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燕琴
(山西陽泉陽煤總院乳腺科,山西 陽泉 045008)
乳腺炎是哺乳期女性較為常見的疾病,多是由于乳汁淤積引發(fā)細菌感染,繼而損傷乳頭皮膚、乳腺實質并形成多房性膿腫[1]。乳腺炎不僅影響正常的哺乳,還會對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影響,膿腫切開引流術是目前被廣泛認可的外科治療手段,但是由于術后恢復緩慢且長時間伴有疼痛,多數患者會出現抑郁、失落等負性情緒。為了舒緩患者的不良情緒,我院在乳腺炎患者術后實施健康教育護理,現將干預效果報告如下:
本次實驗選取我院自2015年2月-2016年2月間收治的乳腺炎患者90例進行臨床研究,均行膿腫切開引流術治療,術后隨機分成對照組(45例)和觀察組(45例)。對照組患者年齡在22-41歲間,平均(30.7±2.2)歲,左側病變27例、右側病變18例,初產婦33例、經產婦12例;觀察組患者年齡在25-39歲間,平均為(31.1±2.6)歲,左側病變24例、右側病變21例,初產婦31例、經產婦14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未滿月的哺乳期女性;(2)身體發(fā)熱、惡寒、周身有不適感,白細胞計數增加明顯;(3)初起時乳房內有疼痛性腫塊,膿腫形成時腫痛感明顯加強,患側腋下淋巴結發(fā)生腫大現象且伴有劇烈脹痛[2]。
1.3.1手術方法
叮囑患者有充足的休息,術前12h禁食、6h禁飲。行全身麻醉,于膿腫部位切約3-4cm的切口,確保膿腫腔和臨近組織呈相互獨立的關系,插入引流管將膿腔內所有膿液引流排出,完畢后使用生理鹽水徹底沖洗膿腫腔,再使用醫(yī)用凡士林進行填充處理,縫合包扎處理,術畢。
1.3.2術后護理
對照組行常規(guī)護理干預:(1)病情觀察,術后送至病房后患者取半臥位(持續(xù)時間≥12h),密切監(jiān)視患者生命體征指標,如體溫、心率、血壓、呼吸和血氧飽和度等,特別注意在退奶期間患者體溫不應超過37.5℃。(2)患側乳房護理,將乳汁全部排空并停止哺乳,確保乳腺的通暢性;將術側乳房使用繃帶托起,在術后第2d時由責任護士進行乳房按摩,每天2-3次,5min/次。(3)引流管護理。觀察引流液的量、性質和顏色,每隔2h記錄一次;注意檢查引流管是否有折彎、牽拉以及脫落等狀況。若發(fā)現引流液出現血性分泌物則立即告知醫(yī)生進行處理。(4)生活護理。飲食方面早期盡量以清淡的流質食物為主,注意膳食營養(yǎng)的合理搭配,促進免疫功能的恢復;在護理操作時注意保護患者的隱私,多和患者進行交流,耐心解答患者或家屬的疑問,保持態(tài)度、語氣的溫和,營造溫馨舒適的病房環(huán)境。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開展健康教育:(1)健康教育的方式。①口頭宣教:在干預前對患者的文化背景進行了解,對于文化程度高的患者在疾病、健康知識宣教時盡量使用醫(yī)學術語,讓患者感受到護士的專業(yè)性;而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則盡量使用通俗易懂的語言進行講解。②書面形式:發(fā)放乳腺炎疾病防治手冊,讓患者通過閱讀加深對疾病的了解;此外在病區(qū)外開設乳腺炎疾病介紹和術后恢復期的注意事項等。(2)健康教育內容。①向患者講解乳腺炎的病因,如乳頭內陷畸形、乳汁淤積、機體免疫功能較差等;②介紹手術的原理和操作要點,術后恢復期的注意事項等;糾正患者錯誤的觀念,如害怕創(chuàng)傷影響乳房美觀度、擔心恢復時間長影響哺乳等。
(1)采用SDS、SAS量表分別在術后第2d、出院前對患者的抑郁、焦慮情況予以評估,兩個量表的分界值均為50分,50-59分間為輕度焦慮/抑郁,60-69分為重度焦慮/抑郁,≥70分為重度抑郁/焦慮。(2)在出院前發(fā)放調查問卷了解患者對乳腺炎健康知識的知曉情況,分別從病因、并發(fā)癥、手術操作要點、術后注意事項等共30道題目,每小題為1-3分,滿分為90分,80-90分間為基本知曉,54-79分為略知曉,小于54分為不知曉[3]。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本次實驗數據,SDS、SAS評分等劑量資料用(±s)表示組間用t檢驗,健康知識知曉率等計數資料用%表示用x2檢驗,P<0.05,數據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術后第2d時兩組患者SAS、SDS評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出院前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詳見表1所示。
觀察組患者健康知識知曉率為86.67%(39),遠高于對照組的62.22%(28),x2=7.067,數據對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乳腺炎手術治療后恢復期較長,患側乳房會伴有疼痛感、在意術后乳房的美觀度以及對哺乳的影響,多方因素的影響導致患者出現焦慮和抑郁等負面情緒。不良心理狀態(tài)會本能的抗拒治療,繼而影響術后的恢復效果甚至誘發(fā)其他并發(fā)癥,因此患者術后健康教育非常關鍵。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初和出院前焦慮、抑郁評分變化[ ±s]
表1 兩組患者護理初和出院前焦慮、抑郁評分變化[ ±s]
?
孫滿紅[4]等人的研究結果顯示,乳腺炎患者行切開引流手術治療后,護患之間增加交流,耐心解答患者的疑問則可以改善其心理狀態(tài)、縮短住院時間。本次實驗在常規(guī)的護理的基礎上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旨在通過健康宣教來消除患者的不良情緒。分別使用口頭、書面宣教方式宣教乳腺炎的病因、治療方式、患者術后的恢復效果以及術后的注意事項等,讓患者對相關知識有充分的了解,消除因無知而產生的焦慮情緒;此外需要糾正患者錯誤的觀念,告知患者健康比美觀更為重要,且術中縫合使用的可吸收縫線,術后傷疤不會特別明顯等。對于擔心術后影響哺乳的患者,告知其在恢復期由專職護士進行干預,不會對乳汁分泌產生較大影響。研究結果顯示在出院前觀察組患者SAS、SDS評分下降幅度均優(yōu)于對照組,數據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另外觀察組患者知識知曉率高達86.67%,遠高于對照組的62.22%,由此說明健康教育可提升患者對乳腺炎健康知識的認知。
綜上所述,乳腺炎行膿腫切開引流術后使用健康教育能夠緩解患者的負面情緒,值得推廣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