司);流式細胞儀(CantoⅡ,美國BD公司);流式細胞術檢測的熒光標記抗體CD4-FITC、CD25-PE、Foxp3-PE(sigma 公司)。

1.3 研究方法

(1)漢密爾頓抑郁量表[1](HAMD):臨床上評定抑郁狀態(tài)時應用最為普遍的量表。這項量表由經(jīng)過培訓的兩名評定者采用交談與觀察的方式對患者進行HAMD聯(lián)合檢查,分別獨立評分。該次抑郁癥組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D)17項評分≥17分,均確定患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癥。其中總分≥24分者為重度抑郁組(n=19),總分<24分者為輕中度抑郁組(n=33)。

(2)血清細胞因子的檢測:①血清標本的采集和處理:抑郁癥組和正常對照組同時于晨起6∶30-8∶30空腹抽取肘靜脈血5 mL,無菌條件下分離血清,-80℃冰箱保存待測。②細胞因子水平的測定:采用ELISA試劑盒測定抑郁癥組與對照組血清白介素-6(IL-6)、白介素-1β(IL-1β)、腫瘤壞死因子-α(TNF-α)水平。

(3)流式細胞術檢測外周血中Treg細胞占單核細胞的比例。

流式細胞術檢測Treg細胞的比例:取收集到的靜脈血,分離出外周血中單核細胞,制成細胞懸液,計數(shù)達1×106/mL;離心,棄上清液,用磷酸鹽緩沖液洗滌2次;取1 mL液體,輕搖離心管后,將上述單核細胞混勻,加入抗CD4-FITC和抗CD25-PE單克隆抗體各 10 μL,4℃ 避光孵育 30 min,磷酸鹽緩沖液(PBS)洗滌。將1 mL固定破膜劑加至細胞樣本,4℃避光孵育45 min,流式緩沖液洗滌。破膜后的細胞懸液內(nèi)加20 μL抗 Foxp3-PE 單克隆抗體,避光孵育 30 min。流式緩沖液洗滌后,染色的細胞重懸于300 μL緩沖液內(nèi),流式檢測。

1.4 統(tǒng)計方法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2.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計量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比較采用 t檢驗,Treg細胞比例比較采用方差分析,抑郁嚴重程度與細胞因子及Treg細胞的相關性分析采用Spearman相關分析,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①抑郁組患者 IL-6、IL-1β、TNF-α 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抑郁組與對照組血清細胞因子水平的比較[(±s),pg/mL]

表1 抑郁組與對照組血清細胞因子水平的比較[(±s),pg/mL]

組別 IL-6 IL-1β TNF-α抑郁癥組(n=52)對照組(n=52)t值P值11.27±2.00 4.95±1.23 19.654 0.000 2 40.64±12.22 6.23±3.17 19.659 0.000 2 40.65±7.17 21.79±4.39 16.176 0.000 6

②重度抑郁癥組 IL-6、IL-1β、TNF-α 水平均高于輕中度抑郁癥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 2 輕中、重度抑郁組血清 IL-6、IL-1β、TNF-α 的比較[(±s),pg/mL)]

表 2 輕中、重度抑郁組血清 IL-6、IL-1β、TNF-α 的比較[(±s),pg/mL)]

組別 IL-6 IL-1β TNF-α重度抑郁癥組 (n=19)輕中度抑郁癥組(n=33)t/Z值P值13.24±0.93 8.17±1.50 13.341 0.000 4 53.56±2.19 33.21±0.96-5.958 0.000 2 48.66±5.51 36.04±2.20 9.542 0.000 4

③抑郁組患者Treg細胞比例均高于對照組,且重度抑郁癥組Treg細胞比例明顯高于輕中度抑郁癥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輕中、重度抑郁組與對照組外周血Treg細胞占單核細胞百分比的比較[(±s),%]

表3 輕中、重度抑郁組與對照組外周血Treg細胞占單核細胞百分比的比較[(±s),%]

組別Treg重度抑郁癥組 (n=19)輕中度抑郁癥組(n=33)對照組(n=52)F值P值15.39±2.73 10.56±2.36 5.13±1.77 173.969 0.000 2

④血清炎癥因子(IL-6、IL-1β、TNF-α)及 Treg細胞與抑郁嚴重程度顯著相關(r=0.679、0.787、0.703、0.508,P<0.05)。

3 討論

20多年前提出的抑郁癥炎癥理論受到早期T細胞應答研究的影響,從那時起就成為眾多旨在了解免疫功能與抑郁癥之間關系的研究項目的目標因素[1]。抑郁癥有著復雜的病因和發(fā)病機制,抑郁癥巨噬細胞假說(也稱抑郁癥的細胞因子假說)嘗試用免疫因素解釋抑郁障礙的病理機制。與經(jīng)典的炎癥概念即機體對于局部損傷表現(xiàn)出的紅腫熱痛等臨床表現(xiàn)為主的病理生理過程不同,神經(jīng)炎癥更傾向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內(nèi)免疫細胞異常激活或免疫系統(tǒng)失衡[2]。免疫誘導分子可以通過各種神經(jīng)、體液和細胞機制激活腦內(nèi)信號。例如,細胞因子可以通過使用細胞因子特異性轉運分子或通過經(jīng)由傳入迷走神經(jīng)纖維傳遞細胞因子信號被動地通過血腦屏障(BBB)中的泄漏區(qū)如脈絡叢(CP)進入腦實質(zhì)中。在正常生理狀態(tài)和疾病狀態(tài)下,腦脊液,腦膜和腦實質(zhì)中,至少在3個解剖部位可以發(fā)現(xiàn)免疫細胞。在小鼠模型中,已經(jīng)報道了在暴露于心理壓力之后T細胞通過脈絡叢運輸以及用中樞神經(jīng)特異性肽激活自反應性T細胞免疫接種可以改變抑郁行為。最近的研究顯示淋巴細胞在保護宿主免受心理應激反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過降低促炎細胞因子水平和增加的神經(jīng)保護作用來減少小鼠的焦慮癥狀[1]。有證據(jù)表明,血清和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炎性細胞因子如 IL-1β,IL-6,IFN-γ 和 TNF-α 升高或炎癥反應增加與抑郁癥狀或疾病嚴重程度有關[3,11]。該項研究結果提示抑郁癥患者血清炎性細胞因子IL-6、IL-1β、TNF-α的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19.654、 19.659、16.176,P<0.05),其中重度抑郁癥組IL-6、IL-1β、TNF-α水平均高于輕中度抑郁癥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Z=13.341、-5.958、9.542,P<0.05)。證實了抑郁癥患者存在炎性細胞因子介導的免疫異常,說明炎性細胞因子可能參與了抑郁癥發(fā)病的病理過程,是導致抑郁癥發(fā)病的原因之一。近年來細胞因子已被證明可以進入大腦并參與到與抑郁癥有關的每個病理生理學領域,包括神經(jīng)遞質(zhì)代謝,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功能和神經(jīng)可塑性。一旦細胞因子信號到達大腦,它們就有能力影響合成,釋放,和重新吸收情緒相關的神經(jīng)遞質(zhì),進而誘導抑郁的發(fā)生。有研究觀察到細胞因子通過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HPA)軸的作用從而對重度抑郁癥相關機制產(chǎn)生影響[4]。研究發(fā)現(xiàn)抑郁癥、炎癥和疾病之間存在雙向聯(lián)系,有效的抑郁治療可能會對情緒、炎癥和健康產(chǎn)生深遠影響[5]。臨床試驗發(fā)現(xiàn)抗抑郁藥治療6周后IL-6的產(chǎn)生顯著降低,如果單核細胞促炎性細胞因子在抑郁癥的免疫失調(diào)中具有因果作用,抗抑郁藥治療可能會減弱單核細胞炎性細胞因子的活性并增強抗炎細胞因子的活性[6]。

Treg細胞是近年來最新發(fā)現(xiàn)的一種高表達IL-2受體α鏈(CD25)的CD4+T細胞亞型[12]。在外周免疫細胞中,調(diào)節(jié)性T細胞(Treg,CD4+CD25+Foxp3+)可調(diào)節(jié)小膠質(zhì)細胞的功能表型,通過抑制不適當或過度的免疫應答而顯示神經(jīng)保護作用,外周Treg功能障礙可能通過影響小膠質(zhì)細胞功能表型而參與抑郁癥的發(fā)病。該實驗采用Treg細胞特異性抗體Foxp3標記以明確Treg細胞占外周血單核細胞的比例,研究結果提示,抑郁癥患者Treg細胞比例高于對照組(5.13±1.77)%,且重度抑郁癥組(15.39±2.73)%,Treg細胞比例明顯高于輕中度抑郁癥組(10.56±2.36)%,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F=173.969,P<0.05)。 該次發(fā)現(xiàn)這與一些報道Treg水平在抑郁癥患者中減少的研究相沖突。如有研究表明Treg細胞可能在抑郁癥患者的免疫失衡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首次被診斷為重度抑郁癥的患者中存在外周血淋巴細胞CD4+CD25+Treg細胞數(shù)量下降,結果表明免疫功能障礙存在于重性抑郁癥患者的細胞因子水平[4,10]。然而相比之下,該次的結果與一項來自老年受試者的數(shù)據(jù)一致,即Treg百分比與健康狀況(t=-2.047,P=0.043)和精神狀態(tài)(t=-2.709,P=0.008)顯著相關,表明較高比例的Treg細胞與較高的抑郁癥狀相關[7,14]。另有研究顯示抑郁癥患者 Treg比例高于對照組,吲哚胺 2,3-雙加氧酶(IDO)導致的色氨酸饑餓狀態(tài),可誘導Tregs細胞的產(chǎn)生,Tregs細胞通過細胞膜表面?zhèn)鬟f抑制信號CTLA4分子和分泌IFN-γ等細胞因子兩種機制刺激DC表達 IDO,當IDO活性增強導致色氨酸進一步減少時,Treg細胞通路被激活,該通路不僅可以激活Treg細胞的活性,而且可以誘導 CD4+CD25-T細胞向CD4+CD25+T細胞轉化[8]??挂钟羲幙梢砸种七胚岚?2,3-雙加氧酶(IDO)的活性,由于IDO是被INF-α等促炎癥細胞因子激活的,因此抗抑郁藥通過減少促炎細胞因子從而抑制IDO的活性來發(fā)揮抗抑郁的作用[6]。一項薈萃分析顯示抑郁癥患者T細胞對有絲分裂原的增殖反應減弱,表明抑郁癥可能與同時激活和抑制免疫反應有關[1]。抑郁癥是導致全球疾病負擔重要因素,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因此探索其有效治療迫在眉睫[13]。

綜上所述,Treg細胞的百分比高低與抑郁癥的發(fā)生存在著某種平衡,一定數(shù)量的Treg細胞在免疫炎癥反應過程中具有抑制炎癥反應和維持免疫穩(wěn)態(tài)的重要作用,可以負性調(diào)節(jié)內(nèi)源性免疫反應,但當Treg細胞過高將對免疫功能過度抑制,導致抑郁癥更易發(fā)生。未來研究策略旨在解決炎癥細胞因子,T細胞在抑郁癥中的具體作用機制,對探索抑郁癥的創(chuàng)新治療至關重要。在使用預測性生物標志物進行治療試驗之前,能更好地了解抗抑郁藥治療結果的個體差異,更利于抗抑郁藥物的研發(fā),為抑郁癥患者帶來新的福音。

猜你喜歡
輕中度單核細胞抗抑郁
抗抑郁藥帕羅西汀或可用于治療骨關節(jié)炎
中老年保健(2021年5期)2021-12-02 15:48:21
水楊酸聯(lián)合果酸治療輕中度痤瘡的臨床療效觀察
當藥黃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頤腦解郁顆??挂钟糇饔眉捌錂C制
中成藥(2018年4期)2018-04-26 07:12:39
舒肝解郁膠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機制
中成藥(2018年1期)2018-02-02 07:20:16
丁螺環(huán)酮聯(lián)合養(yǎng)血清腦顆粒治療輕中度卒中后抑郁的效果觀察
虛擬組織學血管內(nèi)超聲在輕中度冠狀動脈病變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單核細胞18F-FDG標記與蛛網(wǎng)膜下腔示蹤研究
舒肝解郁膠囊治療輕中度抑郁癥的療效觀察
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TLR2的表達及意義
岐山县| 安仁县| 台北市| 芮城县| 米泉市| 绵阳市| 邵阳市| 女性| 河源市| 慈溪市| 天全县| 偏关县| 庐江县| 施甸县| 嘉兴市| 大余县| 沙坪坝区| 搜索| 荃湾区| 桃园县| 高陵县| 荣成市| 开鲁县| 乳源| 颍上县| 宝鸡市| 岳普湖县| 辽源市| 威海市| 南康市| 彭泽县| 浦城县| 无为县| 屯留县| 精河县| 合江县| 五原县| 平南县| 崇信县| 中宁县| 同德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