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興國
素材一: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最喜歡的稱號是“農民教授”
成長于土地,根植于土地,收獲于土地,我國植物病理學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朱有勇的大半生和土地有著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十多年里近千次的試驗研究,朱有勇最終確證了作物多樣性時空優(yōu)化配置是有效控制病害的新途徑。
如今,朱有勇的一系列新技術已在國內外推廣應用2億多畝。離不開田地的他,拒絕了很多高薪聘請,每年下鄉(xiāng)幾十次。他最喜歡問農民需要什么、有什么困難,先后解決了馬鈴薯病害、三七連作障礙等難題。多年來,農民兄弟一聲“農民教授”是他最喜愛的稱呼。
(選自“央視網(wǎng)”2017年6月15日)
素材二: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永根“家徒四壁”卻捐出880多萬元
罹患重癥的中國科學院院士盧永根教授將畢生積蓄880多萬元轉入華南農業(yè)大學的賬戶,設立教育基金,用于獎勵貧困學生與優(yōu)秀青年教師。他家里只有破舊的木沙發(fā)、老式電視;鐵架子床銹跡斑斑,掛帳子用的竹竿,一頭綁著繩子,一頭用釘子固定在墻上;幾張椅子,用鐵絲綁了又綁,可以說是家徒四壁。他辦公桌上有一個筆記本,本子的扉頁上寫著自勉的四個“一點”:多干一點,少拿一點,腰板硬一點,說話響一點。
在水稻遺傳研究領域,盧永根教授作出過突出貢獻。他提出的水稻“特異親和基因”新學術觀點,對水稻育種實踐產(chǎn)生了重要作用。近5年,盧永根帶領研究團隊共選育出作物新品種33個,累計推廣面積達1000萬畝以上。
(選自《光明日報》2017年10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