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欣洋
[摘 要] 外賣市場是我國目前餐飲行業(yè)內最受聚焦的市場之一,而外賣平臺正處于這一市場中的核心。繼百度外賣被收購后,國內目前兩家最大的外賣平臺——餓了么和美團外賣之間的競爭愈發(fā)激烈;而兩者的主要投資者,阿里巴巴和騰訊,亦在移動支付、電商等多行業(yè)中呈競爭關系。風起云涌的外賣行業(yè)中,餓了么與美團的爭斗能否讓新晉外賣平臺的創(chuàng)業(yè)者漁翁得利?通過對外賣市場情況概述,對美團外賣和餓了嗎地域、服務、宣傳等進行博弈,結合外賣平臺市場的SWOT分析,從優(yōu)勢、劣勢、機會和威脅四方面闡述新平臺發(fā)展的應對策略,并需要選擇推廣、廣告、物流服務、節(jié)省開支、減少虧損、大數(shù)據(jù)等適合自己的模式作為主要盈利手段,使新外賣市場平臺的發(fā)展與盈利成為可能。
[關鍵詞] 外賣平臺;餓了么;美團
[中圖分類號] F279.2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9-6043(2018)08-0082-05
Abstract: Takeaway market is one of the most focused markets in China's catering industry, and takeaway platforms are at the core of this market. After the takeover of Baidu Take-Out, the competition between the two largest takeout platforms in China - Eleme and Meituan is becoming increasingly fierce, and the major investors, Alibaba and Tencent, are also competing in many industries, such as mobile payments, e-commerce and other industries. Can the battle between Eleme and Meituan make the entrepreneurs of new takeaway platforms benefit from the surging takeaway industry? Through the summary of the situation of the takeout market, we game the region, service and advertisement of the two competing platforms, combine the SWOT analysis of the market of takeout platforms, and explain the strategie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the new platforms from four aspects of advantages, disadvantages, opportunities and threats. It is found that the platforms need to choose promotion, advertising, logistics service, cost saving, loss reduction, big data and other suitable modes as the main means of profit, making the development and profitability of the new takeaway market platform possible.
Key words: takeaway platform, Eleme, Meituan
一、外賣市場情況概述
從最初的打包自提模式,到電話訂餐的悄然興起,再到現(xiàn)如今蓬勃發(fā)展的網(wǎng)絡訂餐服務,外賣市場已成為我國餐飲業(yè)發(fā)展歷程中不可忽視的一顆新星。據(jù)美團點評于2017年發(fā)布的調查報告,以其收錄的商家為例,2016年度外賣市場入駐美團的商家數(shù)量累計已有245萬家,占已收錄的正常餐飲業(yè)門店總數(shù)的37%,而其中尤以上海、北京、廣州、成都等大型城市的外賣商戶數(shù)量最為龐大[1]。
不僅如此,外賣行業(yè)的市場規(guī)模以及在線訂單用戶的數(shù)量也在穩(wěn)步增長。根據(jù)iiMedia Research(艾媒咨詢)的報告,2016年我國在線餐飲外賣市場規(guī)模達到了1662.4億元,相較2015年數(shù)據(jù)的增長率為33.0%;而在線餐飲外賣用戶規(guī)模已于2016年達到2.56億人,相比2015年增長了22.5%。同時,這兩者的增長率正處于下降狀態(tài),代表著外賣市場的市場規(guī)模和用戶規(guī)模已逐漸趨于穩(wěn)定[2]。
移動支付的普及也促進著外賣行業(yè)的發(fā)展。據(jù)統(tǒng)計,2016年第三方移動支付的規(guī)模擴大了2倍多。受其影響,移動支付已經(jīng)成為餐飲業(yè)中第一大支付手段,其使用頻率相較于刷卡支付、現(xiàn)金支付、預購等支付手段位列第一,而刷卡支付及現(xiàn)金支付的使用比重均有下降[1]。
支付方式的改變亦帶來了手機外賣平臺的風靡:美團、餓了么、百度外賣成為手機訂餐軟件三巨頭;而在餓了么收購百度外賣后,美團與餓了么的這兩家全國最大訂餐軟件的角力,則占據(jù)了訂餐軟件市場的主要舞臺。其中,美團的主要融資伙伴是提供微信支付服務的騰訊,而餓了么在近期被阿里巴巴全資收購后,則擁有了支付寶這一全球最大移動支付公司的全力支持。
雖然騰訊在QQ、微信等社交平臺上的影響力更占優(yōu)勢,但支付寶的便捷支付無疑也是一股強有力的助力。美團與餓了么各占一席,互不相讓,然而,其與各自的合作伙伴的關系亦是暗潮涌動。就美團與騰訊而言,美團在借助騰訊在社交平臺上的優(yōu)勢獲取利益的同時,也為騰訊提供了大量的支付訂單。但是,美團收購錢袋寶的“小動作”,彰顯了其在移動支付領域上分一杯羹的野心,這對于借助美團的外賣訂單獲取了大量支付訂單的騰訊而言,無疑是一份潛在的威脅。
而餓了么與阿里之間的關系也是波瀾驟起。2018年2月26日晚,相繼多家媒體報道阿里將全資收購餓了么;而在4月2日,阿里巴巴集團、螞蟻金服集團與餓了么聯(lián)合宣布,阿里巴巴已經(jīng)簽訂收購協(xié)議,將聯(lián)合螞蟻金服以95億美元對餓了么完成全資收購。作為餓了么第一大股東的阿里已于2017年持有餓了么23%的股權,并已經(jīng)在餓了么董事會擁有了一票否決權。此時“財大氣粗”地全資收購并未盈利的餓了么,恐怕是為了與美團和騰訊博弈而刻意為之[3]。
二、美團外賣與餓了么的博弈
在美團與餓了么的這場沒有硝煙的戰(zhàn)爭中,新平臺想要尋找擠入市場的可能性,恐怕并非一件易事。繼百度外賣退出后,美團與餓了么的對峙使得我國外賣市場進一步接近了雙頭壟斷的情況雙方互不相讓,即使尚未實現(xiàn)盈利,卻仍然用盡手段想把對方擠出市場,以形成“一家獨大”的格局。目前,這兩家不論是配送費用、配送平均時長還是主要地域分布,都存在許多相似之處,但區(qū)別也客觀存在。
(一)地域
餓了么總部位于上海,而美團總部則位于北京。就地域分布來看,在兩家平臺創(chuàng)立的初期,雙方在圍繞自己的總部不斷擴大勢力范圍的同時,逐漸形成了“南有餓了么,北有美團外賣”的南北格局。但到了2016年,兩者在地域上的“勢力范圍”的差異已經(jīng)不再明顯:廣東、江蘇成為了餓了么和美團地域滲透率的共同的榜首和榜眼,而在兩家地域滲透率平臺前十的席位中,上海、浙江、山東、河南、遼寧、北京均榜上有名,且排名相近;而對于只列在美團榜內前十的四川、河北,以及只處于餓了么榜內前十的福建、黑龍江而言,用戶增速在對手平臺處均位列前茅[4]。由此可見,餓了么與美團都在努力補足先前未能滲透的地區(qū)的影響力,以免在地域上被割裂,失去了在某些地區(qū)產(chǎn)生品牌效應的先機。
(二)宣傳
雖然兩家平臺都在爭先恐后地掠取地盤,卻鮮少發(fā)布廣告做宣傳,這似乎與兩者竭力爭取用戶的目標相互矛盾。可即便如此,如今提到外賣平臺,幾乎每個人都會想到美團與餓了么黃、藍兩家的名號。
對于美團,其最開始的宣傳可謂是如同草船借箭般的謀略,在2010-2011年的多家團購平臺的“千團大戰(zhàn)”中,憑借競爭對手對“團購”這一概念的推廣借勢而起,幾乎是輕而易舉地吸引了大眾的眼球。而早在2009年便成立了的餓了么,則是靠著2015年的一句親民的宣傳語“餓了別叫媽,叫餓了么”聲名崛起,以黑馬之勢向美團和百度的業(yè)內霸主地位發(fā)出了挑戰(zhàn),并最終贏得了與美團一決高下的地位。
除此之外,且不說穿梭于大街小巷、身著黃衣和藍衣的騎手,就是在實體門店里也常會看到前來取餐的送餐員,配合在他們身上和摩托車上印著的美團、餓了么的商標,也無疑是一種極為效率的宣傳手段。而阿里旗下的餓了么,其在支付寶app內置的推廣及優(yōu)惠券,以及自身的支付寶免密支付功能亦是吸引了不少的用戶。與此相反的是,美團與騰訊的合作似乎不甚親密,既沒有微信支付上的優(yōu)惠,也沒有兩家應用相關的推廣,就這一點而言,或許將會成為與阿里、餓了么競爭中的失分項。
(三)服務
相較于專心做外賣一項服務的餓了么,美團提供的業(yè)務可謂是“遍地生花”,不僅有外賣、酒店、電影團購,近期甚至推出了在南京試點運營的網(wǎng)約車服務,試圖與行業(yè)翹楚滴滴打車一決高下。且不論打車服務與食品外賣能否協(xié)同發(fā)展,單從口碑上講,用戶很難把以外賣出名的美團與打車服務聯(lián)想起來。兩者既不是互補商品,也不是替代商品,強行放在一家企業(yè)名下,只會讓人感覺畫蛇添足、多此一舉。美團推出網(wǎng)約車服務的這一舉措,或許是為了在外賣行業(yè)難以盈利的情況下,試圖借助新業(yè)務吸引資金。然而外賣行業(yè)有餓了么對持,網(wǎng)約車服務又有滴滴打車叫陣,美團腹背受敵,一旦失利恐怕覆水難收。不巧的是,這兩家企業(yè)偏偏都與阿里巴巴有著親密的合作;更不巧的是,身為美團最大投資者的騰訊,亦是滴滴最近新推出的業(yè)務——滴滴外賣的主要投資方。
騰訊在這一混戰(zhàn)中的位置難以明確,可能是采取穩(wěn)妥策略,兩家都投資的結果就是總有一家會帶來成功;也可能是想要渾水摸魚,在未來的某一天殺出一支奇兵,推廣騰訊自家的“外賣/打車新業(yè)務”;除此之外,還有一種可能,便是騰訊CEO馬化騰在2012年提出的“應該鼓勵自我革命,甚至是內部的競爭”[5]的觀點,借助對兩家互相對立的企業(yè)的投資,促進相關產(chǎn)業(yè)的快速發(fā)展,從而帶動騰訊旗下的微信支付業(yè)務發(fā)展,以達到和阿里的支付寶平起平坐,甚至反將一軍的目的。
相比美團的雨露均沾,餓了么則是將熱情全部投在了外賣服務里。在目前外賣市場尚未盈利的環(huán)境下,這也帶來了餓了么入不敷出的問題:一旦與美團的博弈失敗,或是投資者突然撤資,都會讓餓了么遭遇沉重的打擊;而若是美團遭此困境,或許還可以憑借外賣以外的業(yè)務緩一口氣,不至于敗的太過徹底。即使如此,餓了么對外賣這一項業(yè)務的專攻也并未帶來相應的優(yōu)勢。據(jù)極光大數(shù)據(jù)于2017年4月發(fā)布的統(tǒng)計,近半年以來,不論是日平均新增用戶還是平均30天用戶留存率,餓了么的數(shù)據(jù)都比美團略遜一籌。雖然餓了么的月活躍用戶數(shù)仍位列外賣類app的榜首,且相對于美團外賣的優(yōu)勢明顯[6],但鑒于消費者的忠誠度主要是投入給餐飲店而非訂餐軟件,一旦美團外賣采取措施吸引用戶,如在優(yōu)惠力度上更勝一招,或是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支付方式,餓了么的用戶就會有很大可能“移情別戀”。
(四)與餐飲店的“博弈”
隨著外賣行業(yè)的崛起,大量的小型餐飲店也如雨后春筍般遍地而生。這類餐飲店一般主打快餐或小吃,店鋪面積較一般的餐飲店要小,但店內進出的外賣平臺送餐員卻絡繹不絕。而快餐,正是最受外賣平臺用戶歡迎的餐品[2]。因此,為了節(jié)省地租和雇員工資,許多新晉餐飲店選擇了快餐這一類別,并與多家外賣平臺合作,旨在將銷售重心放在外賣用戶上。
除了小型餐飲店外,大部分中大型餐飲店也選擇了提供外賣服務。這或許是為了順應當前用戶需要,主動進軍外賣市場,以免在外賣大潮中損失過多的顧客。然而,許多實體餐飲店的餐品并不適合通過外賣配送,比如火鍋、烤肉等需要餐飲店提供特殊器具的餐品,或者冰點、冷飲等需要低溫食用的餐品。雖然餓了么于2017年6月在京滬兩地推出了冷熱雙溫箱,使用干冰和電熱保持餐品的溫度,但這一舉措的成本頗高,恐怕目的只是搶奪高消費地區(qū)的客源,難以在全國推廣。
快餐借助外賣平臺盈利,中大型餐飲店順應潮流提供外賣,以及冰點、冷飲的外賣加盟,都是建立在收益不小于成本的基礎上的。而當前配送外賣的成本較低,與餓了么和美團的暗中較勁有著直接的聯(lián)系。一旦一方勝出,在沒有其他外賣平臺能夠與勝者抗衡的情況下,必然會形成一家獨大的格局?;蛟S留下的這家外賣平臺考慮到消費者的接受程度,會選擇較慢地提升消費者方面所付的配送費用;但對于合作的商家,恐怕就不會這么心慈手軟。
如果消費者所面對的外賣價格上漲仍處于可以接受的程度,消費者就會樂意繼續(xù)購買外賣服務,那么,對現(xiàn)如今處于買方市場中的餐飲店而言,即使盈利幅度大大降低,也無法完全放棄與外賣平臺的合作。首先,餐飲店自主提供外賣服務不甚現(xiàn)實:一是電話訂餐不夠便利,已經(jīng)不符合消費者的需求;二是網(wǎng)站訂餐的成本太高,中小型餐飲店只能望而卻步。其次,若是直接與外賣服務一刀兩斷,且不論極其依賴外賣平臺盈利的小型餐飲店能否撐住,就是中大型的餐飲店,面對眾多已經(jīng)習慣了點外賣用餐以節(jié)省時間和精力的消費者,恐怕也難以創(chuàng)造足夠的吸引力引導這部分顧客選擇堂食就餐。而留下的、選擇繼續(xù)與外賣平臺合作的餐飲店,要么忍氣吞聲減少外賣部分的盈利,要么只能提高在外賣平臺上出售餐品的售價。而堂食、外賣的不同售價會讓顧客產(chǎn)生對餐飲店的不良印象,進而在點外賣時更傾向于選擇其他便宜的餐飲店,最終導致提高售價的餐飲店銷售量的下滑。
三、新晉外賣平臺如何打入市場
面對美團和騰訊,以及阿里和餓了么這兩大勢力,新生的外賣平臺是否能有進入市場、謀求發(fā)展的空間呢?
(一)如何發(fā)揮優(yōu)勢:瞄準最易接受新事物用戶群體,以此為目標作合適的推廣宣傳
不論何時,最樂于挑戰(zhàn)新事物的永遠是年輕人。因此,若是一個新的外賣平臺想要最快地融入市場,大學生群體會是最優(yōu)的首選目標,這一點也有餓了么的成功案例支持。除此之外,新入職場的年輕員工亦是不容忽視的對象。這類員工一般工作負擔較重,壓力更大而用餐時間更少,因此,靈活多變的用餐時間、態(tài)度友善的送餐員,甚至有機會獲得的小驚喜(如優(yōu)惠抽獎,意料之外的贈品)都會讓他們產(chǎn)生更多的對外賣品牌的好感。
為了在年輕群體中打出一片天地,了解并正確使用他們流行的事物也是一個重點。外賣平臺可以將這它們融入海報、網(wǎng)絡傳媒等廣告宣傳中,也可以在培訓送餐員時,注意讓他們多學習些相關的知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大多數(shù)常用外賣服務的人群不常外出,所以前提若是要節(jié)省經(jīng)費,海報最好張貼在居民樓、學校海報欄一類離居住點較近的地方,在網(wǎng)絡傳媒如微博、微信、QQ、人人網(wǎng)等刊登廣告亦會發(fā)揮不錯的效果,但電視廣告帶來的收益恐怕會不如預期。
(二)如何克服劣勢:先宣傳再進入市場,送餐員要培訓完善再進入崗位
在美團外賣、餓了么的兩座大山下,如果沒有足夠的知名度,新晉的外賣平臺在用戶和餐飲店合作者之間都不會討到好處。因此,在正式進入市場前先進行宣傳會是一個更好的選擇。利用消費者和餐飲店對美團或餓了么一家壟斷后的局勢的擔憂,提前進入人們的視線,在吸引注意力的同時,考察自身成功進入市場的可能性。如果宣傳得到的回應不如預期,提前減少投資預期,或是考慮不進入這一市場將會更為靈活可行。
送餐員一直是各個外賣平臺最頭痛的問題之一。由于選擇這一職業(yè)的大多數(shù)為學歷和技術較低的人群,因此送餐員的素質和對工作的忠誠度必須要有所保障。作為一條外賣物流鏈中唯一與消費者直接接觸的群體,他們給消費者留下的印象好壞將直接影響整個外賣服務的評價。因此,新晉的外賣平臺需要重點考察并培訓送餐員的素質,包括普通話水平、禮貌和微笑,并完善用戶評價體系,及時通過用戶反饋進行對送餐員的考核。另外,在接單、送單出現(xiàn)不可抗的問題時,提供給送餐員及時有效的幫助也是必要的舉措,并在同時告知用戶具體原因,以避免送餐員受冤罪、用戶產(chǎn)生錯誤判斷。
除此之外,因為目標受眾以年輕人為優(yōu),而大部分年輕人較年長者更關注外表;所以,如果有條件的話,甚至可以在招聘時送餐員的外貌加以要求,并在送餐員的統(tǒng)一著裝上選擇更為美觀的設計,或許會在吸引回頭客上帶來不錯的結果。
(三)如何利用機會:在最佳的時機進入市場,盡快找到合適投資者,以及餐飲店合作方
美團外賣與餓了么二虎之爭,終有一方會獲勝。而這要么是騰訊投資的美團,要么背后有阿里巴巴支持的餓了么。不論哪一方勝出,另一方的投資者絕不會就此罷手。因此,若是在美團、餓了么中一方顯出明顯弱勢的時候進入市場,就更有可能獲得這兩家投資者的垂憐。此外,專注做好外賣一項業(yè)務,對于新進入市場、欠缺知名度和資源的平臺而言也是最優(yōu)的選擇。
除了投資方,餐飲店和消費者也樂于看到外賣市場內部處于競爭模式。賣方壟斷只會剝削消費者的利益,而若是外賣市場內部百家爭鳴,則對餐飲店和消費者更有利。此外,新的外賣平臺對餐飲店也意味著新的機遇。若外賣平臺能推出更合理的收費模式、更效率的配送服務,就會吸引更多的餐飲店合作者入駐。
(四)如何應對威脅:選擇與較大的移動支付商合作,盡快發(fā)展,準備優(yōu)秀的公關,保障食品安全以及送餐員素質和配送效率
外賣平臺的發(fā)展不可操之過急。在目前整個外賣市場尚未實現(xiàn)盈利的情況下,不尋找大量外部投資是不明智的行為。相比已經(jīng)完成收購餓了么的阿里巴巴,與美團合作相對較不緊密的騰訊可能會是成功率更高的融資對象。阿里在2017年提出了“新零售”的理念,而餓了么無疑已是其旗下的一塊堅固的鋪路石。衣食住行一直是人民生活的核心,而食品方面的大數(shù)據(jù)對阿里的精準營銷有極大的益處。對于已經(jīng)入股京東的騰訊而言,自然不能在大數(shù)據(jù)方面輸給對手。介于美團外賣的最大目標人群是白領,而餓了么的則是大學生,因此,如果新晉外賣平臺能夠提供補足美團外賣所欠缺的數(shù)據(jù),并且保持數(shù)據(jù)質量,就會讓騰訊看到更多合作的價值。不建議與并不知名的移動支付合作,在自身并未形成品牌效應之前,弱與弱的合作不會帶來有效的成果。
如今外賣市場看似已經(jīng)接近飽和,但這并不意味著新的外賣平臺不能從舊平臺那里“分一杯羹”:吸引投資者,吸引餐飲店合作,最終吸引更多的用戶,如果新晉外賣平臺為他們帶來的滿意度更高,那么最初的幼芽也能成長為參天大樹。但需要注意的是,現(xiàn)有的大平臺不可能不對新平臺施加壓力,吞并和排擠都是極有可能出現(xiàn)的情況。只有打好用戶口碑,占有足夠的投資資源,才能有與大平臺談判、競爭的本錢。
食品安全一直是令消費者憂心的問題。雖然這一問題主要出現(xiàn)在餐飲店環(huán)節(jié),但也會令外賣平臺合作者受到不利的影響。如果不能從源頭控制,避免問題出現(xiàn),就需要保證在供應鏈末端的消費者的利益能夠得到及時的保障。因此,優(yōu)秀的公關,以及在發(fā)生問題時對消費者的補貼方式是需要提前準備好的必需品。
外賣配送自然少不了物流。比起與其他物流服務商合作,外賣平臺自己開發(fā)配送體系更能保證質量,也更容易符合自身的需要。針對較易出現(xiàn)的送餐員素質低、配送慢等問題,首先要在入職培訓時做足工作,對送餐員的選擇應是寧缺毋濫;其次,限制送餐員一次性可接的單數(shù),根據(jù)用戶的分布合理分配送餐員分布和接單范圍,準確估計送餐時間和準備超時補償,也是保障送餐效率和用戶滿意度的重要措施。只有保證了餐品送達時的質量,才能最大程度地獲取用戶的回頭率。
四、外賣市場盈利的可能
無法實現(xiàn)盈利——這對任何一種行業(yè)來說都是最致命的威脅。想要進入外賣市場的創(chuàng)業(yè)者也往往會因為這一點而望而卻步。一方面,配送費要低于用戶對物流服務的估值;另一方面,對餐飲店收取的服務費也不能過高而失去競爭力。許多外賣平臺,包括美團外賣和餓了么,都采取了“殺熟”的收費模式:在前幾年發(fā)展初期對商家進行補貼,而在如今競爭趨于穩(wěn)定后突然征收10%甚至20%的傭金,依賴外賣服務的商家自然無法輕易離開,只能乖乖交錢,卻掩不住商家的怨聲四起。
如果新晉外賣平臺想要進入市場,必須要能看到未來盈利的可能,否則這種行為就是不理智的,必須承受巨大的虧損風險。在進入行業(yè)初期,從消費者和合作者方面強行盈利并不明智,而日后采取與舊平臺一樣過河拆橋的“殺熟”模式也不易成功。因此,新的平臺必須另辟蹊徑,尋找新的盈利方式,才能有支持自己在外賣這一市場創(chuàng)業(yè)的目標,同時也才能讓投資方和餐飲店看到與新平臺合作所能帶來的利益。
方法的成功與否需要實踐,新晉外賣平臺需要選擇適合自己的模式作為主要盈利手段:
(一)推廣、廣告盈利
在外賣平臺里插入合作者的廣告,通過外賣服務帶來的流量,作為獨立媒體賺取廣告費補貼虧損。需要注意的是,插入的廣告需要與外賣服務有所關聯(lián)、并且適合外賣平臺自身的主要受眾,如大學生;推送頻率不能過高,以免降低用戶對外賣平臺的滿意度。
(二)物流服務盈利
在外賣平臺自己的配送體系完善后,可以推出不同于外賣配送的新的物流業(yè)務,如同城速遞、超市配送。如果目前的配送服務能夠達到較高的用戶滿意度,那么用戶選擇使用新的物流業(yè)務的可能性也就更高。
(三)節(jié)省開支,減少虧損
在打出足夠的名聲之后,新晉外賣平臺可以在廣告宣傳上節(jié)省部分費用,而選擇在成本較為低廉的媒體上進行宣傳,如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同時,適量地提高對餐飲店和用戶的收費,也能緩解外賣平臺虧損的壓力;但這一舉措需要確保將收費控制在兩方的接受范圍內,因此市場調研和價格制定是極為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四)大數(shù)據(jù)盈利
如今社會的信息化發(fā)展愈發(fā)蓬勃,大數(shù)據(jù)已經(jīng)成為了眾多行業(yè)傾心的重要工具之一。提供與用戶有關的大數(shù)據(jù)可以從相關行業(yè)的合作者處獲得盈利。然而,大數(shù)據(jù)的普及也帶來了用戶的不滿,其問題主要出于對自身隱私泄露的恐慌,以及對自身的興趣進行強行商業(yè)推廣的憤懣。因此,在通過大數(shù)據(jù)盈利時,需要規(guī)劃好適度的數(shù)據(jù)量和合適的數(shù)據(jù)用處,不販賣用戶隱私信息,確定最有可能吸引用戶消費的商品,才能做到有效率、有效果地使用大數(shù)據(jù)這一新生科技。
[參考文獻]
[1]餐飲老板內參.2017中國餐飲報告:1000萬老板關心的舌尖數(shù)據(jù)都在這里了![EB/OL].https://www.sohu.com/a/136916943_114778.(2017-04-28)[2018-03-18].
[2]艾媒咨詢.艾媒報告|2017上半年中國在線餐飲外賣行業(yè)研究報告[EB/OL].http://www.iimedia.cn/54716.html.(2017-08-21)[2018-03-20].
[3]馮孔.餓了么張旭豪回應與阿里傳聞:更關注如何保持業(yè)務的增長[EB/OL].http://www.xinhuanet.com/food/2018-03/04/c_1122484331.htm.(2018-03-04)[2018-03-20].
[4]AI財經(jīng)社.餓了么和美團的全套數(shù)據(jù)大對比,10張圖一目了然[EB/OL].http://www. sohu. com / a / 168332705 _ 99950592.(2017-08-30)[2018-03-20].
[5]雷建平.騰訊馬化騰:應鼓勵自我革命甚至是內部競爭[EB/OL].http://tech.qq.com/a/20120423/000384.htm.2018-03-29.(2012-04-23)[2018-03-29].
[6]極光大數(shù)據(jù).極光大數(shù)據(jù):2017年O2O下半場數(shù)據(jù)報告[EB/OL]. http: // www. docin. com / p - 1921775411. html & form Daily = 1.(2017-05)[2018-03-30].
[責任編輯:潘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