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志偉
摘要:隨著高中數(shù)學學科知識的繁雜以及學生之間能力的差距,導致了學生害怕學習,甚至厭學情況的發(fā)生,這就導致了一批“學困生”的出現(xiàn),在學習面前他們選擇避而不聽,本文將從造成高中“學困生”出現(xiàn)的自身原因、家庭原因以及學校原因等幾個方面來分析,并提出相應的轉化策略。
關鍵詞:高中數(shù)學;學困生;成因;轉化策略
隨著年級的增長,學生的學業(yè)任務越來越繁重,特別是高中學生,高中生的數(shù)學也是令學生和老師頭痛的一大問題,高中數(shù)學知識范圍廣,內容復雜、抽象,對學生思維能力要求高,除此之外,學生的學習興趣,老師的授課方法,學生學習效果不明顯等也是造成高中數(shù)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下面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分析高中數(shù)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
一、高中數(shù)學“學困生”形成的原因分析
1.自身原因
(1)學習興趣缺乏
愛因斯坦曾經(jīng)說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當學生對數(shù)學產生興趣時就可以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不斷創(chuàng)新新的學習方式,在高中數(shù)學學習中就會不斷尋求解題思路,反之如果對數(shù)學學習提不起興趣,那么面對那么多要背的解題公式,解題技巧就會感到很厭煩,面對數(shù)學就會很茫然,課堂上就會無精打采,寫作業(yè)就會敷衍了事,這樣就會導致數(shù)學成績下降成為數(shù)學“學困生”。
(2)不科學的學習方法和不好的學習習慣
調查問卷顯示,很多“學困生”在課前不好好預習;課上聽講注意力不集中,老師所講的知識點也懶得動手做筆記,面對老師所講的知識只是一味的接受,而不去思考,對于數(shù)學學習缺乏主動性和創(chuàng)新性;課后對老師所講的知識也不進行鞏固,不懂裝懂,復習時也毫不目的和計劃;而面對寫作業(yè)時不是拖拉,就是為了應付老師而選擇抄襲。長此以往,這些不科學的學習方法和不好的學習習慣就會阻礙學生成績的進步。
2.家庭原因
(1)父母教養(yǎng)方式——過分溺愛型
就目前現(xiàn)狀而言,很多學生都是獨生子女,最容易受到父母的保護和溺愛,父母視他們?yōu)檎粕厦髦椋瑢τ谒麄兲岢龅囊笠步吡θM足,導致他們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面對事情就我行我素,從不去考慮別人的感受,在生活和學習上碰到一點小事就畏懼不前,害怕困難,害怕失敗,在學習上碰到一點困難就退縮,停滯不前,缺乏忍耐力,這也是導致其成為“學困生”的原因。
(2)父母教養(yǎng)方式——過度干預型
正所謂“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在每個父母面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是最優(yōu)秀的哪一個,因此在孩子學習上就過度干預,成績稍微差點就念叨個不停,導致學生對學習產生壓迫感和厭煩感,這樣長此以往成績反而會倒退,最終成為“學困生”。
(3)父母教養(yǎng)方式——放任型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很多父母都外出打工把孩子留在家里讓爺爺奶奶照顧,自認為是為了孩子將來能吃飽穿暖,過上好日子,殊不知這樣會使孩子心靈受到創(chuàng)傷,而且爺爺奶奶學歷也不高,很多時候面對孩子出現(xiàn)的難題根本無法解決,就這樣放任孩子。有些家庭因為父母雙方的關系,對孩子照料不到甚至是家庭矛盾重重,家里缺乏溫情,在這種環(huán)境下生活的孩子心里多少會受到點傷害,這樣對孩子的學習和成長也不利。
3.學校原因
隨著科技的發(fā)展,越來越多的教師在課堂上多依賴于多媒體教學,導致學生注意力不集中,學生看不到教學過程。一方面很多教師講課太過于死板,這樣會使學生覺得學習數(shù)學太過于枯燥乏味,從而對數(shù)學學習提不起興趣。另一方面,老師對待學生的態(tài)度不公正,面對學習差的學生老師可能選擇視而不見或者面對困難生提出的問題老師會說“這么簡單還不會,上課是不是又沒聽講”,“不會的問同學或者自己琢磨”等一些話語來回應學生,當學生聽到這些話時就會產生消極的情緒,認為自己什么都不行,反正老師也不在乎,干脆就破罐子破摔得了,這樣最終就導致“學困生”的產生了。
二、轉化“學困生”的策略
1.轉化“學困生”的家庭教育策略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出生時就是一張通透的白紙,經(jīng)過家庭的點綴上面才會出現(xiàn)黑點,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及其深遠。
(1)家庭教育方式要正確,提高質量
父母是跟孩子相處最為長久的一方,對孩子的生活習性及特點也是最了解的,父母要針對孩子的特點培養(yǎng)他們良好的學習習慣,耐心的指導其學習,指導他們多聽,多思考,多做,引導孩子正確的閱讀和思考。在孩子成績不理想時,家長不要輕易動怒,要冷靜下來幫孩子分析錯誤的原因,及時查漏補缺,幫助孩子制定學習計劃,并一起為之努力,對于孩子的進步要不吝嗇的進行鼓勵。
(2)營造和諧、民主的家庭氛圍
家庭環(huán)境對孩子的影響很重要,良好的家庭氛圍能使學生身心愉悅,民主的家庭對學生自信心,自尊心的培養(yǎng)尤為重要,更能使學生不斷進取。
2.化“學困生”的學校教育策略
首先,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學生的學習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富有個性的過程,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積極探索,從而獲得解決問題的能力。
其次,教師要尊重個別差異性,尊重學生于嚴格要求學生相結合,面對不同學習程度的學生要因材施教,幫助學生選擇一種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
最后,教師要樹立全新的學生觀,正確公平的對待每一位學生,相信他們是發(fā)展中的人,只要獲得有效的幫助一定能夠有所提升的,另外教師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關心,給教學注入情感,對待“學困生”多用鼓勵性的語言和肯定的眼神,幫助他們重拾自信。
總而言之,高中數(shù)學“學困生”已經(jīng)成為了一種普遍現(xiàn)象,大部分都是由于非智力因素造成的,他們由于自身對學習的興趣,老師課堂教學方法以及家庭環(huán)境等因素而成為“學困生”,但只要方法得當,他們也可以通過自己的努力在學習上取得成功。
參考文獻:
[1]趙嵐.高中數(shù)學課堂學困生的影響因素與轉化策略探討[J].中國校外教育,2013(S2).
[2]楊印志.高中數(shù)學學困生的成因與轉化[J].學周刊,2013(25).